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68372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18、广玉兰

主备教师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展现了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

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自然段写晚上作者散步时被广玉兰的幽香所吸引,第二至五自然段为第二段,写广玉兰花瓣的色泽、质感,花开时的各种形态以及叶片的独特,第六自然段为第三段,总结全文,点明作者喜爱广玉兰的原因。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学习课文中的12个生字,其中4个只识不写,理解“孕育”、“渗透”、“衬托”、“生生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3.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能清作者是从哪机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课文描写广玉兰花瓣的色彩、质感,花的各种形态以及叶片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出示广玉兰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广玉兰。

  

板书课题:

广玉兰  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特别是描写、赞美广玉兰的词语。

如幽香、洁净、高雅、皎洁、清丽。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交流自学情况。

(1)生字词。

(2)读书,纠错。

  

5.默读课文,质疑解疑。

  

6.浏览课文,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抽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这一段。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观察校园内的广玉兰。

  

第二课时

一、谈话。

  

  师有感情地描述第一小节,自然过渡到重点段落。

  

  二、学习第二段。

  

  1.轻声读读第二段,感受一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的,你最喜欢作者描写广玉兰的哪一段?

  

 

(1)学习第二小节。

  

 

(2)默读第二小节,主要写什么?

  

 (3)从哪可看出,它的花儿洁净、高雅。

读读,划划。

  

 (4)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结合图片或食物感受一下广玉兰花儿的洁净、高雅。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读读第三小节,说说这一小节说什么。

  

  

(1)默读,划一划,广玉兰花开放时有哪几种形态?

  

  

(2)你觉得哪种形态最可爱或你最喜欢哪种形态?

  

  (3)生说,相机出示图片。

  

  (4)指导感情朗读。

  

  (5)再读读这一小节,说说这一小节的结构。

  

  过渡:

广玉兰的花无论是含苞欲放还是全部绽开的都显得那么高雅,同学们你们喜欢广玉兰的叶子吗?

  

  3.读读四、五自然段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广玉兰的叶子,可结合观察实物。

  

  4.指导感情朗读。

  

  过渡:

无论是广玉兰的花还是它的叶,都给人们带来勃勃生机,怎能不令作者大加赞美。

  

  5.齐读最后一小节。

  

  三、总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学完了,其实广玉兰在我们校园也有种植,你留意过它们吗,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话要说吗?

  

随记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19、夹竹桃

主备教师

教材简析

《夹竹桃》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咏物抒情”中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自然段。

2、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以及花影之趣,从而深入感受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

3、初步了解文章对比映衬手法对表现夹竹桃精神的作用,能初步领会文章借物传情的表现手法,对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有所感知。

4、体会双重否定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会用“无……不……”和“无不”造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以及花影之趣,从而深入感受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

初步了解文章对比映衬手法对表现夹竹桃精神的作用,能初步领会文章借物传情的表现手法,对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有所感知。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17、夹竹桃,齐读  

2、简介夹竹桃。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集体朗读。

  

(2)说说词语意思  

融洽:

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乍起:

刚刚开始。

  

韧性:

柔软而结实。

  

(3)指名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想如何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 季 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

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

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

(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

(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

(板书:

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

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题,齐读课文1、2小节

二、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

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

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

夹竹桃花期很长。

(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  

  3.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自读自悟:

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花期很长的。

  

  4.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5.讨论:

  

(1)又开出、又长出(注意这句话中句号若是改成省略号就更准确地说明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  

 

(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  

 (3)无不奉陪。

(课件出示文字。

)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

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百多字,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

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离题”的内容呢?

(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

(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

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

全班交流。

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

试背。

  

三、学习第5小节

1、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

让季先生深爱着的是月光下的夹竹桃,他引起了季先生的许多幻想。

季先生为什么会引起幻想?

引起了哪些幻想?

自由读思考。

(板书:

月下幻影)  

2、为什么引起幻想?

从哪里看出?

(体会朦胧美,“袭”来花香让人陶醉)(板书:

扑朔迷离)  

3、引起哪些幻想?

  

4、出示省略后的句子,对比读。

说说为什么文中内容不能省?

(体会有趣,生动,活了)  

5、小结:

地图、池塘、墨竹都成活的了,这样写,不仅有趣,更体现了生活的情趣。

  

6、再读,体味。

  

7、作者为什么想得如此美妙?

(爱)  

8、是啊,于是他就天天看,时时看,从哪些词看出?

再读。

 

9、请学生发挥想象。

完成仿写。

老师也忍不住幻想,说例句。

我幻想月光下的夹竹桃是

(海底“珊瑚群”,这儿一丛,那儿一丛,虫蛾飞过,正是游鱼穿梭其中,流连嬉戏。

)  

(“皮影戏”,墙壁就是现成的屏幕,一个个皮影人物陆续登场,一阵风过,沙沙作响,果然是他们说起悄悄话)。

  

10、小结:

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真会思考,比季先生想得好,是啊,夹竹桃的韧性引起了我的幻想,启发我思考,我怎能不爱呢?

