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意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68794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意见.docx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意见.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意见.docx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意见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促进濮阳食品工业发展,依托工业反哺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现我市食品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省和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食品工业是我市最具发展潜力和优势的工业,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食品工业是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是农业的延伸,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

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对实施“以工兴市”战略,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食品工业是我市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市食品工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我市重点发展的八大优势产业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50.54亿元,同比增长27.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1.2%,占八大支柱产业的比重为16%;实现销售收入196.72亿元,利税31.36亿元,增速居各行业之首。

做大做强食品工业能够有效地为农产品转化打开通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促进全民创业,扩大城乡就业。

因此,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尽快把我市农畜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产业基础较好等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和迫切之需。

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发展食品工业作为调整我市产业、产品结构,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予以高度重视,本着“择优扶持、积极发展”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我市食品工业发展步伐。

二、我市发展食品工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工兴市”战略,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市场为导向、高新技术为支撑、产业升级为重点,优化发展环境,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企业、优势产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食品工业产业集中度与凝聚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促进食品工业结构升级,壮大优势企业,鼓励产业集聚,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促进全市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利税总额达到50亿元,在全省的位次上升到前十位。

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力争3-5家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

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利税总额达到75亿元。

争取3-5家企业创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获得河南省着名商标和河南名牌的企业要逐年增加。

(四)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原则,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坚持突出生态优势和地方特色原则,择优发展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知名品牌。

坚持产业化经营原则,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和各种产业协会及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扩展国内外市场,采取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等形式建立基地和扩大生产规模。

坚持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发展原则,鼓励食品企业向产业集中区聚集,增强产业聚合效应。

三、我市食品工业的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粮食加工、肉及肉制品、果蔬、食用植物油、食品添加剂、乳及乳制品、糖果、白酒等八大产业,以工业园区和南乐、清丰、濮阳等食品工业强县为主要依托,把食品工业培育成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五)粮食加工业。

重点抓好稻谷、小麦、大豆和薯类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兼顾杂粮开发。

小麦、稻谷加工继续以生产高质量、方便化主食食品为主,重点发展专用面粉、营养强化面粉、专用米、营养强化米、方便米面制品等,推进传统主食品生产工业化;大豆加工重点发展大豆分离蛋白、大豆功能性蛋白、大豆组织蛋白和其他高附加值产品;薯类加工重点发展淀粉、全粉、变性淀粉、薯条(片)和方便湿粉等产品。

加大粮食综合开发利用力度,提高糠麸、胚芽、稻壳、豆渣、薯渣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水平。

以台前县、清丰县、华龙区等区域为发展重点,依托向荣面业、三星面粉、伍钰泉面业、中粮面业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专用粉、各类干湿面、方便食品、饼干、烘焙食品等,形成优质小麦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在濮阳县、范县等稻谷生产区,依托家家宜米业、天灌米业等龙头企业,带动周边种植业和部分中小企业发展,形成稻米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六)肉及肉制品加工业。

加强畜禽养殖基地和产业带建设,提高工业化屠宰集中度,重点增加牛、羊、鸡、鸭等畜禽加工产品的生产规模,大力发展冷却肉、分割肉和熟肉制品等三大类主导产品,形成规模大、加工精、品牌多的肉制品生产基地。

在濮阳县以全力食业、和兴食品为龙头,以柳屯为中心,向周边拓展,做大禽类养殖-屠宰加工-禽制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并积极扶持该县沿黄地区种羊养殖及精深加工项目;在南乐县发展壮大肉牛养殖、牛肉产品加工,并以五得利食品、华信食品、福浩食品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的禽类养殖。

促使两个区域成为两大畜禽加工产业群。

(七)果蔬加工业。

创新流通方式,提高果蔬产品精深加工能力。

加快地方名优果蔬、加工专用菜、食用菌等原料基地建设,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果品加工重点发展浓缩果汁、果汁饮料、水果罐头、果酒等;蔬菜加工重点发展脱水蔬菜、食用菌、蔬菜罐头、切割菜等。

利用清丰县、南乐县的果蔬资源优势,支持七点半食品、恒立佳泰农业、先锋实业等骨干企业加快规模扩张,尽快形成两大果蔬加工产业群。

(八)食用植物油加工业。

发挥我市现有油料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精制油、专用油、大豆蛋白和大豆异黄酮、皂甙等精深加工产品。

