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16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60196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时评1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民时评1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民时评1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民时评1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民时评1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时评16篇.docx

《人民时评1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时评16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时评16篇.docx

人民时评16篇

伟大高尚从平凡中起步(6月4日)

如果每个行业都有“最美司机”、“最美女教师”这样的人,我们的生活就会少些焦虑紧张,多些信任与快乐

  在平凡和伟大之间,究竟相隔多远?

在庸常与高尚之间,如何搭建起顺畅的通道?

  这几天,在网上疯传的“最美司机”视频,让我们在唏嘘和感动之余,有所思索和感悟。

  “最美司机”名叫吴斌,是杭州的长途客运司机。

5月29日中午,他驾车载着24名乘客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被一块迎面飞来的数斤重大铁片砸中。

此后1分16秒里,吴师傅强忍疼痛将大客车缓缓减速、停车,拉好手刹、打起双闪灯、打开车门疏散旅客。

最后一刻,他还不忘叮嘱乘客“别乱跑”。

  因为伤势过重,6月1日,48岁的吴师傅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面对媒体,他的同事没讲出多少他的“故事”或“闪光点”,只说“他是一名非常平凡的驾驶员”。

  但,就是这位“平凡的驾驶员”,从2003年驾驶长途客车至今安全行驶100多万公里,从来没有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和旅客投诉。

他在生命最后一刻艰难完成的一系列动作,最真实地展现了一名职业驾驶员高度的职业素养。

如果不是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将维护乘客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很难想象,一个人会有那样毫不犹豫的瞬间选择。

  吴斌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原本都是我们身边无数外表平常、职业普通、生活平凡的普通人,却因为意外遭遇的瞬间考验而陡然焕发出令人敬仰、感铭的耀眼光亮。

在这个造假横行、有人专靠突破道德底线成名获利的喧嚣年代里,他们让冷漠、自私的人看到了人性本善的光辉。

(QZZN天娅海角整理)

  一般来说,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终身都不会经受“千钧一发”式的考验。

这样的考验机会,越少越好,因为它要么意味着遭遇天灾,要么就是出现了制度缺陷或某些人的行为疏漏——比如从高速公路中间飞出、成为凶器的铁块,没准就是由于某个人工作的疏漏所致。

但吴斌、张丽莉们接连涌现,却也击中了我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让我们知道,即使在浮躁、功利、戾气深重的社会环境里,依然有一大批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高尚的品格。

我们可以安心地将自己幼小的孩子交托给张丽莉这样的老师,将在异乡旅程的生命安全交托给吴斌这样的司机。

如果每个行业都有这样一些人在,我们就会少些焦虑紧张,多些信任与快乐,生活就能更美好一些。

  伟大与高尚多半来自日常细行的积累和沉淀。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因为任何高尚、伟大的品性,归根结底,都起于一个人的日常行为和修养。

在社会道德重建中,多些职业操守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和锤炼,我们的身边就会少些假大空,多些真善美,少些平庸,多些高尚。

驱散“精神留守”的阴云(6月5日)

在流动时代中成长的许多孩子,面临着亲情饥渴、关爱缺乏等问题。

精神上的“留守”状态成为他们心灵一角最触目惊心的标识

  儿童节虽已过去,但关于儿童的话题与思考依然在继续

  日前,一部3分多钟的视频短片《给爱多一点时间》,讲述了一个农村留守女孩用5年时间盼来了有父母陪伴的儿童节的故事。

片尾字幕“父母的时间是对孩子最好的礼物”让很多人心里一动。

而近日发布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流动儿童群体成为家庭暴力重灾区。

累累伤痕让人心疼,但孩子心灵会刻下怎样的印记更使人忧心。

  这些其实都指向同一个社会症结:

在流动时代洪流中成长的许多孩子,更突出地面临亲情饥渴、关爱缺乏等问题。

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空间距离产生“心理疏离”,到城市生活压力之下的家庭暴力潜流,精神上的“留守”状态成为他们心灵一角最触目惊心的标识。

  在教育学上,父母被视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最好的成长是与父母在一起,在爱的注视下渐渐长大。

