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的特性及适用范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61599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生植物的特性及适用范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水生植物的特性及适用范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水生植物的特性及适用范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水生植物的特性及适用范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水生植物的特性及适用范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生植物的特性及适用范围.docx

《水生植物的特性及适用范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生植物的特性及适用范围.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生植物的特性及适用范围.docx

水生植物的特性及适用范围

水生植物的特性及适用范围

水生植物的概念

定义:

某种植物在它生命里全部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生活在水中,并且能够顺利的繁殖下一代,我们就称为水生植物。

作用:

可以起到净化水质和吸收有害物质的用途以及可以海里刮伤时侯用来绑住伤口。

水生植物的定义有很多种,一般是指适合在水中长期生长的植物,其根部非常之发达,以便跟好的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及氧气。

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及人口的增多,很多水域都被不同程度的污染了,一些相关人士就将一些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用于各水域的净化中。

人们根据水生植物生长所需水的深度对其进行了分类,分别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四种。

沉水植物:

其根茎是生长在水域的泥土中,植株也是完全沉没在水中的,因其整个植株生长在水中,需最大限度的吸收水中的氧气及营养物质,所以叶片都为细长或丝状,且比较薄,而细胞相比来说却是较大的,如眼子菜类、金鱼藻类、黑藻类、苦草类等;浮水植物又称浮叶植物:

它们的根茎生长在水中的泥土中,应为茎都非常的细弱基本上是不能直立的,所以它们的叶片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如睡莲、王莲、萍蓬草、芡实等;挺水植物:

它们的根茎也是生长在水中的泥土中,但与浮水植物不同的是它们植株高大且有力,茎或叶柄直立挺拔,挺出水面,如荷花、香蒲、水葱、梭鱼草、水竹芋等;漂浮植物:

此植物的根不再像以上三种植物的生长在泥土中了,整个植株都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它们会随着水流四处漂泊,如浮萍、水鳖、大漂、水葫芦等。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的话,还可以将水生植物分为沼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两个生活型。

前者在浅水或湿泥中的生命力会非常旺盛,虽然是浅水,但是不能完全将其脱离出水进行栽培,如荷花;而后者在浅水中可以短期的生长,但同时也适合在陆地上进行栽培,黄花鸢尾、千屈菜、柳树等都属于湿生植物了。

适应特点

与陆地环境迥然不同。

水环境具有流动性、温度变化平缓、弱、含氧量少等特点。

水生植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与水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因而能够繁衍自己,并在整个植物类群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水环境的光照强度微弱,所以水生植物的叶片通常较薄,有的叶片细裂如丝或是呈线状;有的呈带状;有的叶子宽大呈透明状,叶绿体不仅分布在中,还分布在表皮的细胞内,并且叶绿体能够随着的流动而向迎光面,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利用水中的微弱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水环境中的含氧量不足空气中的1/20,为了适应缺氧环境,水生植物都具有发达的通气系统。

莲藕叶片的气孔可通过空气中的氧,氧进入叶片,其氧浓度高于莲藕各个器官的氧浓度,氧则通过叶柄那四通八达的通气组织向地下扩散,以保证地下器官的正常呼吸和代谢的需要。

这种通气系统属于开放型的。

金鱼藻的通气系统则属于封闭型的,植物体内可贮存自身呼吸时释放的二氧化碳,以供光合作用的需要,同时又能将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贮存起来,以满足呼吸时的需要。

水生植物四周都是水,不需要厚厚的表皮来减少水分的散失,所以表皮变得极薄,可以直接从水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如此一来,原本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根也就失去原有的功能,使水生植物的根不发达。

有些水生植物的根,功能不在吸收水分和养分,主要是作为固定之用。

水生植物体细胞间隙很大,巨大的空腔构成连贯的系统并充满空气,既可供应生命活动需要,又能调节浮力。

水生植物很容易得到水分,因此它们的输导组织的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退化。

根一般不发达,叶表面没有角质层加厚、蜡质或栓质。

水分充足对水生植物是个有利条件,但也会产生不良后果,所以水生植物都具有,它既能把多余的水排出体外,又能源源不断地得到水体的无机营养物。

许多沉水植物体形的大小均随水的深度而变,例如狐尾藻在10厘米深的水中,它只有10厘米高,节间非常短,但在2米深的水中,其植株可高达2米以上。

植物对水深度的适应性非常强。

由于有丰富的水,所以水生植物的营养繁殖占重要地位。

被折断的金鱼藻、水浮萍等都可以长成新株,芦苇和莲的也能产生新株,有的通过特殊的冬芽来繁殖。

水生植物也可以进行。

许多水生植物的种子和果实是通过流动的水传播的。

如芡实的果实里有较多的种子,每粒种子的外面包着两层发育良好并充满空气的。

当果皮腐烂后,种子散出浮于水面,随水漂流,直到假种皮破坏,才失去浮力沉于水底,在泥中越冬,翌年发芽生长,在新的领域中发展。

最具观赏性的水生植物是荷花、睡莲及水生鸢尾。

 

