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70708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docx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docx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

(一)

一、公共卫生

(一)定义

1、公共卫生是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生理健康和身体潜能的科学和艺术,它是有组织的社会行动,包括改善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开展个人卫生教育、提供有组织的早诊断、疾病预防性治疗和护理服务,以及形成社会机制,保证人们为了维持健康而提供足够的生存条件;

2、公共卫生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行动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健康的科学和艺术--1988;

3、公共卫生是一种保护、促进和使人们恢复健康的有组织的社会行动--2000;

4、公共卫生就是疾病预防、健康保护和健康促进;

5、中国公共卫生的萌芽:

秦律:

弃灰于道者黥;《黄帝内经》:

君子治未病。

【我的笔记】

(二)临床治疗与公共卫生的区别与联系

1、临床治疗关注于疾病的治愈,公共卫生更强调对健康的保护和促进即健康水平的提高;

2、临床治疗为病人患某种疾病时必须进行治疗,是被迫或迫于疾病发生而寻求治疗,公共卫生更强调人们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如改善个人卫生习惯;

3、临床治疗更多的是进行个体化治疗,所以它是一种个体化的医学模式,公共卫生更强调群体,以人群作为工作对象,促进整个群体的健康状况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4、临床治疗强调用药物和手术来解决疾病问题,公共卫生更多的是采取社会干预、出台干预性社会政策,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包装食品要加印食品标签等规定,如全社会倡导低盐饮食的理念;

5、临床治疗对从健康到疾病过程来说是一种补救措施,而公共卫生是一种防范措施,在未病时开展预防保健;

6、临床治疗更重视技术,公共卫生更重视社会行动。

如药物研发技术、手术等,而公共卫生更强调社会政策、社会规范、社会干预和社会行动等;

6、临床治疗更倾向于从生物学角度考虑问题,公共卫生更强调人的社会属性;

7、因为临床治疗是一种补救措施,成本往往很高,而公共卫生通过采取预防群体心脏病等措施,降低了群体心脏病发病率,如倡导低盐饮食、出台禁止吸烟规定等控制危险因素,这些措施成本往往很低。

【我的笔记】

(三)公共卫生的主要特征

1、公共性

(1)公共卫生既不是解决单个人的健康问题,也不是解决单一的健康危害因素而是要面对某个人群、整个人群或全社会共同面临的健康问题和健康危害因素;

(2)其公共性还体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取公共卫生服务,每个人在享有服务时不影响其他人接受相同的服务公共卫生是全社会共有的健康资源,人人享有接受公共卫生服务的权利。

2、公益性

公共卫生是一系列面向大众的社会行动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强化公共卫生措施和服务,可使每个人成为受益者;是一种人人享有的社会保障措施,是社会利益的再分配,明显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特点。

3、公众性

公共卫生是一项社会行动,公共卫生的职能绝对不仅仅是医疗卫生部门一家所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跨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努力、公众人人参与。

【我的笔记】

4、公平性

公共卫生的公平性体现在,每个人都有享受公共卫生保障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的权利和机会;重点是解决低收入人群、老年人、农民等弱势群体的健康问题,消除城乡之间、不同人群之间和地区之间的不公平问题。

5、预防性

公共卫生重点是消除健康危害因素预防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出现,而不是对个体的疾病治疗;预防性是公共卫生的本质特点之一。

6、政策性

公共卫生是一种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障工作是促进健康的综合社会策略,其本身具有明显的特点;公共卫生的重点是有益于社会的卫生政策的开发和实施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是保证公共卫生措施有效落实和公共卫生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我的笔记】

(四)公共卫生的功能

1、监测

对健康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对健康需求进行社会评估,确定需要解决的或需要重点解决的健康问题,当前在我国实施的环境质量监测、卫生服务调查、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传染病直报系统、海关检疫食品卫生监测、大病筛查与检测等都属于公共卫生监测。

通过监测,确定健康危害因素的发生流行和分布规律,并参照目标人群需求评估,为制定有关干预策略、方案、计划和规划,为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公共卫生预防策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政策开发

根据解决健康问题的需要,研究制定和出台有关的规划、政策、制度和法规,开展社会动员,促进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并支持和鼓励个人和社区采取保护和促进健康的行动。

公共卫生政策:

《环境保护法》、《职业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

【我的笔记】

3、健康危害因素干预

针对当前主要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采取社会的、政策的、环境的生物的和教育等方面的综合干预措施,消除或减少其发生和流行。

4、提供卫生服务和保障

提供疾病预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预防性医疗服务,包括疾病筛查、计划免疫等,同时注重提高卫生服务的效果、可及性和服务质量。

