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究与实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66262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究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究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究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究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究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究与实践.docx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究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究与实践.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究与实践.docx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究与实践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究与实践

前言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作为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新课标”在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内容、过程、手段和评价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调整,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中规定: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要求。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注重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学习历史必须通过对史料的理解、归纳、推断,寻找历史事件的原因与规律。

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史料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从历史的被动旁观者转变为积极思维、推理的认知建构者,从而真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历史思维的能力。

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史料教学日益引起中学历史教师的重视,但是从笔者对当前高中史料教学现状的调查了解来看,在现实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史料的地位和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有的教师依然采取“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的史料教学仅限于对教材图文资料的解读或者对教材内容的补充;有的教师在进行史料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史料仅仅成为学生论证结论的证据。

针对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存在的不足,笔者希望能够在借鉴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该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就这一课题展开更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以期对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一、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概念及理论依据

(一)史料的概念、类别及来源

1、史料的概念

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或保存下来的各种痕迹、实物和文字资料[1]。

史的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决定了我们了解和认识历史,必须借助大量史料来进行,因此史料是人们了解历史、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也是历史教学的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2、史料的类别

史学界关于史料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根据史料保存的状况分为第一手史料(又称原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直接或接近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未经处理的、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比如像历史遗迹、遗址、遗物、碑刻、当事人日记等,后者是指后人对第一手史料加以搜集、整理、归纳、分析及评论的著作或研究报告;根据史料的存在形式,一般可分为实物史料(也称史迹遗存)和文献史料;依据史料存在的载体还可分为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等等。

而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中,常见的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实物史料、音像史料、数据史料和口述史料六大类。

而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又是最常用到的。

文字史料即用文字记载下来的关于人类活动的资料。

根据其属性的不同又大致可分成以下三类:

原始文献史料、各类撰述史料、文艺作品史料。

图片史料主要包括文物古迹图片、拓片、历史画面、现场照片、漫画、历史地图等。

现行各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图片资料都有很多,据笔者统计仅岳麓版必修一所选取的图片资料就达189幅之多。

这些图片史料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历史,较为直观地反映了历史的本来面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3、史料的来源

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述:

“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

”这句话强调了在历史学习与研究中史料搜集与整理的重要性。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最主要的史料来源是教材。

在现行的新课标各个版本的历史教科书中都编辑了大量的史料,以岳麓版必修一教材为例,据笔者统计,共有文字史料168则(含课后习题中的史料),图片史料189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好教材史料,把史料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促进教学难点和重点内容的突破,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广大教师和学生搜集资料主要途径还有图书馆、网络和社会调查等。

现在各个学校都比较重视图书馆建设,这就给广大师生查阅资料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图书馆我们可以查阅一些史学著作、历史论文、名人传记等资料。

学校的多媒体建设则给学生阅读和搜集资料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方便快捷、时效性强等特点,但是有些资料存在缺乏系统性、准确性等问题,这就需要师生注意加强对所搜集资料的整理、鉴别。

(二)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概念

历史的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决定了我们了解和认识历史,必须借助大量史料来进行,因此史料是人们了解历史、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也是历史教学的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近年来,将史料引入教学的做法,已经引起国内外历史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一些历史教育专家便对史料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并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他们强调:

“学校历史学习的重心不应该再是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学习怎样去获得知识。

”其基本理念是: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不能仅仅被动地接受一些结论式的历史知识,还应该让学生自己运用史料去认识历史,真正掌握探究历史知识的方式、方法。

由此可见,史料教学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宗旨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将教材的或所搜集的史料引入历史学习,通过史料的媒介作用,让学生能更清晰、真实地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归纳、推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综上所述,并结合我国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我们可以给高中史料教学的含义作以界定: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是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以科学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史料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初步掌握历史研究方法、增强学生探究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并根据中学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组织历史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

(三)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与史料教学

教育部在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是当前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及实施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高中历史教育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方面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中学教学改革的直接依据和指导原则,这一理念也成为高中史料教学的最直接依据。

