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培训主持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5765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么样培训主持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怎么样培训主持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怎么样培训主持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怎么样培训主持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怎么样培训主持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么样培训主持人.docx

《怎么样培训主持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么样培训主持人.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怎么样培训主持人.docx

怎么样培训主持人

怎么样培训主持人

培训主持人是一个重要的体验载体,对于渴望成为职业培训师的朋友来说,培训主持是一个很好的过渡桥梁,能让你在呼吸视听中逐渐体会到职业培训的魅力,在点滴的体验中开始孕育职业培训师的灵感细胞。

分享的这些内容,希望能给尽可能多的朋友提供一点帮助,让他/她们步入职业培训的殿堂,衷心祝愿大家事业辉煌!

梦想成真!

1.培训主持人角色定位

培训主持人主要的任务是配合培训师将培训完成得更精彩、严谨。

过去对于培训主持的关注程度并不太高,自从笔者亲自在几次大场面培训中担任主持人之后,才深深地感受到培训主持的重要作用;并且,要成为一个专业的培训主持,也是需要进行一番训练和思考的。

所以,培训主持是“协助者”,其最关键的作用可以描述为“穿针引线”和“承上启下”。

主持人除了配合培训师的授课以外,还是培训现场的总调度者,主要负责对培训现场的气氛营造、秩序维护、工作人员任务分配及突发情况处理。

因此,培训主持也是“协调者”。

2.主持形象要素

着装方面,主持人也要着正装。

为了让培训师授课时更加自然、舒适,男性培训师提倡在上台时不穿西服外套;女性培训师选择轻巧一些的职业套装即可。

主持人也可参照这一点选择服装,同时对服装的颜色、款式、配饰要特别关注一下,做到得体。

这里的“得体”具体地说是“不要喧宾夺主”

男性培训师衬衫的主色一般为白、蓝(多为海蓝)、黑三种。

除此之外,深黄、灰等色也有人使用,但在色系上属于暗色系,视觉上不宜产生明快感,进而可能影响到情绪,所以建议不用。

白色一直是正装衬衫的首选色,自然最恰当;而蓝与黑在色调上有一种深奥、庄重之感,有利于提升培训师的形象魅力,因而也可作为备选色。

培训师的衬衫上可以有细竖条纹或细斜条纹(这些条纹从远处是看不到的),但不宜穿方格或带有其他图案的衬衫,这样会令人眼花缭乱。

男性培训师的西裤色彩则多为黑或深蓝。

女性培训师的职业套装颜色相对于男性而言多了一些色彩,像米色、驼色、淡粉、咖啡棕等色彩近年来也逐步被职场人所接受。

女性培训师在确定自己的服装颜色时,一方面考虑受众的特点,另一方面适当地突出个人风格。

男性培训师的领带是最为常见的配饰。

领带与衬衫的颜色搭配很重要,一般有同类配色和衬托配色两种搭配。

依笔者的经验,白衬衫与其他色彩的领带所形成的衬托配色效果,可以给人一种清新、自然、明亮的感觉,适合较为年轻的培训师采用;蓝色或黑色衬衫与深色系领带所形成的同类配色效果,更增添了几分庄重,而又不失活力,适合成熟的培训师采用。

领带还有多种款式图形:

条纹型、方格型、不规则图案型、图画型。

这几种款式都可选用,只要在整体上做到得体、协调即可。

女性培训师可以选择在脖子上系一条丝巾、或别上一枚胸针,手上尽量不要带饰物;至于颜色也要与服装主色匹配。

相对于培训师的着装要求,主持人的着装应注意的是:

-主持人服装主色调与培训师服装主色调要尽量统一,在整体台型上就会显得非常干脆、利索;

-主持人尽量采取同类配色的方式,衬托配色带来的明显的视觉刺激有时会被认为是“喧宾夺主”;

