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下复习资料5张8K.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52958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七下复习资料5张8K.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历史七下复习资料5张8K.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历史七下复习资料5张8K.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历史七下复习资料5张8K.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历史七下复习资料5张8K.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七下复习资料5张8K.docx

《历史七下复习资料5张8K.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七下复习资料5张8K.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七下复习资料5张8K.docx

历史七下复习资料5张8K

七年级历史(下)学习资料2013-6-18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汴水》胡曾“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二《汴河怀古》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请思考:

①你能将这两首诗翻译成现代文吗?

②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朝人,他们对大运河作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你同意谁的观点?

为什么?

答:

③隋的灭亡与大运河是否有联系?

答:

隋大运河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有联系,开凿大运河增加了当时人民的负担。

大运河开凿后起到了加强南北联系,巩固国家统一的积极作用。

你认为胡曾说的正确吗?

你是如何看待大运河带来的影响的?

答:

(1)材料中的“此河”是指哪一条河?

(2)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

同意(或不完全同意)。

(3)你认为隋炀帝修运河这一历史事件是好事还是坏事?

请说明理由。

(1)材料中的“长河”是指什么河流?

(2)这条河以哪儿为中心?

南北分别到什么地方?

分为哪几段?

沟通了哪些水系?

(3)两首诗对此河的评价如何?

【2】阅读下列材料

尝谓侍臣曰: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朕”指的是谁?

(2)为何他会感到“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3★.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4】材料一: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政灭亡。

此皆朕所目见。

帮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事。

材料二: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三: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1)材料二是谁说的?

(1分)它的意思是什么?

(2分)

(2)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

(2分)这一政治局面是怎样的?

(4分)

(3)根据材料一说明他的统治局面与隋朝灭亡的关系怎样?

(3分)

答案:

(3)是因果关系。

即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中吸取教训,采取调整统治的措施,是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之一。

    

【5】材料“君,舟也;人,水也,(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答:

2)是谁引用古人的话?

答: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

是哪朝哪代皇帝?

答:

是唐朝第二代皇帝(唐朝618年建立,都;长安;第一代是李渊唐高祖。

3)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

(或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或他吸取前代教训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效果如何?

答: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政,大臣要廉洁,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效果:

唐朝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4)他重用了哪些人?

答: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5)他引用这句话的目的如何?

答:

为吸取隋亡教训,巩固唐朝统治。

6)他在位时,出现的盛世时代是什么?

答:

史称贞观之治。

7)他在位时,政治、文化、民族关系方面有何政绩?

答:

在政治上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善于用人;文化上完善了科举制,;在民族关系上,与各族友好往来,被称为天可汗,设立安西都护府,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6】阅读下列材料

忆昔开元全盘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请回答: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人们尊称这首诗的作者为什么?

隋唐时期还有哪些盛世?

与这位大诗人同朝代的著名诗人还有哪些?

(2)“开元”是谁的年号?

这首诗反映了哪个皇帝什么年间的盛世景象?

这种全盛局面是何时被打破的?

(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唐朝的农作物以什么为主?

(4)“小邑犹藏万家室”与“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是什么关系?

答:

经济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11★.唐玄宗前期,唐朝为什么会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

★14★.史称:

“得人者昌”,“失贤者亡”。

请你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的史实加以说明,从中你有哪些感悟?

答:

1、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在位时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2、武则天大力推行科举,重用贤能,武周政治为唐代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人,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开元盛世”;

4、玄宗晚年,不理朝政,重任奸臣,唐朝国力大衰,王朝从此由盛转衰。

感悟:

完善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的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于直谏者;任人为亲,危害严重。

【15】材料“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1)该材料反映了唐朝的什么现象?

答:

反映了唐朝的科举制度。

2)该现象正式形成于什么时候?

答:

科举制度正式形成隋炀帝时。

★16★.科举主要科目有哪些?

重在考察哪些能力?

唐朝科举制度有何进步历史作用?

答:

科举制度常设的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两科。

明经科主要考察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

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作用:

实行科举制,便于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他们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氏族关系的崭新局面,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17★.隋唐时期开始就用科举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你知道今天我国是怎样来选拔各级各类官员的吗?

对此你有何认识和想法?

