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一片草地B.生物圈C.一个池塘D.一片森林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一片草地、一个池塘和一片森林都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故选:
B.
2.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野兔属于
A.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分解者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野兔吃草,所以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其是初级消费者.
故选:
B.
3.下列有关食物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关于猫吃鼠的食物链应写成:
鼠→猫
B.在一条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如果狼吃了羊,狼为第二营养级
C.在生态系统中,最短的食物链有两个营养级,它们是由生产者与次级消费者构成
D.在一条食物链中,处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三级消费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食物链的知识点,解题要点是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组成。
A.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A项错误;
B.狼吃羊,狼是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B项错误;
C.最短的食物链有两个营养级,它们是由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构成,C项错误;
D.在一条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后面的营养级是消费者,依次是初级、次级、三级消费者。
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易错点是对食物链的理解:
a.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后面的营养级是消费者;b.次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c.食物链中体现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4.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
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和无机环境共同构成的。
D选项中水稻、鸭、害虫和杂草不能构成群落,更不能构成生态系统。
所以答案选D。
5.如图中食物网所代表的生态系统中,施用了杀虫剂林丹,这种杀虫剂自然降解的速度极慢。
这种杀虫剂在下列生物体内的浓度最高的是
A.AB.HC.GD.F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富集作用。
杀虫剂自然降解的速度极慢,因此这种杀虫剂在生物体内有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杀虫剂在该生物体内的浓度最高。
由图可知,G所处的营养级最高,在其体内的浓度最高。
C正确,故本题选C。
6.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流动。
随营养级升高,获得的总能量减少。
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量形式散失
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
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少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消耗,另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后者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一部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未被利用。
故ABC不符合题意;能量金字塔顶层的总生物量所含能量少,其中每个个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并不少,D符合题意。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7.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
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
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
【答案】A
【解析】蚜虫释放出的化学物质,使邻近的蚜虫逃避敌害,属于种内互助;该过程传递的信息是某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蝙蝠利用声波的回声对目标进行定位,可以保证取食和飞行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B.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有害昆虫性外激素类似物,可吸引异性前来交尾,提高生育率
C.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的信息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对种群的繁衍有重要意义
【答案】B
【解析】A、蝙蝠的“回声定位”这一物理信息使得蝙蝠能够捕食猎物,正常飞行,A正确;
B、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昆虫性外激素类似物,可以吸引异性前来交尾从而诱杀害虫,以降低种群的出生率,B错误;
C、草原的绿色(物理信息)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C正确;
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这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D正确;
故选:
B.
9.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生态瓶中生物数量越少,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越短
B.生态瓶要适时打开瓶盖,适量补充氧气
C.为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各种成分应比例适中
D.在强烈光照条件下,才能维持生态瓶的稳定性
【答案】C
【解析】本题借助生态瓶的制作,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关知识,解题要点是识记生态瓶制作原理。
A.生态瓶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要维持合适的比例,有利于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其稳态,A项错误;
B.生态瓶要遵循物质循环的原理,必须是封闭的,所以不能打开瓶盖,B错误;
C.为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各种成分应比例适中,C正确;
D.生态瓶不能放在强烈光照条件下,防止灼伤,应该放在散射光下,才能维持生态瓶的稳定性,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生态瓶的制作原理,是遵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功能特点.生态瓶制作要求:
a.生态瓶必须是封闭的;b.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使生态瓶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c.生态瓶的材料必须透明;d.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e.生态瓶的采光用较强的散射光;f.选择生命力强的生物,动物不宜太多,个体不宜太大。
10.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A.能量和营养级B.个体大小与营养级
C.个体大小与个体数量D.个体数量与能量
【答案】A
