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现代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55488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现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现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现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现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现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现代文.docx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现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现代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现代文.docx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现代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子罕说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

“以示玉人①,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

“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②也。

  子罕置诸其里③,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左传·襄公十五年》

  注释:

①玉人:

雕琢、加工玉石的工匠。

②请死:

请求免于死难。

③里:

乡里。

文中指子罕所居的乡里。

   1、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我以不贪为宝若以与我

  B、玉人以为宝也使玉人为之攻之

  C、献诸子罕子罕置诸其里

  D、故敢献之使玉人为之攻之

  2、献玉者献璧玉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语句回答。

  

  3、子罕认为人生最珍贵的宝贝是什么?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5、试将子罕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高官作比较,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二)赵奢说平原君

赵田部吏①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

赵奢②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③九人。

平原君怒,将杀之。

赵奢曰:

“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④,是无赵也。

君安得有此富乎?

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使治国赋⑤,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选自《资治通鉴》卷五)

  注释:

①田部吏:

征收田赋的小官。

②赵奢:

战国时赵国名将,善于用兵。

③用事者:

管事的人。

④加兵:

兴兵侵犯。

⑤国赋:

国家的税收。

  1、“赵奢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他从反面论述的原因是什么?

摘录原文语句回答。

  

  2、通读全文,请简要概括赵奢和平原君的性格特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4、假如你是平原君,你将制定什么样的法规来约束家人,使之遵纪守法?

请列举一条。

(三)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

“何好?

”曰:

“好长剑。

”子曰:

“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

”子路曰:

“学岂有益哉?

”子曰:

“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子路曰:

“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

”子曰:

“括②而羽之,镞③而厉之,其入不益深乎?

”子路拜曰:

“敬受命。

  ——《孔子家语》

  注释:

①檠:

矫正弓弩的器具。

②括:

扎,束。

③镞:

箭头。

  1、填空。

孔子,名,字,我国杰出的家、家。

  2、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孔子问曰:

“何好?

  A、何学之为B、何陋之有

  C、其入不益深乎D、孰不顺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4、这段文字中孔子的谈话令人信服,请就其中的谈话技巧加以简要分析。

  

5、请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另举一事例来说服子路。

(四)多言何益

子禽问曰:

“多言有益?

”墨子曰:

“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敝,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时夜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

唯其言时也。

”  ——选自《墨子·墨子后语》

注释:

①子禽:

人名,墨子的学生。

②敝:

破烂。

③不听:

没有人去听。

④时:

切合时机、按时。

1、把“而”、“之”、“乎”填在文中合适的位置。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日夜恒鸣()

(2)然而不听()

(3)多言何益()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敝,然而不听。

4、墨子回答子禽的问题时,生动形象,旗帜鲜明。

墨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5、寓言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揭示不同的启示,请你任选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5)千金买骨

古之君人①,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②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③,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④死马而捐⑤五百金?

”涓人对曰:

“死马且直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  

于是,不能

期年

,千里之马至者三。

①君人:

当君主的。

②涓人:

国王的近臣,即中涓。

官名,俗称太监。

担任宫廷内扫洒的人③金:

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④安事:

何用。

⑤捐:

丢掉,白白扔掉。

不能:

不到,不满。

期年:

十二个月,即一整年。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君遣之()

(2)涓人言于君曰()

(3)所求者生马()

(4)死马且直五百金()

2、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

(1)涓人对曰

古义:

今义: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古义:

今义:

3、解释下面加点的两个通假字。

(1)反以报君()

(2)死马且直五百金()

4、说说君大怒的原因是什么?

5、请简要评价这件事。

(6)秉烛夜读

晋平公⑨问于①师旷②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③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④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⑤安敢戏其君乎!

臣闻之,少而⑥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⑦乎?

”平公曰:

“善哉!

”——《说苑·建本》

 ①炳烛:

点燃蜡烛②于:

向,对③师旷,字子野,春秋晋国人,著名乐师,目盲④戏:

对……开玩笑。

⑤盲臣:

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⑥而,能够,又能。

⑦昧,昏暗。

行,此作并列、行列。

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恐已暮矣()

(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晋平公担心学习不好的理由是什么?

4、从选文看,晋平公身上,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

5、关于学习、读书的名言有很多,你能任写两句吗?

