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强夯法地基处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681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5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强夯法地基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精强夯法地基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精强夯法地基处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精强夯法地基处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精强夯法地基处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强夯法地基处理.docx

《精强夯法地基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强夯法地基处理.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强夯法地基处理.docx

精强夯法地基处理

X县新县城未来广场湖区

强夯法地基处理方案及施工组织设计

 

201X年05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第二章工程概述

第三章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第四章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法

第五章施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

第六章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第七章施工临时设施布置

第八章人员、材料计划

第九章安全文明与环境保护

 

第一章工程概况

X县未来广场位于X县新县城行政事业中心西侧,未来广场总体位于沟谷内,现已填平,填方由粘性土、碎石、块石组成,其组成分布极不均匀,同时厚度0-22m,厚度差异较大,在填方过程中未对填土进行碾压,虽已经过了多年,但填方由于厚度大,压实度不一致导致其固结沉降未完成,易受外界水流的影响而出现不均匀沉降,其结果是差异固结沉降导致填土出现沉降裂缝和沉降滑移,若水池开裂漏水,会加剧填土沉降,水池放在填土上运行,出现漏水的可能性极大,为此对填土进行地基处理十分必要的。

由于所建人工湖的荷载较小,对湖影响最大的则是填土的不均匀性降,而填土内的孔隙则是沉降的主要原因,对其处理有多种方法如:

压密注浆和强夯均能达到效果。

压密注浆的浆液具有能与岩土体结合形成强度高、渗透性小结石体;取材容易,配方简单,易于操作;无坏境污染的特点。

但本工程经过注浆试验,填土的孔隙较大,浆液沿大的孔隙和通道渗透,其浆液的分布极不均匀,导致处理成本较大。

其主要特点是处理的深度较大。

强夯法指的是为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用重锤自一定高度下落夯击土层使地基迅速固结的方法。

该方法适合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粉质粘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本场地为素填土,由不均匀分布的碎块石及粘性土组成,适合强夯法处理,其特点是成本较低,操作较简单,但处理的深度有限。

综合本工程实际情况从质量、工期、成本等综合考虑后选择强夯法来进行填土加固处理。

若要对基础10m以下的填土进行处理,压浆法是较好的方法。

但是否需要对10m以下的填土进行处理,目前还存在着争议,关健是解决影响沉降的主要因素,分析认为,如无集中渗水的影响则经强夯处理后不会出现大的沉降差而产生滑移沉陷,但会出现一定的倾斜,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池底较好,基础的少量变形不会导致湖底漏水,少量的倾斜对湖水的影响较小。

第二章强夯法地基处理方案

一、设计依据

1.《未来广场湖区强夯处理工程》强夯范围图

2.现行有关技术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15-38-2012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二、方案设计

㈠、强夯能级

强夯处理区域回填厚度0-21米,结合周边环境、地形设备运输条件等综合因数考虑,本工程拟采用4000kN.m强夯能级进行处理,处理的深度为7-8m。

㈡、技术要求

处理后的地基到达以下技术要求:

1、地基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

2、压缩模量≥6MPa;

3、夯实系数≥0.97

㈢、强夯范围

1、湖区范围内的填土区均要进行强夯,其范围应赤过湖底区2-3m,处理面积3563m2,具体见图。

2、3#商铺,处理面积31m2

3、厕所,处理面积67m2

㈣、工程量

强夯主要工程量(见下表):

总面积为3661m2,具体面积又处理后实测为准。

主要工程量汇总表

序号

工程内容

计量单位

数量

备注

1

人工湖处理面积

m2

3653

2

3#商铺

m2

31

应超过基础2-3m

3

厕所

m2

67

应超过基础2-3m

㈤、工期要求

施工总工期:

试夯后确定

㈥、施工特点

本工程处理区填土厚度大、非均匀、固结沉降未完成,对其处理应使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提高、密实度增大,最终的目的是减少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降量,因此施工时应根据试夯确定的施工工艺参数进行,并严格按方案施工,特别是对地下埋设涵管区域进行强夯施工时要注意对地下涵管的保护,该区域可采用低能多击的施工方式进行强夯施工处理。

第三章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一、施工总程序

施工总程序框图

二、施工测量

⒈测量仪器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拟投入全站仪、水准仪及钢卷尺、塔尺等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用于平面控制测量、标高控制测量、土石方开挖填筑和强夯施工测量,所有测量仪器都必须有检定合格证,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序号

仪器设

备名称

型号

规格

数量

国别

产地

制造

年份

己使用

台时数

用途

备注

1

全站仪

BTS-6102CLA

1台

北京

2009年

1年

放线

测量

2

水准仪

DZS3-1

3台

北京

2010年

2年

测量高程及夯沉量

3

塔尺

5m

3把

成都

2012年

1年

测量高程及夯沉量

4

钢卷尺

50m

2把

成都

2013年

1月

放线

测量

⒉平面控制测量

首先对业主提供的基准点数据进行检验核准,再用全站仪向施工区附近施测控制点,建立小三角平面控制网和水准控制网,控制网中的控制点应互相通视,并尽可能布设在土石方和强夯施工影响不到的地方,控制点的密度将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和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施测后进行复测,并按半永久性控制桩要求埋设。

埋设后,请业主或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核,精度验核合格并出具验核成果后,方可使用。

3.标高控制测量

标高控制点的施测应结合平面控制测量进行。

施测和验核程序与平面控制测量相同,精度应达到测量规范要求。

4.强夯施工测量

强夯施工测量,包括向施工区内引测控制点,测放出地基处理范围控制边线和轴线,布设夯点,场地抄平和夯击过程中的夯沉量观测。

每次测量前,都要对场外的控制点进行复测校验,确保测量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三、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方案