5、开展科学研究,探索解决健康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我的笔记】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和定义

1、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严重健康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年5月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影响公共安全的毒物泄露事件,食品安全重大动物疫情,以及由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治安等突发事件引发的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我的笔记】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1、生物性:

传染病暴发流行、生物污染事件、生化恐怖事件等。

2、化学性:

食物中毒、化学污染事件、集体投毒、职业中毒等。

3、物理性:

严重车祸、战争、生产事故、火灾、飞机失事等。

4、放射性:

核安全事故、核泄漏、放射性污染。

5、灾害性:

地震、洪水、飓风、海啸等。

6、社会性:

集体性自杀、他杀、群体性暴力事件等。

【我的笔记】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划分为四级:

Ⅰ级:

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Ⅱ级: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Ⅲ级: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Ⅳ级: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我的笔记】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1、引起大量的人员感染、中毒或伤亡社会经济、环境受到明显影响;

2、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被破坏;

3、给人们的心理带来巨大伤害,引发心理危机。

4、危害特点:

即时性、延时性、潜在再现性。

(1)即时性:

短时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会波及不同的地区和大量的人群,因为事件本身波及引发的疫情、感染、疾病传播、伤害中毒等,在短时间内会波及大量的人群和地区;

(2)延时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不可能在短时间被彻底消除,一定时期内这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性和危险性会持续存在,有的会持续很长时间;

(3)潜在再现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消除后在人们心理上会造成阴影,人们反复回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时带来的伤害,对人们的心灵、心理上造成一定的阴影。

突发公共事件典型的代表是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它是一种典型的恐怖袭击事件,短时间内飞机撞击世贸大楼,引发数千人伤亡,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振动。

突发公共事件还包括战争、传染病传播、传染病疫情爆发、严重车祸、地震等。

2002年11月至2003年8月7日发生的非典即SRAS席卷了全球,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球共有32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确诊大概8458例,死亡800多人。

【我的笔记】

课前题

简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答: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严重健康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我的笔记】

课后题

1、飞机失事属于()

A化学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B社会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物理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D生物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E灾害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答案:

C

2、群体性暴力事件属于()

A化学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B社会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物理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D生物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E灾害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答案:

B

3、公共卫生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A公共性

B公益性

C公众性

D公平性

E公开性

答案:

E

4、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可以划分为()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E6级

答案:

C

【我的笔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

(二)

田向阳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一、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1、明确目的:

避免危险行为,减少危害;

2、确定目标行为:

(1)直接引起感染或伤害的行为;

(2)引起事态扩大的行为;(3)引起危害加重的行为。

3、制定策略:

传播、教育、干预。

4、落实任务:

健康传播、社区教育、重点人群教育、风险传播、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支持、社会动员。

【我的笔记】

二、影响甲型H1N1流感社区传播的行为因素

(一)直接引起流感传播的行为

1、个人卫生行为:

咳嗽、吐痰、握手、揉眼、挖鼻、不开窗、共用物品;

2、社会活动:

密切接触、健康道德行为。

(二)间接引起流感传播的行为

生活方式:

静坐少动、不合理膳食行为、作息不规律。

(三)引起疫情危害加重的行为

1、不恰当的治疗行为;

2、过度恐慌和紧张心理危机。

【我的笔记】

三、影响甲型H1N1流感防控健康教育的四项任务

(一)大众知识传播

促使公众了解和掌握流感的基本知识调动自身积极性,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预防感染流感。

(二)风险传播

促使公众对流感流行产生正确认知消除恐慌情绪,提供心理支持,平复心理危机,确保社会稳定。

(三)舆情监测与引导

加强舆情监测、了解公众反应、做好舆论引导。

(四)公众责任教育

促使公众理解并密切配合政府和有关防治部门采取的防控措施;避免向他人传播,防止疫情扩大。

【我的笔记】

四、影响甲型H1N1流行三阶段的健康教育

(一)第一阶段:

以输入性病例为主

1、公众教育:

流感常识、认知、个人卫生、生活方式教育;

2、风险传播:

加强自身防护、调整生活方式;

(二)第二阶段:

社区爆发

1、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教育:

学校、医院、工作场所、公共场所;

2、风险传播;

3、四早教育:

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三)第三阶段:

社区流行

1、患者教育:

已发病患者进行自我隔离;

2、风险传播;

3、四早教育:

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我的笔记】

五、影响甲型H1N1流感的知信行

(一)影响甲型H1N1流感的知信行之知

了解和掌握有关流感预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防病意识,自我防护避免把疾病传染给别人的责任和义务,为预防流感尽到自己的责任;关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疫情信息,不能随意听信谣言。