(七)长虹饮涧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熙宁(熙宁:

宋神宗年号。

)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卓帐:

建起帐篷。

卓:

直立。

)。

是时新雨霁(霁:

雨后初晴。

),风虹下帐前涧中。

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

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绡縠:

丝绸和纱的代称。

)。

自西望东则见;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

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

(宋沈括《梦溪笔谈》)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信然(然:

)是时新雨霁(是:

稍稍正东,逾山而去(逾:

2、指出文中通假字所通的字和含义。

“见”通,意思是。

“扣”通,意思是。

3、长虹饮涧的过程为。

4、“自西望东则见;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

”写出了彩虹从到的过程。

5、作者采用了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6、“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符合本文介绍的知识吗?

7、指出下边句子“之”的含义和用法。

予同职扣涧观之:

立涧之东:

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

(八)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

“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

”遂殴宦者。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3分)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3、农夫为什么要殴打宦者?

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

(3分)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分)

课外现代文阅读

(一)金色花

①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五彩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

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

我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

②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而挺拔,每一根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空气。

③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

它既不美,也不雅。

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

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

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④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

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⑤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是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

我越看越觉得它丑……

⑥我真不知道,它会怎疯长下去。

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

这可怕的东西!

⑦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

谁想夏天以后,竟发生了奇迹。

⑧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

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

是霞光吗?

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

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⑨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

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⑩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

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

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

要开出这样神奇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

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

我想起过去曾无所顾忌地痛笑过它的丑陋,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

可以想像,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

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有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美丽的金色花。

它并非只是一朵宁静亮丽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1、第②段“只有”一词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分)

2、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了仙人掌

(3分)

3、比较第④段和第⑨段中对仙人掌掌面的描写,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分别概括这两处描写所蕴含的不同感情。

(4分)

第④段:

第⑨段:

4、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是(2分)

5、第⑨段中作者传神地描述并渲染出金色花的、、的特点。

(3分)

(二)32号从明天开始

“爸,今天是几号呀?

”8岁的小儿子眨巴着明亮的大眼睛,望着刚从地里干活儿回来的爸爸,认真地问。

“今天是31号。

”爸爸掏出一支烟来,点着,漫不经心地看了看儿子说。

“那,明天呢?

”儿子仍是那样眨巴着明亮的大眼睛,认真地看着爸爸。

“明天?

”爸爸皱着眉头想了想,说,“明天是9月1号。

“那,后天呢?

”儿子好像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后天?

后天是9月2号。

”爸爸看了看儿子,感到很奇怪,“你问这个干啥呢?

“爸,你说什么时候才到32号呀?

“32号?

”爸爸楞了一下,“你问这个干什么?

“你不是说,到32号才能送我上学吗?

”儿子依然很天真地望着爸爸。

爸爸沉默了。

爸爸蹲在堂屋的门槛上,大口大口地抽着劣质的卷烟,心里像针扎一般:

儿子呀儿子,你哪儿知道,为了供你哥哥上学,我和你娘整日操劳,你娘的身体都累垮了,哪还能再供你上学呢!

“爸,你说呀,什么时候才到32号?

”儿子摇着爸爸黑瘦的胳膊,眼巴巴地望着爸爸。

爸爸猛地吸了口烟,眼眶里便有一滴一滴的泪涌出来。

“爸,你哭了?

”懂事的儿子急忙伸出瘦瘦的小手给爸爸擦眼泪。

爸爸长长地叹了口气,站起身来,望了望高高远远的天空,又看了看早已过了入学年龄的小儿子,终于狠狠地跺了一下脚,走出了狭小的院子。

爸爸从外面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

爸爸的手里,攥着一叠不太厚的钞票。

娘点着了昏黄的煤油灯,就着暗淡的灯光,爸爸用粗糙的手指沾着唾沫,把那一小叠钞票数了一遍又一遍。

然后叫过儿子问道:

“今天是几号呀?

“31号。

”儿子说。

“明天呢?

”爸爸又问。

“明天是9月1号。

”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

“不对,儿子,明天不是9月1号。

”爸爸摇摇头重重地说,“明天是8月32号。

“32号!

”儿子的眼睛里有一团火在欢快地跳跃,“那你明天该送我上学了吧?

”儿子咧着嘴笑着,怎么合也合不住。

爸爸认真地冲着儿子点点头。

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爸爸牵着儿子的小手,迎着灿烂的朝霞,走进了村里办的小学校。

从那一天起,儿子再也没有见过爸爸抽烟,不管农活儿多重,多累,爸爸连最便宜的劣质烟也没有抽过。

日月如梭,岁月如流。

十几年的时光很快便过去了,儿子没有辜负爸爸的期望,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考上大学的儿子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忘记,在他的生命里,有一个特殊的日子:

8月32号。

(文/邱成立《青年博览》2010年第13期)

1、从常理看,月历上根本不存在32号的情况,而文章以“32号从明天开始”为题,有什么作用?

