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1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62932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1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1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1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1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1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1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docx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1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1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1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docx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

年级

初二

学科

物理

班级

初二1、2、3

教师姓名

单元

第八单元

课题

第八章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总课时

时间

4.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压强的概念以及定义式,知道其国际单位:

帕(Pa);

(3)能运用压强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必要性和在具体情况下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能力;

(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改变压强大小的解释,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经历探究、观察以及探究分析等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使学生养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压力的概念;

(2)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3)能运用压强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

教学难点

(1)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压强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教法设计

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极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不清,为让学生较好的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有关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

为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各种各样的实验,通过不同的实验最后达到同样的目的(老师要提前为学生准备和学生自己丰富多样的实验器材)。

另外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应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与压强有关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学法指导

根据学生情况和课程标准,并且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运用了讲授法、实验自主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能主动学习,本课还采用了兴趣激发式的教学策略。

1.使学生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会运用“控制变量法”和“分析归纳法”、“转换法”的科学探究方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

导学案、多媒体课件、一头削尖的铅笔、四角小桌、海绵、细沙、图钉、木板、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气球、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师生活动、课堂检测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3分钟

1.首先让我们认真观看一段近期网络点击量高视频,并提出问题:

“同学们观看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2.学生观看二分钟视频:

“渔夫救出陷入淤泥的老人”

3.教师提出问题:

“我们感叹平凡的渔夫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的同时,他在救老人危难时用到了那些物理知识?

本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走进《压力的作用效果》

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与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之所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1.是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压力的存在与作用效果的不同;2.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激情;3.是情感教育“平凡的渔夫做了不平凡事。

”从中有什么感悟!

进行新课

一、压力(时间6分钟)

1.感受压力

小演示实验:

教师手中拿一块海绵,用力压海绵凹陷的厉害。

提出问题1:

海绵受到了什么力?

问题2:

通过什么判断力的大小

2.认识压力

(1)出示课件三幅图分别画出地面、墙面、斜面(师生共同完成)

(2)寻找三幅图中压力示意图的共同点?

(3)师生共同总结压力的定义、产生原因、作用点、方向

板书:

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强调垂直,)

压力的方向:

垂直于物体表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3.压力与重力

(1)演示引导:

将铁块放于海绵上,逐渐增加重物观察海绵形变程度的变化。

并说出压力大小变化情况。

思考:

(1)压力就是重力吗?

(2)压力都是由重力产生的吗?

(3)什么情况下压力与重力大小上相等呢?

(教师展示重力并引导有学生自己总结)

(2)教师强调学生回顾教材第143页内容,并画出导学案中第一个问题中重力与压力示意图

(强调作图一定规范)

(3)小组交流讨论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提问两名同学

学生回答受到了压力,通过海绵的凹陷的程度判断

(分析物理研究方法:

转换法)

学生交流讨论

一名同学回答

“共同特点垂直于受力物体的表面”

 

一名同学回答,压力产生原因、作用点、方向

 

学生在导学案上作压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同学1: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

同学2:

只有静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大小

这个环节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能够体会压力的方向及其作用效果,比教师直接告知印象要深刻的多。

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确了物理研究法“转换法”并为下面的实验探究打下基础。

 

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时间14分钟

提出

问题

猜想与假设

1.教师的演示实验用手指摁压气球用针扎破,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不相同。

教师:

强调针对下面要做实验,认真观察现象,提出什么问题来?

并且进行合理的猜想

2学生[观察]做一个小实验将一张纸平铺开,用一支笔横着扔向纸,再竖着扔向纸看有什么现象?

[体验]如图1所示发现接触笔尖的手指受压的感觉比另一只手要强的多,并且越用力这种感觉越明显.如图2所示,与手掌接触的那部分气球形变较小,而手指顶着的那部分气球形变较大,手指越用力这种形变越明显.(是指形变的大小疼痛的感觉)

 

3.根据实验的现象,提问同学:

提出问题并进行合理的猜想;并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2

学生观察分析凹陷程度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实验:

1.两人合作,一人两手拿纸展开,一人拿笔从同一高度平放和竖放,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有什么不同?