【解析】能量金字塔主要说明了是营养级和能量之间的关系,因为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低所含的能量就越多,而营养级越高所含的能量就越少,A正确。
个体大小与营养级有一定关系,通常营养级较低个体较小,营养级越高个体较大,但也不是绝对的,B错误。
个体大小和个体数量通常是个体越大数量越少,但也不是绝对的,C错误。
个体数量与能量有时候会出现倒金字塔的现象,D错误。
11.对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要从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进行保护
B.生物多样性锐减,是个别国家和地区的问题,不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
D.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答案】B
【解析】A.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A项正确
B.生物多样性锐减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B项错误;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C项正确;
D.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项正确;
答案选B。
12.下列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灵感
B.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定
C.科学家根据苍蝇平衡棒的导航原理,研制了新型的导航仪
D.生物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库
【答案】B
【解析】文学艺术创作属于属于直接价值,A错误;野生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稳态为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作用,故属于间接价值,B正确;科学研究属于直接使用价值,C错误;为培育农作物、家畜和家禽新品种提供基因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名师点睛】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在生态系统中所起是调节作用,直接价值为食用、药用、工业原料以及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等,潜在价值是指人类目前尚不清楚的价值。
13.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和卷毛B.猫的白毛和黑毛
C.水稻的高茎和玉米的矮茎D.人的身高和体重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故B正确。
A和D中的性状是不同的性状,C中属于不同的生物,故AC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相对性状的概念,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传粉前的处理是
①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
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
④豌豆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
⑤开花时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A.①②③④;⑥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⑥
【答案】C
【考点定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5.对隐性性状的正确表述是
A.后代中表现不出来的性状
B.后代中不常出现的性状
C.杂种F1未出现的亲本性状
D.F2未出现的亲本性状
【答案】C
【解析】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表现出来,例如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A错误;后代中不常出现的性状与显隐性关系不大,B错误;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杂种F1未出现的亲本性状就是隐性性状,例如DD(高茎豌豆)×dd(矮茎豌豆)→Dd(矮茎豌豆),则矮茎豌豆没有表现出来,矮茎豌豆就是因性状,C正确;
F2未出现的亲本性状无法说明显隐性,D错误.
【考点定位】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名师点睛】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6.在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某同学连续抓取三次,小球的组合都是Dd,则他第四次抓取Dd的概率是
A.1/8B.1/4C.1/2D.1
【答案】C
【解析】由于每次抓取前都要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匀,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所以每次抓取Dd的概率都是1/2。
答案选C。
17.某种基因型为Aa的高等植物产生雌雄配子的数目是
A.雌配子:
雄配子=1:
1B.a雌配子:
a雄配子=1:
1
C.A雌配子:
A雄配子=1:
1D.雄配子多,雌配子少
【答案】D
【解析】高等植物的传粉方式一般是虫为媒或风为媒,为保证传粉的成功率,一般情况下是雄配子多,雌配子少。
答案选D。
18.为鉴定一株高茎豌豆和一只黑色豚鼠的纯合与否,应采用的简便遗传方法分别是
A.杂交、杂交B.杂交、测交C.自交、自交D.自交、测交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豌豆为自花传粉闭花受粉,则自交若发生性状分离则为杂合,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为纯合,最为简便。
豚鼠为动物,不能自交,所以采用测交的方法,因若为杂合子其测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概率高,所以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19.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植株数量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表示为
A.GG×ggB.GG×GgC.Gg×GgD.gg×gg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
后代中高茎:
矮茎=3:
1,说明双亲的基因型均为Gg,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
【名师点睛】能根据题目所给的扇形面积的大小找出子一代各种个体间的比例关系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20.两只杂合体白羊为亲体,接连生下3只小羊是白色。
若它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B.一定是黑色的
C.是白色的可能性大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后代的毛色可能是白色,用可能是黑色,A错误;B、后代的毛色可能是白色,用可能是黑色,B错误;C、后代为白色的可能性是3/4,为黑色的可能性是1/4,因此是白色的可能性大,C正确;D、后代是黑色的可能性小,D错误.故选:
C.
考点:
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白羊亲本为杂合子,说明白色相对于黑身是显性性状(用A、a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它们所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
aa=1:
2:
1.据此答题.
21.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可适用于下列哪种生物
A.噬菌体B.乳酸菌C.果蝇D.蓝藻
【答案】C
【解析】A.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适用,A错误;
B.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适用,B错误;
C.果蝇属于真核生物,能进行减数分裂,因而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C正确;
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适用,D错误.