-男性主持人的领带以单色或条纹领带为宜,尽量不选有绚丽图案的领带,如培训师特别要求的除外(从培训师的角度说,有时会利用主持人的某种特点来切入培训主题,这时主持人则可按照培训师的意图予以配合);女性主持人的配饰也要精简。

发型方面,男性主持的头发长度要适中,最好不要漂染异色;女性主持如果是过肩长发则要束起,且不要戴很扎眼的发卡。

男性主持注意自己的西裤侧兜内不要放过多的东西,切忌鼓鼓囊囊的;女性主持的香水不要过于浓烈。

3.培训主持人言语信息使用与礼仪

首先说眼神。

主持要以平视目光与周围人交流。

在上台前,可以远眺几分钟,这样使眼睛更明亮;

主持人必须会微笑。

有时在配合培训师授课时,主持也要站在台上。

如果有摄像的话则会一同摄录进去,此时你的微笑形象就会给后来观看的人留下好印象。

当遭遇突发事件或学员产生消极、抵触情绪时,主持人要做的是配合培训师或组织者尽快控制局面,不可任其蔓延,此时微笑就是最佳的调节剂;

主持人的手势不宜过多,不然你就成了培训师了。

在下面讲述主持人口才时,还会详细讲到手势运用;

主持人站立姿势1:

挺胸抬头、左手自然下垂、右手握麦克风放于胸前靠下、两脚并齐重心略靠前;(当你预计可能随时要走动的时候,可以采取这种站姿)

主持人站立姿势2:

挺胸抬头、双手握麦克风放于胸前靠下、两脚并齐重心略靠后(当暂时不需要你走动,且可能会被摄录进去时,采用这种站姿);

以上两种站姿都强调挺胸,且手臂要放于腰部以上,这是取得良好台前形象的一个基本技巧。

当然,这些都是追求“完美”所做出的努力,现实中培训主持在站立时双手自然下垂也是允许的

4.培训主持台前站位及走位技巧

一般情况下,从学员的视角看,培训主持人应站在其右侧,在培训的最初,主持人也应从右侧上场;

主持人有时也可到培训现场的后方去,对整体情况有一观察。

在后面时注意不要离学员过近、不要站在两组座位之间的过道上、不要离摄像过近以及不要交头接耳(你们交谈的声音会被录进去)

为配合培训师完成活动,主持人可灵活选择上场方向和站位点。

如培训师在一段时间内频繁使用白板,则可以站在白板一侧,随时为培训师清理白板字迹;

当摄像机位移动到台前两侧的某一位置对培训师或学员互动进行摄像时,如果暂时不需要主持人配合,则主持人可以与摄像师站在一侧,但注意不要影响拍摄,也不要影响自己的视线,以便有需要时随时予以配合;

如果现场座位采取的是“U”型、小吧型等环绕式布局,则主持人尽量不要在每组之间横穿。

有时在学员互动时,主持人为了给学员传递话筒而从场地中间横穿,这样很容易影响到学员的视线及摄像。

因此遇到学员交流需要传递话筒时,应尽量在环型的最外围走动,或者干脆让学员之间自行传递话筒,你只需要站在最外围等待即可,学员发言完毕你便可主动上去将话筒取回,以备继续使用。

还要提醒的是:

走动时一定要轻、也不要大风阵阵,现场如果是大理石地面则要尤其注意慢走,摔了跟头就太尴尬了。

总之,站位与走位是专业的主持技巧之一,虽然很零碎、细小得几乎不易觉察,但正是这点滴的积累,缔造出培训主持过硬的专业素质!

(休息、休息一会!

