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52345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

理综-生物试题

(解析版)

1.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为单链DNA分子,真核细胞的DNA分子为双链DNA分子

B.原核细胞中的DNA不能形成真核细胞那样的染色体,只能形成染色质

C.原核细胞的部分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全部储存于DNA中

D.原核细胞无线粒体,有的能进行有氧呼吸,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一定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D

【解析】

除特殊情况外,DNA均为双链结构,无论是真核还是原核细胞,A错误;原核细胞的DNA是裸露的DNA分子,没有与蛋白质结合,不能形成染色体,但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也不能形成染色质,B错误;只要是含有DNA的生物,遗传信息就储存在DNA分子中,C错误;因为真核细胞要进行有氧呼吸一定需要线粒体,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主要以下几点:

1、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且都是双链。

2、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真核生物特有。

3、线粒体是真核生物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些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2.[H]在生物的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可将丙酮酸还原成其他产物

B.有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与O2结合可释放大量的能量

C.绿色植物细胞中的[H]均来自其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

D.植物光反应过程产生的[H]可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成糖类等

【答案】C

【解析】

无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可将丙酮酸还原成乳酸或酒精等其他产物,A项正确;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可释放大量的能量,B项正确;绿色植物细胞中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中的[H]均来自其光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有氧呼吸过程中的[H]来自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C项错误;光反应生成的[H],用于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可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成糖类等,D项正确。

3.研究人员发现人的红细胞中钾离子含量白天上升,夜间下降,这表明红细胞与机体中其他细胞类似,具有24小时的生物钟。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成熟的红细胞运输钾离子所需的能量来自细胞质基质

B.人成熟的红细胞两面凹的圆饼状形态与其功能相适应

C.人成熟的红细胞中存在血红蛋白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D.人成熟的红细胞中钾离子含量的改变可能受该细胞内“时钟基因”控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也没有DNA。

红细胞富含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

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详解】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运输钾离子所需的能量来自细胞质基质,A正确;人成熟的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有利于红细胞运输氧气,故体现了形态与其功能相适应,B正确;人成熟的红细胞中存在血红蛋白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C正确;人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DNA,也没有基因,D错误。

 

故选D。

4.水稻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赤霉素(GA)含量上升,引起α-淀粉酶等多种酶的合成,促进种子的萌发,该过程的信号调控过程如下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GA促进α-淀粉酶合成,水解淀粉以满足种子萌发需求

B.GA只能与细胞核中的GA受体结合,从而发挥调控作用

C.GA-GA受体复合物引起酶S与D蛋白结合,并促进其水解

D.M蛋白可以启动某些GA生理反应和相关基因的转录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GA)和GA受体结合后,形成GA-GA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与D蛋白和酶S结合后,D蛋白被水解,D蛋白的水解促进了细胞中M蛋白含量上升,M蛋白调节相应基因合成α-淀粉酶,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最终形成葡萄糖,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详解】A.GA促进α-淀粉酶合成,水解淀粉最终产生葡萄糖,葡萄糖氧化分解供应能量,满足种子萌发需求,A正确;

B.据图可知,GA受体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B错误;

C.GA-GA受体复合物与D蛋白和酶S结合后,D蛋白被水解,C正确;

D.M蛋白与细胞核中基因某部位结合后,促使α-淀粉酶合成,因此M蛋白可以启动某些GA生理反应和相关基因的转录,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图中结构及相关调节过程,结合激素调节过程的特点解答。

5.如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乙病患者都是男性,该遗传病为伴Y遗传

C.调查乙的发病率需在患者家系中统计

D.乙病患者的一个细胞中最多可存在4个致病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Ⅲ3和Ⅲ4表现正常,而儿子患有乙病,可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Ⅱ1和Ⅱ2正常,而儿子Ⅲ2患有甲病,可知甲病也为隐性遗传病,Ⅰ1患有甲病,但Ⅱ3正常,说明甲病不是伴X隐性遗传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甲病若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Ⅰ1患有甲病,Ⅱ3应患甲病,而实际不患病,说明甲病不是伴X隐性遗传病,A错误;乙病若为伴Y遗传,则男性患者的父亲也应该患乙病,而Ⅲ4正常,所以乙病不是伴Y遗传,B错误;调查乙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调查,C错误;根据分析可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但不能确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还是伴X隐性遗传,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乙病患者的体细胞含有两个乙病致病基因,细胞分裂时经过DNA复制后,细胞中最多含有4个乙病的致病基因,D正确。

