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权威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60819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权威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权威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权威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权威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权威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权威版.docx

《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权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权威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权威版.docx

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权威版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选择题,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12小题,)

1.它“是(近代中国)在面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选择的一种处理中西文化的态度和方式,是企图融合中西文化的初次尝试…从思维范式上奖定了处理中西文化交往的模式.”材料中的“它”(  )

A.是西方文化冲击下的最初反应B.意在调和中西方文化的冲突

C.为制度的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D.突出救亡图存的时代急迫性

B

A项西方文化冲击下的最初反应是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学习西方科技,没有融合中国文化,不符合题意;

B项材料“是企图融合中西文化的初次尝试”指的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洋务派以封建纲常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用西方的科技来维护封建统治,符合题意;

C项指的是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思想和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题干强调的是“初次尝试”,不符合题意;

D项19世纪90年代,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中体西用思想.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中学”指以三纲八目即明德、新民、止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

本题考查的是中体西用思想,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是企图融合中西文化的初次尝试”以及理解中体西用的含义.

2.在近代中国,改名成为一种时尚,如胡适原学名胡洪骍,他在上海因听人讲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进化论原理,而在1910年改名为胡适;诗人柳亚子初名慰高,号安如,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字人权,号亚卢,意为亚洲之卢梭,后觉不够谦逊,改为亚子。

上述材料反映了(  )

A.西方启蒙思想深入人心B.改名已趋向政治化

C.有识之士追求民主进步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

依据题干材料可知,胡适因为受西方进化论的影响而改名;柳亚子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而改名,说明这一时期中国人追求民主进步,故C项正确.

题干材料只是反映胡适、柳亚子因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改名的信息,不能说明西方启蒙思想深入人心,改名已趋向政治化,故AB两项错误.

柳亚子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西方文化传入中国.需要掌握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考查对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3.20世纪初,中国翻译出版的书籍有《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法国革命史》等;同期近代中国的文献中多次使用“维新”、“革命”等词汇,这反映出当时(  )

A.欧洲启蒙思想已经控制中国舆论界

B.民主革命力量完全超过改良势力

C.革命思想逐步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

D.资产阶级政体之争仍然持续进行

C

20世纪前中国发生维新改良运动,但结果被清政府镇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暴露无遗,资产阶级兴起了民主共和革命的道路.因此材料中时间“20世纪初”、翻译出版“《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法国革命史》”等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故C项符合题意;B项”“民主革命力量完全超过改良势力”在材料中并不能体现,故排除;材料中并没有体现“资产阶级政体之争”故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内容,了解中国由维新改道路向民主共和道路发展必然趋势.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掌握在20世前后中国由于列强的侵略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在寻求救国之路的方式上发生了变化,由改良转向革命,了解变化的原因和表现.

4.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

“《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

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B.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C.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D.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D

材料“1919”“愚昧”“革命者”“悲哀”等关键词可知,群众对革命毫无认识,思想非常愚昧,所以中国人必须进行思想解放运动.而这个时候中国已经进行了新文化运动,这是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故D项正确.

材料并没有提到封建统治的愚昧政策,故A项错误,

材料也没说实现真正的民主,故B项错误,

材料主旨不在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而在导倡思想解放,故C项应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考查民主与科学思想,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民主与科学思想:

即德先生和赛先生.

赛先生:

是指英文science,意为科学,即“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实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

德先生:

是指英文democracy,意为民主.就是每个人“各有自主之权”,“脱离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5.“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

A.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D

鸦片战争后,西方民主思想就已经传入中国,A项错误;

封建帝制的结束是指的1911年辛亥革命,B项错误;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在甲午战争后,C项错误;

由“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可以判定思想变革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D项正确。

故选:

D。

本题考查了新文化,以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以及与所学知识相结合的能力。

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新文化运动,解题的关键在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消极影响是对中国文化绝对否定、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

6.中国士人原本是以文野来区分华夷,自认居于世界文化的中心,而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

鸦片战争后,开始降节学习“夷狄”之“长技”,后来发展到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

这一变化说明(  )

A.全盘西化成为近代新思潮的主流

B.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重挫

C.中国士人面临文化落差难以应对

D.中西文明从冲突对立转向平等对话

B

依据题干“鸦片战争后,开始降节学习夷狄之长技,后来发展到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重挫,故B项正确.

题干材料只能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不能说明全盘西化成为近代新思潮的主流,故A项错误.