(2分)

2、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认真“的含义。

(2分)

(1)“那,明天呢?

”儿子仍是那样眨巴着明亮的大眼睛,认真地看着爸爸。

(2)爸爸认真地冲着儿子点点头。

3、这篇文章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请找出与“爸爸蹲在堂屋的门槛上,大口大口地抽着劣质的卷烟”相照应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3分)

4、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4分)

(1)爸爸蹲在堂屋的门槛上,大口大口地抽着劣质的卷烟,心里像针扎一般。

(加点词语写出了父亲什么样的心理?

(2)爸爸的手里,攥着一叠不太厚的钞票。

(句中加点词语“不太厚的”删除也说得通,能够删掉吗?

说说理由。

5、读完本文,你有何感想?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

(3分)

(三)短期气候预测:

帮你“听风便知雨”(18分)

短期气候预测,就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吧?

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三五天内的气温、温度、风力等“一切尽在掌握中”,大大便利了日常起居。

但是,想不想在酷暑里知道这个冬天冷不冷?

想不想在寒冬中预知明年夏天发不发洪水?

——那就要靠“短期气候预测”了。

中国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旱涝、高温、冷害等气候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年均约1000亿元,死亡人数年均6000人以上。

同时,中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靠天吃饭”,气象预测的“九五”攻关项目,引来全国105个单位、400多名科研人员为之奔忙,这个项目,就是“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

“短期气候预测”,是相较“长期气候预测”而言,后者做的是未来50、100年的气候分析,难度极高。

而“短期”,也不像天气预报时段那么“短”,它的时间概念不是“日”,而论“月”、“季”、“半年”、“一年”。

它所承担的是,帮助国家决策部门了解掌握未来数月里或一年里的气候变迁,减免不必要的人、财、物损失。

例如,预测即将来临的冬天何时变冷,石油开采部门由此决定油井需要何时封井,稍有迟缓,冰就会像刀子般把油管割裂;天气冷到何种程度,便可预知某些海湾会不会结冰,破冰船之类的交通运输工具要不要及早调度;而农业部门也根据预测的气候冷暖,提前选择明年播种的作物品种。

甚至于,明年的空调产量乃至于扇子、饮料产量,相关行业都会随时看“短期气候预测”的“脸色”行事。

农业、水利、交通、工业等等,短期气候预测的作用无处不在,说它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绝非夸张。

短期气候预测,印度做了百余年,日本、俄罗斯做了七八十年,与之相比,中国这方面的“资历”同样不算短。

1958年,我国首次发布“长期气候预测”,这就是“短期气候预测的前身”。

40多年来经验积累了不少,但一直到90年代,我国始终处于各地零散研究的状态,而从未将之“业务化”,换句话说,完整的预测系统尚未建立。

科研的每一点进展都不会是来自一两个人的一蹴而就。

预测系统包括全球各国的各种气候资料收集齐全,随之建立一个包括预报天气、海洋与大气耦合模式、中国与邻近区域地区细化、厄尔尼诺系统预报等繁杂的模式系统……这一切,意味着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5年奋战,终使“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大功告成。

作为“九五”重中之重的科研项目,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曾在“1998抗洪年”准确预报了长江、松花江洪水以及2000年的汛期。

目前,该系统在国家气候中心用于年、月、季节、年及年际时间尺度的气候预测业务试报。

与天气预报相比,短期气候预测面对更多不确定因素。

凭啥判断下一个季节是热是冷、是旱是涝?

即便掌握征兆,周密演算,也还可能要面对一些不可预知的变数。

1998年大洪水之所以能准确预报,正缘于一些重要征兆被我们及时抓住:

1997年冬天,青藏高原大雪频频,与此同时,“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光顾我国。

科学家通过系统中众多模式对其进行了繁杂的演算,从而判定,第二年有洪水。

这套系统主攻的是汛期预报,每年4月间都会向有关决策部门通报当年夏天汛情预报结果。

对于今夏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

气象变幻莫测,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进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4分)

2、第1段开篇用了一个句,能否改成其他的句式?

为什么?

谈一谈其中的理由。

(4分)

3、由第3段给“短期气候预测”下定义。

(2分)

短期气候预测是

4、第4段运用说明方法。

(2分)

5、第7段中回答了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的两大功绩:

(1)

(2)

6、本文的说明顺序为(2分)

(四)(13分)

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行之王”。

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

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于飞机之上。

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

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次,作长“8”次运动。

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

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也能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

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

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

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颤振”现象,如飞机机羽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羽折断,招致机毁人亡。

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

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分)

2、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

(2分)

3、文中的引号除了“蜻蜓飞上玉搔头”是引用之外,其余引号都表示(2分)

4、蜻蜓为什么被誉为“飞行之王“?

