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育人导师制结题报告 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6287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员育人导师制结题报告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员育人导师制结题报告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员育人导师制结题报告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员育人导师制结题报告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员育人导师制结题报告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员育人导师制结题报告 2.docx

《全员育人导师制结题报告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员育人导师制结题报告 2.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员育人导师制结题报告 2.docx

全员育人导师制结题报告2

《以“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背景(太长,减一点)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以“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简而言之就是校长应在学校德育工作起到主导作用,全校所有的教师都担任育人导师参与育人,把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配。

“全员育人”的涵义:

一是全体课任教师都担任导师,都要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都要对责任内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负责,教师在具体指导学生成长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实现教书育人和个人专业发展;二是育人面向全体学生,使责任内每一名学生的个性成长需求都能得到关注,不让一位学生掉队。

课题研究的背景:

广大少年儿童是中小学教育的主要对象。

从学校教育的实际看,几十年来,我们国家一直都把德育放在中小学工作的首位,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其投入和声势比起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毫不逊色的。

但是,实际效果却不理想。

诚如一些批评家指出的那样,除了口号式的说教之外,实际效果之差同样是惊人的。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十分令人担忧。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正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重视和认识。

而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校德育的管理。

为了提高德育的实际成效,充分发挥德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整体功能,就必须加强对学校德育实效的研究。

而作为学校“灵魂”的校长在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上的作用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校长,如何才能抓住学校管理的核心?

如何才能在现有教育基础上取得突破性发展,跃上更高发展平台,牢固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靠传统的办法、老一套是绝对不行的。

唯有遵循教育规律,突破传统,大胆改革才是根本的出路。

因此作为学校德育组织的最高层、最核心的校长,更应发挥全面负责、全面管理的作用。

引领学校教育工作的所有员工,都承担起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营造出以“校长为首,全员育人”的教育氛围,以实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实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寻找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

二、课题现状分析

在当今德育教育中,各学校已充分感受到全员育人导师制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有许多学校经过探索也总结出了许多好的做法,动员多方面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指导,从而改变以往德育是班主任的事,任课老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

我校的研究课题以“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重点突出校长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中领导地位和作用,要求校长具有良好的自身素养,包含品格素养、领导素养、业务素养等,只有校长高超的自身素养,在学校工作中起着感召、导向、示范作用,才能起到很好引领作用,引导教师、家长发挥自身特长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以达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几十年来,我们国家一直都把德育放在中小学工作的首位,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其投入和声势比起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毫不逊色的。

但是,实际效果却不理想。

诚如一些批评家指出的那样,除了口号式的说教之外,实际效果之差同样是惊人的。

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际成效,充分发挥德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整体功能,就必须加强对学校德育实效的研究。

而作为学校“灵魂”的校长在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上的作用尤为重要。

以“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简而言之就是校长应在学校德育工作起到主导作用,号召全校所有的教师都担任育人导师参与育人,同时发挥家长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改变以往重智育轻行为习惯、轻品行修养的现象。

在全校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德育管理体系,有利于发挥教师、家长自身特长,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课题目标:

是发挥校长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形成全员育人的模式,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一是发挥校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增强教师“育人”意识,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学生常态生活的细微之处,将抽象的德育目标分解为生活场景中品德行为的潜移默化,有效地解决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节的问题:

生活关怀,在课堂内外的所有空间和时间;学业指导,面对责任内的每一名学生;心理疏导,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刻;品德陶冶,在师生和谐对话的每一次交流中;人格建构,在德性养成的每一个场景细节中。

同时,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教职工人人参与德育管理,使得品德教育最大限度地涵盖了学生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为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德育环境。

二是促进校长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整体素质。

“导人先导己”。

作为学校德育管理的管理者,为了实现德育管理的突破,提高德育实效性,校长在育人理念、育人模式、育人投入等方面都应有所提高,必须站得高,看得远。

而教职工在与学生的日常互动交流中,在具体而复杂的教育偶发场景中,也会发现自身专业成长的薄弱环节,感受到提高育人艺术的迫切感和必要性。

学生的困惑,促使导师不断学习;学生的成功,又会不断激励导师的进步;导师在对学生的学业指导中,提高了教学艺术;在疏导学生心理的场景中,提高了对教育心理学理论内涵的理解;在陶冶学生品德的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人生境界;在指导学生建构人格的过程中,生成了鲜活的教育思想。

导师与学生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从而获得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成就感,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

三是学生在导师的引导下,明理守信、言行规范、思想积极、心理健康、品德高尚,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和健康人格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优秀人才。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是校长在全员育人导师制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旨在研究校长在全员育人导师制中的承担的责任与引领作用。