 北方水生植物的应用特点

在营造园林景观或绿化时,多年生长在北方地区乡土的水生植物是最好的布景材料的选择。

因为短期生长在北方的水生植或南方的水生植物虽然观赏性非常好,但其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需要年年定期的更换,需要的劳动强度相对来说比较大,所北方地区应尽量少用这些水生植物,如水竹芋、王莲、梭鱼草等。

在做环境治理及大景观工程时,也可采用一年生可种在选择品种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水体的生态平衡也需要沉水植物的参与,尽管它们是沉在水底不能被观赏到。

这些沉水植物对景观的观赏性是没有任何效果的,但其大部分都有着强大的净化能力,可以让其在水净化水体,在搭配时也需要考虑。

水生植物在自然湖渠及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自然湖水一般都是比较浅的,北方的很多种水生植物都可以在里面种植;而需要进行生态修复的河流域大部分都是流水,在选择水生植物时就需要考虑它们的适应能力及其价格,一般都是会选择价廉适应能力强的水生植物。

而在改造与绿化时候,多会选用本地植物,成片或块状栽植,以达到修复自然的目的。

挺水、浮水、沉水植物,沼生、湿生植物合理搭配,不仅能够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兼顾色彩色调子自播繁殖的植物品种,不用年年栽植,减少管理工作量。

水生植物的配置

一、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

园林植物的种植密度主要是由植物种类和景观要求决定,对于水生植物来说,前者显得更为重要,水生植物种植主要为片植、块植与丛植,片植或块植一般都需要满种,即竣工验收时要求全部覆盖地面(水面)。

笔者正是基于这个特点来讨论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

密度过大密度偏大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大的水生植物:

如斑茅、芡实、再力花、海寿花、红蓼、千屈菜、蒲苇、大慈姑、薏苡)等。

如在某施工图苗木表中标注的种植密度:

芡实25株/平方米,芡实一张叶子的直径可达-米,每株的营养面积在4平方米以上,如果按照上述设计,密度大了一百倍。

密度太大,不仅浪费苗木,而且由于植株的营养面积过小,种植后恢复时间延长,长势不良,同时形成通风条件差,光照也不好的环境,而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景观。

密度偏稀密度偏稀主要出现在植物个体较小的水生植物:

尤其是莎草科、灯芯草科等叶子较小或退化成膜质、主要营养体和观赏部位都为直立茎(或称杆)的水生植物,如灯芯草、旱伞草等。

密度偏稀,植物群体的种间竞争处于不利地位,易使杂草繁衍,给养护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保存率。

如不及时采取其他措施,最后往往成为一片荒芜之地。

建议种植密度水生植物从分蘖(nie)特性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一类是不分蘖,如慈姑;

第二类是一年只分蘖一次如玉蝉花、黄菖蒲等鸢尾科植物;

第三类是生长期内不断分蘖,如再力花、水葱等。

针对这些不同的差别,种植密度可有小范围的调整。

不分蘖的和一年只分蘖一次但种植时已过分蘖期的则应种密,对第三类来说,可略为稀一些,但是竣工验收时必须要达到设计密度要求。

下面就常见的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建议如下:

1.沉水植物

苦草40-60株/平方米,

竹叶眼子菜3-4芽/丛、20-30丛/平方米,

黑藻10-15芽/丛、25-36丛/平方米,

穗状狐尾藻5-6芽/丛、20-30丛/平方米等。

2.浮叶植物:

睡莲1-2头/平方米,

萍蓬草1-2头/平方米,

荇菜20-30株/平方米,

芡实1株/4-6平方米,

水皮莲20-25株/平方米,

莼菜10-16株/平方米,

菱3-5株/平方米等。

3.浮水植物:

水鳖60-80株/平方米,

大漂30-40株/平方米,

凤眼莲30-40株/平方米,

槐叶萍100-150株/平方米等。

4.挺水植物:

再力花10芽/丛、1-2丛/平方米,

海寿花3-4芽/丛、9-12丛/平方米,

花叶芦竹4-5芽/丛、12-16丛/平方米,

香蒲20-25株/平方米,

芦竹5-7芽/丛、6-9丛/平方米,

慈姑10-16株/平方米,

黄菖蒲2-3芽/丛、20-25丛/平方米,

水葱15-20芽/丛、8-12丛/平方米,

花叶水葱20-30芽/丛、10-12丛/平方米,

千屈菜16-25株/平方米,

泽泻16-25株/平方米,

芦苇16-20株/平方米,

花蔺3-5芽/丛、20-25丛/平方米,

马蔺5芽/丛、20-25丛/平方米,

野芋16株/平方米,

紫杆芋3-5芽/丛、4-9丛/平方米等。

5.湿生植物:

斑茅20-30芽/丛、1丛/平方米,

蒲苇20-30芽/丛、1丛/平方米,

砖子苗3-5芽/丛、20-25丛/平方米,

红蓼2-4株/平方米,

野荞麦5-7芽/丛、6-10丛/平方米。

以上植物的栽植密度,基本上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在植株的规格上面,有些偏大。

一般丛生型挺水型的水生植物,其单丛控制在3-20株为好,莎草科,灯心草科的,5-20株左右,其余的2-5株左右,而体型较大的,如芡实、睡莲要每4-6平方米种植1株即可。

二、水生植物的水深适应性

水生植物除浮水植物外,对其影响最大的生态因子是水的深度,它直接影响到水生植物的生存。

我们把植物在一定水深范围内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和繁衍的生态学特性称其为植物的水深适应性。

园林上运用水生植物时,水的深度是设计、施工人员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在做竖向设计和营造地形时要密切关注等深线。

植物的水深适应性是常水位以下区域配置植物时的限制性因素。

下面我们按生活型分别将不同水生植物的水深适应性介绍如下:

1、湿生植物

湿生植物严格意义上说是喜水,但植株根茎部及以上部分不宜长期浸泡在水中的植物。

如野荞麦、斑茅、蒲苇、樱草类、玉簪类和落新妇类等,这些植物只能种植在常水位以上。

2、挺水植物

挺水植物种类繁多,对水深的适应性一般而言和植株高度有一定关系。

植株高大的适应水深能力强一点,反之,能力差一点。

但一般来说水深不能大于60cm,如再力花、芦苇、芦竹、水葱、水蜡烛等高大植物的水深可以达到60cm。

慈姑、海寿花、藨草、水毛花、黄菖蒲、香蒲、花叶水葱、菰、石龙芮、千屈菜等植株中等偏大的植物在55cm左右。

还有如玉蝉花、泽泻、窄叶泽泻、花叶芦苇、花叶香蒲、荧蔺、蜘蛛兰、灯心草、香姑草、节节草、砖子苗、石菖蒲)等适应的水深在10-30cm不等。

荷花一般在80cm左右,超过这个深度就难以正常开花甚至不能生存,但是也有些被称为深水荷花的品种达到甚至2m还能正常开花。

另外有些挺水植物非常有趣,如曲轴黑三棱当水深达到一定高度时,其叶片呈浮叶植物状,只见一片片的线形叶呈辐射状浮在水面上,令人惊叹。

3、浮叶植物

浮叶植物是指植株的根部生在水域的底泥中,其叶片浮于水面上。

有些是靠叶柄的伸长,有的是依细长的茎来使叶片浮于水面上。

这些植物的叶柄或茎和叶片海棉组织较为发达,贮存有大量的空气。

浮叶植物对水深的适应性一般来说较挺水植物要好。

如睡莲,一般资料介绍为,芡实的水深也可达,茶菱、荇菜也在1m左右,水罂粟的水深也在60cm以上,

萍蓬草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植物,当水深超过时呈沉水植物状,其沉水叶呈皱折状、膜质无毛,与浮水叶叶面平展、纸质或革质、下面边缘密生柔毛可资区别。

菱也是一类很有趣的植物,作为浮叶植物其水深适应性可达3m,当植株长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断根成为浮水植物,不受水深限制。

4、浮水植物

浮水植物,整个植株漂浮在水面上,水的深浅不影响它的正常生长发育。

5、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是指整个植株都在水面以下的植物。

沉水植物的水深适应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沉水植物的水深适应性除植物本身的生态学特性外,还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因子是光因子和水的能见度两个非生物因子影响。

