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69886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昌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市昌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市昌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市昌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市昌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昌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北京市昌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昌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昌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北京市昌平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北京市昌平区【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氮气B.二氧化碳C.氧气D.稀有气体

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A.铁丝B.红磷C.木炭D.蜡烛

3.马铃薯是非常好的高钾低钠食品,很适合肥胖者食用。

这里的“钠、钾”是指

A.元素B.分子C.原子D.离子

4.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水晶(SiO2)B.纯碱(Na2CO3)C.灰锰氧(KMnO4)D.钟乳石(CaCO3)

5.下列微粒中,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2HB.2H+C.H2OD.2H2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B.

检查气密性

C.

加热液体D.

过滤

7.研究现代锂离子电池的学者获得【最新】诺贝尔化学奖。

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锂元素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3B.属于金属元素

C.核外电子数为3D.相对原子质量为6.94g

8.下列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闻气味B.观察颜色

C.加澄清石灰水D.插入燃着木条

9.电解水实验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2中得到O2

B.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2:

1

C.该实验说明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该化学反应的条件是通直流电

10.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

二、选择题组

依据如图所示CuSO4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小题。

11.20℃时,向100g水中加入25gCuSO4,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A.20.5gB.25gC.120.5gD.125g

12.能将不饱和CuSO4溶液变为饱和CuSO4溶液的方法是

A.加水B.升高温度C.加入CuSO4D.倒出部分溶液

三、填空题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之重器”展现出中国科技创新取得的丰硕成果。

“复兴号”是中国自主制造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

生产列车发动机时,要利用-40oC的干冰使部件体积收缩,以实现与其他部件的精准对接。

上述过程中,主要利用干冰的____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14.“蓝鲸1号”钻井平台可用于开采可燃冰。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用化学式表示)。

15.“C919”是中国首架按照国际标准,自主制造的民用飞机,机身主要材料是国产铝合金。

工业常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冶炼铝,化学方程式为2Al2O3

4Al+3O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反应。

16.“长征四号”是中国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的运载火箭,采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推进剂,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

(1)甲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2)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

17.海水晒盐是一种古老的制盐方法,其主要过程如下:

(1)粗盐是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海水晒盐的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8.从空气中直接捕获二氧化碳的主要过程如下:

(1)反应器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

(2)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上述流程中,用于分离提纯CO2的设备有_____。

19.用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1)对比________(填序号),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_。

四、科普阅读题

20.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最新】,我国包括北京在内的46个城市,将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表1【最新】北京市生活垃圾主要组成的质量分数(%)

厨余

纸类

塑料

玻璃

金属

木竹

砖瓦

织物

53.22

19.60

19.59

1.25

0.15

2.83

0.60

0.72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

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目前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为填埋、焚烧和堆肥。

垃圾焚烧处置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恶臭气体和酸性气体,如:

NO2、SO2等,严重污染自然环境。

NO2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所带来的环境效应包括:

湿地和陆生植物物种之间竞争与组成变化,大气能见度降低,地表水的酸化、富营养化等,还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化合,形成酸雨主要成分之一的硝酸(HNO3)。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由表1可知,2016年北京市生活垃圾中数量最多的是_____。

(2)矿泉水瓶、旧报纸_______(填“是”或“不是”)可回收垃圾。

(3)酸性气体NO2、SO2中氮、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4)形成酸雨主要成分之一的硝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请你分析图1,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五、计算题

21.用如图装置制备氧气。

(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3.16g高锰酸钾产生O2的质量为_____g。

六、实验题

22.用NaCl配制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

(1)需要NaCl的质量为________g。

(2)溶解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

(3)如果配制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低于0.9%,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23.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打开K1,放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关闭K1,观察到蜡烛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为证明CO2在通常条件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继续的操作是___。

七、科学探究题

24.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

如图在三只试管中进行实验。

A

B

①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②固体几乎不溶解

③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①紫色石蕊小花不变红

②紫色石蕊小花不变红

③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1)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2)设计实验②、③的目的是。