那些“精神留守”的孩子们,在暮云四合的村口苦苦守望父母归来,在午夜梦回的呓语中念叨着爸妈,在回家挨打的恐惧中沉迷于城市网吧,孤独与紧张、失落与焦虑,成为这个年龄段本不该时常体会的心理感受,化为笼罩童年的重重阴云。

  这样的心理状况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个体成长的问题,更是市场化、城镇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

在广西天等县温江村,新生代农民工从“被遗忘的角落”冲向城市,“砍手党村”的恶名向人们警示着道德畸变、心理失衡对一代人的毁伤;在浙江侨乡青田,一些留守儿童在自家别墅阳台上顾影自怜,“捧着欧元的精神孤儿”诉说着幼小心灵渴望用物质之外的力量来充实。

(QZZN天娅海角整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儿童的心灵。

实际上,近年来“精神关爱”的阳光,正倾洒在越来越多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身上:

“代理妈妈”的出现、“儿童之家”的成立、城市教育资源的共享、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怎样减少孩子们为“不完整的城镇化”付出的幸福代价,正处于艰难探索中。

  “妈妈,我不要新书包,只要你回来……”农民工陈九英无意中看到女儿的日记,“心在滴血,却又不得不远离孩子,到城市里谋生”。

也许,当我们的社会读懂并破解了这样的无奈与痛楚,“精神留守”的阴云才能被驱散,5800多万留守儿童与父母“在一起”的愿望才会不再遥远。

谁来保护农村的“碧水蓝天”(6月6日)

农村环境质量是保障菜篮子、米袋子、水缸子安全的命根子。

保不住这个底线,我们的健康福祉将成为空谈

  6月5日,环境保护部发布《2011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其中指出,虽然我国环境总体质量保持平稳,但农村环境却令人揪心。

这不啻是一个提醒:

当全社会的“环境权益”意识越来越浓、一个PM2.5就可以在全国引发一场“城市环境风暴”时,有多少人注意到,农村的生态环境却在变得越来越脆弱?

  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曾是人们对农村最深刻的印象,而现在,许多地方的农村正在告别“世外桃源”、远离“鱼米之乡”,成为污水横流、黑烟四散、土壤含毒的污染重灾区。

  农村环境何以失守?

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农村环境失守,是农村环境保护长期缺位的结果。

由于城市污染相对集中、治理技术工艺成熟,治理效果容易显现。

长期以来,国家及地方污染治理项目、资金的倾斜,使城市环境有了较大改观。

相较之下,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许多乡村甚至没有基本的垃圾、污水收集设施,更谈不上就地处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象十分普遍。

更让人忧心的是,农村污染防治机制还没有理顺,资金保障、监管力量都还很缺乏,致使污染状况持续恶化。

(QZZN天娅海角整理)

  农村环境失守,也是一些地方忽视农村污染防治、对污染转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结果。

目前,农村既有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化肥农药使用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还有工业点源污染。

随着城市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被城市拒绝的重污染工业,又成了不少农村招商引资的香饽饽。

这些重污染工业吞噬、蚕食着青山绿水,造成农村环境质量急速下降。

  客观地说,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以奖促治”等政策措施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不小进步。

但由于资金有限,目前多停留在示范阶段,难以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

与城市居民一样,广大农村群众也有权利获得质优的环境公共产品。

这是保障数亿农村群众身体健康的需要,更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

  从更大的视野看,农村环境并不只是农民的环境权益问题。

农村环境质量是保障菜篮子、米袋子、水缸子安全的“命根子”,保不住这个底线,百姓的健康福祉都将成为空想,而各级政府承诺的“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也难免沦为一句空谈。

  遏制农村污染加剧的趋势,固然要加大投入、加大查处力度,搞好末端治理;更要关口前移,防止城市“人人喊打”的重污染工业潜入广袤农村。

只有改变当前一些地方环境保护重城市轻农村、重治理轻预防的现象,提速农村环境治理,才能有农村的“青山绿水”,也才可能有全国的“天天天蓝”。

“善待”不能仅靠曝光倒逼(6月7日)

若凡事都像算盘珠子一样,非要等到舆论之手来拨一拨,方才动一动,那离责任政府的标准、离人民群众的要求,相差太远

  在我们身处的大城市,25元能干什么?

