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人教部编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69671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人教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人教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人教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人教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人教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人教部编版.docx

《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人教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人教部编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人教部编版.docx

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一、字词复习:

1、读音:

归省(xǐng)兽脊(jǐ)漂渺(miǎo)撺掇(duo)行辈(háng)糜子(méi)耳畔(pàn)眼眶(kuàng)铿锵(kēngqiāng)戛然而止(jiá)蓦然(mò)羁绊(bàn)斡旋(wò)静穆(mù)褪色(tuì)怅惘(chàngwǎng)萌发(méng)翩然(piān)销声匿迹(nì)连翘(qiáo)衰草连天(shuāi)风雪载途(zài)褶皱(zhě)两栖(qī)衍射(yǎn)劫难(jié)携带(xié)沼泽(zhǎo)狩猎(shòu)半蹼鹬(pǔyù)缄默(jiān)角色(jué)龟裂(jūn)沟壑(hè)楔形(xiē)山麓(lù)蛮横(hèng)挑拨离间(tiǎojiàn)彷徨(pánghuáng)贴切(tiē)枯燥(zào)趋势(qū)堕落(duò)强词夺理(qiǎng)出类拔萃(cuì)襁褓(qiǎngbǎo)拙劣(zhuō)枷锁(jiā)驰骋(chěng)寒噤(jìn)迂回(huí)眩晕(xuànyùn)虔诚(qián)蠕动(rú)懈怠(xiè)腈纶(jīnglún)翌日(yì)俯瞰(kàn)白雪皑皑(ái)沟壑(hè)纷至沓来(tà)巉峻(chán)拾级而上(shè)矗立(chù)蘸水(zhàn)伫立(zhù)俨然(yǎn)此中人语云(yù)佁然(yǐ)犬牙差互(cī)悄怆幽邃(qiǎosuì)多髯(rán)窈窕(yǎotiǎo)好逑(hǎoqiú)教学相长(zhǎng)学学半(xiào)选贤与能(jǔ)男有分(fèn)才美不外见(xiàn)一石(dàn)

2、词语:

惊心动魄:

形容感染力极强,动人心弦。

叹为观止: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

声音突然中止。

斡旋:

调停、调解。

马前卒:

比喻没有目的地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人情世故:

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周而复始:

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

销声匿迹:

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天衣无缝:

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缄默:

闭口不说话。

目空一切:

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文中指鸟群专注地高高飞翔的姿态。

龟裂:

裂开许多缝子。

海枯石烂:

本文原意是海水枯干,石头粉碎。

但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挑拨离间:

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

卑鄙无耻:

形容品质低下,不知廉耻。

蛮横:

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彷徨:

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儿走。

袖手旁观: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不知所措: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强词夺理:

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襁褓:

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行将就木:

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

木,指棺材。

寒噤:

寒战。

怒不可遏:

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接踵而至:

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霓裳羽衣:

指仙人的衣服。

拾级:

逐步登阶。

拾,轻步而上。

二、文学常识:

1、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政治抱负。

他曾做过小官,但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

2、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

《小石潭记》说是《永州八记》之一。

3、庄子,名周,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

战国时宋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

主张“无为”,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

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

4、《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5、闻一多(1899年—1946年),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

湖北浠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红烛》《死水》《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

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6、马克·吐温,是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著名演说家。

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

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三、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

1、为倡导低碳生活拟一条宣传标语。

示例:

①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②低碳,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③温室效应我不要,低碳生活我拥抱。

青山绿水长驻,鸟语花香永存。

2、在“低碳生活,我们能做什么”的主题班会上,大家推荐你做主持人。

请写出你的开场白。

“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在提倡健康生活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生活方式。

让我们走进“低碳生活”,为我们的美好生活献计献策,共建我们美好的家园。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1、“以和为贵”的例子:

“将相和”

2、任选一句孔子名言,说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

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我选的名言:

示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热情好客;开放的心态,广交朋友。

传统美德: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好学;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

现实意义:

礼之用,和为贵;重礼尚和;追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

3、请你谈一谈,你心目中的“和谐世界”应该是怎样的?