(1)设计实验①的目的是。

(2)对比实验①、②、③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25.蔗糖是应用最广泛的食品添加剂,也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实验小组对蔗糖的元素组成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蔗糖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能与浓硫酸(H2SO4)反应,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

(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初步分析

方案1

与浓硫酸反应

蔗糖由白色变成黑色,体积膨胀,变蓬松,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生成C和SO2

方案2在空气中点燃

干冷烧杯内壁有雾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生成H2O和CO2

方案隔绝氧气加热

蔗糖由白色变成黑色,烧杯内壁有雾产生

____。

(解释与结论)

(1)方案1,分析生成了SO2,从元素守恒角度说明理由________。

(2)方案1可证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

(3)方案3,初步分析生成的物质中有________。

(4)能证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和氧元素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利用方案2,测定蔗糖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比,需要测定________的质量。

(6)关于以上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方案1中生成的大量气体只含有SO2

B方案2中倒扣的烧杯能收集到CO2

C方案3中先通入氮气再点燃酒精灯

参考答案

1.A

【解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2.A

【详解】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3.A

【详解】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这里的“钠、钾”是指元素。

故选A。

4.A

【解析】

A、水晶(Si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正确;B、纯碱(Na2CO3)是由钠、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错误;C、灰锰氧(KMnO4)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错误;D、钟乳石(CaCO3)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故选A。

点睛:

抓住氧化物的特征(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D

【解析】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

2H2.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6.B

【详解】

A、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对着手心(防止标签被腐蚀),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试管倾斜,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可以用手握住试管壁一段时间后,如果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

C、用试管加热少量液体时,加热的液体体积不可超过试管的1/3,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错误;

D、过滤时应该使用玻璃棒引流,而不是直接倾倒,图中所示的实验操作错误;

故选B。

【点睛】

过滤时应当按照“一贴、二低、三靠”的要求进行操作:

一贴:

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

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

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烧杯的内壁相接触。

7.D

【详解】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下边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原子序数为3,选项正确;

B.锂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正确;

C.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为3,选项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为6.9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选项错误。

故选D。

8.D

【详解】

A、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没有气味的气体,用闻气体的气味的方法并闻它们的气味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B、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没有颜色的气体,用观察气体的颜色的方法并闻它们的气味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空气、氧气,故选项错误;D、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正常燃烧,则是空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C

【详解】

A、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氢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试管2中得到O2,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产生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2:

1,选项正确;

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该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选项错误;

D、该化学反应的条件是通直流电,选项正确。

故选C。

10.C

【详解】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氧气支持燃烧,不能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说明反应放热,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1/5,正确;

D、水槽中液面下降只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减少,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故选C。

11.C

12.C

【解析】

11.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由图可知,20℃时,硫酸铜的溶解度是20.5g,向100g水中加入25gCuSO4,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20.5g,选C;

12.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所要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单最可靠的方法是增加溶质。

故选C。

【点睛】

13.物理

【详解】

干冰升华吸热,常做制冷剂,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干冰易升华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14.CH4

【详解】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一个甲烷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H4。

15.分解

【详解】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形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

16.7:

163:

4

【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反应是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和氮气,反应方程式为:

N2O4+2N2H4

3N2+4H2O

(1)N2O4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4):

(4×16)=7:

16;

(2)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分子个数比,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

4。

17.混合物物理

【详解】

(1)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粗盐是由盐和多种杂质组成,是混合物;

(2)海水晒盐的过程,是通过风吹日晒使水分蒸发,食盐析出,没有新的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18.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反应更充分CO2+Ca(OH)2=CaCO3+H2O过滤器、集中处理器

【详解】

(1)反应器中搅拌的目的是反应物接触更充分,反应更充分;

(2)反应器中发生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上述流程中,通过集中处理器后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所以用于分离提纯CO2的设备有集中处理器。