(二)影响甲型H1N1流感的知信行之信

任何传染病都是可以预防的,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于防控流感的流行已做大量细致的准备,开展了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树立最终能够成功防控流感流行的信心。

(二)影响甲型H1N1流感的知信行之行

三勤:

勤通风、勤洗手、勤锻炼;

三讲:

讲科学、讲卫生、讲文明;

三早:

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我的笔记】

六、地震灾害健康教育

(一)地震灾害健康教育目标行为

1、致意外伤害行为;

2、不洁饮食、饮水行为;

3、个人卫生习惯;

4、自我防护行为(预防传染病);

5、过度反应行为;

6、急救自救行动。

(二)地震灾害中健康教育的目标

1、提高灾民急救自救、意外伤害处理传染病防治、心理调适等方面基本素养;

2、减少地震造成的直接伤害和继发伤害;

3、减少过激行为,保持社会稳定;

4、提供心理支持、平复心理创伤消除心理危机。

【我的笔记】

(三)地震灾害中健康教育的内容

1、伤害预防、急救互救知识与技能;

2、紧急避险知识与技能;

3、肠道、虫媒和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与技能;

4、心理调适知识与技能;

5、食品和饮水安全知识与技能。

(四)健康教育的形式

1、健康传播:

伤害与传染病防治知识、张贴宣传画、开展同伴教育;

2、技能教育:

急救、消杀灭技能、同伴教育为主;

3、风险传播:

出现疫情时的有关信息传播、统一由政府有关机构开展;

4、个体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

以同伴教育为主;

5、行为干预:

如饮水、饮食、个人防护的行为干预。

【我的笔记】

课前题

问:

健康教育在突发公共事件当中主要任务包括哪些?

答案:

健康传播、社区教育、重点人群教育、风险传播、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支持、社会动员。

【我的笔记】

课后题

1.直接影响甲型H1N1流感传播的行为不包括()

A密切接触

B共用物品

C咳嗽

D握手

E不合理膳食

答案:

E

【解析】直接影响甲型H1N1流感传播的行为包括:

个人卫生行为(咳嗽、吐痰、握手、揉眼、挖鼻、不开窗、共用物品);社会活动(密切接触;健康道德行为)。

【我的笔记】

2.引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危害加重的行为包括()

A作息时间不规律

B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

C过度恐慌和紧张心理危机

D健康道德行为

E个人卫生行为

答案:

C

【解析】引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危害加重的行为包括不恰当的治疗行为、过度恐慌和紧张心理危机。

A/B属于间接引起流感传播的行为。

【我的笔记】

3.甲型H1N1流感防控健康教育的四项任务不包括()

A大众知识传播

B积极有效治疗

C舆情监测与引导

D公众责任教育

E风险传播

答案:

B

【我的笔记】

4.地震灾害中健康教育的目标不包括()

A提高灾民急救自救、意外伤害处理、传染病防治、心理调适等方面基本素养

B减少地震造成的直接伤害和继发伤害

C减少过激行为,保持社会稳定

D提供心理支持、平复心理创伤、消除心理危机

E减少和控制地震的发生

答案:

E

【我的笔记】

5.地震灾害中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A伤害预防、急救互救知识与技能

B紧急避险知识与技能

C心理调适知识与技能

D肠道、虫媒和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与技能

E以上均是

答案:

E

【我的笔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三)

田向阳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健康教育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因为其波及范围广,危险性大,造成公众心理不安心理紧张,一定程度的心理紧张可以促使公众采取积极防控措施,但过度心理紧张恐慌会引发社会不稳定,造成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身危害更大的社会动荡和危害。

所以避免过度心理危机的出现是非常重要的。

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人的听力、理解力和记忆力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正常心理状况被打乱,在心情紧张不安的情况下,常常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认知,对正常事物缺乏信任感,产生怀疑。

【我的笔记】

二、对危险严重性估计的影响因素

1、自愿的/被强制的

2、能够自我掌控的/被别人控制的

3、后果不严重/后果严重

4、危险性均匀分布/分布不均匀的

5、自然发生/人为预谋

6、数据确凿的/情况不明的

7、信息源有良好信任度/无良好信任度

8、事件原因明确的/原因不明的

9、波及成年人/波及儿童

【我的笔记】

三、2003年非典暴发流行公众心理紧张和恐慌的影响因素

1、事件本身的严重性:

非典可导致患者死亡;

2、信息不详和不明确:

非典爆发的时候人们不清楚感染人数、严重性、患病症状;

3、医务人员感染:

医生被患者感染造成公众人人自危;

4、严重性的突然放大:

非典流行的中期阶段,患病人数从30例突增至近800例;

5、危险的广泛存在:

任何公共场所都有可能存在传染源;

