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整理 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6291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整理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整理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整理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整理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整理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整理 1.docx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整理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整理 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整理 1.docx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整理1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整理

三国两晋南北朝

填空

1.曹不兴是(吴)国画家,画屏风有(点墨成蝇)之说,善画(佛像),画大象有(心敏手运,须臾立成)之说。

2.西晋卫协的绘画趋向(精细)和注意(风范气韵)的追求。

3.陆探微的人物画创(秀骨清相)的形象,他是(五)世纪后最有影响的画家,善画(宗教画)(名士肖像画)(风俗故事画),系(刘宋)时期的画家。

4.张僧繇yáo绘画用笔风格是(疏体线描),“笔才一二,象以应焉”,创佛教艺术中的(张家祥),吸收外来画法(南京一乘寺的凹凸花),活跃于(肖梁)时期。

5.曹仲达来自中亚曹国,是(北齐)时期的画家,善画梵像,宗教艺术中创(曹家祥),“其体稠叠而衣纹紧窄”被称为(曹衣出水)。

6.谢赫是(南齐)前后的画家,著有(画品录),谢赫提出绘画的作用是(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见)。

六法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模移写)。

7.戴逵是与(顾恺之)同一时期的画家赫雕塑家,他是首创(中国是佛像)的雕塑家。

8.戴逵把(脱胎漆器)的工艺技术运用于雕塑方面,创造了(夹纻zhù)形象,克服了造型尺寸增大而重量加重的矛盾。

9.(洛神赋图)取材于曹植的诗篇。

10.提出以形写神的画家是(顾恺之)。

11.西晋有最高水平的画家是(卫协)。

12.人物画创秀骨清相的画家是(陆探微)。

13.被称为“笔才一二,象以应焉”的画家是(张僧繇)。

14.佛教画创“曹衣出水”的画家是(曹仲达)。

15.六法处于(谢赫)。

16.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的(七贤图)画像砖,刻画魏晋之际的(竹林七贤)

17.江苏丹阳南朝墓出土的(羽人戏龙)等画像砖。

18.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屏风漆画)中的(孝子列女)在题材上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相似。

19.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大石窟。

20.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县城东之四十里(鸣沙山)的断崖上,自符秦建元二年,公元(336)年,沙门(乐僔)开窟后,前后经历1000余年。

21.莫高窟现存壁画(四万五千余平方米)。

22.云岗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

23.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二十五里的(龙门),又名(伊阙)。

24.云岗石窟现存(53)个洞窟,最早开凿的一批石窟称为(昙曜五窟)。

25.云岗石窟现存最大的佛像市在(第二十窟)。

26.魏体书的十九品选自(古阳洞)。

27.龙门石窟刻有(帝后礼佛国)的洞窟市(宾阳中洞)。

28.敦煌壁画与(雕塑)(建筑)结合为有机的整体。

壁画按题材内容可分为(佛本生故事画)(佛传故事画)(经变故事画)(佛,菩萨像)(供养人)(装饰图案)

选择

1.顾恺之的作品《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画家有(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不兴、卫协、张墨、曹仲达、谢赫、戴逵、肖绎yì、杨子华、宗炳)。

3.谢赫在《画品录》中提出绘画的作用(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寥寥,披图可见)。

4.顾恺之人物画传神的方法有:

(1)特别注重眼神的刻画,提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2)借助人物细节来传神,画裴楷,脸上加三毫。

(3)用环境背景衬托表现人物性格,画谢幼舆,安置之丘壑中。

(4)借助人物之间的关系巧妙处理人物情思,如《洛神赋图》、

5.顾恺之的绘画理论著作有《魏晋盛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

6.莫高窟北朝时期的佛本生故事画有《尸毗pí王本生图》《萨陲那太子本生图》《须达那本生图》《鹿王本生图》《得眼林故事图》《狩猎图》《五百强盗成佛图》。

7.北魏时期开凿得石窟遍及北方各地,其中最为著名的和重要者为(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其次有(永靖炳灵寺石窟)(巩县石窟)(义县万佛峡)等,北齐时期开凿的有(南北响堂山石窟)和(天龙山石窟)。

简答题:

1.卫协在绘画发展史上的意义?

答:

卫协是西晋时期具有最高水平的画家,南齐谢赫在《画品录》中说“古画皆略,至协始精”。

即古代的画都很精略简率,到了卫协绘画开始精细,所以说卫协在绘画发展史上有划时代的影响。

2.顾恺之的人物画的创作特点及方法?