示例:

和谐世界应该是一个民主平等的世界,和睦互信的世界,公正互利的世界,包容开放的世界,自然环境优美的世界,科技文化昌盛的世界。

四、名著导读:

(3部)

《傅雷家书》

【理解记忆】

1.傅雷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他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

他认为中国最好的文学批评是《人间词话》。

2.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书,就是《傅雷家书》。

傅雷的两个儿子分别是傅聪、傅敏。

3.《傅雷家书》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徳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4.《傅雷家书》信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5.“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对文学的忠诚。

文学第一,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

6.傅雷教导儿子“感之不深,当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时,是以什么为例子?

以听莫扎特的音乐为例。

7.傅聪虽然在外地演出,但傅雷始终关注儿子在音乐道路上的成长,他使用什么方法提高儿子的艺术修养?

通过书信把真情传递给远方的孩子,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真诚地指导,而且还暗暗透露了对儿子的牵挂和爱。

8.对于唐宋人吟诗唱词,中间常加“泛音”,傅雷有怎样的看法?

傅雷认为加泛音的唱才有音乐可言。

后人把泛音填上实字,反而是音乐的大阻碍。

昆曲之所以如此费力、做作,中国音乐被文字束缚到如此地步,都是因为古人太重文字,不大懂音乐;懂音乐的人又不是士大夫,士大夫视音乐为工匠之事,所以弄来弄去,发展不出……

9.傅雷在给傅聪的家书(1959.8.16)中,曾告诉儿子学习不仅仅在音乐方面,还要在行为、礼节方面多加注意,请举例。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

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

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

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

这与群众情绪大有关系,应及时注意。

只要不急,心里放平静些,表情自然会和缓。

10.傅雷在给傅聪的家书(1959.10.1)中,告诫儿子过多的音乐会麻痹人的感觉,使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感,从而损害自己的艺术,长此以往,大有成为钢琴匠,甚至奏琴的机器的危险。

11.傅雷告诉儿子什么才是儿子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

12.傅雷知道儿子大赛在即,在1954年12月27日的家书中告诉儿子“不用着急,……我们大家都有信心;主要仍在于心理修养、精神修养”,他嘱咐儿子应有怎样的心态?

“得失置之度外”“胜败乃兵家之常”。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理解记忆】

1.在朱赫来的启发和教育下,保尔懂得了许多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道理。

2.保尔救出了朱赫来后,被贵族的儿子维克托出卖,被白匪关押起来。

3.红军攻下了小城谢佩托夫卡,保尔的好朋友谢廖沙参军了,当了团区委书记。

4.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牛虻》,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

5.“这些人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是朱赫来到修铁路的工地视察时说的。

6.“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

我还以为你当上了委员或委员一类的首长呢”是冬妮娅对保尔说的。

7.“可现在呢,你浑身都是樟脑味儿”是保尔对冬妮娅说的。

8.在铁路就要修完时,无情的伤寒和大叶性肺炎最终夺去了保尔的战斗力。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本名副其实的生活教科书。

保尔是鼓舞人们战胜困难、不断革命的“良师益友”,他的崇高形象和革命品质对广大读者有极深的教育意义。

10.保尔在发电厂工作时结识了红军撤退时留下的老水手朱赫来,正是在这位老水手的教育下,他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1.保尔的一生中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恋情人冬妮娅,在铁路总工厂任共青团书记时认识的丽达,以及他的妻子达雅。

12.保尔因在神父家补课时,把一撮烟末撒在神父家做复活节糕用的面团上而被校长开除。

13.保尔最后的著作是《暴风雨所诞生的》。

14.保尔在黑海疗养所企图自杀,自杀未遂,他又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靠文学创作回到队伍中去。

他把写的小说寄往柯托夫斯基师征求意见,但书稿在途中丢失,他不气馁,重新开始创作,小说最终获得了成功。

1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保尔的成长经历,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被誉为“生活教科书”。

16.人们提出“在新时代,要做保尔还是比尔”的新命题。

与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保尔,就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他受朱赫来等人影响很大,经过艰苦的锻炼,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17.保尔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生活原则: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是保尔战斗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革命乐观主义的深刻概括。

1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教材推荐给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名著之一。

这部小说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

出版后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们相信你一定读过这部小说,喜欢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

请你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

(2)主人公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

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

(3)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

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4)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19.你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个题目的含义吗?