C项明显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D项中的平等对话不符合中国近代的史实,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西方文化传入中国.需要掌握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抓住关键信息“鸦片战争后,开始降节学习夷狄之长技,后来发展到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进行分析理解即可.

本题考查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考查对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一位学者评价说: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D

A、A项中“反对旧道德”的说法与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使…传统重现光芒”不符;

B、由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可知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持部分否定及部分继承的科学态度,故B项“混淆”的表述过于绝对化,应排除.

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文言文的内容;

D、传统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化全盘否定,本则材料却指出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得到发扬光大,体现出新文化运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创新了旧文化,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点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是掌握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本题不能被书本知识束缚,以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只有批判和动摇,而要紧密结合材料来分析问题.

8.《四库全书总目》说:

“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怿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材料反映(  )

A.主张选择性地学习西方文化B.正确认识了东两方文化的优劣

C.主张渐进式地变革中国文化D.“华尊夷卑”的观念彻底改变

A

对外来文化,士大夫们主张“禁传其学术”,对外国技能也只能是“国朝节取”,反映了他们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故A正确;

他们对东西方的文化的优劣没有正确的认识,故B错误;

C材料未体现,故C错误;

“华尊夷卑”的观念并未改变,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对于近代中国而言的所谓“西力文化”,指的是扬弃了古典西腊、罗马时代和中世纪基督教时代的近代西方文化.近代西方文化是围绕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兴起、扩张和危机而形成的、是以欧洲和欧洲化了的北美大陆为主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符号--价值体系.

本题属于中档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对外来文化,士大夫们主张“禁传其学术”,对外国技能也只能是“国朝节取”,反映了他们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9.1919年12月,胡适说:

“现在有许多人自己不懂得国粹是什么东西,却偏要高谈‘保存国粹’。

”他认为中国过去的一切都可以称为“国故”,而“国故”包括了国粹与国渣,“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批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功夫”。

这表明胡适()

A.希望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B.对新文化运动的理念有所怀疑

C.赞扬了五四运动的民族精神D.存在“全盘西化”的思想倾向

A

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材料中“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批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相符,A正确;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文化,与材料中反对“国渣”一致,B错误;五四运动的民族精神表现在反帝爱国,与材料中“保存国粹”不符,C错误;“全盘西化”,与材料中“整理国故”、“保存国粹”不符,D错误。

故选A。

10.20世纪初,章太炎、刘师培等学者严厉谴责当时“醉心于欧化”的风气,力图在古籍中挖掘出民主乃至社会主义的内容,掀起了一股“研究国学,保存国粹”的思潮。

该思潮(  )

A.是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B.本质是维护封建专制主义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发展D.体现了挽救民族危机的需耍

D

“严厉谴责当时“醉心于欧化”的风气,力图在古籍中挖掘出民主乃至社会主义的内容,掀起了一股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的思潮”体现了挽救民族危机的需要,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西方政治思想的传入,议会制、民主制度、新的国家概念、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等,对于晚清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包括戊戌维新的发起、晚清新政的推行、立宪运动的尝试、辛亥革命的爆发,民初议会制的推行、五四运动、联省自治运动、北伐统一,一直到后来的共产革命等,都受到这些西方思想的重大影响.

11.1901年,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

这反映了当时(  )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

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

D

A、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历史事件时间不正确,故排除;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校长蔡元培在北大实施的,故错误;

C、科举制度的正式废除是在1905年,故错误

D、根据材料的描述:

既有“留学生”,又有“进士、举人出身”等信息,可知此时中国教育新旧并存,故该项正确;

故选D.

本题以清朝末年对科举制度改革为考查背景,综合考查对科举制度的掌握,以及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本题以科举制度的发展状况为考查背景,在解答此题时,要注重利用已知的知识点,运用排除法对相关的选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排除.

12.1916年,陈独秀说:

“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

”此时他(  )

A.反对民主共和制B.强调思想启蒙

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B

“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说明陈独秀认为当时的共和立宪不是出于民意,不是真正的共和,他维护民主共和,排除A;

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排除C;

“高举社会主义大旗”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D;

1916年正值陈独秀开展新文化运动时期,力图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故B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新文化运动背景:

①经济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③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

④政治状况--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⑤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掀起复古尊孔逆流,遭到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认识到在中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新文化运动思想影响:

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沉重打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

③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⑤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⑥促进了文化平民化,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⑦局限性:

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二、非选择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本大题共4小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最古的文字有三种,巴比伦人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图画文字和中国文字,他们都由图画演进为文字。

有些人把文字进化分做四个阶段:

一、图画字;二、义符字;三、声符字;四、字母。

他们说中国人没有用字母,所以在原古时期上停留了两千年,文字的繁难,形成了中国文化进步的阻碍。

这种错误的观察者,他们不知道文化不会停留在那一点上的。

在这时期内,中国曾经有过璀璨的文化,使她的邻邦高丽、日本、安南等都采用了她的文字。

可见中国文字足够适应那时的需要,它能一直应用到现在,一定有它本身的价值……淘汰跟选择,在中国文字历史里,曾经不断的发展。

我们可以把用不着的文字尽量淘汰,选出并保留若干重要的文字,用最少的文字来作记载并包括一切思想或语言的工具,我相信中国文字是可以做成这样的。

——摘编自唐兰《中国文字学》

材料二 我要爽爽快快说几句话;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

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我再大胆宣言道:

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至废汉文之后,应代以何种文字,此固非一人所能论定。

玄同之意,则以为当采用文法简赅、发音整齐、语根精良之人为的文字ESPERANTO(世界语)。

               ——摘自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新青年》第四卷第四号

材料三 2005年2月9日,韩国政府宣布:

在所有公务文件和交通标志等领域,全面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中国汉字和汉字标记,以适应世界化的时代潮流。

并且提出了《推动汉字并用方案》,为了发展韩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与东亚汉字文化圈国家的积极交流和推动韩国观光事业的大力发展,将目前完全使用韩国文字的公务文件改为韩、汉两种文字并用,以解决韩文难以清楚的表明汉字含义的历史难题。

2015年10月30由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于丹主持的“活化汉字”研讨活动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将一台以汉字为媒的中国文化讲坛搬上国际舞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字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玄同观点产生的原因并进行评价。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请谈谈你对中国文字发展的建议。

 

(1)文字起源早、传承性强;为象形文字、不断演化发展;趋于简易精准、影响周边地区。

 

(2)原因:

中国民族危亡,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受西方思想传播的影响;汉字难识难写,妨碍了教育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汉字记载的思想过于陈腐;受世界大同理想的影响。

 

评价:

该观点虽然对近代中国的文化界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太过于激进,文字是维系一个民族共同体的基本要素,有其自然的演化趋势,不能单凭主观意志取消汉字。

 

(3)稳定改革、推广交流。

言之成理即可。

 

(1)本题考查中国汉字的主要特点,旨在考查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对材料归纳的能力。

根据材料“世界最古的文字有三种,巴比伦人的楔形文字、埃及的图画文字和中国文字”,结合所学,归纳为“文字起源早、传承性强”;根据材料“由图画演进为文字”,结合所学,概括为“为象形文字、 不断演化发展";根据材料“中国曾经有过璀璨的文化,使她的邻邦高丽、日本、安南等都采用了她的文字”和“用最少的文字来作记载并包括一切思想或语言的工具”,得出“趋于简易精准、影响周边地区”。

(2)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对于前问“原因”根据材料“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归纳为“汉字难识难写,妨碍了教育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根据材料“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可以得出“汉字记载的思想过于陈腐”;根据材料“当采用文法简赅、发音整齐、语根精良之人为的文字ESPERANTO(世界语)”概括为“受世界大同思想的影响”;根据所学,“钱玄同观点产生的原因”还与新文化运动发生背景有关,即“中国民族危亡,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受西方思想传播的影响”。

(3)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文字发展的反思,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2015年10月30由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于丹主持的‘活化汉字’研讨活动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将一台以汉字为媒的中国文化讲坛搬上国际舞台”反映“交流推广”;结合所学,归纳“稳定改革”。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

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

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

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材料二:

 从十九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

一位学识渊博的政治学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

“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

材料三:

当马克思主义还没有与中国的实践结合为一体的时候,急迫性曾是具有感染力的情绪,然而超前愿望规划的改造中国的行动,没有一次不在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国情面前碰壁。

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

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结合材料一,指出明清之际该现象产生的根源。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上的主要表现。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2)“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经历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观念的历程.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故答案为:

(1)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2)经历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观念的历程.

(3)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本题考查明清之际该现象产生的根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2)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观念的历程.

(3)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上的主要表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是民主思想产生的政治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是其产生的经济原因.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作用.

15.对五四运动的定性进行历史解读,有助于加深理解五四运动,也有助于加深理解20世纪的中国思想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919年5月4日,狭义上的五四运动,即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学生爱国运动,由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山东权益的丧失而爆发,延至1919年6月28日结束。

它的爱国性质是十分明显的。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