答:

顾恺之是东晋画家,理论家,

他人物画的特点是:

明确提出传神的重要性,把传神的得失作为绘画优劣的标准。

方法:

①特别重视眼神的刻画,提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②借助人物细节传神,画裴楷,脸上加三毫。

③用环境背景衬托表现人物性格,画谢幼舆,安置之丘壑中“

④借助人物之间的关系巧妙处理人物情思,如《洛神赋图》

3.顾恺之的绘画理论著作机器主要观点?

答:

顾恺之是东晋画家,理论家,其理论著作有《魏晋盛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等三篇著作。

其中主要观点:

(1)以形写神

(2)悟对神通(3)迁想妙得。

都是针对人物画创作提出的,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4.陆探微的绘画特点?

答:

是刘宋时期的画家,善宗教画,名士肖像画,风俗故事画,创秀骨清相的瘦削型形象,是五世纪后最有影响的画家,被谢赫成为一品画家。

5.张僧繇的绘画特点?

答:

活跃于肖梁时期,有较高的写实能力(“画龙点睛,写王子像,对之如面”)的传说,在传统画法上吸收外来画法的南京一乘寺的凹凸花,提炼概括的疏体线描“笔才一二,像以应焉”,创佛教艺术中的张家祥,为吴道子出现前影响最大的画家

6.什么是曹衣出水?

答:

曹仲达善画梵像,宗教艺术中创曹家祥,其体稠叠面而衣纹紧窄,被称为“曹衣出水”。

7.谢赫“六法”的内容及意义?

答:

六法,即: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模移写。

意义:

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8.《画品录》及其意义?

答:

《画品录》首先提出绘画的目的和六法,即绘画的政治功能是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见。

把汉魏以来品评人物的风气应用于绘画评论,将曹不兴以来的二十七位画家分为六品,分别评述各家长短。

《画品录》的六法和采用史实与理论相结合的体例,对古代美术史论著述有着巨大的影响。

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发展的特点?

答:

(1)宗教美术(特别是佛教美术)随着宗教的传布而发展,呈现空前的高峰,出现了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以及麦积山,炳灵寺规模宏伟的壁画和雕塑,以文学作品为内容的绘画行兴盛起来,山水画开始萌芽,绘画表现领域进一步扩大。

(2)美术作品仍以工匠为主,各民族美术的交流使美术技法得到了丰富,士大夫阶级进入了绘画专业队伍。

(3)美术表现技巧的进一步发展,多种绘画风格出现。

(4)绘画领域中的评述和理论总结开始出现,顾恺之,谢赫在美术理论上的成就。

10.简介敦煌莫高窟?

答:

莫高窟位于敦煌城东南四十里之鸣沙山的断崖上,自符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沙门东僔开窟后,至唐时极盛,五代宋元继续开凿或改建,前后经历一千余年,至今仍保存从十六国后期至元代洞窟492个,彩塑千余座,壁画四万五千余平方米,唐宋木构窟岩五座。

11.莫高窟北朝壁画特点?

答:

北朝战乱频繁,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族人民起义浪潮此起彼伏,当时壁画描绘佛前生“舍己为众生”的故事,宣扬苦修,忍耐,逆来顺受,终成正果,以次来麻醉人民,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尸毗pí王本生,萨陲那太子本生,须达那本生皆通过荒诞故事宣扬不择对象的施舍一切而终成正果的思想,然而妻儿离散弱肉强食正是当时人民普遍之遭遇,本生图则以宗教的形式和消极的态度进行了颠倒的虚幻的反映。

12.简介云岗石窟?

答:

云岗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郊约十五公里之五洲山的南崖,前临五洲山,现存洞窟53个,共计佛龛一千一百多个,大小造像五万一千多躯,西区第十六至二十窟,世称“昙曜五窟”,为云岗最早开凿的一批石窟。

13.云岗石窟造像的特点?

答:

主要造像为三世佛,本尊(或坐或立)形体高大,占据窟内大部分空间,壁面大都遍雕千佛。

14.研究佛教美术的意义?