故选D。

6.下列中学实验均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编号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或现象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花生子叶、苏丹Ⅲ染液等

在高倍镜下可见细胞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B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紫色洋葱外表皮、蔗糖溶液等

原生质层呈紫色,各组成部分结构清晰

C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龙胆紫溶液等

在高倍镜的同一个视野中,可见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时期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D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酵母菌、血细胞计数板等

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的实验中,苏丹Ⅲ染液可以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由于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故需在高倍镜的多个视野中,才可见各个分裂时期的细胞。

【详解】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苏丹Ⅲ染液可以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苏丹Ⅳ染液可以将脂肪染成红色,高倍镜下可看到染色的脂肪滴,A正确;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紫色结构是指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的液泡,而不是指原生质层呈紫色,清晰可见的是细胞壁、以及原生质层的边界(即细胞膜)等,但是不能看清楚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B错误;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不一定是正方形的,如正在分裂的末期细胞不是正方形的,且由于间期时间较长,故视野中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所以一个视野中不能找到各个时期的细胞,C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然后再滴培养液,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涉及到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等多个实验,回忆和梳理实验的过程、原理和结果的相关知识点,结合表格内容分析答题。

7.为研究某植物A的光合特性,研究人员测定了植物A在光、暗条件下的CO2吸收速率,结果如下图。

(1)在有光条件下,植物A与一般植物相同,细胞吸收的CO2在___________(场所)中被固定为___________,然后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2)在黑暗条件下,植物A通过___________产生并释放CO2,但实验结果显示,暗期植物A的CO2吸收速率始终___________,这与一般植物不同。

(3)科研人员进一步测定了植物A中酸性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酸性物质在暗期上升,光期下降,由此结合上图分析推测___________。

在暗期,植物A不能将CO2转化为糖类等光合产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叶绿体基质

(2).三碳化合物(3).细胞呼吸(4).大于零(5).CO2能够在暗期转化为酸性物质储存起来,在光期释放出来(6).暗期没有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

【解析】

【分析】

图示中植物A在有光的条件下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较大,而在无光的条件下仍然能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这是与一般植物不同的地方。

根据问题(3)可推测,暗期植物A仍然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将之转化为酸性物质储存起来,在光期再释放出二氧化碳并利用其合成有机物。

【详解】

(1)光照下,植物A 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固定是在暗反应过程中,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固定过程为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然后在光反应产物还原氢和ATP作用下被还原为有机物。

(2)普通植物在黑暗条件下可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并释放CO2,所以黑暗条件下,植物A可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并释放CO2,但实验结果显示,暗期植物A的CO2吸收总量始终大于零,这与一般植物黑暗条件下不吸收二氧化碳不同。

(3)酸性物质在暗期上升,光期下降,可能的原因是CO2能够在暗期转化为酸性物质储存起来,在光期释放出来,由于暗期没有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所以不能将CO2转化为糖类等光合产物。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回顾和梳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认真分析各个小题即可正确作答。

8.血糖平衡的意义在于为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提供能源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作用的实验设计中,若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注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在不同生理状况下是不同的,当机体处于___________状况时,该比值明显下降,此时机体物质代谢的变化是___________。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引起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4)某糖尿病患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

该糖尿病是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__________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_____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导致的。

【答案】

(1).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2).低血糖(3).肝糖原分解加强,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加快(4).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5).自身免疫(6).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解析】

【分析】

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时,促进胰岛B细胞合成释放胰岛素,再通过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让血糖浓度下降。

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加强,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加快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依靠抗体发挥作用的为体液免疫,依靠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的为细胞免疫。

【详解】

(1)在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作用的实验设计中,若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明显,注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顺序应是先注射胰岛素溶液,使其出现低血糖的症状,然后再注射葡萄糖溶液,可观察到低血糖症状缓解。

(2)人体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在不同生理状况下是不同的,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况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该比值明显下降,此时机体在胰高血糖素的调节作用下,物质代谢的变化是肝糖原分解加强、脂肪等非糖物质分解加速,以维持血糖平衡。