(1)关于历史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其中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明确提出知识目标包括具体的历史史实和抽象的历史认知;能力目标包括历史技能的培养和历史认知能力的培养。

这就要求史料教学要改变过去只重视结论性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的做法,通过史料的运用,使学生更多地动脑、动口、动手,从丰富的史料中加深了对基本史实的记忆以及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历史技能和历史认知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传统教学追求的是学生“学会”而不是“会学”,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新课程则强调使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而史料教学就是通过运用史料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过程中体验和掌握学习方法,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史料教学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使学生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人格、气质和修养的内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关于历史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观点、情感和体验,这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一个重大突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者。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只有无条件地服从于教,被动的去接受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个性发展都受到很大的局限。

在史料教学过程中,教师由过去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学生不再是过去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运用史料去认识历史,探究历史。

这一教学过程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合作交流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将得到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以及个性发展都将得到全面提升。

(3)关于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的开始得到广泛的运用,这也成为这次课改的一个突出特点。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教师和学生合作将课程内容制作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扩大了信息量,也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同学间互助合作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也营造了一个平等、民主、合作的学习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也为史料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下,史料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可以将各类丰富的史料呈现给学生,课堂的信息容量大大提高,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自己根据需要去广泛的搜集资料,这样教师就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学生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合作式、探究式学习也能够更好的得以实施。

(4)关于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学评价要改变过去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提供有效的信息和强有力的指导促进发展。

从评价内容来看,评价要依据新课标要求,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综合化。

评价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以及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情感体验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在评价方法上也提倡多样化,这有助于全面、深入、真实地反映学生发展的个性特点、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能避免单纯的量化评价所表现出的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的现象,达成更准确的评价结论[15]。

史料教学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而且还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这就促使教师对学生作出全面的评价。

二、高中史料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与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在现实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广大的一线历史教师的历史教学方式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对史料以及史料教学是否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是否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去实施了史料教学或者史料教学实施的教学效果如何?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情况,笔者在借鉴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第一高级中学张静轩老师的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设计了两份“关于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实施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和学生卷)。

问卷主要围绕着当前历史教学方式、关于史料的认识、史料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设计。

调查的对象为青州一中、青州实验中学、青州二中、梁山一中、菏泽一中、临沂一中、潍坊四中、寿光一中等八所高中的78名历史教师和380名高二学生。

下面结合问卷对调查情况作一简要的分析。

教师问题1

问题

选项

结果统计(%)

您在课堂上一般采用的教学方式是

A、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12%

B、指导学生进行自学

16%

C、设计问题情境,师生共同进行探究

72%

学生问题1

问题

选项

结果统计(%)

在历史课堂上,历史教师一般采取的上课方式是

A、基本上是从头讲到尾

48%

B.、指导学生进行自学

16%

C、设计问题情境,师生共同进行探究

36%

以上调查数据显示,70%以上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中采取了探究式的教学,这至少说明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已经开始发生转变。

可是从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又发现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历史课依然是以教师的讲为主。

出现如此大的偏差,笔者认为可能学生的回答更接近事实。

这说明在实际的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相当的一部分教师依然延续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学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

教师问题2

问题

选项

结果统计(%)

在教学中,你认为史料的主要作用是

A、可以丰富教材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

20%

B、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14%

C、可以增强历史的真实感,使历史更加真实可信

18%

D、引导学生转变历史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

48%

本问题主要针对教师设计,旨在了解教师能否正确地认识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与价值,这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史料教学的态度。

调查显示尽管有近一半的教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此认识不足。

教师问题3

问题

选项

结果统计(%)

对于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史料,您在课堂上的做法是

A、基本上不予关注,由学生自行处理

0%

B、主要由学生自己阅读,一般不作过多的分析

14%

C、非常重视并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86%

学生问题2

问题

选项

结果统计(%)

对于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史料,你们老师在课堂上的通常做法是

A、从未涉及过

4%

B、简单说说,自行处理

62%

C、认真剖析,高度重视

34%

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与学生的回答存在较大的反差,这说明教师尽管重视对教材史料的应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历史教师并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去应用教材史料,教材史料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教师问题4