答:

佛教美术的繁盛是这一时期美术领域中的突出现象,美术的重大成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现为佛教美术的成就。

研究佛教美术在我国古代传播演变的社会、阶级、思想根源,探讨佛教美术反映现实,表达思想的特点,我们要分析佛教美术所包含的封建、宗教、迷信的糟粕和民主性的精华,批判的给佛教美术以科学的总结,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吸取有益于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作品题:

1.《女史箴图》:

(隋朝临摹)根据西晋张华《女史箴》分段绘画,宣扬宫廷妇女道德规范,但作品刻画了宫廷妇女的生活状况及精神面貌,线描优美流畅,具有春蚕吐丝的特色,表现了对用笔技巧和美感的追求。

2.《洛神赋图》:

(宋临摹)取材曹植的诗篇,描绘富有浪漫色彩的爱情悲剧,连环故事的构图和洛神含情脉脉若往若还的创造。

名词解释

昙曜五窟:

西区第十六至二是窟,世称“昙曜五窟”为云岗最早开凿的一批石窟。

论述题

顾恺之绘画创作特点及意义?

1.答:

顾恺之在技法上创高古游丝描,具有春蚕吐丝的特色,表现了对笔墨技巧的追求,而且他是理论著述作品最早的画家,在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对后代颇有影响,代表着当时绘画达到的新高度,主要作品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

隋唐五代时期的美术

填空题

1.唐代美术毫不掩饰的表明要起(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

2.唐代是古代人物画的盛期,在表现(重大政治题材),反映(贵族生活情态),描绘(多种道释现象),及(宗教题材)等方面有重要成就,(反映城乡风俗),也开始成为美术家所注意,在南北朝基础上题材范围进一步扩大。

3.贵族阶层对美术的需要增多,贵族的精神状态及艺术审美爱好在美术作品众得到进一步反映。

在盛中唐画家(张萱)(周昉)及五代(顾闳中)(周文矩)的绘画中有着集中的表现。

4.以山水花鸟为题材的绘画创作开始活跃和山水花鸟专门画家的出现,反映了美术在现实生活的扩大,(荆浩,关同,董源,巨然,黄筌)的出现显示了山水花鸟画的成熟。

5.《步辇图》是描绘(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的故事。

6.吴道子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画家,对(中古)以后的人物画有巨大深远的影响,他的佛教画被称为(吴家祥)。

也成(百代画圣)。

8.韩干是(唐代)画家,自谓(臣自有师,殿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

9.(韩滉)的《五牛图》。

10.吴道子在大同殿画嘉陵江山水,(一日而就),他代表了盛唐兴起的(粗犷雄伟)的山水画风格。

11.韦偃时代晚于韩干,以描绘(庞大的马群)著称,有(《牧放图》)。

12.张萱师(唐)代仕女人物画家,他的画有(《捣练图》《虢guá国夫人游春图》《武后行从图》。

13.张萱画贵族妇女,(以朱色晕染耳根)。

14.周昉人物画特点(初效张萱,后则小异),(衣纹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

15.周昉的宗教画有新的创造,与(张僧繇,曹仲达,吴道子)并成为(周家祥)。

16.创水月观音之体的是(周昉)。

17.周昉的仕女画有(《纨wán扇仕女图》《簪zān花仕女图》。

18.周昉是继吴道子之后具有重大影响的画家,他的成就不仅在技法的高超上,而是较深的揭示出(唐代后期妇女精神上受压抑苦闷和不幸)。

19.真正把山水画推到新高度的是在(盛唐)之际,重要的画家有(李思训,吴道子,王维)。

20(展子虔的《游春图》)和(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是早期山水画的重要移存。

21.李思训山水画的特点是(描绘精工,设色富丽,青绿设色,注意情趣的表达,富有装饰效果),被古代奉为山水画的典范。

22.李思训的作品有《江帆楼阁图》。

23.李昭道的作品有《明皇幸蜀图》,《海天落照图》为仇英临摹李昭道的作品。

24.(吴道子)在大同殿画嘉陵江山水,一日而就,(李思训)以前也曾在大同殿费数月之功画蜀道山水,二图各尽其妙,(吴道子)代表了盛唐兴起的(粗犷雄伟)的山水画风格。

25.古代被成为画圣的是(吴道子)。

26.王维,字(摩诘),苏轼评价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7.张璪zǎo善用(秃笔)画山水,或(手模绢素)。

28.(唐)代画家(张璪)提出古代创作中主客观相结合的至理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9.隋代得山水画家有(展子虔,郑法士)。