打一次车?

买一本书?

喝一杯咖啡?

吃一顿快餐?

可是,这区区25元,竟是一位乡村代课教师一个月的工资!

  贵州省纳雍县代课教师的25元工资在网上“晒”出后,立刻引起围观、留言。

贵州省纳雍县政府5日作出回应,决定对符合条件的未转岗代课人员“按每月1000元的待遇进行发放”。

仅一天时间,代课教师的收入涨了近40倍,不得不让人感叹网络力量的强大。

  对于媒体的监督,不少地方的态度是充耳不闻,不回应、不解释、没举措、没行动。

相比较下,纳雍县政府能够及时关注网络舆论,作出迅捷反应,值得肯定。

可是,值得深思的是,既然问题一天就能解决,为什么在网友曝光之前,当地行动迟缓?

  诚然,乡村代课老师的结构,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在乡村学校撤并的背景下,乡村老师的“门槛”也提高了。

但即便如此,对那些学历低、水平低的代课老师,也要善待。

一则,目前还不可能将他们完全取代;二则,他们为西部乡村教育奉献了青春、作出了贡献,不能冷冰冰地“清退”,更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靠每月25元艰难度日。

  前几天,另一则代课教师的故事感动着大家。

四川省宣汉县厂溪乡东梅教学点的代课教师官晓峰,坚守深山小学25年,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不得不冒风险跑“黑摩的”。

可以说,纳雍和宣汉的代课教师们,凭着对孩子的爱、凭着理想信念坚守在三尺讲台。

  亿万网民的点击和关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乡村儿童、投向代课教师。

“六一”期间,不少网友贴出西部乡村儿童的照片,提醒身处大城市的人们关注乡村,那破旧的校舍,令人眼睛发酸、心情发沉。

(QZZN天娅海角整理)同样艰苦的条件下,坚守教学岗位的乡村教师像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

没有他们,贫困山村孩子们的求学之路,必将灰暗很多。

  善待乡村代课教师,是政府的责任。

对代课教师这些作出重大贡献的弱势群体,政府部门应格外关心,主动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诉求和苦衷。

即使有些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也要把实际情况和困难向群众说清楚,做好疏导工作,而不是漠然视之,坐等问题发酵、矛盾激化。

  面对网民关注和舆论监督,各级政府部门纷纷设立网络舆情监测部门和应对机制,这是进步、是好事。

但是,不能总是消极被动地等着舆论倒逼。

若凡事都像算盘珠子一样,非要等到舆论之手来拨一拨,方才动一动,那离责任政府的标准、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相差太远。

对于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必须从大局出发、从群众利益出发,周密谋划、主动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方不负“人民政府”之称谓。

“生源危机”能否成改革契机(6月8日)

东部地区毕业生的多元化选择与中西部地区愈加激烈的高考竞争,使高考改革问题迫在眉睫

  高考日,全国900多万考生走进考场,开始人生关键的一场搏击。

不过,与以往相比,这也许算不上是“搏击”了——高考生源逐年下降,高校扩招不减,加上保送、留学、自主招生的多元选择,通往大学的路似乎不那么拥挤。

有人甚至断言,千军万马过高考“独木桥”的时代正在过去,未来高校甚至将面临生源不足的危机。

  据有关机构日前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从2008年的1050万人,到今年的915万人,4年来,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下降近140万。

以上海为例,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仅5.5万人,录取计划为4.9万人,剔除部分不填报志愿和最后不参加考试的,在上海,“高考落榜”或许真的可以成为历史。

(QZZN天娅海角整理)

  但是,请不要忽略报告里另外一组有价值的数据——今年,在全国高考报名总数减少的情况下,12个省(区、市)的报名人数较去年增加,其中一半在西部地区。

这意味着,当一些地区笑谈90%甚至可能是100%的高考录取率的时候,上述这些省份里,拥挤在高考“独木桥”上的人不是少了,而是多了。

  这就是今天中国高考面临的现实:

一方面,在东部发达地区,高中毕业生们的选择越发多元;另一方面,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广袤的乡村,孩子们仍然需要在每年夏季进行一场“鲤鱼跃龙门”似的激烈搏杀。

高考的区域不平衡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

  中西部高考人数为何不降反增?