问题

选项

结果统计(%)

除了历史教材的史料外,您是否经常给学生补充史料

A、从来不

0%

B、偶尔

23%

C、经常

77%

学生问题3

问题

选项

结果统计(%)

除了历史教材的史料外,老师是否经常给你们补充史料

A、从来不

3%

B、偶尔

68%

C、经常

29%

本问题主要想了解一下在教学中教师对于课外史料的应用情况,从教师的问卷反映出绝大部分的老师认为自己在教学中能够偶尔或经常应用课外史料,但是学生的问卷却反映出大部分的历史老师不愿意花费精力和时间去搜集课外历史资料,这说明教师对课外史料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教师问题5

问题

选项

结果统计(%)

在日常教学中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获取史料(可多选)

A、教材和教参

66%

B、互联网

58%

C、图书馆

23%

D、其他途径

18%

学生问题4

问题

选项

结果统计(%)

在日常历史学习中你是否经常自己搜集史料

A、从不

18%

B、偶尔

56%

C、经常

26%

从对教师的调查结果来看,教师获取史料的主要来源为教学参考书和互联网,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学参考书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网路资源的重要性;从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只是偶尔搜集一下资料,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主动自觉搜集史料,自主进行历史学习、探究的习惯。

学生问题5

问题

选项

结果统计(%)

你能否分析和处理在学习中偶尔遇到的史料

A、不能

8%

B、有时能

36%

C、在教师的指导下能

43%

D、完全能够

13%

本问题的设计旨在了解当前学生对于史料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分析和处理史料的能力还非常差,说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教师问题6

问题

选项

结果统计(%)

除了课堂历史教学之外,您还组织过学生开展过哪些历史课外活动(可多选)

A、参观历史博物馆

23%

B、人物访谈

16%

C.收集历史文物(或图片)

49%

D、实地考察等其他活动

13%

E、没有进行过

37%

学生问题6

问题

选项

结果统计(%)

在课堂学习之外,你还参加过哪些历史课外活动(可多选)

A、参观历史博物馆

21%

B、人物访谈

9%

C、收集历史文物(或图片)

33%

D、实地考察等其他活动

8%

E、从来没有参加过

72%

本问题的设计旨在了解当前除了课堂史料教学之外,其他多种形式的史料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从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来看,没有组织学生开展过任何课外历史活动的占到了37%之多,而学生反馈“从来没有参加过”历史课外活动的则高达72%。

这一调查结果说明当前的史料教学还仅仅局限于历史课堂上。

教师问题7

问题

选项

结果统计(%)

您认为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影响运用史料最主要的因素有(可多选)

A、适当的资料难找

23%

B、教学时间有限

76%

C、学生认知水平低

14%

D、学校条件差,不具备开展课外活动的环境

32%

E、对史料价值与作用认识不够

3%

F.、不知该如何利用

6%

这一问题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制约史料教学开展的因素,以便对症下药,更好地推动史料教学的开展。

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部分的教师都将影响史料教学的因素归结于教学时间有限等客观因素方面,而对于主观因素,即自己对史料教学的认识、自身运用史料的能力却很少关注。

事实上,客观因素固然存在,但是主观因素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合以上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可以就目前的高中史料教学现状作出如下总结:

第一,大部分的教师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到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与价值以及史料教学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的重要意义,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地去实施或者没有很好地去落实。

第二,大部分教师对于史料的使用还仅仅局限于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上的史料,对于课外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使用做得还远远不够。

第三,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对于史料的应用,仅仅停留在对史料作简单的解读,用史料对教材的知识或某一观点加以说明,或者是在试题评讲中对历史材料题的简单解析。

史料教学并没有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方式应用于历史教学中去。

第四,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过去对教材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的水平,学生学习方式还是被动接受老师或者教材的知识,学生自觉搜集、整理历史资料,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判断得出历史认识的学习行为还没有形成。

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分析、应用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高中史料教学的实施策略

开展对高中史料教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

如何才能够在历史教学中更好地应用史料?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谈一谈高中史料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1、巧用史料,创设情境,设疑引题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历史课也需要有一个精彩的导入环节。