提示:

今天我国通过公务员考试的办法来选拔政府公务员。

只有具备专业知识、法律知识、英语和计算机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人,才有可能通过考试。

今天的社会考试多种多样包括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各类资格考试等等;参加:

考试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当今社会需要各类专业人才,一方面又说明国家重视各类人才,为人才的涌现开通了各种渠道;作为学生,应该抓紧时间学习,学好基础知识,并结合自己的兴趣,培养自我特长,努力向专业型人才的目标奋进。

★18★.唐朝诗人陈陶在其《陇西行》中说: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一(唐)陈陶《陇西行》请问:

(1) 诗中的“和亲”发生在什么时候?

(2) 诗中的“胡”指什么?

(3) 诗中的“胡风似汉家”是什么意思?

答:

吐蕃民族向汉族人民学习,从农业、手工业和生活习俗等

(1)唐朝的“贵主和亲”是指什么事?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成公主嫁给尺带朱丹。

(2)这些事分别发生于哪个皇帝的统治时期?

唐太宗,唐中宗

(3)“贵主和亲”起了什么作用?

加强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往来,促进了吐藩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0】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1)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2)得到各民族的什么尊称?

他为什么能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戴?

3)简述唐太宗和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史实。

答:

A:

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给予适当安置。

唐太宗在西突厥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对西域进行管辖;

B: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干布,促进了民族友好。

【21】“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1)“外甥”“帝舅”各指什么?

答:

“外甥”指尺带珠丹;“帝舅”指唐中宗。

2)为什么这样称呼?

答: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随后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所以尺带珠丹这样称呼唐中宗。

【24】.阅读下列材料

太宗尝谓长孙无忌等曰:

“朕即位之初,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咸权独任,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

惟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

朕从此语,天下大宁。

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泽,相望于道。

凡此等事,皆魏征之力也。

”——吴兢《贞观政要》

请回答:

(1)魏征指出的“中国既安,远人自服”对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有什么影响?

唐太宗接受了魏征的思想观点,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安抚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

(2)“耀兵振武,慑服四夷”与“偃革兴文,布德施惠”有什么不同?

“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强调.“武功”,用武力征服,强迫人归附。

“偃革兴文,布德施惠”强调“文治”,用先进的文化,道德教化和开明的政策来吸引人入归。

【25】阅读下列材料

国西北行三百余里,度石碛,至凌山,此则葱岭北原,水多东流矣。

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

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

行人由此路者,不得赭衣持瓠大声叫唤,微有违犯,灾祸目睹。

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你能想像,出玄奘西行的艰难程度吗?

路途遥远,天寒地冻,寒风惨烈,毒蛇猛兽,不谙风俗,祸’从天降,沙暴天气等。

(2)我们应向玄奘学习什么精神?

玄奘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历尽艰辛,他的顽强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26】思考: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

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呢?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特点:

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因素:

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

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3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请回答: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人们对他有什么美称?

杜甫诗圣

(2)你知道这位诗人的作品有何特点吗?

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

★31★.李白、杜甫诗歌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色各是什么?

★32★.你知道我国隋唐时期科技方面有哪些世界之最吗?

请列举出来。

(1)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

(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世纪上最早、标有明确时间的印刷品。

(3)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

(4)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拱桥。

34、简答题

1、“开元盛世”是一种怎样的局面?

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包括哪些方面?

2、列举唐朝时比较繁华的大都市。

3、列举唐玄宗时期唐朝农业发展的表现。

4、简述唐都长安的特点。

5、唐朝时期,我国边疆地区先后存在过哪几个强大的少数民族?

简述他们与唐朝的关系。

6、各国为什么把中国称为“唐人”?

7、从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的史实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8、为什么唐朝会对日本和新罗等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9、唐诗发展繁荣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10、唐代出现了哪两个治世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11、列举隋唐时期我国名列前茅的成就。

35、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材料二:

“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1)材料一说明隋朝时经济的特点是怎样的?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评价的对象是什么?

评价者是什么态度?

(3)这条“渠”是什么时候开凿的?

开通它的目的是什么?

开通后有什么作

用?

它的规模如何?

是哪位皇帝时期开通的?

2、材料一: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

(经过唐太宗一段治理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千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1)造成材料一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后来会出现材料二中描述的情况?