一是,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教育基础薄弱,在自主招生、保送、出国留学的竞争上先输了一截,拥挤在高考“独木桥”上的人必然不少;二是,因为户籍问题,不少在大城市上学的孩子须返乡高考。

对前者,需加大对中西部基础教育的投资;对后者,则需要进一步加大高考招生的均衡化。

  加大中西部教育投资是一项长期政策,需要可持续的制度保障;解决好招生比例的区域差距,恐怕迫在眉睫。

有数据表明,2011年,北京大学在河南、山东、湖北等地,每万名考生中录取不到一人,在北京却高达32.6人,而上海籍考生考进复旦的机会是全国平均数的53倍。

一直以来,“异地高考”呼声日隆,改革却难以迈出实质性步伐,既是因为以户籍制度为名、画地为牢的高考模式保护了某些地域利益,也是因为高考涉及的面广而杂。

  既然我们把统一高考作为现阶段高校人才选拔的重要手段,就要追求和确保竞争的公平公正,这不仅顺应流动中国的社会发展需求,也能通过这种改革避免生源锐减高校面临的“生源危机”。

  可喜的是,从今年开始,北京、福建、山东等一些地区已经计划开始异地高考的尝试。

教育部门也表示,鼓励各省区市结合实际,尽快推出异地高考方案。

我们期待这项“重新切割蛋糕”的改革,有更好的突破和进展。

 

以“弹性”智慧推进退休养老政策改革(6月8日)

6月5日,人社部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该部将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基础上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

该消息立即引发热议,支持、反对的声浪一波接一波。

  人社部之所以有如此动议,并非一朝一夕。

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制定于70年代,如今40多年过去,同样是60岁的人,身体状况、预期寿命相去千里,再加上因为受教育的年限增长的缘故,参加工作的年龄后移,这都是适当延长工作时间的理由。

  而更重要的是当下我国养老金的严峻形势:

据媒体报道,截至2010年底,中国养老金个人账户记账额1.9万亿元,其中做实账户仅2039亿元,缺口高达1.7万亿元。

而根据世界银行此前公布的一份报告,如按照目前的制度及模式,2001年到2075年间,中国养老保险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

(QZZN天娅海角整理)

  而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却在加速前进: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事实上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也许宏观的数字还不够清晰,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女性职工的退休年龄是50岁,之前缴养老保险费15年,退休后生命还有至少二十四五年,按现有的缴费标准和社保基金收益率,按工资40%发放的养老金,仅能维持15年,这显然是种不可持续的养老金制度。

  数额庞大、难以为继的养老金缺口,日趋加速的人口老龄化趋势,迫使我国必须调整现时的退休政策。

充实社保基金、拓宽资金来源固然是一种方法,但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养老金收益率低的情况下,延迟退休年龄可谓是无奈的选择。

这不仅仅是中国独有的现象,日本、美国以及欧盟,都因为上述原因,纷纷采取了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国家都是在经济高度发达、建立相对完备福利保障制度之后,才面临养老问题,而我国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总体进入小康社会,同时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也就是说,我国养老问题的严峻性和治理难度,要远远大于发达国家。

  不过,尽管形势严峻,退休政策却并不可能操之过急,退休政策涉及群体庞大,涉及部门众多,并且由于养老金的“多轨制”,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退休养老金制度差异巨大。

如此格局下,利益的调整乃至重组,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智慧。

“一刀切”的推迟退休年龄,不仅难以推行,甚至可能引发巨大的反弹。

因此,采用较为弹性的方式,本着公平自愿的原则渐进地延长退休年龄、灵活执行退休制恐怕是比较理性的解决方案。

  无论怎样推行政策,我们都应本着让更多人收益的原则,退休养老是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对此,我们当慎之又慎。

干部应拥有“诚信身份证”(6月11日)

对造假之害认识不足,尤其无视干部造假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损伤,是“宽容”造假的思想症结