(3)胰岛素的作用为:

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引起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4)根据题意“某糖尿病患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说明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攻击了自身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B细胞受损,分泌胰岛素减少,故为自身免疫病。

依靠抗体发挥作用的为体液免疫,依靠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的为细胞免疫。

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抗体和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导致的,所以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导致的。

【点睛】本题以生物领域的相关研究材料为基础,考查学生对血糖调节、免疫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解答本题,应首先仔细判读题干中给予的信息,然后结合具体问题进行作答,注意作答时表述的规范。

9.某昆虫的红眼与朱红眼、有眼与无眼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其中有一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且存在两对隐性基因纯合致死现象。

一只红眼雌性个体与一只朱红眼雄性个体交配,F1雌性个体中有红眼和无眼,雄性个体全为红眼。

回答下列问题:

(1)有眼对无眼为___________性;控制有眼与无眼的B(b)基因位于___________(填“常”或“X”或“X和Y”)染色体上,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验证F1红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能否用测交方法?

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显

(2).X和Y(3).眼睛的有无与性别相关联,只有B(b)在X和Y上,才能出现F1雌性个体中有红眼和无眼,雄性个体全为红眼(4).不能(5).两对隐性基因纯合致死(或aaXbXb个体致死)

【解析】

【分析】

根据亲代有眼,杂交子代产生了无眼的个体,即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因此有眼为显性,无眼为隐性。

又根据子代无眼只出现在雌性中,雄性中没有,所以B(b)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结合题意可知另一对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

且根据亲本为红眼和朱红眼,子代均为红眼,可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

故表现为红眼的雌性个体基因型应为A-XBX-,表现为朱红眼的雄性个体基因型可能为aaXBY(或aaXBY-、aaX-YB),根据F1代出现无眼的雌性(XbXb),可确定朱红眼的雄性基因型只能为aaXbYB,即可判断基因B(b)在XY的同源区段上。

【详解】

(1)根据一只红眼雌性(有眼)个体与一只朱红眼雄性(有眼)个体交配,F1雌性个体中有红眼和无眼,可推断有眼对无眼为显性,又由于有眼和无眼在子代的雌雄中表现不同,推测该性状一定在性染色体上,根据题意“其中有一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说明控制红眼和朱红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根据亲本为红眼和朱红眼,杂交子代只出现红眼,可知红眼对朱红眼为显性性状。

假设控制有眼和无眼的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XBY、XBX-,而F1雄性个体全为红眼(均有眼),说明雌性亲本基因型为XBXB,这种情况下F1雌性不能出现无眼性状,故假设不成立,若在XY的同源区段上,在亲代雄性X染色体上必为b,才可能出现XbXb无眼雌性,即亲本红眼雌性基因型为AAXBXb、亲本朱红眼雄性基因型为aaXbYB,此时F1中可出现红眼雌性(1/4AaXBXb)、无眼雌性(1/4AaXbXb)、红眼雄性(1/4AaXBYB、1/4AaXbYB),符合题意,综上分析可知,B(b)基因在XY的同源区段上。

(2)若要验证F1红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理论上应采用测交的方法进行验证,但测交必需选择双隐性纯合子即aaXbXb,但是该昆虫存在两对隐性基因纯合致死现象,所以双隐性个体不存在,故不能进行测交。

【点睛】本题依托昆虫杂交实验现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0.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垃圾中的蚯蚓、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若要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在确定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案时,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即___________。

(3)该农田如果没有人的管理,农田很快长满杂草,此为___________演替,抵抗力稳定性变___________(强/弱)

【答案】

(1).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2).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3).次生(4).强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利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并释放能量,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该农田由于人类疏于管理而长满杂草所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详解】

(1)分解者能直接将有机物分解形成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的利用,因此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2)通常在采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垃圾时,要考虑:

产生的垃圾是否能被引进的生物分解,即待分解垃圾的性质;引进的分解者是否能分解产生的垃圾,即引进的分解者生物的种类;分解者能最大限度分解垃圾的环境条件,即处理环境的理化条件。

(3)该农田如果没有人的管理,农田很快长满杂草,此为次生演替,由于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变得复杂,故抵抗力稳定性变强。