二是总结探索小学导师制在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的规律性经验,在探索与梳理导师制管理过程形成有效的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

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与人格发展的的关系进行探讨,使其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中逐步培育健康人格,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学习。

三是小学阶段全员育人导师制在提高德育实效性上的操作实践研究,即研究导师制在学生德育中的可操作性方法,提出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

四是全员育人导师制在德育事件中的反馈与评价,主要探讨研究成果的展示形式以及对导师工作的科学评价体系。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对比试验法为行动研究。

五、对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广大少年儿童是中小学教育的主要对象。

从学校教育的实际看,几十年来,我们国家一直都把德育放在中小学工作的首位,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其投入和声势比起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毫不逊色的。

但是,实际效果却不理想。

诚如一些批评家指出的那样,除了口号式的说教之外,实际效果之差同样是惊人的。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十分令人担忧。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正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重视和认识。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校德育的管理。

为了提高德育的实际成效,充分发挥德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整体功能,就必须加强对学校德育实效的研究。

而作为学校“灵魂”的校长在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上的作用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校长,如何才能抓住学校管理的核心?

如何才能在现有教育基础上取得突破性发展,跃上更高发展平台,牢固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靠传统的办法、老一套是绝对不行的。

唯有遵循教育规律,突破传统,大胆改革才是根本的出路。

特别是校长处于学校德育组织的最高层,是学校德育管理组织的核心,具有全面负责、全面管理的作用。

而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所有员工,都应承担起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营造出以“校长为首,全员育人”的教育氛围,以实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的教育理念,全面落实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寻找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

以“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简而言之就是校长应在学校德育工作起到主导作用,全校所有的教师都担任育人导师参与育人,把全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配。

“全员育人”的涵义:

一是全体课任教师都担任导师,都要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都要对责任内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负责,教师在具体指导学生成长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实现教书育人和个人专业发展;二是育人面向全体学生,使责任内每一名学生的个性成长需求都能得到关注,不让一位学生掉队。

“导师”的含义:

导师必须履行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

“导师”在学养、视野、道德品行、人格魅力方面,应高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师,是师德高尚的教师,是专业成长和发展着的教师,是终身学习的教师。

全员育人导师制强调育人,增强了教师的育人职责,把教师的地位提高到了导师层面。

因此,导师是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引路人,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培育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辅导员。

导师还可以发挥自身特长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以达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目的。

它将改变以往任课老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1.5—2011.6)

主要工作包括课题小组的成立、课题方案的设计;召开小组会议、学习有关“全员育人导师制”内容的文章;做好组织发动,把研究对象进行分组;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实施研究阶段(2011.6—2013.6)

主要工作是全面开展课题研究,进行具体实践研究;进行个案追踪与访谈、指导与培训;课题小组定期组织召开会议,调整部分不合理方案,进行再实践。

本阶段目标和内容:

第一,校长在全员育人导师制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旨在研究校长在全员育人导师制中承担的责任与引领作用。

第二,总结探索小学导师制在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的规律性经验,在探索与梳理导师制管理过程形成有效的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

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与人格发展的的关系进行探讨,使其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中逐步培育健康人格,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学习。

第三,小学阶段全员育人导师制在提高德育实效性上的操作实践研究,即研究导师制在学生德育中的可操作性方法,提出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

(3)结题鉴定阶段(2013.7—2013.9)

研究内容及达成目标:

以“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在德育事件中的反馈与评价,主要探讨研究成果的展示形式以及对导师工作的科学评价体系。

同时进行总结经验收集资料,总结和评定研究成果,提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了写出实践研究报告,并对取得成功的典型进行个案汇编等,接受课题鉴定组的评估验收。

七、完成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①学校正在开展新教育实践,在开展理想校长、理想教师、理想班主任、理想学生及理想德育等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了大量的教育书籍和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全体教师也正在进行教育随笔的撰写,为课题的开展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和理论基础。

②本课题组成员为学校骨干老师,有着丰富的学生德育工作经验,其中有三位课题组成员荣获上海市优秀辅导员称号,可以为全员育人导师制提供积极的建议。

张正伟校长也非常支持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对本课题热情高,有做好的决心。

③学校教研室和德育处为本课题提供学术和设施上的支持。

④学校确保经费的供给和人员的需求。

⑤拟请有关专家教授指导本课题的具体操作。

八、课题研究的过程

1.制定实施方案

课题申报初期我们就研究制定了《山东莱芜鲁矿第一小学〈以“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实施方案(草案)》,并在开学后向全校公布,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作为学校开展实施导师制管理工作的指导方案。