请同学们课后练习背诵。

四、作业

随记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20、古诗两首

主备教师

教材简析

《石灰吟》是古代诗歌中的名作,是咏物言志诗。

通过所写的事物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墨梅》作者王冕,写他家的洗砚台的池塘边有一课梅花,那朵朵盛开的梅花,就象是用淡淡的墨迹点染成的,不要人们来夸他的颜色美丽,只想留下清香的气味散在天地间。

表达了作对墨梅的默默无闻、不求名利的赞美——借物抒情,以物喻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两首》。

2、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古诗的词语,并说说诗句意思。

感受古诗意境,体会作者贞节自守的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读的《石灰吟》,是一首借物喻人,来表述自己志向的诗。

知道“吟”的意思(吟诵)这位诗人是于谦,课前预习后了解到他的哪些资料?

  

2.普通石灰又有什么可以吟诵呢?

于谦又要借石灰来表达怎样的胸怀呢?

  

二、自学古诗。

  

1.回顾前两首诗的学法。

(先读懂诗中物的形象,再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的情怀志向。

)  

2.自读。

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诗人借石灰想告诉大家什么?

  

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

  

1.交流,在交流中体会石灰形象。

  

(1)“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  

这些都是石灰的烧制过程。

从这些词语中你觉得石灰由一块块石头变成可以为人所用的石灰历经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用词语形容。

(千辛万苦,历经磨难)

用朗读表现其历程的艰辛。

  

(2)“若等闲”、“浑不怕”  

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石灰对这个磨难的态度和意志。

“若等闲”可联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的“万水千山若等闲”一句来理解。

用词语形容石灰面对这些困难时的态度。

(在所不惜,视若无睹)

朗读表现。

  

读到这,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石灰形象?

(坚强不屈、不怕牺牲)  

(3)“要留清白在人间”  

抓住“清白”一词,理解:

这清白的是石灰的什么?

(美好本性,美好品质)  

无论(千锤万凿),不管(烈火焚身),即使(粉身碎骨),我也(要留清白在人间)  

朗读,替石灰呼出他的心声。

  

2.体会诗人的志向和胸怀。

  

(1)补充诗人的生平故事,谈谈自己的体会。

  

(2)体会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人正直的品性。

  

(3)朗读古诗,表达诗人的美好品格。

  

3.诵读古诗。

  

四、拓展阅读。

  

阅读于谦《石灰吟》的姊妹篇《咏煤炭》。

  

第二课时

一、诗画引路,感受“梅”  

1、出示王安石《梅花》,自由读一读。

  

2、这是一首著名的咏梅诗,还有一位诗人他不仅爱咏梅,还极擅长画梅,素有“画梅圣手之称”,我们一起来欣赏他晚年的巅峰之作——《墨梅图》。

3、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

对,就是著名的书画家——王冕。

  

二、自主探究,了解诗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王冕的一首关于梅花的诗,不仅有诗,而且有画,就是这首题画诗:

  

2、出示《墨梅》根据提出要求自由练读:

  

诗起码要读三遍:

第一遍要字正腔圆,不错字;第二遍要有板有眼,不破句;第三遍要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出诗味。

3、读出诗味还要读读诗意,边读边琢磨,试着把每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遇到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别人交流。

4、重点交流“洗砚池”“流”“乾坤”

5、把自己的理解送回诗里,再读读,诗味是不是更浓了?

三、诗中找画,进入“境”

1、我们已经读出了诗味,感受了诗意,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中藏着怎样的一幅画呢?

我们一起来找找看。

来到了王冕家的洗砚池边,我们就看到了一株梅树,只见它长得——你能发挥想象,说说这是怎样的一株梅树吗?

2、小组练说。

3、交流,指名说一说

4、这样的一株梅树,想知道在王冕的笔下是怎样的吗?

出示《白梅》

5、自由读一读,在王冕的笔下,梅花有什么特点?

6、于是,王冕就画成了这幅《墨梅图》(出示)自由读一读,说说墨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7、有感情朗读,把自己的感情读出来。

四、读诗赏画,感受“人”  

1、《墨梅》中的梅花个个清雅素淡、冰清玉洁,可有人却说:

“王冕,你不去画娇艳的荷花,只画这素淡的梅花,哪里还会有人喜欢你,还会喜欢你的画呀!

”于是王冕就给这画题上了诗,也给了回答,你能找到吗?

  

2、指名答  

3、王冕想告诉人们什么呢?

  

4、出示: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这是后人对王冕的评价,你能说说王冕是个怎样的人吗?