3、材料一: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政灭亡。

此皆朕所目见。

帮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事。

材料二: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三: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3)材料二是谁说的?

它的意思是什么?

(4)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

(5)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

这一政治局面是怎样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局面?

(6)根据材料一说明他的统治局面与隋朝灭亡的关系怎样?

(7)要据材料三说明他“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 

 材料二: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这两首诗的作者是谁?

他的诗有什么特点?

人们如何称呼他?

他有什么代表作?

(2)材料一中的“开元”指的是谁的统治时期?

“开元全盛日”为什么能够出现?

(3)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战乱景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景象?

(4)从两个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在什么特殊时代

5、“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1)材料中提到的“中国采用的选举制度”是指我国的什么制度?

(2)这种制度最早创立于何时?

请你简单介绍一下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

(3)请简述这一制度的影响。

6、“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这句话是哪位皇帝说的?

它的含意是什么?

(2)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7、“舍已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1)诗中“舍已为人传道艺”指的是谁?

他生活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2)他有什么主要事迹?

如何评价他?

(3)他的塑像为什么会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4)请用史实说明“唐风洋溢奈良城”。

8、材料一: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材料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两个材料分别是谁的诗?

他们有什么代表作?

他们的诗各有什么特点?

9、材料一:

“顔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材料二: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1)材料一“顔公”指的是谁?

他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他有什么代表作?

(2)材料二是谁说的?

他为什么说这句话?

这件事使他留下什么美名?

(3)材料二的作者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代表作?

(4)后人把“顔公”和材料二的作者合称为什么?

10、材料一:

软舞和健舞

材料二: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

(1)结合材料一和二,说明这种乐舞出现于什么时期?

这一时期乐舞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所描绘的是哪个舞?

它是从哪里传来的?

当时还有哪些著名舞曲?

★37★.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的意义:

有效的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人民的利益。

★38★.“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的主要目的是讽刺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

★39★.列举多元(两宋、辽、西夏、金、元)碰撞的例子。

对此,你有何认识?

答:

1005年、北宋与辽和议,订立澶渊之盟1044年,北宋与夏订和约。

促进西北地区的发展。

大批汉人人北上与辽;夏人民共生活。

.西夏仿效汉字结构,创立西夏文字。

金鼓励女真和汉族通婚,在生活习俗方面向汉族靠拢。

元朝效法汉制,建立行省制度等。

(2)认识: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国家;尽管时有矛盾、分歧、战事等,但各族人民间的友好相处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40】阅读下列材料

迄今牛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想经商。

——(宋)刘通

请回答:

(1)什么叫“榷场”?

我国古代由国家在边境上设置的收税和贸易的市场。

(2)“榷场”有何作用?

促进了贸易的往来与经济文化交流。

(3)如何看待诗中所叙述的历史现象?

战乱分裂不能阻挡民族间的交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间友好交往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41★.(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修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撤《栾城集》

请回答:

①“朝廷”指什么政权?

“蕃”在这里指什么?

答:

“朝廷”指;“蕃”在这里指。

②辽与朝廷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盟约实现和好的?

答:

③你如何看待这盟约?

★42★.请阅读下列对联和诗句: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人自宋后少名荟,我到坟前愧姓秦”。

请回答:

①对联中所指的“青山”在哪?

“忠骨”是谁的遗骨?

“佞臣”指谁?

答:

杭州西子湖畔栖霞岭、岳飞、秦桧。

②你能说出这幅对联和诗句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吗?

人们还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爱憎的?

答:

表达了人们对岳飞抗金的崇敬,对秦桧之流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岳飞的愤慨。

人们除以对联诗歌来表达他们对秦会的愤慨外,还在岳飞墓前用铁铸了秦桧夫妇的跪象,让他们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等。

★43★.金朝为什么要变革旧俗?

金朝为此采取了那些措施?

答:

为了适应对先进的中原农耕地区的管理.学习先进的中原文化,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仿宋制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机构,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发展.学习汉人生活习俗。

★45★.纸币产生的原因:

商业的繁荣和内外贸易的兴盛。

★46★.纸币产生的意义:

轻便、便于携带,有利于商业的繁荣;是世界货币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48★.概述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分为几个阶段?

最终在哪一时期完成?