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水的能见度越好光照越强,沉水植物分布得越深,其原理是光的补偿点问题。

一般而生长于水深5-6米处。

三、水景植物的配置原理

1、建立水景环境的生态平衡

如果想营建一个较理想的生态水景,关键在于营建出正确的生态平衡系统。

这样不仅会保证水质的清洁,而且会使水域的生物和谐共生。

营建正确生态平衡的关键在于初始阶段各元素之间就能有一种比较和谐的比例。

当然对于如何建立这种关系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律,世上也不会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池塘。

因为水景中的水质条件、化学成分以及营养水平都不同,所以水体的植物景观也是多种多样。

沉水植物在营建平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它们可以增加水中的营养成分,在白天为鱼类和其他水生生命合成必需的氧气。

它们自身又是食物资源,是水生动物的栖息地,在很多情况下又是鱼苗的庇护所。

因此沉水植物在池塘平衡系统中的价值是无法估价的。

水中的单细胞藻类会使池水呈现出绿色,这种“绿水”现象常可以通过控制光线来进行消除,因为这类藻类喜欢较强的光线,所以可以通过制造阴影来控制它的生长。

但是在池边过多的种植乔木或灌木又会影响睡莲类的生长。

所以最佳的办法是在水体表面形成阴影,例如利用浮叶植物或挺水植物的叶片就可以达到这种目的。

但是切不可遮盖全部的池塘,因为这会影响沉水植物的生长。

对于池塘中的平衡来说,鱼类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们可以控制害虫的滋生,消灭蚊类的幼虫以及啃吃水生植物叶片的石蚕类幼虫。

另外一些有用的小动物还包括喜食纤维藻类的蜗牛,纤维藻类很难用其他办法控制。

2、平衡法则

当在水体中进行植物种植时,事先须对整体的安排深思熟虑,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的经验是:

计算池塘的表面积,包括池塘边缘。

每一平方米可以种植5~10丛水下植物,这些植物种植在一串容器中要比散植于池底更有利。

在种植浮叶植物如睡莲之前,也要进行类似的数量计算,但水面的叶片所占面积一般不能超过三分之一,以便水下植物能进行良好的光合作用。

另外,如果要考虑鱼类的生长、游戏及喂食,那么非种植区的面积应达到每一平方米有45C㎡空间。

当大体的生态平衡的模式定下来后,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在植物配置的细节和植物种类上进行选择与调整,这其中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的种植数量是有一定限制的,但岸边的植物种植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

像石质水槽或小水池中,种植1棵沉水植物就足够了。

对于大一些的水池,种植的数量可以根据水面的面积做出大概的估算,最好多选择几种沉水植物,混种在一起,不要只种植单一的品质。

3、注重边缘植物配置

水体周围也是非常重的场所,如何处理将会影响到池塘的观赏质量及庭院整体效果。

在一个非常规则的水池中,可在周边通过3~4个较好的容器进行限制性栽植,如鸢尾、灯芯草等,位置的安排要精心设计。

这样的种植方法可以保证有足够的水面来产生倒影,增添景观的层次感与情趣。

而不规则的水池一般有着泥沼式的边缘,可以混植植物,形成一定群植景观,但要有疏有密,保证人们在某些区域可以直接到达水面。

尽量不要把植物直接种在土壤或边缘地带,选用盆栽方式更为有利,因为有些种类会无限制的繁衍,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去进行维护,才能达到景观的设计效果。

四、水景植物配置的设计

1、水景植物的配置方式

根据水景的具体位置应用形式,水景植物的配置一般也可分为自然式配置和规则式配置两大类。

(1)自然式配置

自然式水景植物的配置多与自然式水景搭配,体现着一种自然、随意的情趣,这种方式没有线、形、组织构图上的严格要求,旨在模拟自然、再现自然的一种风韵。

在植物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尤其在私人庭院中,更是体现业主个性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自然式水景植物的配置,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但并不能说它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在某种程度上,自然式水景植物的配置要比规则式更有难度,这是因为自然式水景更注重植物与环境整体的展示效果,所以设计者不仅要掌握植物材料的生长特点,而且在主题的烘托、环境色彩的搭配、植物质感的对比、景观空间层次构成上的把握都要有较高的水准,才能营建出一个成功的水景植物景观。