在濮阳县重点支持训达油脂、青濮油脂2家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逐步形成以八公桥镇为中心的食用植物油加工产业集群;在南乐县重点扶持英奇植物油发展,逐步形成以元村工贸区为中心的食用植物油加工产业集群。

(九)食品添加剂制造业。

重点发展变性淀粉、淀粉糖、糖醇、乳酸等深加工产品,形成规模优势,成为新的优势产品。

在南乐县以L-乳酸、木糖醇等建设项目为支撑,形成食品添加剂产业集群。

(十)乳及乳制品业。

重点发展纯奶、酸奶、配方奶、奶饮料等主导产品。

扶持清凌乳品、雪牛乳业扩大奶牛养殖基地和乳制品生产规模,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奶牛养殖业,延伸乳及乳制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并加强与国内知名品牌的联合,提升乳制品发展水平。

(十一)糖果制造业。

在濮阳县以海通乡为中心,以隆祥饴糖为龙头,带动糖果企业快速发展,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企业整合,提高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形成糖果制品产业集群。

(十二)白酒制造业。

重点发展优质中、高档曲酒,开发天然保健酒。

在南乐县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整合该县白酒行业,在坚持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着力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使该区域逐渐形成具有规模的白酒制造产业集群。

四、促进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十三)实施项目带动,搞好项目引进。

加强食品工业产业链的研究,搞好大型产业项目的储备,实施项目组团,促进一批综合效益好、对产业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落地。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项目谋划、包装和推介,充分利用贸易洽谈会、博览会、交流会等平台,广泛开展合作,着力引进项目。

中央、省对我市农业专项扶持资金要适当向重点食品工业项目倾斜,加快食品企业发展。

(十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引导中小企业集聚。

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

引导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剥离专业化强的生产工艺,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企业间专业化协作水平。

鼓励支持现有龙头企业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每个产业都要培育出省级龙头企业,并向国家级龙头企业发展。

对列入市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的重点食品企业,比照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十五)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确保食品工业发展的原料需求。

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是食品加工业的基础环节。

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必须与龙头企业建设紧密结合,实行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特色化布局,提高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

大力支持食品工业企业与农民合作建设专业化、规模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食品工业优质专用原料的有效供给。

(十六)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推进食品标准化认证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加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主要农产品、畜产品逐步建立从种植、养殖到消费全过程的生产、经营标准体系;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从采购、生产经营到包装、运输、贮存的全过程标准体系;食品物流企业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物流标准体系。

支持食品企业尽快通过IS09001质量认证体系、良好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全面质量管理(TQM)等认证,实现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

积极发展无污染、安全优质的无公害食品,严禁使用有害添加剂。

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对获得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识认证的重点企业给予重点扶持。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十七)建立现代食品物流营销网络。

建立现代市场营销网络和物流中心,对推动全市食品工业发展、实现食品安全营养要求至关重要。

鼓励企业建立现代市场营销网络和标准化的物流中心,推广代理制和连锁分销制方式,支持企业设立总代理、直销店,以营销打品牌,以品牌促营销。

加快建立现代食品物流配送体系,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改造企业内部流程,实行物流外包。

利用信息化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推动食品电子商务发展,推进跨区域采购、营销和售后服务,降低交易成本。

开拓农村市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和物流通道,建立符合我市农村市场特点的食品营销和配送服务体系。

(十八)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大力推广食品行业新技术、新工艺以及适用技术,开发新产品、新原料,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

引导食品工业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技术人才合作,鼓励支持食品企业通过委托开发和联合开发、共建研发机构,建立长效机制,加快开发能够推动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食品工业科研机构要着重研究食品工业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新产品开发以及综合利用等课题,对行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科研课题,优先列入全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

支持食品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农产品的综合利用水平。

加强食品工业科技人才培养,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开展就业培训和岗位培训。

(十九)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区域品牌。

将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建设有机结合,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名牌产品和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产品争创国家、省知名品牌,提高企业和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支持产业集群以品牌共享为基础,大力培育区域产业品牌(集体品牌或集体商标、原产地注册等)。

加大对优势企业、优势产品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以品牌做大企业,以品牌占领市场,以品牌提高竞争力。

挖掘我市优秀传统食品商标,培育一批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特色品牌,推动传统食品工业化生产。