19.①③升温至260oC的过程中,③燃烧,②不燃烧

【详解】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①和③白磷和红磷与氧气的接触程度相同,但是白磷先燃烧,红磷后燃烧,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升温至260oC的过程中,与空气接触的红磷③燃烧,被沙土覆盖的红磷②不燃烧。

20.厨余垃圾是+44NO2+2H2O+O2=4HNO32005~【最新】,【最新】我国大气中NO2浓度最高(其他答案合理给分)

【详解】

(1)由表1可知,本年度厨余垃圾占百分比最高,2016年北京市生活垃圾中数量最多的是厨余垃圾;

(2)矿泉水瓶、旧报纸是可回收垃圾,回收该类垃圾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节约资源;

(3)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元素显-2价,NO2、SO2中氮、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

(4)形成酸雨主要成分之一的硝酸,所发生反应是二氧化氮和氧气、水反应生成硝酸,化学方程式为4NO2+2H2O+O2=4HNO3;

(5)分析图1,能得到的结论是2005~【最新】,【最新】我国大气中NO2浓度最高,其次是【最新】,且从2014到【最新】NO2浓度逐年提高(其他答案合理给分)。

21.

(1)2KMnO4

K2MnO4+MnO2+O2↑;

(2)0.32

【详解】

(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

(2)设3.16g高锰酸钾产生O2的质量为x

x=0.32g

【点睛】

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计算,易错点是,由方程式求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

22.0.9烧杯、玻璃棒②③

【详解】

(1)需要NaCl的质量为:

100g×0.9%=0.9g;

(2)溶解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

(3)如果配制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低于0.9%,原因是溶质的质量偏少或溶剂的量偏多。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水的实际量偏少,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导致水的量偏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③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导致水的量偏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故选②③。

23.燃烧更剧烈2H2O2

2H2O+O2↑关闭K1,打开K2,放入适量的稀盐酸

【详解】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打开K1,放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关闭K1,观察到蜡烛燃烧更剧烈;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2)关闭K1打开K2,放入适量的稀盐酸,盐酸和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燃烧的蜡烛熄灭,证明CO2在通常条件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4.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汽油中的强比较高锰酸钾和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强弱证明CO2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色H2O和CO2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详解】

A:

(1)①、②的溶质种类相同,溶剂的种类不同,①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②固体几乎不溶解,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性比在汽油中的强;

(2)②、③中溶剂种类和量相同,溶质的种类不同,②固体几乎不溶解,③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设计实验②、③的目的是比较高锰酸钾和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的强弱;

B:

(1)①紫色干燥石蕊小花遇二氧化碳不变红,设计实验①的目的是证明CO2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变色;

(2)②喷水后紫色石蕊小花不变红,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色,湿润的石蕊纸花遇二氧化碳变红,对比实验①、②、③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H2O和CO2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25.反应物中含硫元素、氧元素碳C和H2O方案3反应物:

蔗糖生成物:

H2O和CO2BC

【详解】

(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方案1,分析生成了SO2,是因为反应物中含硫元素、氧元素;

(2)方案1中蔗糖由白色变成黑色(碳),可证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3)方案3,蔗糖由白色变成黑色,烧杯内壁有雾产生,初步分析生成的物质中有C和H2O;

(4)方案1中生成C和SO2,可证明蔗糖中有碳元素,但因硫酸中有氧元素,不能证明蔗糖有氧元素;方案2中,蔗糖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能证明蔗糖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不能证明有氧元素,因氧气含有氧元素;能证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和氧元素的实验方案是方案3,因蔗糖在隔绝氧气的情况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说明生成物中的碳和氧都来自于蔗糖;

(5)利用方案2,测定蔗糖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比,需要测定蔗糖及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由水的质量计算蔗糖中氢元素的质量,由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蔗糖的质量减去氢、碳两种元素的质量即可计算出蔗糖中氧元素的质量,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6)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A方案1中生成的大量气体可能含有SO2,也可能有硫化氢,选项错误;

B方案2中倒扣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能收集到CO2,选项正确;

C方案3中先通入氮气再点燃酒精灯,排除空气中氧元素的影响,选项正确。

故选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