【点睛】本题考查分解者的作用、分解者作用的条件、演替的类型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1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食品添加剂。

研究者用含1.0%CMC-Na无菌水作为饮用水,连续饲喂实验小鼠12周,测定小鼠体重,结果如图:

(1)图1所示实验中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___。

图1结果显示,食用CMC-Na能够___________。

(2)有人提出:

小鼠摄入的CMC-Na改变了其肠道内各种微生物的比例。

为检验上述推测,研究者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搜集A、B小鼠粪便制成悬浮液涂布于___________(填“全营养”或“以CMC-Na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

②接种后置于___________(填“无氧”或“有氧”)条件下培养,通过观察___________,以初步鉴定小鼠消化道中的微生物类群。

③统计比较___________,以确定推测是否成立。

(3)CMC-Na也可被用作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在含CMC-Na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CMC-Na形成___________色复合物。

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___________。

【答案】

(1).饲喂不含CMC-Na的无菌水

(2).使小鼠体重增加(3).全营养固体培养基(4).无氧(5).菌落(6).不同类群微生物的数量及比例(7).红色(8).透明圈

【解析】

【分析】

1、探究实验的原则:

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2、分析曲线图:

通过比较A、B组体重相对值,可以看出在普通环境中用含1.0%CMC-Na无菌水作为饮用水饲喂的小鼠体重比对照组在实验20天以后有明显的增加。

说明食用CMC-Na能够使小鼠体重增加。

【详解】

(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饮用水中是否含有CMC-Na,实验组饲喂含有CMC-Na的无菌水,则对照处理是饲喂不含CMC-Na的无菌水。

图1结果显示,食用CMC能够使小鼠体重增加。

(2)①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小鼠摄入的CMC-Na是否改变了其肠道内各种微生物的比例。

因此应该搜集生存在普通环境中的A、B小鼠粪便制成悬浮液涂布于全营养固体培养基上,以保证小鼠粪便中各种微生物都能生长。

②人体消化道中缺氧,因此接种后应该置于无氧条件下培养,通过观察菌落以初步鉴定小鼠消化道中的微生物类群。

③统计比较不同类群微生物的数量及比例,以确定推测是否成立。

(3)CMC-Na可被用作分离纤维素分解菌,说明CMC-Na是一种纤维素,故在含CMC-Na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CMC-Na形成红色复合物。

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实验,要求考生识记探究实验的原则,明确实验目的,能根据实验原则完善实验步骤,并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进行探究,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12.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发现,从锥形蜗牛体内提取出的毒液有望帮助人类开发出超级速效的胰岛素。

他们研究表明锥形蜗牛毒蛋白(Con-InsGl)能加速受体细胞信号转换,比人类胰岛素更加快速的发挥作用。

因此制造这类“速效胰岛素”以及利用转基因技术实现批量生产成为Ⅰ型糖尿病治疗的新思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基因工程制造Con-InsGl这种速效胰岛素过程中,构建基因表达的载体一般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标记基因、_________和复制原点,标记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获得目的基因可以通过提取分析Con-InsGl毒蛋白中的__________序列推知毒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再用DNA合成仪直接大量合成。

基因工程中需要DNA连接酶,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分为________两类。

(3)将人工合成的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体内,一般先用药物处理大肠杆菌使之成为____________细胞,再将重组DNA溶于____________中与该类细胞融合,在一定温度下促进细胞吸收重组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4)经过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获得的Con-InsGl毒蛋白活性未能达到期待的“速效胰岛素”的生物活性,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终止子

(2).鉴别和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3).氨基酸(4).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5).感受态(6).缓冲液(7).大肠杆菌中基因表达获得的蛋白质未加工

【解析】

【分析】

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

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和复制原点等,其中启动子在基因的首段,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控制着转录的开始;终止子在基因的尾端,控制着转录的结束;标记基因是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复制原点是DNA复制的起始位点。

获取目的基因可采用的方法有:

直接分离和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

为了获得目的基因可以通过提取分析Con-InsGl毒蛋白中的氨基酸序列推知毒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再用DNA合成仪直接大量合成,基因工程中需要DNA连接酶,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分为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两类。

【详解】

(1)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几部分,其中标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