  

5、小结:

就是由于王冕这种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才有了这净白无暇、冰清玉洁的墨梅。

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读出梅花的高洁,读出王冕的高洁。

  

6、有感情朗读,现在你眼中的“清气”,还仅仅是梅花的香气吗?

  

7、书上原来用的是“留”,现在用“流”,你觉得用那一个比较好?

为什么?

  

8、就像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以花喻人,王冕也是在以花喻人,他喻的人是谁呢?

  

9、这种借助事物表达感情的手法就叫托物言志,你还知道这样的诗吗?

 

五、拓展延伸,赞美“梅”  

1、梅花,不畏严寒,冰肌玉骨,人们喜爱它的形态,更敬佩它的精神,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梅花的诗,你搜集到了什么?

互相交流一下。

  

2、自由组合,出一期“梅花赞”的手抄报。

  

随记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习作6

主备教师

教材简析

本次习作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文字说明提出了习作的要求:

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作一些调查,再将统计过程、结果与感受写下来。

第二部分是插图。

教学目标

1、找一个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间作一些调查,及时记录调查的结果。

2、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重点写好统计过程与结果,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4、调查报告的写法不拘一格,可以配上描画的各种统计图表。

教学重点与难点

写好统计过程与结果,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如果我们能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

  你做过这样的调查统计吗?

  二、示范调查

  1、老师想知道,我们班上做过这样的调查的同学有多少?

还没有做过这样的调查,正想作调查的同学请举手。

  2、统计小结

  三、小组交流,回忆调查过程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开展的调查过程。

  要求:

要说清楚调查的原因及目的,调查的实施步骤。

  四、各自整理汇报

  1、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把自己调查的目的、实施的步骤一一列出来,可以用文字的形式,也可以画出图表,形式不拘。

  2、学生按要求各自进行整理。

  3、通过这次调查,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把你的调查结果也写下来。

  4、指名汇报,交流调查结果。

  5、相互补充,发表建议

 五、集体交流,发表建议

  请同学们根据统计的数据及结果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谈谈自己的建议。

  六、指导习作

  同学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按照调查的目的、调查的经过、调查的结果、调查的结论这四大板块逐一写作,也可以直接写一篇完整的作文,一气呵成,再配上合适的图标,这样会更生动。

            第二课时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适时评点后,学生誊写作文。

 

随记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练习6

主备教师

教材简析

本次练习由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口语交际及学写毛笔字组成。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拟人化描写”的诗歌,并能仿写句子,学会分类积累词语;

2、诵读与欣赏《马诗》,体会诗歌本身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有韵味地诵读;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与人交流、与人对话;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口语交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自读诗歌,引导发现诗中所写的四季的特点。

  

(2)思考、讨论:

诗中写出了四季各自怎样的特点?

写得是否生动而又有生机?

为什么能写得充满生机?

  (3)学生交流

  (4)小结:

抓住了四季各自最典型的特点来写;由于把四季写得和我们人一样富有感情,写活了,所以充满生机。

  (5)说说四季还有哪些特征。

  (6)师生小结。

  2、教学第二部分

  

(1)让学生充分读例句,分析写法。

  

(2)根据上一部分学生说出的各季节的特征,学生仿写夏、秋、冬的句子。

  (3)学生交流、评议。

  (4)鼓励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导入:

要想写好文章,积累一些成语是必要的。

同样,写好关于四季的文章和句子也需要积累有关四季的成语。

  

(2)学生回忆关于四季的成语。

  (3)鼓励学生说出并汇总这些成语。

  (4)对上述成语进行分类。

  (5)小结:

注重积累,灵活运用,交叉积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诗歌,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范读。

  (3)同桌讨论:

怎样才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4)指名交流。

  (5)归纳: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抒情:

什么时候才能戴上华贵的马龙头,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飞快的奔驰呢?

这是诗人对热切期望为国建功,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感慨。

  3、练习。

  

(1)带着对诗意的理解,有感情地诵读。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诵读、齐背、指名背。

  布置作业:

  1、抄写《马诗》。

  2、仿写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段文字。

  

(2)引导读贴:

  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细心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特别是“凋落、装点、幽香、旺盛”等词在整体布局中的写法。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一气呵成。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3)教师及时小结,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

  对话,是今天人们彼此沟通、相互学习、交流感情不可缺少的形式,也是同学们参与社会、了解生活的桥梁。

(板书课题)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交流准备的对话主题、内容。

  

(2)要求学生对话时适时提出问题,注意沟通技巧,会用礼貌用语,明确自己的对话身份。

  3、练习。

  

(1)分组练习

  

(2)推荐一组上台练习对话。

  4、反馈

  教师适时点评、鼓励。

  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出示范字,明确本次学写“司、氧”。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这两个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示范、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巡视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司、氧”的写法。

(注意每个笔画的写法和力度,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

  

(2)指出不足,及时纠正。

  

随记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