2.用手指挤压铅笔。

3.用手指挤压气球

学生:

提出问题

猜想:

“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有依据,有的可能没有依据,教师多问一问为什么,引导他们得出以上正确猜想)。

 

本环节层层引导、步步深入,学生从自己的求知愿望出发提出了探究课题,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授之以渔”,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日常生活中物品进行实验,学生体验“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设计实验

教师强调小组内

(1)参考桌面的器材,思考、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方案用来验证自己小组的猜想是否正确,同时也思考别人的猜想是否正确。

可以是一个方案,也可以是几个方案,力所能及。

(2)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案,师生作简单的分析和统计,并给予肯定。

学生讨论怎样去设计实验,教师可给一些引导,如:

①怎样去看出压力作用效果大、小?

②由于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所以在进行实验时要采取控制变量法。

 

实验探究

小组根据设计进行实验,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整个过程教师巡视)

1.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合适的器材进行实验;

2.要利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3.及时记录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新发现的问题或所遇到的困难和失败,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实验的经验:

①;②。

4.在学生探究实验后,教师选二组谈谈他们是怎么做的并重新演示。

学生分组完成探究活动,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进行实验!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各小组边演示边讲解,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倾听、感悟。

鼓励质疑

实验结论

有实验观察可知: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_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___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引出压强的概念

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论1: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结论2:

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分析归纳法”

学生讨论交流:

找助手上台展示交流:

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三、压强(时间:

7分钟)

1.引导:

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为了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物理学中引入压强的概念。

即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提醒:

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应取相同受力面积(即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教师强调学生自学完成导学案问题3了解压强内容(整个过程教师巡视)

课件展示:

定义:

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叫做压强。

公式:

说明:

物理上用p表示压强,用F表示压力,用S表示受力面积。

公式:

p=F/S(注意:

S是指物体相互接触且受压的面积,单位一定要用m2)

单位:

帕斯卡,简称“帕”,且1Pa=1N/m2

(1)1Pa的物理意义:

每平方米的物体表面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2)介绍:

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一张报纸平摊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0.5帕。

因此,有时我们通常用百帕或千帕作压强的单位。

(3)拓展:

帕斯卡是法国科学家,为了纪念他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他的名字作为压强单位的名称。

(4)学生板演例题一支铅笔尖端的面积是0.5mm2,尾端的面积是0.4cm2,两手指从两端用4N的力相向压住铅笔时,两手指受到的压强各是多大?

1.在建立压强概念、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后,请学生讨论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一名学生进行板书导学案例题

3.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例题数据,回顾前面所做的小实验“如图1所示发现接触笔尖的手指受压的感觉比另一只手要强的多,并且越用力这种感觉越明显。

”用理论支撑。

使学生对物理单位大小有基本的认识。

这一环节主要是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考虑到课堂时间,导学案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2为备用例题。

四、学以致用(生活中的物理学)(时间:

5分钟)

1.回顾上课开始导入视频,教师提问渔夫怎样救老人与危难之中,用到了哪些物理知识

找一名同学回答,从提走重物(压力)与渔夫趴到淤泥中(受力面积),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

2.教师提出生活中这种现象很多,小组交流举出例子并分析

3.提问5-6个小组,总结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4.教师与学生共同举出自然界中动物例如啄木鸟的喙、鸭子的脚

掌、骆驼的脚掌等动物,共同总结“物竞天择好,适者生存”

1.学生回答

2.小组真体验并交流: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类和归纳。

学生思考并回答:

在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

学生举例:

履带拖拉机有宽宽的履带、骆驼有宽大的脚掌、钢轨铺在枕木上等。

学生思考后回答:

总结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这个环节回顾导入视频对本课的知识加深理解

使学生对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意义有了深刻的感知

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既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又很好的调节了课堂气氛。

五、课堂检测(时间:

8分钟)

1.教师要求学生完成导学案学案上的课堂检测的内容。

2.找同学订对答案(整个过程教师巡视)

1.学生认真完成导学案。

2.一名学生订对答案

通过此环节巩固所学

归纳总结(1分钟)

1.师生共同利用这一节课的内容来分析解决引入中的问题后进行总结。

2.思考、互相交流,谈收获、体会等。

1.同桌两人相互的交流

2.一名同学总结

这节课用问题引入,最终以解决问题结束,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布置作业

延伸兴趣

时间1分钟

1.下课思考,一个儿童在玩耍时,不慎落入水中,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应怎样避免压破冰层,救出儿童?

2.【课题】了解生活、生产减小、增大压强的方法

【活动流程】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

【备注】①网上查找、采访获得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②发现新问题.

作业这么设计是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板书设计

一、压力:

1.定义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产生原因

3.作用点

4.方向

二、压强: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公式:

p=

单位:

F(N)S(m2)p(N/m2即帕斯卡)(Pa)

三.例题: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