对荣获“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河南名牌产品”、“河南省着名商标”称号的食品企业,按照《濮阳市推进名牌战略工作奖励办法》(濮政〔2007〕4号)的规定进行奖励。

(二十)建设适度规模的食品工业集聚区(园区)。

食品工业集聚区(园区)是实现产业空间聚集,向集群发展的重要环节。

各县(区)应从当地食品工业和优势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土地集约、产业关联的要求,科学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改善交通、电力、给排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水平,加快食品工业集聚区(园区)建设。

统筹规划食品工业集聚区(园区),引导食品企业相对集中,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外来投资、新建企业、城区企业退城进园;坚持规模化、市场化、集约化,引导配套产业围绕食品产业集聚,打造既能形成整体优势,又能发挥个体潜能的新型产业组织。

通过食品工业集聚区(园区)的建设,形成食品产业适度集中,企业间充分竞争,龙头企业主导,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以市工业园区建设为契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园区内设立以食品制造业为主,加工业为辅的配套完整、特色明显的食品工业集聚区,引导食品企业和新上食品项目向集聚区集中,支持工业园区发展。

(二十一)扶持和发展中介组织,加强行业自律。

加强市食品工业协会、各产业专业协会(商会、专业委员会等)、专业技术服务等中介组织建设。

完善市食品工业协会和其他与食品工业相关的行业组织、中介组织的服务职能,加强行业管理,充分发挥信息统计、行业规划、行业自律、技术咨询、人才培训、技术交流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防范和化解行业的不正当竞争,促进食品行业快速而有序发展。

(二十二)加大财政税收扶持力度。

建立食品工业专项资金。

从2010年起,由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资金300万元,作为食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制定规划、扶持食品工业重大项目建设、市场开拓、品牌培育、产品结构调整、企业之间重组并购、企业贷款贴息、企业管理等人员培训等。

企业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县域经济发展、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中小企业贷款贴息、科技创新及科研成果转化等市级支持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要适当向食品工业倾斜,扶持我市食品工业加快发展。

税务部门要按照国家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

(二十三)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

各商业银行、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要加大对食品工业的扶持。

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食品骨干企业和优势项目金融机构要提供融资支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对于龙头企业、重点企业,金融部门在授信规模、审贷、放贷上要给予支持,担保公司要加强担保服务,优先安排贷款担保。

对食品企业向农户收购农产品所需流动资金,有关银行应积极予以支持。

(二十四)加大用地政策支持。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时,要对规划在集群内的食品企业用地进行统筹考虑、合理安排,用地指标要优先向食品工业产业集群倾斜。

对于食品工业龙头企业、重点企业所需用地,要优先安排、优先审批,各项费用按最低标准执行。

对占用土地进行永久性设施建设的,按非农建设用地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进行非永久性设施建设,且对耕作层不造成破坏的和对以畜禽加工为主的重点食品加工企业,其新需不进行非农建设的畜禽养殖用地,视同农业生产用地,按《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支持食品企业租赁农民土地建设农产品原料基地,根据其带动能力和基地规模,市、县(区)两级财政部门可给予适当补助。

五、切实加强对我市食品工业发展的领导

(二十五)高度重视食品工业的发展,将其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发展食品工业是我市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托工业反哺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

各县(区)政府要把加快食品工业发展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意见》、《市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培育和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意见》、《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服务企业工作的若干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降低畜牧业生产建设项目环评咨询收费加强环评管理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食品工业科学发展。

(二十六)建立奖惩机制。

对在发展食品工业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各级政府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十七)建立食品工业发展协调促进机制。

今后,全市食品工业的发展由市政府分管领导负总责,重点抓。

市食品工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促进食品工业发展政策法规的研究,要针对食品工业的各主要门类和发展特点,逐个及时研究出台优惠政策和地方法规,加快形成门类齐全的地方产业政策、法规体系,优化行业发展环境,依法促进食品工业加快发展。

同时,还要充分做好食品工业发展的规划、组织、服务和协调工作。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畜牧局、市企业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督局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共同促进食品工业发展。

各县(区)也要明确领导责任,明确部门责任,形成强有力的食品工业推进机制。

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快形成合力,充分利用推进机制,及时解决食品工业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并按照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扎实推进,促进食品工业早日成为我市新的支柱产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经委关于<进一步发展食品工业的意见>》(濮政办〔1993〕4号)同时废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