2.成立领导机构

成立学校领导小组、年级指导小组和班级工作小组三级领导机构。

学校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任正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年级指导小组由年级组长任组长,年级组所有任课教师为组员;班级工作小组由班主任担任组长,班级科任教师为组员。

各组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加强对导师工作的考核监督与培训提升,有效地确保工作开展与实施。

3.进行全校动员

通过集中学习、小组学习、个别领会等方式,学习课题方案、课题实施方案和导师职责,学习新课程方案及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使每位教师认清导师制管理工作对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转变观念,明确思路,为下一步实施奠定基础。

这一动员过程在每学期开学都在不同程度上、不同范围内进行一次。

4.确认结对关系

在保留班级制度的前提下,实行导师制和班级制并存的管理模式。

教师和学生分别填写《导师情况简介表》和《学生基本情况简表》,师生双方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双向选择,年级组和学校只作最后的适当调整,以此确定师生结对关系,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一位自己最后认同的导师。

导师的具体职责为:

①对受导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②真正和学生一道负起对学习过程的责任,在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纪律、学习习惯等一切方面向追随学生提供帮助。

③组织有受导学生开展各项课外活动.④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络,解决受导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上的问题。

⑤系统考察和评定受导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

⑥组织学生参加组队劳动,开展组队之间的体育活动和做好组队卫生工作,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班主任担当主任导师工作,具体要求为:

①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②协调班内各位导师之间的工作,负责联系班内任课其它教师。

③与导师一道负责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④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提高班级的教学质量。

⑤组织学生参加班级劳动和做好班级体育卫生工作。

⑥领导班委会对班级进行日常管理。

5.建立工作制度

为了确保导师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我们主要建立了以下工作制度:

①导师工作手册制度。

导师要按时将活动时间、对象、内容及效果等填入工作手册。

②学生成长档案袋制度。

指导学生制定成长计划,记录不同时期的学习成绩及表现,追踪学生不同时期的成长轨迹。

③谈心辅导制度。

导师每周至少与受导学生谈心辅导一次,内容包括家庭、学业、品质、健康等等,并记录辅导内容;受导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必要时可随时汇报和咨询。

④家校联络制度。

导师要定期与受导学生家长进行联系。

具体时间由导师确定,但是每月至少应有一次以上的联系,联系的方式应该多样化。

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结构(单亲、重组、留守更要作为重点)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

⑤例会诊断制度。

班主任作为主任导师要定期召开例会,交换意见,讨论问题,决定事项,总结工作。

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导师要准时参加、充分准备、积极发言。

⑥总结反思制度。

导师每学期要写一份实践总结或调查报告,归纳取得的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改进对策。

在总结中,最好能搜集典型案例,开展系统研究。

6.加强考核评估

考核评估实质上是学校加强对导师制管理工作的一项管理制度。

学校在每学期结束时都要对导师制工作进行考核,对工作出色的导师颁发荣誉证书,给予适当奖励。

年级组与班级在月考、期中考试后导师工作进行考核,以此加强过程管理。

九、课题研究初步成果

自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在市教研室和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行动扎实,已取得一定的成果,现将本课题研究工作作如下汇报:

1、充分发挥校长在“全员育人”导师制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首先,校长的全局指导作用。

校长在充分理解国家理论政策的前提下,站在宏观角度看清学校内外的大势,把握政策核心内容,领悟政策精神,做好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德育工作的定位和建设,并对全校师生员工进行理论和政策指导。

其次,校长的管理作用。

校长负责着整个学校的管理工作,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完善的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

制度的规范,日常工作安排的细化,使学校育人工作的有效有序进行便得到了保障,有利于落实和持续进行,提高德育实效性。

第三,校长的师资建设作用。

校长负责整个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为使课题能顺利研究,校长慧眼识英才,选拔任用负责任、品质好的德育工作者,下大力气投资,积极进行德育队伍的培训、考核、评估等工作,为课题组提供了优秀的一线德育工作者。

第四、校长的人格示范作用。

对教师,校长以自己的敬业精神去感染他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与人格素养,成为教师学习的榜样。

校长还以亲和力去慰问、关怀、体贴教师,做好教师的沟通工作,解决教师在德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心理障碍,聆听一线德育工作者的心声,从而改善学校的各方面工作,保障了德育工作的健康持续进行。

校长对学生的示范作用主要体现在多深入学生中,关注典型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被关心,起到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2、制定严格有效的奖惩制度,激发参与热情

好的奖惩措施是保持老师工作热情的基础。

我校为了保证德育导师制度的执行,制定了一套严密的考核制度:

如《导师学生评价制度》、《导师工作及专业成长评价细则》、《规范建档制度》、《谈心与汇报制度》、《导师在线论坛制度》等,并制定了奖惩管理办法,严格执行。

很多老师因为工作出色得到了表彰和奖励,这让有些原先不愿意担当德育导师的老师认识到,当德育导师不仅对能够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而且自己也能从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对德育导师的观念也慢慢发生改变。

3、合理设计品社(品生)课内容,构建多样化的全员育人模式。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牵头的思品课专业教师研究团队,专门开展品社(品生)课内容跨年级、跨学段调整教学的研究,现已整合形成了遵守公德、健全人格、实践活动、文明礼仪等8个主题的思品课程板块。

学校还大力推广“课前自主——课上合作——课后导行”的教学模式,从关注学生生命发展出发,通过辩论、演讲、调查、设计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社会、成长中的问题,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家校积极合作,提升全员育人效果。

让德育由学校走向家庭、社会,营造一个全方位的大德育环境,是提升全员育人效果的重要手段。

学校通过建立家校QQ群、飞信网络群,不定期召开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内容,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

在学校和家委会的积极推动下,各班学生家长自愿成立了“家长护卫队”、“家长讲师团”、“家长志愿者”等组织,开展了亲子读书会、亲子体育节、亲子共读共写等活动,开发了机械加工实践基地——小官庄铁矿机修车间、绿色环境实践基地——公司绿化科、医学保健实践基地——公司职工医院急诊科、安全共建基地——小官庄铁矿安全科等多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家校合作搭建了学生成长平台,共同助力德育教育。

5、研发卓越课程,让全员育人因课程而生翼

我们重视综合性课程的开发和资源整合,注重对学生进行正向价值引导和人格的塑造,使学生真正自主建构道德认知。

我校各班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追随班级内每个孩子的兴趣、年龄、个性特点,不断用智慧、爱心、灵感和孩子们共同构建了“李清照古诗词课程”、“动漫课程”、“菊花课程”、“乐彩绳舞”、“走进小世界”等丰富多彩的班本课程。

各具特色的班本课程,使学生触摸到了窗外的世界,校外的天空,为生活在教室里的孩子们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6、开发和形成一批典型案例。

全员育人导师制是一项塑造心灵的工程,是在师生间架起了一座直接对话的桥梁。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根据导师们上交的“导师教育案例”及导师制工作手册、学生成长档案袋等材料,及时发现和捕捉教师实践研究中的“亮点”,挖掘出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资料,如尚伟娜老师的励志案例、王兰老师的情商案例、王辉老师的“边缘生”案例、吕继香老师的转优案例、毕晓青老师的亲师案例等。

这些案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教育的真谛,坚定了我们实施导师制管理,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的信心。

另外,课题组还搜集导师们平时的随笔、案例、论文以及学生们的有关文章,汇编了《导师心语》、《成长的足迹》、《德育教育论文集》等文集。

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还将整理导师们发表或获奖的相关文章,编辑高质量的导师论文集。

7、提高了我校的全员育人能力,促进了教师的全面发展。

一批实验教师得到锻炼并脱颖而出,3人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班主任,6人被评为鲁中矿优秀班主任,2人被评为莱芜市优秀班主任;12人被评为莱芜市优秀教育教学工作者;2人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榜样教师,3人被评为市新教育实验榜样教师;2人被评莱芜市优秀德育工作者。

与此同时,学校的德育工作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009年,我校被评为**;2010年,被评为**。

2011年,我校被评为**。

2012年被评为**。

十、课题研究结论:

学校把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课题实施,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提高了全体教师的育人艺术,实现了三个转变:

变德育工作以班主任管理学生为主,为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管理;变学校教育学生为主,为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变注重学生学业成绩,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形成了“人人承担育人任务、堂堂渗透育人内容、处处蕴含育人理念、事事体现育人作用”的良好局面,在改变学生的同时,教师也找到了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通过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德育工作机制,全员育人工作有了明显成效:

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教室窗明几净;学生明理守信,言行规范;学校秩序井然,学习风气日趋浓厚;教师育人理念得到提升,工作方法更加贴近学生。

通过调查,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100%,家长满意度100%,教师满意度100%。

这就是以“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成果。

实践证明,通过《以“校长为首,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的课题研究,全校师生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能力,全员育人导师制是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的课题,我们要长久地做下去,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为推进素质教育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学生行为管理——教师应用指南》(美ThomasJ.Zirpoli著关丹丹张宏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常识你的学生》(孟繁华主编)海南出版社

4、《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著)漓江出版社

5、《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导师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