5.培训主持的现场总调度

主持人也是培训的组织者之一,因而除了完成最关键的主持任务外,对现场进行全方位管理和监督也是一个专业培训主持必备的技能之一。

有关现场总调度的工作,可进一步分为培训前的现场调度和培训进行时的现场调度。

现场调度除了以物理环境为基础之外,还必须充分考虑培训师的特定要求和参训人的特征。

培训前的现场调度,其中一项常规任务便是布置培训现场。

培训现场笔者将它主要划分为主讲区、互动区、参训人坐席、专家席、临时工作区和茶歇区这样几部分。

这样分类便于主持人对培训现场许多细节之处予以关注。

主讲区是培训师进行授课、演示的主要区域,也就是口语中常说的“台前”。

主讲区内有白板、投影屏幕、条形桌、多功能易拉宝等道具和设备。

其中的一些细节之处在于:

白板:

配备全套的专用文具。

我们经常出现的一个失误就是把油性笔当成专用白板笔在白板上一通写写画画——过去有人说得用酒精来擦,其实只要用白板笔描一遍再擦掉即可,简单吧!

白板笔一般是黑、蓝、红三色最常用,黑色要多准备一些;白板上贴几粒磁铁或准备大号铁夹,便于使用图表、挂图时使用;白板一般放在主讲区的偏左侧或偏右侧,在培训过程中根据需要灵活移动,尤其是要注意避免室外阳光的直接照射,为此最好选用规格较大的且带有轮子的白板。

除了使用白板外,电子白板、活页板等道具可以根据需要选用。

投影屏幕:

的位置一般在正中,有些培训空间的投影设备是固定在房间顶部的,这样屏幕的位置一般不用再考虑做何变动;如果是便携式投影设备则需要一个专门的小桌来放置,现在的大型写字楼一般都配有这种专用桌。

主持需要亲自调节一下设备的焦距、清晰度和色彩,同时注意这个小桌的位置不要影响了培训师的台前活动;同时注意投影仪与电脑的连接线要足够长,且尽量不要影响培训师或其他人员的走动。

如果使用的是传统的幻灯机要注意避免噪音过大。

条型桌:

上用来摆放便携式电脑、小钟、笔记本、签字笔、便笺等物品;桌子表面最好铺上桌布,这样从外表看非常庄重,培训道具箱及培训师个人物品(皮包等)也就可以放在桌子下,非常方便;条型桌上还要放置写有培训师名字的桌牌,以示尊重;给培训师盛水的水杯要放得离电脑稍微远一点。

多功能易拉宝:

一方面可能是培训组织方用来宣传课程而专门设计的展示品;也可以是空白的,用于培训中的某些特定环节。

在一次培训师特训营的开营仪式上,参训人要把自己参加训练的期许写下来,这时便使用了空白易拉宝,将写有许多期许的边笺贴在上面,用来激发参训人的学习热情。

主讲区的灯光控制:

主持人要事先准备好。

一些视频演示及活动需要灯光的强弱配合,此时培训主持要给予配合;如果主持也需要上场做配合,那么主持在培训开始前有必要将这些工作亲自传授给指定的工作人员,并在活动开始前用手势或眼神对操作者发布指令。

一些面积较大的会议厅其灯光可能由多个分流器控制,在开关的操作上有一定的顺序,主持人在培训前必须有所了解。

为培训师准备胸麦和手握无线麦克各一个,主持在培训前要对其传声效果进行一下测试。

与胸麦配套的扩音器是可以移动的,主持要亲自调试一下以确保最佳音量和扩音器的放置位置,尤其注意不要让参训人座位过于靠近扩音器;还要检查电池,同时备足电池。

一个明显的电量低信号是:

扩音效果时有时无。

最后,主持人自己配备一个手握无线麦克。

如果培训师需要用到视频或音频设备,主持要在培训前与技术人员沟通,先了解设备的种类以及操作上的一些细节;有些培训师可自行提供光盘,这时要对光盘中的文件格式进行确认;如果光盘是组织方准备的,则要对光盘按使用先后顺序排列,交由技术人员并详细告知其放映顺序。