运用史料导入新课,可以创设一个形象的历史情境,营造一种紧张、生动、活泼、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所要讨论的话题,激发起学生探究学习的强烈欲望。

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授课类型、学生情况、学校现有条件等选用适当的史料。

(1)运用教材史料,设疑引入

在现行的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每一节课课前都设有一个导入框,导入语一般是与本课内容紧密相关的历史情景,这就为教师导入新课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例如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导入语的内容是关于“禅让制”的传说,授课时教师可以借此设问:

这种民主推举首领的办法在大禹之后有没有继续延续下去?

此后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又有什么特点?

从而导入新课。

当然其他版本的教材中也收录了大量的文字、图画等史料,我们可以从中选取适当的史料用于课前的导入。

这一做法省时省力,难度在于设问是否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再者导入课题的形式如果是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则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为了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除了借助教材史料之外,还要注意搜集更加丰富的史料,以使每一节课都有一个精彩的开端。

(2)借用音像史料导入新课

音像史料可以直观生动地再现历史,有着强烈的视觉或听觉冲击力和历史感染力,是在历史教学中采用的一种导课方法。

比如在讲《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当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新中国成立的实况录像,全班同学的情绪都深深地被感染了,有的同学甚至激动地鼓起了掌,随即我提出问题:

刚才我看到大家的情绪和我一样的激动,有的同学还情不自禁地鼓掌,谁能告诉我大家的心情为什么会如此的激动?

为什么把新中国的成立看作是中国历史新纪元的开始?

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

不过在运用音像资料时要注意紧扣教材内容,巧妙设问,切忌生拉硬扯或者仅仅追求形式上的热闹。

(3)利用图片史料引题

图片能够直观形象的反映历史,在教学中运用历史图片设问导入新课,也是最常见导课形式之一。

比如,我在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课时,课前我通过课件展示了两组图片:

画面一:

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皇帝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十全大武功”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已经被资产阶级革命者送上了断头台。

画面二:

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然后设问:

通过观察这两组图画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

中国“天朝上国”的迷梦还能不能长久的做下去?

在学生的热烈讨论中引入课题。

(4)通过文字史料导入新课

运用文字史料导入新课,是历史教学中是最为司空见惯的做法。

文字史料不音像史料富有冲击力,不像图画形象生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文字史料最为常见,容易搜集,而且它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也最为丰富、详实。

所以精心选取文字史料,精心设计,同样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我校的一位历史老师,在导课过程中常常引用一些文字史料引发学生的思考。

他在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时,引用了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的一句话“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然后设问: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然后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这种导课方式简洁自然,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紧扣教学的重点,很值得借鉴。

不过要做到得心应手,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史学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当然,教学中可以选取的史料还有很多种,如图表史料、实物史料、文艺史料、口述史料以及时政材料等,导课的方式也因人而异、不拘一格,但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紧扣教材的重难点,“有疑”、“有趣”、“有新意”。

2、精选史料,指导学练,实现重难突破

(1)运用史料,感知历史

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首先是从形象思维的建立开始的。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历史的知识性而忽视了历史的趣味性,比较重视历史严密的逻辑性而忽视了历史的形象性,这就使得历史课变得枯燥乏味。

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变成了对历史教科书知识的死记硬背,本来鲜活生动的历史变成一堆苍白、空洞的故纸。

历史是由许多特定的历史场景、鲜活的历史人物和生动的历史事件组成的,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够借助文字、图画或实物等丰富的史料,再现历史情景、塑造人物形象、充实教学内容,将会大大丰富学生对历史的表象积累,增加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从而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城邦政治的影响,我向学生出示了以下两幅图片:

通过这幅《古代希腊历史地图》和柏拉图的名言,使学生对于古希腊的地理环境有了一个清晰的印象,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2)运用史料,助解教材内容

历史教科书由于受篇幅的限制,对历史知识的表述往往是高度概括的,这就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补充一些相关的史料,使教材表述更加充实、具体。

学生通过对史料的理解分析,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