(2分)

5、归结一下蜻蜓能做哪些“特技表演”?

能做这些“特技表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分)

6、本文的结构特点是(2分)

(五)蚂蚁唱歌

依成人经验,蚂蚁唱歌是骗人的鬼话。

换句话说,就算是蚂蚁能唱歌,谁又能听得见呢?

可我证明起码有一个人能听得见,而且常常听得如痴如醉。

这个人是谁呢?

是我老家邻居的女儿小毛豆。

毛豆这个名字是我给她起的,她姓黄,合起来就是黄毛豆。

她爸不乐意,说,亏你还写文章有文化,就给我女儿起名叫黄豆?

不嫌土呀,干脆叫地瓜得了。

毛豆只有四岁,调皮得像个野孩子,并且身上永远脏污不堪。

街坊邻居都不喜欢她,原因之一,就是她爱撒谎,连她母亲也这么认为。

大家喜欢把毛豆和我的女儿作对比,我女儿永远文静、听话,每天早晨早早起床自觉地背英语单词,然后吃饭上学。

出门给她五元零花钱,到晚上她不知怎么用就又还给我。

黄昏降临的时候,她会自觉打开乐谱架夹上乐谱,练上一小时的小提琴。

我有时候也觉得她生活太单调沉闷了,就带她上公园,希望她放开手脚像毛豆那样疯野一下,可她总是斯斯文文地站着,不肯坐在地上。

几天前我们回家又看到毛豆,吃饭的时候我也给毛豆盛了一碗饭,毛豆妈看见了,呵斥道:

“到一边吃去!

”她跟毛豆说话从来都用这种口气。

毛豆觉得母亲在外人面前不给她面子,嘟着嘴一脸不悦。

我捧着饭碗慢慢凑近她,她见了我立刻笑了起来,吃了一大口饭。

我也模仿她吃了一大口。

她忽然神秘地冲我说:

“昨晚,我下了一个——一个天蓝色的蛋。

”我故意一惊,说:

“哎,蛋在哪儿?

”她把我带到她家鸡窝边,一指,说:

“在这儿。

”我想怪不得大家都说她爱撒谎了。

她哪儿是在撒谎呢?

她是把孩子的幻想、梦境与现实完全搅和在一块儿了,用作家的观点就是魔幻现实主义。

我追问:

“蛋呢?

”她想了一下说:

“让蚂蚁搬走了。

”我忙说:

“我昨晚也下了一个蛋,是红的。

”她一怔,她没想到一个大人会用这样口气和她说话;怔了一会儿,她大笑起来,笑出了鼻涕。

她说你的蛋有多大?

我说有红灯笼那么大。

她激动万分地跑去报告说,陶舒天爸爸也下了一个蛋,比我的蛋还大。

她为找到一个同行而心满意足,可是却没人附和她,她显得稍稍有点失望,不过总算找到了一个知音,就老缠着我。

我午睡醒来,在厨房后面找到了她,我问她在干什么。

她说:

“我在听蚂蚁唱歌。

”土墙上果然有一窝蚂蚁,我侧耳静听了一会儿,说:

“我也听见蚂蚁唱歌了,可好听了。

你听,那个蚂蚁王,它像猪哼;那个小细腰蚂蚁,声音又尖又脆;还有那个来回跑的蚂蚁,嘎声嘎气的……”她不住地点头,“呃,呃,我天天都来听,天气好时它们才肯唱。

”她仰起小脸冲我说着,开心地笑了起来。

我羡慕毛豆的快乐与幸福,这份快乐我女儿不会拥有,她长大了多半会成为一个白领吧,机械、冷漠,这与不完整的童年肯定有关。

毛豆长大了会干什么呢?

干什么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她拥有一个浪漫的童年,一个会下天蓝色蛋、能听见蚂蚁唱歌的童年。

1、作者主要讲述关于毛豆的哪两件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分)

2、根据文意理解:

毛豆是一个爱撒谎的孩子吗?

为什么?

(3分)

 

3、毛豆这孩子具有哪些特点?

(3分)

4、为什么毛豆会把我当成“同行”、“知音”?

(4分)

5、毛豆“快乐”“幸福”吗?

请谈谈你的理解。

(3分)

6、作者借本文旨在表达怎样的观点?

(3分)

(六)我长大了

(1)小的时候总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

早些成为大人。

(2)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

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

“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父母一脸笑意:

“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3)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4)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

“爸、妈,我长大了。

我有青春痘了。

”父母一脸笑意:

“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5)渐渐地,“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6)后来,搬了家。

家与车站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