30.五代时期在(西蜀,南唐)建立画院。

31.《重屏会棋图》是(周文矩)的作品,内容是表现(南唐中主李景及其兄弟们的肖像),具有(行乐图)性质。

32.《笔法记》是五代时期山水画家(荆浩)的著作,“六要”的主要内容是(气韵思景笔墨,似是得其行而移其气,真实气质具盛)。

33.巨然是(董源)的学生,它是五代山水画(南方)画派画家。

34.《高士图》是(卫贤)的作品。

描绘汉代(梁鸿)和(孟光)的作品。

35.《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的绘画史论著作。

36.黄筌是)西蜀)宫廷画家,作品有(珍禽图)。

37.现存最早的花鸟画是(珍禽图)。

38.《山溪待渡图》作者是(关同)。

39.五代时期著名人物画家有(周文矩,顾闳中,王齐翰,高太冲,齐韩)。

40.五代北方山水画家(荆浩,关同),南方的山水画家(董源,巨然)。

41.荆浩山水画特点(画北方崇山峻岭,发展唐代水墨技法,全景式构图)。

42.董源山水画特点(画江南真山,用披麻皴cūn,近视无功)。

43.画《万鹤松风图》的画家有(巨然,李唐)。

选择题

1.阎立本的作品有《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二十四开国功臣图》《永微朝臣图》《步辇图》《职贡图》《历代帝王图》《王会图》《外国图》。

2.唐代的画马名家有(曹霸,韦无忝,陈闳,韩干,韦偃)。

3.韩干画马特点(1.师曹霸.2骨肉停匀,体态圆肥具有神俊气势.3.以真马为师)

4.韩滉擅长的题材(田园风物,牛)。

5.唐代的山水画家有(李思训,李昭道,吴道子,卢鸿,郑虔,王维,张璪,王宰,韦偃,毕宏)。

作品题:

1.《步辇图》:

以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藩赞普松赞干布联姻为背景,选择了唐太宗接见吐藩迎亲使臣禄东赞的情节加以描绘,画卷较好的塑造了唐太宗与禄东赞的肖像,并通过面部刻画表露了李世民睿智鹤禄东赞对太宗的崇敬,画中对不同人物的身份及民族气质有较鲜明的表现,突出描绘人物而省略背景也是这一时期常用的手法,文成公主入藏进一步传播了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了唐朝与吐藩的友好联系,促进了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是这一时期历史的重大事件,《步辇图》在反映汉藏两族悠久的联系上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

2.《历代帝王图》:

是反映初唐绘画艺术水平极为重要的作品,通过对历史上一些帝王肖像(现存从汉昭帝到隋炀帝十三个皇帝像)的描绘,表达唐初统治集团对他们的评价,以资统治者及其子孙后代借鉴,通过人物动作、精神、生理特征等细致入微的刻画,比较鲜明的表现了每一个帝王的特点,如司马炎宽宏大度,杨坚深有谋略、陈蒨富有文采,而陈舒宝两眼无神气度委琐,画卷还注意通过侍从的排列,步辇坐榻等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性格。

这些生动形象刻画显示了作者对有能力统一和巩固政权的帝王的崇敬和对腐败无能的亡国之君的否定。

3.《牧马图》:

韩干《牧马图》画黑白二马在奚宫骑系下缓缓徐行,马的骨肉停匀,体态圆肥,具有神骏的气质,马官威武有力深目虬qiú须,两眼炯炯有神,带有游牧民特征,马的装备华贵富丽,整幅画色染都极细腻,体现着韩干的写实水平。

4.《照夜白》:

描绘玄宗喜爱的御马不甘心被拴在木桩上,它昂首嘶鸣,四蹄翻腾,希望摆脱羁绊的烈马,画家不只画出马躯体的健壮,更着力表现马的精神风采,特别是那飞起的鬃毛,张大的鼻孔,嘶鸣的口部的细节刻画和奔腾有力的动态,达到非常传神的效果。

5.《牧放图》:

(宋,李公麟摹)表现皇家牧场牧马的浩大场景,马官赶着拥挤的马群在丘陵中鱼贯出现。

马匹在平川上散开自由自在的吃草、奔跑、嬉戏、翻滚,全描绘马匹一千余匹,奚官司二百余名,千变万态,有聚有散,有虚有实,构思非常巧妙。

6.《五牛图》:

唐代韩滉,画五条特征神态各不相同的耕牛,用粗犷而严谨的线描真实的刻画牛的朴厚健壮,实早期反映耕畜的优秀作品。

7.《虢国夫人游春图》:

(宋徽宗临摹)描绘杨玉环的三姐虢国夫人和其眷从们的郊游行列,整幅不画背景,着力于人物从容欢快情绪的刻画,装备华丽马鞍的骏马踏着轻快的碎步,从骑前导,整个队伍装饰的花团锦簇,使人联想到春光明媚的季节,更突出了杨家姐妹的娇纵,反映了那一时代贵族的生活情趣。

8.《纨扇仕女图》(也叫挥扇仕女图):

通过一组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的闲散生活描写提示了她们的精神状态,衣着华美的贵妃懒散无力的怔怔出神。

年长的宫女无心刺绣。

在树下闲谈的也面带愁容,鲜明的反映了幽禁在宫廷里的妇女寂寞无聊的精神状态,并给予了画家对此遭遇的同情。

9.《簪花仕女图》:

描绘服装华丽的贵妇人在庭院闲走、赏花、斗狗,她们从容悠散但表情平静冷漠,简劲的线描,艳丽的设色,成功的表现了肌肤的丰腴和纱衣透体的复杂效果,在工笔重彩的技法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10.《明皇幸蜀图》:

画安史之乱中唐玄宗逃奔四川,在迂回山路上攒幸的人马行列,用细笔勾出险峻山岭,随从行列隐现于山路上,而于近处小桥前突出的描绘心神恍惚的唐明皇,主题突出。

问答题:

1.阎立本的绘画特点?

答:

阎立本绘画代表初唐美术的新水平,绘画擅长人物肖像画,历史故事画,多取材宫廷生活和历史事件,他的绘画创作毕生密切适应着初唐巩固政权的需要,歌颂帝国的强盛,成为初唐政治事业的歌颂。

今存作品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2.结合作品谈阎立本的绘画特点?

答:

阎立本绘画代表了初唐美术的新水平,绘画擅长人物肖像画,历史故事画,多取材宫廷生活和历史事件,他的绘画创作毕生密切适应着初唐巩固政权的需要。

歌颂帝国的强盛,成为初唐政治事业的颂歌,《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二十四开国功臣图》是李世民表彰开国元勋。

《步辇图》标明唐太宗对民族团结、政权稳定、国家统一的重现,《历代帝王图》目的是通过联想帝王的一些活动和对历史的影响,以资统治者历代借鉴,以上作品有鲜明的为政治服务的目的,成为初唐政治事业的颂歌。

3.隋唐五代时期美术发展的特点?

答:

唐代是古代人物画的盛期,在表现重大政治题材,反映贵族生活情态,描绘多种道释形象,及宗教题材等方面有重要成就,反映城乡风俗也开始成为美术家所注意,在南北朝基础上题材范围进一步扩大。

唐代美术毫不掩饰的表明要起成教化,助人伦的作品。

通知集团曾多次组织大规模的政治性创造活动,宗教美术在前代民族美术融合的基础上发展的更为成熟。

贵族阶层对美术需要增多,贵族的精神状态及艺术审美爱好在美术中有着集中的体现。

以山水花鸟为题材的绘画创作开始活跃和山水花鸟专门画家的出现,反映了美术反映现实生活的扩大,荆浩、关同、董源、巨然、黄筌的下出现显示了山水花鸟画的成花素。

唐朝美术超过了以前各代,是封建社会美术发展的又一高峰,对亚洲甚至欧洲某些国家的美术发展也产生相当的影响。

4.什么叫“青绿山水”?

答:

李思训父子的细笔勾勒石青石绿为主的重彩,更突出表现了锦绣山川的壮丽,并有强烈的装饰效果,被称为“青绿山水”。

5.初唐时期山水画的特点?

答:

在南北朝山水画萌芽的基础上,逐渐摆脱了技巧的稚拙状态,山水摆脱了人物画的附庸地位,作为独立的对象出现在绘画里,并且在图绘深浅远近构图布势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6.周昉人物画的特点?

答:

初效张萱,后则小异,衣纹简劲,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

7.李思训山水画的特点?

答:

描绘精工,设色富丽,青绿设色,注意情趣的表达,富有装饰的效果,被古代奉为山水画的典范。

8.王维山水画特点?