答案选C。
22.具有下列基因组合的植物体进行自花传粉,其后代能产生性状分离的是
A.AABBB.aaBBC.AAbbD.AaBB
【答案】D
【解析】由于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而杂合子可以产生不同的配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答案选D。
23.水稻的迟熟和早熟是一对相对性状,迟熟受遗传因子E控制,早熟受遗传因子e控制。
现有纯合的迟熟水稻和早熟水稻杂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表现型为迟熟
B.F1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比为1:
1
C.F1自交后得F2,F2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Ee和ee,其比例为1:
2:
1
D.F2的表现型为迟熟和早熟,其比例为3:
1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依题意可知:
纯合的迟熟水稻和早熟水稻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EE和ee,二者杂交,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表现型为迟熟,A项正确;F1自交时产生的雌配子及其比例为E:
e=1:
1,产生的雄配子及其比例为E:
e=1:
1,B项错误;因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所以F1自交后得到的F2的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为EE:
Ee:
ee=1:
2:
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迟熟:
早熟=3:
1,C、D项正确。
考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
【名师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
F1产生的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是指雌雄配子数比为1:
1,而事实是:
F1配子的种类有两种是指雌雄配子分别为两种(E和e),E和e的比例为1∶1,雄配子数量要远多于雌配子数量。
24.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一—演绎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答案】D
【解析】据假说内容和其实验图解,“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应理解为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所以A正确;
孟德尔利用测交试验对其假说内容进一步进行了验证,并且成功,所以B正确;
据孟德尔的假说内容,C正确;
等位基因是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孟德尔并没有提出,因其实质孟德尔也不清楚,所以D错误。
答案选D。
25.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的基因型是
A.AaBbB.aabbC.AaBBD.aaBb
【答案】C
.......................................
答案选C。
26.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两种豌豆杂交,其子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A.1/4B.1/8C.1/16D.0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两种豌豆杂交,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子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2×1/2×1/2×0=0。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27.假定某一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DDEeFf,此个体能产生配子的类型最多为
A.5种B.8种C.16种D.32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解题要点是识记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某一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CcDDEeFf,这些基因位于6对同源染色体上,即这6对遗传因子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则此个体能产生配子的类型数是2×1×2×1×2×2=16种.
故选:
C.
[点睛]:
解答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28.一组杂交品种AaBb×aaBb,各对基因之间是自由组合的,则后代(F1)有表现型和基因型各几种
A.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B.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
C.2种表现型,4种基因型D.4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逐对分析法,如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2种基因型;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3种基因型。
故AaBb×aaBb杂交,后代有表现型为2×2=4种,基因型为2×3=6种;
答案选D。
29.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的哪个过程中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
【解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表现为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选A。
30.下列对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C.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答案】C
【解析】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基因型为AA和Aa的表现型相同,A项正确;
B.表现型受基因型和环境决定,所以基因型相同,生活环境不同的情况下,表现型可能不同,B项正确;
C.基因型相同,生活环境不同的情况下表现型可能不同,C项错误;
D.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所以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D项正确;
答案选C。
3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是
①同源染色体分离 ②联会 ③交叉互换
A.②③①B.①③②C.③①②D.②①③
【答案】A
【解析】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2.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时期可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3.减一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上;4.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5.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选A。
32.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着丝点的分裂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的
A.减数分裂间期、减数分裂间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C.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D.减数笫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案】B
【解析】根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规律,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正确。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学生对减数分裂理解不清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
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①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33.动物的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是
①次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
②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③一个卵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重点考查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要求考生根据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比较两者的异同。
①次级卵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分裂均类似于有丝分裂,①错误;
②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只形成一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最终形成4个精子,②正确;
③一个卵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一个精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后也形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③错误;
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而精子的形成需要经过变形阶段,④正确;
故选:
B.
[点睛]:
本题关键点:
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
卵巢
过程
变形期
无变形期
性细胞数
一个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子
一个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
细胞质的分配
均等分裂
不均等分裂
相同点
成熟期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34.下列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A是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B是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C是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D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
35.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答案】A
【解析】受精卵中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但是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母亲,A错误;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B、C、D正确;
【考点定位】动物胚胎发育的概念
36.如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有误的是
A.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
B.C所同化的能量为B的10%~20%
C.A固定的能量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A固定的能量是B、C、D的能量之和
【答案】D
【解析】A、据图判断图中A为生产者,B、C、D为消费者,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A正确;
B、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所以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