(2)规则式配置

规则式的配置一般用于规则式水池中,植物的主要群落在水面上有规则地平衡及构图感。

进行植物配置要用线形或几何形式的种植形式来与水池的形状搭配。

虽然很少有植物在外形或生活习性上可以达到很规则的要求,但在通过仔细的挑选、组合已经修建控制后,应该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

当规则式水池与地面是在同一平面时,水景的层次与结构也是相当重要的。

要想在一个水池中营建立面与焦点的景观,可以从不同的挺水型植物中选择,如普通芦苇。

另外,质感粗糙的植物也可以形成焦点或者作为形成层次感的主要种类。

在规则式配置中,有时需要顺序种植,应尽量选择生长期、生长要求一致的植物种类,将它们种植在统一规格的容器中。

2、水景植物的色彩主题

水景可以通过植物某种特定的色彩或色彩组合形成一定的表现主题和旋律感。

也可以用来表达出或热烈、或宁静、或开朗、或内敛的情绪。

一般情况下,在水体中进行色彩组合时,水景植物种类宜少,但搭配方案可以有多种变化。

例如,在一个简单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水池中,在每一个边角布置植物,可以选择有着直立型叶簇的绿叶植物,如金捧花,与有着卵圆形或铲形叶片、粉白色圆锥花序的水生车前草协调起来,就会产生一种很好的装饰效果。

如果水面较开阔,可选择白色的睡莲,也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欧菱,但这种漂浮植物会产生移动,可能会破坏整体的对称性。

如果认为粉色与白色的主题还缺少吸引力,可以考虑用黄色与白色的配置。

如在盆中栽植开花早、花色鲜黄的长柱驴蹄草和低矮的、夏季开花的芫荽类植物,或者也可以用种植篮的锦花沟酸浆代替。

在中心区域可以选用亮黄色或者雪白美丽的睡莲品种。

另外,植物的配置也要考虑周围建筑物的色彩与风格,应互为衬托,而不能产生一种过于杂乱的视觉效果和色彩搭配。

3、水景植物的香味设计

在进行水景植物的配置时,要将植物的香味作为计划的一部分,尤其当这个池塘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如庭院)。

在不太流动和温暖的空气中,漂浮着的花香与汩汩的水声增加了无穷的情趣,香味品种的睡莲,如“红仙女”(RoseArey)等,应该单独种植,使它们浓郁的香气能被尽情地享受。

二穗水蕹也应该如此对待,它那独特的香草气味最适宜单独欣赏。

对于抬高式水池来说,更适合种植香味植物,因为植物显得更易接近。

要注意不要将不同的香味植物种植得过于靠近,以免它们各自的香味被邻近的植物所破坏,最好将它们分开种植。

除了花香植物以外,还可选择叶片芳香的植物,如水薄荷、甜味菖蒲等等,这些植物的叶片在温暖的天气里触摸时可以发出非常芳香的气味。

五、水景植物的选择原则

水景植物的种类及其繁多,但无论私人庭院还是公共空间中的水景,选择植物也应遵循一定的美学、生态学及经济学原则。

1、选择易于管理的植物品种

水景植物是否适合于某个特定的水体,不仅仅在于它是否好养、成活率是否高,更在于它对于后期的管理要求的高低,以及是否较好的符合设计意图。

水景中植物的管理的难易程度,主要与所选的植物种类有关,选择不会蔓生或不会自动播种的植物品种,会使水景池的养护力度大大降低。

最易于管理的植物种类是那些能维持一定生长秩序和状态的植物,像沼泽金盏草、垂尾苔草和很多适度生长的鸢尾类。

在选择植物时,还要考虑水体所在的环境特点,以此选择适宜的品种。

如在通风地带,要仔细地衡量植物的抗强风能力,避免种植一些容易倒伏的植物品种。

低矮而又粗壮的植物抗风能力强,但在某些情况下,会使整个水池在立面的景观效果上不太符合美学上的要求。

2、选择不同开花季节的植物

很多水景植物都是开花植物,给水景带来不同的色彩景观。

在选择植物时,应考虑到色彩在时间上的延续性和变化性,可以通过选择在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搭配来维持水景在色彩上的动人效果。