根据强夯施工设计方案要求,本工程强夯施工技术方案说明如下:

强夯施工采用3000kN.m标准锤强夯,施工工艺采用三遍成夯工艺。

第一、二遍为3000kN.m标准锤点夯施工,处理深沉地基;第三遍为满夯施工,夯击能为1000kN.m,处理浅层地基。

第四章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法

一、施工准备

1.施工现场准备

施工现场准备工作主要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⑴复查和了解现场

复查和了解现场的相关合同施工进度、地形、地质、气象、料源、地下管网、环境保护及施工区域周边建筑等有关情况。

对于本工程,首先应了解场区地质资料,配合设计单位,确定地基强夯处理施工方案和施工参数。

⑵确定施工范围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平面图和设计文件以及由设计确认的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强夯处理施工范围。

⑶清除现场障碍

对于本工程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施工现场范围内的障碍如临时建筑物、各种临时管线、道路、临时排水线路等必须拆除或改建,以利施工的全面展开。

⑷办妥有关手续

上述占地和障碍物的拆迁等都必须事先与有关部门协商,办妥一切手续后方可进行。

⑸作好现场规划

按照施工总平面图建设现场项目经理部、工地办公房。

⑹道路安全畅通

本工程项目施工需要大型机械设备,建设单位指定的进场道路及桥涵能否承受此种荷载,需要进行调查、验算,不合要求的应作加宽或加固处理,保证道路安全畅通。

2.技术准备

⑴熟悉图纸资料和有关文件

施工单位接受工程任务后,在投标阶段对图纸的熟悉基础上,全面熟悉施工图纸、技术规范、补充技术要求和有关文件,参加业主工程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并作好记录。

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在投标书初步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设计文件、现场条件,施工程序及相互关系,工期要求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总平面图是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其布局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是否便于施工,而且对工程造价、工期、质量、乃至与当地关系等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做好该项工作。

⑶技术交底

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技术规范、补充技术要求和施工组织设计,逐级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技术交底是施工单位把设计要求、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贯彻到基层以至现场工作人员的有效方法,是技术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包括施工图交底、施工技术措施交底以及安全技术交底等。

这项交底工作分别由工程的技术负责人、施工队长、

作业班组长逐级组织进行。

施工组织设计先由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负责向技术管理人员及职能科室、施工队负责人交底、最后由施工队负责人向参加施工的班组长和作业人员交底,并认真讨论贯彻落实。

二、强夯地基施工方案

㈠强夯施工机具配备

本工程地基强夯处理根据工程量大小、工期和强夯机组的实际日产量拟投入一台强夯施工机组。

㈡强夯地基处理方案

1机械设备配置

拟投入本工程设备机械设备一览表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功率(吨)

数量(台)

日生产能力(m2)

产地

备注

1

YTQH350强夯机

50

1

1500/台

郑州

点、满夯施工

2

夯锤

18.5

3

三门峡

3

发电机

20KW

1

重庆

维修

4

发电机

5KW

1

重庆

夜间照明

5

电焊机

1

成都

维修

2强夯施工参数

14000kN.m标准锤点夯施工参数

a夯锤及落距:

夯锤直径2.5m,圆柱形铸钢夯锤,夯锤重量18.5t;

b单击夯击能:

4000KN.m

c夯击击数及遍数:

夯击数5~7击。

夯击遍数两遍。

d强夯布点及间距:

梅花形布点、间距5m。

e收锤标准:

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

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隆起;

夯坑不因过深发生提锤困难。

f间歇时间:

,两遍之间间歇7天施工。

21000kN.m能级满夯施工参数

a夯锤及落距:

夯锤直径2.5m,圆柱形铸钢夯锤,夯锤重量18.5t;

b单击夯击能:

1000KN.m

c夯击击数及遍数:

单点夯击数1击,夯击遍数一遍。

d布点及间距:

1/4夯锤印搭接。

(3)施工方法及工序

在回填好的平整场地做好施工测量放线定位,再进行三遍成夯的强夯施工。

第一遍为3000kN.m标准锤主夯施工作业,夯点呈正方形布置,第二遍夯点在第一遍相邻四个夯点的中间,形成梅花形。

当满足收锤标准三个条件之一时,可停夯收锤,夯机移至下一个夯点施工。

第三遍满夯能级为1000kN·m,夯击2击。

夯击锤印与锤印1/4搭接,依次夯打。

附夯点布置图

点夯布置图

满夯布置图

(三)、强夯法施工工艺流程

强夯工艺流程:

(1、强夯机组进场组装——2、夯区测量定位——3、夯区整平——4、测放一遍主夯点位置——5、强夯机具就位——6、一遍点夯施工——7、重复5、6步骤——8、二、三......N遍点夯施工——9、点夯完成,平整场地、放满夯线——10、机具就位,N遍满夯施工——11、平整场地,封水碾压——12、待检——13、施工资料整理,交工验收)

(四)、施工注意事项

⑴强夯区域边界处,采用各种强夯方案均必须以强夯区域的边界线为夯锤中心位置布置第一(行)列夯点,满夯时同样必须以强夯区域的边界线为夯锤中心位置布置第一(行)列夯点;

3种强夯方案搭界处必须以大夯击能方案对边界进行重叠压夯,不得出现未经夯击的间隙;

⑶各区域采用立旗帜标识;

⑷在夯锤圆柱侧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