  山西省河津市一名科级干部履历造假事件有了新进展,曾11次填报不同出生日期、伪造学历的该市住建局局长薛新民,8日被免去行政职务。

  “百变局长”的称号,描绘着薛新民的人生轨迹。

为了入党、升迁,他需要年龄大时就改大,需要年龄小时就改小;需要工龄提前时就提前;需要学历高时就改高。

本应严肃准确的履历,成了可随意揉捏的橡皮泥。

“百变局长”终被免职,这是对群众举报和媒体曝光的正面回应,亦是捍卫制度尊严的必然要求。

  履历造假显然违反了《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更是禁止在干部录用、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规定为本人或者其他人谋取利益”。

而薛新民造假20余年,2010年才受到了“略施薄惩”的党内严重警告,今年2月还能在舆论风波中调任住建局局长。

少数造假者如此“位稳权固”,折射出怎样的问题?

(QZZN天娅海角整理)

  从一身是假的王亚丽到一路造假的薛新民,近年来,官员履历造假频频被曝光。

一个常见的处理逻辑是,当事人被群众举报、媒体报道之后引发了舆情震动,有关方面在舆论压力下终于“动真格”。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有的干部当初只是蚁贪,但慢慢成为硕鼠。

同样的道理,如果干部连履历也敢造假,那会不会如法炮制其政绩?

如果造假成本总是很低,事后问责总是千呼万唤始出来,那又怎能遏制后来者为“前程”修改履历的冲动?

面对造假干部,一些部门为何手下留情,睁只眼闭只眼,甚至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姑且不论这种“宽容”背后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从观念上反思,对造假之害认识不足,尤其无视干部造假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损伤,是重要的思想症结。

表面上看,“百变局长”10多次修改履历是个人行为,但由于其公职身份和社会影响,造假游戏也在挥霍当地政府的信用资源。

从不无担忧的街谈巷议中,从网友的拍砖乃至恶搞中,人们感受到的不只是“百变局长”个人信用的破产,更有政府公信等“无形资产”的悄然流失。

  “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一大支柱,党的干部理应成为求真务实的表率,把说真话、办实事作为政德底线,如此才能用好手中权力,取信于民。

如果容忍造假行为、宽纵造假干部,让造假者吃香,难免形成恶劣的破窗效应,也让不少公众面对干部简历,“自发”地滋生怀疑情绪。

  “百变局长”虽然被处理,但如何让干部拥有“诚信身份证”,实现政府公信力保值增值,依然是摆在党员干部和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谁为“无人问责”担责(6月13日)

类似货运安全、秸秆回收等问题的久拖不决、无人问责,在很多领域都大面积存在,就此埋下多少隐患,付出多少血的代价

  最近,高速公路上险情不断。

  与最美司机吴斌遭遇“飞来横祸”相仿,光是浙江境内的高速公路,3天内就接踵发生两起飞物伤人事件。

都是大货车飞落物体,制动毂、脚踏板、挡泥板……也均属交通意外,无人承担刑责。

  更惨痛的是,6月9日晚,安徽蒙城段发生连环追尾事故,致11死59伤——仍然没有直接责任人,警方给出的原因是“沿线焚烧秸秆产生烟雾影响能见度”。

  是了,小小的秸秆近来成了新闻主角。

5月下旬以来,各地进入秸秆焚烧高峰期,武汉、南京等大城市雾霾锁城,PM2.5污染爆表,百姓深受其害……

  不管是高速公路上的大货车飞出物体,还是秸秆焚烧,都只能让人徒感无奈——眼睁睁看着无辜的生命屡受伤害,却无人为此担责。

(QZZN天娅海角整理)

  然而,这些“飞来横祸”、“交通意外”就真的无法防范、没有责任人吗?

  中国的大型货运,其病在骨,由来已久。

有一个反差强烈的怪现状:

欧美的大型货运汽车往往是外形洁净、内饰舒适、安全性能极高的昂贵品牌,国内的货运卡车却常是尘满面、鬓如霜的寒碜面目,品质差、安全性低,四处抛撒,踉跄上路,惹得路人生厌生惧,土方车频频肇事、危险品运输也事故频发。

而面对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抱怨“不超载根本赚不到钱”的货车司机常常铤而走险,超载现象相当普遍,更加剧了车况、路况的恶化。

倘若没有建设性的疏导举措,赢利与安全的冲突还会更加尖锐,无人担责的恶性事故还会发生。

  而说起惹是生非的秸秆焚烧,农民也一肚子无奈:

秸秆无人回收,不烧如何处理?