例如,早春时,水池里金盏草属的植物最先开花,最常见为长柱驴蹄草及其变种;随后湿地中的樱草类植物就会绽放出亮丽的各色花朵。

在它们之后,浅水中鸢尾类植物开始绽放。

随后,睡莲便会成为水体中的焦点,并能维持到夏季末。

秋天时分,芦苇及灯芯草类会开出灰褐色的花冠,期间芫荽、梭鱼草和花蔺类植物会给景观增添别样的亮色,一些秋季叶色变化的观叶植物最终将水景带入深秋。

在冬季,水景虽是一片死寂的景象,但一些植物残留的干花,如水车前等,仍然会产生一点情趣。

这些干花会非常吸引人,尤其在下雪后更富有情趣。

六、不同水景形式的植物配置

1、静水池塘的植物配置,

首先要考虑水体的景观效果和周围的环境特征。

如果选择要进行植物配置,应考虑水面的镜面作用。

水面植物不能过于拥挤,一般不要超过水面的三分之一,以免影响水面的倒影效果和水体本身的美学效果。

对选用植物应严格控制其蔓延,可设置隔离带,也可缸栽放入水中。

对观赏作用不大的水面,可以加大植物的配置密度,已形成绿色景观。

一般来说,水面的植物配置有以下几个要点:

(1)、忌将池面种满,最多60%~70%的水面浮满叶子或花就足够了。

如荷花睡莲类,种植面积应从三分之一到一半。

这大概相当于~3㎡的池水中种一颗荷或莲。

一株睡莲种下去,占地~㎡,但发出的枝叶却足够㎡的池塘享用,也就是用1%~2%的地方种植物,像睡莲、萍蓬草、荇菜之类,将是满池浮叶不住的发展。

(2)、直立的品种如香蒲、灯芯草、菖蒲、芦苇之类,丛生而挺拔,又都是喜欢浅水,以其屏障作用充当背景较为理想,但遮挡视线很严重,宜安排在池角,与浮水的睡莲恰成对比。

秋季蒲棒褐黄,芦花摇曳,颇有秋意,也是季相性很好的水生植物选择。

大池可以成片种植,任期蔓延,小池只能点缀角隅。

(3)、伸出水面、枝叶不高,又有美丽的花果的植物时池中的宝贵材料。

如荷花、热带睡莲、燕子花、黄菖蒲、金棒、凤眼莲、花蔺之类。

池中的色彩要靠它们点缀,可根据花期的先后进行规划,达到此起彼落的效果,而且要注意立面的层次效果。

(4)、自然形成的或人工建造的水池大都中间深,四周浅,种植之前既要清楚植物生长需要的水深,又要明了池内深浅的位置。

水生植物中喜深水的种类很少,而喜浅水的植物占大多数。

因此,水体种植的结果常显出四周拥挤,中间空阔,视线受到阻碍,而且景观效果也不理想。

此时可采取以下办法进行弥补:

A.视线的来源一方,如临窗一面或接近道路的一面可少种不种植物。

因植物要隔水相望才有倒影,所以要种在离视线来源稍远的一方。

高矮有序地种下去效果才好。

B.视线如果是来自四周,如小路环池时,水缘植物的种植要断断续续,留出大小不同的缺口,免得封闭。

C.水陆结合的方法,即水缘少种或不种水生植物的地方,岸坡上应种些陆生花卉。

如池边小路临池一边的水缘若无水生植物,可种些酢浆草、矮雪轮、美女樱等花期长而植株矮小的种类,可以相互补充。

(5)、池中种植的基本格调要先根据四周景物及池中设计的装饰构筑物决定下来,并与使用目的相结合。

先确定风格是野趣、淡雅、朴素、还是华丽、喧闹、多彩,然后再选择植物种类,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东西方的趣味与要求,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十分不同,设计者要十分注意。

庭院小池可以完全按主人的愿望设计,公用的大园大池就要考虑全园统一,而不是孤立的去解决一池一塘的问题。

(6)、水中观赏植物的种植,一般提倡“以少胜多”,留出较多的水面,这种“少”的含义,有种类与数量两方面。

如果种类多而数量少,很容易显得杂乱无章;如果种类不多,应有一定数量,物以类聚,成一小片才能有影响力;如果种类既少数量又少,则孤芳自赏、单调乏味,也不适宜。

2、动态水景的植物配置

许多湿生的植物是点缀动态水景最重要的材料,因为它们不受流动水的干扰,色彩丰富,种在溪流两侧、喷水池边、瀑布的悬崖上,都十分美观,而且是许多陆生或喜阳花卉无法替代的。

如落新妇属、水芋、马蹄莲、多种蕨类、驴蹄草、慈姑、千屈菜、泽泻、细辛、大黄、勿忘我、沟酸浆、蓼属、龙胆、玉簪、樱草、虎耳草、秋海棠、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