6、过度关注:

广播媒体以及朋友之间均为有关非典的话题;

7、从众心理:

公众出现紧张情绪后影响个体同样出现紧张情绪;

8、社会局势和对社会支持系统的信任度下降;

9、特殊隔离措施的实施:

小区或居民区的整体隔离;

10、出院病人的传染性不详。

【我的笔记】

四、心理危机及伤害

(1)心理危机:

指在遭受意外事件时的应急心理反应,心理平衡被打破,一时间无法承受,可能会出现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及行为错乱。

认知障碍表现为对客观事物无法形成正确的判断,失去了正常判断力,严重者遇到地震灾害且余震频发时可能认为世界末日就要到了,甚至失去理智;情感障碍,如出现极度紧张、焦虑、沮丧、抑郁;行为错乱,如突发公共事件出现时一部分人漫无目的到处乱跑,失去理智的抢购,认为储藏一些食品备不时之需,甚至出现自杀、伤人、群体事件。

(2)群体性心理危机可能会带来抢购暴力、集体自杀等群发事件和社会动荡,引发严重后果,这种后果甚至可能比突发事件本身的危害还要大。

(3)心理危机事件指意外伤害、自然灾害、传染病暴发流行等引起的紧张、恐慌和焦虑;

(4)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自杀、性暴力、家庭暴力、成瘾丧失亲人引起的沮丧和悲伤。

公共机构中的暴力行为、人质危机、过劳。

【我的笔记】

五、心理危机干预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

1、使危机症状平稳、防止恶化

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使心理危机症状平稳,防止恶化,防止紧张焦虑、沮丧抑郁、失眠等心理危机事件发展成为自杀暴力、社会动荡等严重后果。

2、消除危机症状

采取传播知识、提高认知水平、角色扮演等方法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悲伤、烦躁、易怒等症状。

3、恢复社会功能

较快地走出危机的阴影重返家庭或工作岗位;社会功能的恢复意味着心理危机干预的结束;但如果不能恢复,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我的笔记】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1、并不是所有的危机症状都是有害的,适当的紧张可以提高警觉;

2、心理危机与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社会阅历和心理承受能力密切相关,有人可以从容面对挫折,有人遇到挫折会一蹶不振;

3、心理危机干预只是要协助患者摆脱危机事件所带来的不良心理反应,战胜心理危机最终仍然要依靠患者本人。

【我的笔记】

六、提供心理支持的原则

(1)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同情、尊重、保密;

(2)理解对方的反应,甚至是过激的反应;

(3)把对方作为共渡难关的合作伙伴;

(4)表达真诚的关切;

(5)对出现在对方身上的不幸和受到的伤害表示由衷的同情;

(6)承认事件的发展存在不确定性;

(7)强调事件正在被处理过程中,需要每个人的配合和参与;

(8)告诉对方下一步会怎么样和应该做什么;

(9)让对方自己选择行动。

【我的笔记】

总结:

本章主要讲解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出现后公众的心理分析、心理危机事件、如何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来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性扩大。

健康教育是公共卫生的基础和核心,调动了公众自身的积极性,强调人人参与,每个人对健康负有责任,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出现和流行;健康教育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要的组成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离不开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健康教育无论在个体水平上还是在群体社会上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可以采取个体咨询、传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知识技能信息,开展心理干预,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在群体水平上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政策法规的宣传传播,通过群体性心理危机的干预可以保持社会稳定。

所以健康教育无论是在个体还是在群体水平上,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都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工作也是一门科学和技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有明确的方法!

【我的笔记】

课前题

什么是心理危机事件?

答案:

心理危机事件指意外伤害、自然灾害、传染病暴发流行等引起的紧张、恐慌和焦虑

【我的笔记】

课后题

1、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不包括()

A使危机症状平稳

B防止危机症状恶化

C恢复社会功能

D杜绝危机症状发生

E消除危机症状

答案:

D

[解析]PPT24包括使危机症状平稳,防止恶化、消除危机症状

【我的笔记】

2、所有的心理危机症状都是有害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B

【解析】PPT25“适当的紧张可以提高警觉”

【我的笔记】

3、提供心理支持的原则错误的是()

A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B理解对方的反应,但不包括过激的反应

C对出现在对方身上的不幸表示由衷的同情

D把对方作为共渡难关的合作伙伴

E表达真诚的关切

答案:

B

【我的笔记】

4、战胜心理危机最终仍然要靠患者本人()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我的笔记】

5、群体性心理危机可能会带来抢购、暴力、集体自杀等群发事件和社会动荡,引发的后果可能比突发事件本身的危害要大()

A正确

B错误

答案:

A

【我的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