这些阶段的社会现状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

分为三个阶段:

1、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2、唐代中叶到五代时期

3、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

最终完成时期:

南宋

相同之处:

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农民的南迁为南方带来了生产技术、经验、和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4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政府规定商人不许当官,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能与贵族通婚等。

材料二:

宋朝规定,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学读书,也可参加科举考试,考中就能做官。

每到进士考试结果张榜公布时,富商大贾争相派豪华的“择婿车”挑选新科状元做女婿。

商人通过与官员、皇帝等联姻,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

【50】比较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变化,地位不断提高。

【51】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

商人及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宋朝的科举制则放宽了尺度,允许商人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

这些说明了什么?

你若是当时的一个应试举子,对政府的这一举措持何态度?

答:

隋唐科举制的规定,表明官府对商人采取政治上歧视的政策,反映了官府对商业活动的压制。

宋朝放宽对商人参加科举考试的限制.,表明官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治上歧视商人的政策,反映出商业活动的发展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52】材料一“朝廷在故都(指东京开封)地,实仰东南财赋,而呈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陆游

材料二北宋时,南方人口已达一千一百多万户,占全国的60%强,而北方则只有六百多万户,占全国的40%弱。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1)你能说出这种现象的原因

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53】材料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国家根本,养给东南。

(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

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在什么时候?

南宋

(3)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经济重心在南方,南方超过了北方。

(4)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54★.再现历史,感受历史

经济的繁荣,商业的日渐活跃,使宋代城市颇具特色。

假如你是生活在北宋代东京城里的一个少年,一日你走上街头,直到晚上才回到家中,好好地感受了一番城市的繁华。

请将你的所见所闻和感想写出来。

(要求形象、生动、有文学色彩,符合历史实际。

早晨上街看到东京城市人口很多;(2分)在街上可以见到官僚、商人、雇工、以及下层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地位比较高;(2分)中午在饭馆吃到用煤作燃料用占城稻煮的米饭;(2分)下午与朋友们踢了一场蹴鞠;(2分)晚上,在瓦舍内看了一场精彩的杂技、看了一本活字印刷的书(2分)

55,简答题

1、列举与北宋和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

 

2、宋金和议的内容有哪些?

它有什么意义?

3、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请你根据民间流传的“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谚语,描述两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的情况。

5、列举宋代两个商业大都市。

6、宋代城市发达表现在哪些方面?

7、列举宋朝时期造船业发达的两个城市。

8、列举宋朝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9、简要分析我国唐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10、简述宋朝人们的服饰特点。

56,材料分析题

1、(宋)太祖既得天下,召(赵)普问曰:

“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改变、更换)入姓,兵革(战乱)不息,苍生涂炭,其何故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如何?

”普曰:

“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

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非它故也,节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削夺其权,制(发给)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上曰:

“卿勿复言,吾已喻(明白)矣”。

(1)“帝王凡易入性,战斗不息…”指的是什么历史现象?

(2)赵普认为“唐季以来,战斗不息”的原因是什么?

(可以直接摘抄原文)

(3)他向宋太祖提出了什么建议(可以摘抄原文)?

宋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阁下:

共遵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夫六国与秦皆诸候,其势比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意为赠送财物)而胜之之势。

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 ——苏洵《嘉祐集》

(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

“北朝”指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2)材料一中“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称为什么?

解释其含义,并说明这一规定始于什么盟约?

(3)概括这个盟约订立的背景,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的知识简要评述这个盟约。

  

(4)材料二中的作者是哪朝人?

议论的是哪段历史?

 

(5)苏洵“证史”的目的是什么?

它与材料一所述的史实有何联系?

 

3、材料一:

岳飞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人称“岳家军”。

岳家军作战英勇,金军很惧怕他们。

 材料二:

金军中流传着一句话: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岳家军”是怎么回事?

他们取得哪些辉煌的战绩?

(2)“岳家军”最终没有取得抗金斗争的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有的人说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4、材料一: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1)“忠骨”指的是谁?

他有什么功绩?

(2)“佞臣”是指谁?

他为什么被称为佞臣?

5、“苏湖熟,天下足。

(1)这是哪一朝代的谚语?

 

(2)这个谚语说明了什么问题?

 

(1)上述材料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