有时,培训组织方会将一些常用的音乐或视频放在同一张光盘内,而放映的顺序每次培训都有不同的要求,这时在首先与培训师取得一致后,主持最好提供一份书面的放映顺序表,告知放映的大致时间和需放映的文件名称;在培训进行过程中如果有变,主持应及时告知;如果一个多媒体文件分次播放或中途停放,一般由主持人向技术人员发出信号,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互动区:

是用来给参训人提供活动、交流的区域。

U型布局是培训中最常见的,互动区就指的是其中的一块空间。

这块区域要求尽量宽敞一些、灯光明亮、干净、便于大多数参训人同时在此活动。

互动区一般位于培训教室的中心地带,是面积最大的部分。

从台前正中到互动区的纵深地带、再加上横向的主讲区,构成了一个“T型”区域,培训师的移动范围多集中在此。

参训人坐席:

是为参训人提供的学习区域。

现在的培训大都分组,根据总数,每组的人数应在6人以内(含)、3人以上(含),这样一般分为5-6组;为所有人制作桌牌,用“隶书”等粗体字清晰地标出参训人的名字,不要写错字,这样会招致参训人很大的不满(我可见过!

);用专用的桌牌套套好并放置在相应的桌上。

为每个参训人准备培训学习手册、签字笔和笔记本,除此之外提供如下文具:

便笺一本、铅笔橡皮一至两套、A4白纸若干张(再大的等培训需要时再临时发放)、彩色水笔三到四支(颜色为黑、蓝、红加其他色)。

主持人应将所有文具统一放置并交由工作人员,待参训人需要时马上提供;培训中还可能用到的文具包括剪刀、胶水、燕尾夹、计算器、大头针、摁钉、曲别针、订书器、大号白纸、彩纸、铃铛、秒表等。

为了让参训人充分融入环境,也为了视力健康,一天以上的培训应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顺序整体调整每组的坐席位置;在每次调整后,注意桌牌不要乱放、每组的公共学习文具要清点核对,在培训过程中不要换位,一般是每完成一天的培训后可以调整一次。

专家坐席是为培训师、点评师和组织方领导提供的专用坐席。

一次大型培训,有时会有多位培训师参与、组织方的重要领导有时也要对培训进行观察或参与、一些需要培训师进行点评的演示或情境训练,为了给培训师提供作笔记、计时、观察参训人行为等方面的便利,也需要专门准备这样一个区域。

现在一种广为使用的训练手段就是视频回放。

参训人的表现被一一摄录,然后逐个进行回放、点评。

准备一个专家坐席对于完成这样的活动是十分有效的。

专家坐席一般在参训人坐席区以外、位于培训教室的偏左或偏右侧且略靠后,斜向放置两至三个座位,前面是一个条型桌(带桌布);斜向放置便于培训师或点评专家总览参训人的表现,视野宽广;在桌子上放置桌牌、笔、专用记录/记分表、秒表及其他一些需要的物品。

临时工作区:

是主持人和工作人员休息、放置培训物品的区域。

注意培训主持也要做一个桌牌,放在工作区内,所有培训中要用到的物品以及主持人的台词稿等文件都统一放在这个区域内;主持可以为自己准备一张桌子和椅子,其他工作人员按人数准备椅子;临时工作区一般在培训教室靠后的位置;为了使培训现场严谨美观,建议可以根据具体环境将学习区和非学习区明显分开。

笔者在一次培训现场的布置中,就特别租用了几大盆装饰花摆放在靠后的位置,使培训现场的U型学习区和后面的工作区有了一个明显的分界,据此笔者将摄像机位定在装饰花的前面,这样摄录进去的将大都是培训场景,而不会搀杂不需要的影像;同时规定所有工作人员无临时调派时一律在临时工作区内待命休息,所有工作人员的私人物品一律也放在这其中,那时培训正直冬季,后来决定所有参训人的大衣也都放在这个区域中。

茶歇区:

是为参训人提供短暂休息的区域,位于教室偏左或偏右侧、靠后、离教室出口较近的地方;条型桌旁放置饮水机、桌子上放置一次性水杯和塑料底托、袋装咖啡、袋泡茶、小甜点,也可以提供小瓶装饮用水;一般不提供碳酸饮料;在下午时可提供香蕉、橘子等水果,有助于提神;休息区内同样严禁吸烟;为了防止杯子使用的混乱,建议参训人在纸杯上写好姓名;最后别忘了准备垃圾筐。

培训师的饮水:

主持可以帮助准备:

一杯中温的淡水是必备的;其次可以根据培训师的个人喜好再提供一杯热茶或咖啡,一同放在台前的条型桌上;在休息时为培训师及时续杯。

说到培训师的休息和喝水的问题,笔者多说几句个人经验:

现在人们可能存在一种误区,即培训师要多于参训人交流。

许多培训师在休息时还与参训人就培训内容或其他内容热烈地讨论着,参训人也往往抓住这个机会与培训师接触,或寒暄、递名片,或请教一些自己所关心的问题,甚至直接提出一些邀约或合作的意向。

对此,笔者作为职业培训师,要指出的是:

²培训师在培训中的精力和体力损耗远超于参训人,更需要休息;

²专时专用,效率才最高。

休息时间谈工作或培训,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同时又影响了本来该做的事;

²培训师必须与参训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并非是培训师拿架子、不愿意沟通,而是因为培训师本身的角色和保证培训效果所决定的。

笔者曾提出一个培训师“交互真空”的概念,指培训师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绝对独立”,这对设计精品课程、良好的即兴发挥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详情以后另行说明。

出于上述观点,笔者认为为培训师应准备一个专门的休息室,培训师在宣布休息后便离开培训现场到专门的休息室去休息。

对于培训师的饮水,笔者在多次经历中总结了一些小心得和窍门:

²白水最佳,适当加冰更好;

²果汁等带甜味的饮料入口后其中的糖份会与唾液混合,使口腔感觉酸(红茶、绿茶、红牛等)或涩(桃汁、“脉动”等),不利于吐字流畅;

²热饮入口会使口腔发干(因为热度会加速水分的蒸发,尤其是在不停的张嘴讲话过程中),喝茶就是比较明显的一类,如果喝咖啡会使口腔发苦;

²碳酸饮料最好不喝,因为会让你不停打嗝,也不能喝酒,啤酒、白酒会使你口中满是酒气,这是很不利于培训的;

²培训前两小时可多喝一些水,因为充足的水分会有助于你在上场前清晰地在头脑中做最后的预演;

²开始前一刻钟时喝几口水,湿润嘴唇、口腔即可,不要再多喝;课间休息时水量相同。

6.补充要点

a)培训现场为了保证传声效果,建议选用有大理石地面的教室。

大理石地面的反光效果不仅令人感觉明快,而且能使培训师的发声感觉十分到位,培训师越说越有激情,对于长时间的培训很有利;如果是地毯则可能会使声音发闷;

b)如果有条件,可以用熏香来调节现场的气味,如柠檬香味能让人心旷神怡,有利于高度集中精力,也能使参训人兴奋,积极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去;

c)如果培训现场有大的立柱,则作为主持可以考虑将小组竞赛使用的记分表贴在上面,使参训人随时能观察到;记分也是由参训人监督的,分数由培训师根据参训人表现给出,主持要及时记录并登记到表上,随着培训进程及时刷新;

d)还有一点要提到的是:

主持人是现场其他工作人员的总指挥。

在培训开始前,对工作人员要进行培训组织工作的动员。

一些需要注意的是:

e)工作人员中一人负责摄像、一人负责多媒体设备操作、一至两人负责发放材料、准备道具、搬运等机动性工作,因而培训工作组的成员加上主持人共五人,足矣;

f)除两名机动人员外,其余人员始终监守其职,除特殊情况外不能离岗;

g)主持人必须在培训前向所有工作人员详细说明设备的操作以及培训的流程,确定摄像的会摄像、多媒体操作的会操作、机动人员对于培训进行时何种情况可自行处理、何种情况需汇报给主持人或组织方领导也能有较为细致的了解;

h)对培训进行时的工作规则和纪律要特别强调,比如何时需要统一起立、何时可以自由活动、用餐及休息须知、交谈时轻声慢语等都是工作人员要注意的,这些细节不要奢望会逃过参训人的眼睛,笔者曾遇到过参训人对工作人员的投诉,均是这些细枝末节上的问题;

i)为了体现组织培训的专业性和严谨性,以及保证培训现场的安静,建议所有工作人员间的联络一律用便笺,必须通过口头交流的则要在临时工作区内进行;

j)工作人员也必须统一着装,对于礼貌用语和站姿、坐姿、行姿等礼仪,也应集中强化训练一下;

k)当一切准备就绪时,由主持人带领工作人员列队站好,开始迎接第一位参训人的到来!

7.培训进行时的现场调度

培训进行时的现场调度,相对于培训准备期更具灵活性。

首先是对工作人员的任务安排。

随着参训人的陆续进场,工作人员要提供相应的服务,如带领入位、妥善安置参训人物品、提供饮料、发放听课证等。

工作人员中的机动人员可以安排在参训人坐席的两侧,这样便于随时调用。

工作人员在待命时的站姿要注意挺胸抬头、手背后、双脚并齐、眼神专注于培训区内的参训人、注意微笑。

男性特别注意不要抖腿、女性特别注意要将过肩长发束起。

其次对主持人来说,现场的气氛调动也是需要你下功夫的。

培训师对氛围的营造固然占据主导,但有时必要的辅助工作是由培训主持协助完成的。

在培训即将开始前,培训主持可以刻意观察一下现场的参训人,通过肢体、语言、表情等方面的细节对其个性有一感性认识,据此你可以大致感受到这次培训的气氛将是什么样的。

这样是为了让自己先进入状态,为后面的开场作铺垫。

如果参训人之间在培训前并不相识,那么参训人在到场后,其表现可能是自己坐在位子上看材料、或环顾四周,熟悉环境,暂时没有与周围人交流;而也可能是很积极的与周围的人互递名片、自我介绍、交谈。

如果是内训,参训人之间可能彼此相识甚至是熟人,那么培训现场要明显活跃得多,这种热闹的气氛固然是好,但也不能过火,不然会让培训演变为一次聊天会。

主持人要善于揣摩现场气氛,并力求实现现场气氛的“平衡”——不冷也不热。

在培训进行过程中,经常用到视频、音乐、图表等多种演示手段,为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主持人要对相关工作进行监督。

使用多媒体之前,培训师会有明显的信号,主持人此时要确保负责操作的人员已准备就绪;在放映过程中如果需要暂停,一切应由主持来发信号;虽然不希望故障发生,但有时故障的出现也是难免的。

一个训练有素的培训师,在遇到放映故障时,会迅速接过话题继续发挥,不会冷场;此时主持人要迅速想办法排除故障,之后示意培训师一下,以便继续有关内容的演示。

主持人的心理素质也同样重要,基本的一点就是遇事不要慌,这点在后面还将再有论述。

8.培训音乐选择

现在的培训经常使用音乐,有时培训师也会要求培训组织方给出一些培训音乐的意见。

作为主持人在一次次的实践过程中,也能积累到不少的有关音乐选择的经验

什么音乐可以作为上课信号或培训师上场音乐?

激昂、活泼的音乐。

如瑞奇•马丁的《生命之杯》、YANNI最著名的《SANTORINI》

什么音乐可以作为休息时的放松音乐?

舒缓、轻柔的音乐。

如班德瑞、神秘园系列音乐、《YESTERDAYONCEMORE》、《RIGHTHEREWAITING》等经典英文情歌。

什么音乐可以作为活动时的配乐?