“钢铁”是信念、意志、毅力的象征,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

“钢是在烈火里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

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学会了在生活中不灰心丧气。

《名人传》

《名人传》是罗曼•罗兰最早享誉文坛的人物传记,它真实地记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位艺术大师坎坷的生活和艰辛的创造,展现了艺术大师们伟大的心灵。

五、古诗名句:

课内古诗词:

(4首)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中考真题演练: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关雎》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

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中考真题演练: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3、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中考真题演练: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直抒胸臆,表现诗人济世情怀的诗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诗句: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卖炭翁》

白居易(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中考真题演练:

1、《卖炭翁》中通过对卖炭翁的肖像描写,写出劳动的艰辛的诗句是: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2、《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的诗句是: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卖炭翁》中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

4、《卖炭翁》中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仗势凌人、蛮不讲理的诗句: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课外古诗词:

(8首)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中考真题演练:

1、式微式微,胡不归?

2、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3、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中考真题演练: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3、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中考真题演练: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息息相通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的诗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中考真题演练: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急于求官、服务社会)的诗句是: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中考真题演练:

1、《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描绘山寺幽深、清寂景色的诗句: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写美丽的山光使鸟儿欢悦,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的诗句: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的诗句: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中考真题演练:

1、《送友人》中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送友人》中以工整的对偶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的诗句: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中考真题演练:

1、《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营造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的诗句: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2、《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表现作者心境孤独和志趣高洁的句子: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中考真题演练:

1、《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所处的风雨交加的恶劣生长环境的句子: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2、《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挫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高洁傲岸的句子: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五、诗歌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唐)

1、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交代了什么?

答:

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

2、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

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也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4、如何理解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答:

互勉,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

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诗歌通过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1、简要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答:

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

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象。

2、“欲济无舟楫”的本义是:

想渡湖水而没有船只。

比喻义是:

想做官而无人引荐。

3、翻译“端居耻圣明”:

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4、怎样理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答:

白白地看着人家垂钓,心想得鱼而苦无渔具。

也是隐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送友人》

李 白

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浮云”“落日”的意象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

运用对偶。

“浮云”象征友人行踪不定,“落日”则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2.“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它的表达作用是:

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3、“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两匹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离别同伴而萧萧长鸣。

渲染了伤感的离别氛围。

《蒹葭》

1、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

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向往,及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

答:

“悦”、“空”两字是此联的诗眼,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

“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之幽静,更表达出了诗人超尘脱俗的情感。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

抒发了诗人超尘脱俗的情感。

六、现代文:

(重点2篇)

《社戏》

鲁迅

阅读第11自然段,思考:

1、作者是从哪些感官角度来写的?

答:

作者是从嗅觉(清香)、触觉(扑面吹来)、视觉(朦胧的月色、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听觉("潺潺"的水声,小伙伴的说笑、嚷声,歌吹)、想象(感受)(戏台、渔火)来写的。

2、烘托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答:

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

3、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什么图景?

答:

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新优美的图景。

4、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

5、“淡黑的起伏的连山……”运用了什么修辞?

有什么作用?

答:

运用了比喻。

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喻成“踊跃的铁的兽脊”。

(以动写静,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1、对照注解①题目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答:

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

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答:

“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

3、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答:

逻辑顺序。

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分别是什么?

答:

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5、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顺序能否互换?

为什么?

答:

不能互换。

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顺序,最后一个是时间顺序,逻辑关系严密,所以不能互换。

6、(请分析下面句子运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