答:

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是盛唐著名诗人之一,兼音乐绘画,自谓“当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晚年信佛,退居田园。

所作山水简淡清新,能作泼墨山水,亦有着色者。

他的《辋wǎng川图》与卢鸿的《草堂图》被认为是书法恬tían淡闲居生活理想的代表作品。

《雪溪图》则是一幅古朴的小景。

宋代苏轼对王维给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价,对古代绘画追求诗情画意有启迪作用。

9.周文矩人物画特点?

答:

继承周昉的画风,与顾闳中同为南唐画院待诏,绘画内容多表现皇帝官僚之间的游乐和宫廷仕女生活,形象刻画更加细致入微。

10.黄筌花鸟画的特点?

答:

黄筌是西蜀宫廷画家,长期供职画院,作品多为应诏之作,表现题材是珍禽异花异鸟,在技法上用笔工整西您,赋彩浓艳,所谓双钩添色法,线色相容,几乎不见墨迹,体现宫廷贵族趣味,被成为“黄家富贵”。

11.徐熙花鸟画特点?

答:

徐熙是南唐士大夫,为人性情放达,志节清高,他的花鸟画,他的花鸟画在题材上多为花禽、蔬果、草丛,表现它们天真的野趣,抒发了他士大夫的放达情怀。

在形式上,以墨为主,先用墨线勾出形象,再施清淡色彩,用笔放逸,信笔挥写,笔色不相隐映,具有清新洒脱自然的效果,被成为“徐熙野意”。

12.荆浩山水画的特点?

答:

他是五代重要的山水画家,唐宋隐居太行山中,长期接触北方的自然山川,并有很深的认识和感受,他的山水画大多是画大多是画北方崇山峻岭,峰峦叠嶂,气势雄伟壮观,他在唐代发展起来的水墨山水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创造,全景式构图,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了五代时期山水画的面貌,他的作品有《匡庐图》。

13.董源山水画的特点?

或贡献?

答:

董源画江南真山,画面上山形圆浑,空气湿阔,技法常用披麻皴、点子皴、皴擦点染结合,画出了山川远近、层次的变化,近视无功。

作品有《潇湘图》《夏山图》。

董源的山水画对元明清的山水画有重要影响。

14.五代时期山水画发展的概况?

答:

五代是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唐代以水墨或青绿为主,在屏障上择写大山大水或松石的基础上,一些画家深入于大自然中,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峻岭和秀丽的江南山川,前者以荆浩、关同为代表,后者首推董源巨然。

荆浩出身于士大夫,唐宋战乱中在太行山隐居,善画北方地区的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代表作《匡庐图》。

荆浩的追随者关同所绘北方山水更加概括生动,“笔愈减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代表作《山溪待渡图》。

董源善画草木丰茂的江南山水。

代表作《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龙宿郊民图》。

董源的学生巨然“善为烟岚气象山川高旷之景”。

代表作《万壑松风图》《秋风问道图》。

15.五代时期花鸟画的特点?

答:

花鸟画在当代基础上适应宫廷贵族装饰殿堂的需要,在西蜀和南唐有着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黄筌和徐熙两种风格,黄筌是西蜀宫廷画家,长期供职画院,作品多为应诏之作,表现题材是珍禽异花异草,在技法上用笔工整细腻,赋彩浓艳,所为双钩填色法。

线色相容,几乎不见墨迹,体现宫廷贵族趣味,被成为“黄家富贵,徐熙野意”,“不唯各言起志,盖以写目所习,得之手而应于心也”。

由于作者反映的生活情趣和选取的题材不同出现了不同的风格,也标志着花鸟画的进步。

16.历代名画记

答: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继谢赫《画品录》后出现的一步绘画史论重要著述,是现存最早的具有绘画通史性质的系统著述,此书共分十卷,论述源流发展及鉴藏,并辑录从原始到会吕元年画家传记三百七十余人,成为后世研究古代绘画的重要依据,张彦远在书中强调绘画“成教化,助人伦:

的教育作用和政治功能。

《论画六法》中以气韵生动为最高准则并论述相互关系。

《论顾陆张吴用笔》从造型的真实生动出发,强调“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指出南北朝以来形成客疏密二体都具有运思精微的长处,而对吴道子“脱落其凡俗”“笔不周而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