节奏感强、富于动感、轻快甚至滑稽的音乐。

如《兔子舞》、《DIDADI》、《爱之初体验》等。

虽然组织活动时要让气氛活跃一些,但笔者并不赞同使用太过火的《野人》等蹦迪音乐。

除了这些以外,有时为了达到抒情、感染的效果也需要音乐的配合,这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一种经验是,内容与音乐是匹配的,比如“感恩的心”,既有故事又有音乐,是培训中一个经典的抒情素材;另一种经验是,仔细揣摩音乐中的旋律与主题,据此来设计内容,这一般是对培训师的要求;作为主持而言最起码可以做到的是多听一些音乐,多积累一些音乐素材,为培训师提供多种参考。

一次笔者曾作为主持参加了一个有关亲子沟通的培训,在谈及亲子沟通的心态时,培训师有一段较长的独白,虽谈不上诗情画意,但也颇有点朗诵的味道,为此笔者用《童年的回忆》一曲为其配乐,这是一首表达亲情的抒情乐曲,曾作为《感恩的心》故事配乐之一,搭配后的效果绝佳,其旋律与内容的平仄起伏非常吻合!

笔者由此感觉到要实现这样的漂亮组合有时也并不是很难,关键是要“用心”。

9.突发事件处理

在培训进行过程中,我们希望的是一切顺利,并且大多数情况是可以实现的,然而有时也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这就要求主持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

笔者经验有限,仅举一例,这也是亲身所感,希望能对主持人如何应变提供一点参考。

这是一次为期三天的公开课,参训人数二十余人。

事件发生于第二天的晚间,原定计划是进行一些实操训练。

起因是一位培训师未能按计划到场,而这位培训师是整个公开课的核心靓点,也就是说许多参训人是慕其名而来的。

其实早在培训开始前,组织方就已获知该培训师无法出席的消息,但因为运作上的原因没有告诉参训人。

在培训开始后参训人才获知这一消息,当时便已有人提出意见,要求组织方给个说法。

组织方提供了一些补救措施,也给出了一些“说法”,比如道歉等,在表面上平息了这一事件。

后来证明这种平息是暂时的,参训人并没有听到他们认为是合理的“解释”,且组织方提供的补救措施也并不能完全令其满意。

因此,一次经过“蓄谋”的事件便发生了。

带头的人意欲通过全体参训人共同施压迫使组织方给出新的解释和他们能接受的补救措施,因此在言语上极为煽动,不给组织方任何插嘴的机会。

其发言也得到了一些共鸣,更多人的接过话筒继续“发言”,以致最后正常的学习内容根本无法进行,现场几乎失控。

当时担任主讲人的恰好也是培训组织方的负责人之一,针对参训人的刁难在开始时表现出一种息事宁人的态度,力图解释清楚其中的各种复杂原因;但到了后来由于场面的逐渐失控,其情绪开始激动,从委婉的试图解释慢慢转为言辞激烈的针锋相对,这无疑是火上浇油。

后来,培训组织方的其他负责人不得不上台做一些解释,好在参训人中也有理智和懂情理的人,对组织方的表态表示理解,场面慢慢平息下来,那些先前挑事的人也不再有意刁难,主讲人的情绪也恢复平静,最终那天晚上的内容还是进行了一部分。

这就是那次突发事件的前前后后。

我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这里谈一些笔者个人所总结的一点心得。

主持人当面对突发事件时,首先要冷静,并全力协助培训师控制事态的进一步蔓延;

在第一时间与组织方的总负责人取得联系,根据其指示处理事件。

对于需要传达给培训师的意见,将其写在便笺上交给培训师。

在本案例中,当时的主讲人就是组织方负责人之一,其言行过于激烈以致事态进一步蔓延,此时主持人有必要提醒培训师,当天笔者就曾在便笺上连写三个“冷静”;

仔细观察现场人员的举止、发言,详细记录下事件的进程,以便过后进行事件成因分析。

此时注意不要终止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