让农民为此花钱似也不近情理。

那么,政府就没出过招吗?

非也。

据报道,南京就有不少政府出资建的秸秆气化站。

然而,有的气化站就从来没烧过秸秆,建成不久就荒废了。

原因一是无人上门收秸秆,二是生产的燃气质量差、不稳定,村民不愿用。

至于为此浪费的资金,仍是无人追责,而失控的秸秆焚烧则继续大摇大摆狼烟四起。

  类似货运安全、秸秆回收等问题的久拖不决、无人问责,在很多领域都大面积存在,像秸秆焚烧般蔓延成了一种“会呼吸的痛”——不负责任的惰政气息、漠视规则的民众意识,甚至于对问题的集体宽容,一起弥漫于我们周围,就此埋下多少隐患、产生多少病灶、付出多少血的代价。

而恰恰是因为出了事、死了人也无法追责,任何人、任何部门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反过来又使这类隐患病灶继续潜伏、恶化,让痛在我们身上来回流动。

  要治愈这种“会呼吸的痛”,需要加强管控,把无形的责任有形化、具体化,让环保、安监、交通运输等部门立下军令状,让“有关部门”和当事人逃无可逃,让那些想在“无为”中顺利升迁的官员落空……

“舌尖中国”呼唤社会参与(6月15日)

 【提要】推行“有奖举报”,善用公众能量,才能让食品安全监管更加“耳聪目明”,让“舌尖上的中国”散发出幸福滋味

  食品安全看来要下决心打一场“人民战争”了。

6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引人注目的是,国务院将治理视野进一步投向了社会层面,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构建群防群控工作格局。

推行食品安全有奖举报成为其中最受关注的一项举措。

  社会力量一直是治理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参与者。

虽然有过“致癌香蕉”的误以为、“生蛆柑橘”的夸大化,但从总体上看,媒体、网友、普通消费者的举报作用举足轻重,从三聚氰胺牛奶的曝光,到发现“地沟油”利益链条,再到最近“药袋苹果”问题浮出水面,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而美国食品安全治理之所以迎来拐点,也得益于19世纪下半叶的全民“扒粪运动”。

(QZZN天娅海角整理)

  尽管我国高度重视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体系,但问题依然严峻。

这与当前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与评估预警水平不高有很大关系。

因此,从制度层面推行举报,尤其是用“有奖”方式来鼓励倡导,体现了国家层面调动民间力量、治理食品安全顽疾的诚意和决心。

  实际上,早在去年7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就出台了建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的指导意见,各地也纷纷“悬赏”以待爆料者。

但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实施上,如何善待举报人,激发和呵护举报热情,进而形成公众参与和政府监管的合力,依然需要继续探索和创新。

  举报者需要宽松的环境。

不管是“网友曝”还是“媒体报”,抑或是“深喉说”,都可能只是发出了食品安全问题的“第一信号”,信息本身也往往有待于核实调查。

那么,对待举报,是闻过则喜、有错必纠?

或者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还是把举报人视为麻烦制造者,揪住举报内容的个别失实细节倒打一耙,甚至打击报复?

对举报内容的不同态度,反过来影响了举报者人数的多少和音量的大小。

  食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健康。

对老百姓来说,举报既是公民的社会责任,也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方式。

有没有奖金并不是最重要的,大家更关心的是,有没有顺畅的举报流程和有效的反馈机制。

目前,一些地方还存在着举报无门、回应无期、问题无解的现状,一方面让不少举报人很受伤,另一方面也助长了删帖网站等“李鬼式”维权机构借举报牟利的行为,恶化了举报环境。

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完善受理环节,规范核查程序,及时查处并回复举报人,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保证举报人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举报人与受理方的正向反馈,增强人们的举报意愿和举报实效。

  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问题,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只有善用公众的信息能量,才能为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