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全册优质教学设计+导学案高效课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1265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304 大小:71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全册优质教学设计+导学案高效课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4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全册优质教学设计+导学案高效课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4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全册优质教学设计+导学案高效课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4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全册优质教学设计+导学案高效课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4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全册优质教学设计+导学案高效课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全册优质教学设计+导学案高效课堂.docx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全册优质教学设计+导学案高效课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全册优质教学设计+导学案高效课堂.docx(30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全册优质教学设计+导学案高效课堂.docx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全册优质教学设计+导学案高效课堂

1沁园春雪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简介作者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

3.掌握课文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

能力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词。

2.学生能够品味诗词语言,学习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难点)

情感目标

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词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

第1课时

学习

目标

1.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品读上阕,领略画面的意境,并品味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学习一些简单的写景方法。

(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最喜欢看的一部电视剧是《恰同学少年》,我最欣赏毛泽东和他的同学们指点江山的自信与自强。

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作为政治家、革命家的一面。

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了解毛泽东的另一方面——诗人毛泽东。

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说:

“毛泽东首先是一位诗人,然后才是政治家。

”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说:

“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乐章。

”特别是他的一首《沁园春雪》,曾经在重庆引起轰动,被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誉为“当世难得的精品,气吞山河、气度非凡”。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这首词,一起领略毛泽东诗人的才情、政治家的风采。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

朗读训练,体会情感

1.借助工具书或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结合写作背景,请同学们试读这首词两遍。

提问1: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读这首词时应注意哪些?

[示例]

①“望”字重读,语气要激昂豪迈。

②读上阕时,应带着赞美、带着陶醉。

③读“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时,应微微摇头,微微上扬嘴角…

3.请几位同学试读这首词。

[部分停顿与重音示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学法指导‖

怎样读古诗词?

1.抓住中心,明白背景。

2.带着自己的理解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受。

3.要读得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4.注意重音、停顿、语速等。

‖教学提示‖

抓住朗读环节,通过听读朗诵、教师指导朗诵、学生诵读等环节,再辅以本诗写作背景的介绍,营

造一种豪情激荡的课堂氛围。

 

☞目标导学二:

品读上阕、领略意境

1.品字词

提问2:

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描绘了北国雪景。

[点拨]学生可能会用找上阕中心句的方法直接答“北国风光”,教师可从准确性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风光”可指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太宽泛,不准确。

提问3:

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望”字。

它统领了以下句子: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提问4:

说说“惟余”“顿失”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两词分别照应前文的“雪飘”“冰封”。

“惟余”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则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滔滔滚滚的雄壮气势。

提问5: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

给你怎样的感受?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和“驰”,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

运用比喻,形象地展现了群山起伏、丘陵绵延的壮观景致,极富动感,使人眼中的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

视觉因素。

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精神因素。

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时代因素。

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提问6:

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虚景。

“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的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2.品画面

提问7:

默读上阕,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描绘:

北方的中国,一望无垠,洁白的冰雪,像是厚厚的地毯,覆盖着千里大地,雪花纷纷扬扬,下得很大,飘向万里江山。

雄伟的长城,里里外外,也因这一场大雪,而只能看见银白色的一片。

奔腾的黄河,也像是一下子停止了咆哮。

远方的山脉,放眼看吧,起起伏伏,像是一条欢快的蛇,在舞动,原野上,有蜡白的雪盖住的房屋,也像是大象一样,在漫步,它们好像是在和天比高一样。

感受:

词人仿佛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学法指导‖

1.如何赏析诗词中的词语?

赏析诗词中的词语,不可把所分析之词孤立谈论,要放在诗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或语句的表意来分析,关键是点出该词在开拓意境、创设氛围或表达情感方面的效果。

2.什么是化静为动?

将本来是静止的景物加以刻画,使之具有动态感,从而使作品富有生气,充满活力,情趣盎然。

3.什么是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

起来。

4.如何描绘诗中的画面?

先反复体会诗中的情境,也就是先体会诗中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想象和联想,然后在思维里构建起一个图画,就能够呈现一幅生动、鲜活的画面了。

 

三、板书设计

 

“望”字领起

北方雪景化静为动广阔博大

虚实结合

第2课时

学习

目标

1.通过品读关键语句,感受诗人的胸襟气度。

(重点)

2.学习本文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通过朗读回忆、巩固上节课对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感知,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下阙的学习。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

品读下阕,感悟评价

1.找出该词中起过渡作用的语句。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默读下阕,分组讨论:

提问1:

“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

他们有什么共性?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提问2:

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并说说这个词所包含的感情。

“惜”字。

包含的咸情:

第一,惜中含褒。

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

第二,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

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

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提问3:

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有区别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有区别,“稍逊”“略输”二词表现作者对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在文治方面的不足只是略有批评,而“只识”一词则表现出对成吉思汗的一种近乎嘲讽了。

提问4: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评古为论今作铺垫,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提问5:

怎样理解词末的“风流人物”的内涵。

“风流人物”指英俊的、杰出的、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在这首词中指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

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

提问6:

品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时过境迁,千古风流人物都已过去,而今,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能够促进祖国统一繁荣的人,还得算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

3.请所有同学再齐读最后三句,感受词人的英雄豪情。

 

☞目标导学二:

体会表达,分析写法

提问7:

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由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由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教学备注‖

☞目标导学三:

对比探究,拓展运用

提问8:

阅读课后诗词《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相同点:

(1)都是写雪景;

(2)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

不同点:

(1)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

(2)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3)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学法指导‖

古典诗词的比较阅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

①内容;②主旨情感;③风格;④表达方式;⑤表现手法等。

‖教学备注‖

三、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这首词大气磅礴、激昂豪迈,最适合诵读,所以在学习这首词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读准、读懂、读美,老师再适时诵读指导,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课堂,体现语文课独特的韵味。

2.让学生品味用词的精巧、意境的宏大,在细细品味中诵读、比较,学习读诗品诗的方法。

不足之处

1.老师范读做得不够,若能在指导完后再进行示范,学生能得到更直观的体会。

2.在对诗歌的品读过程中,留给学生的时间不是很充足,导致品读不太深入。

1、《沁园春·雪》预习学案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分外____妖娆____竞折腰____成吉思汗____数风流人物____沁园春____

莽莽____红装素裹____略输____稍逊____成吉思汗____今朝____

红zhuāng素裹顿失tāotāo江山多jiāo一代天jiāo

2.解词:

惟余莽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折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装素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代天骄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朗读:

  

小组内开展朗读比赛,选出读得最有感情者。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4.了解有关词的知识,收集写雪的诗句。

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

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小令字数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至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收集整理你知道的写雪的诗句:

5.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不会的做好标记。

  

①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找出来。

  

②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③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6.你在预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或者疑惑,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及时和同学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沁园春雪》预习检测(共30分)

一、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文后习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丛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

说说理由。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

一个“________”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

写景层次分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

请仔细体会揣摩。

(5分)

5.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在结构上起________作用。

(2分)

6.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从以下几句中选择一句进行赏析。

(2分)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2.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5.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预习检测参考答案

一、1.上阕:

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

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号召人们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为了民族的解放,担当起“主”中国革命“沉浮”的历史责任。

2.观看大自然景色的季节地点在内容上显示了诗人在激烈斗争的风暴中昂扬豪迈的革命风度和坚韧刚毅的英雄气概,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也以“独立”与下文的“百舸”遥相呼应映衬。

3.示例:

《命运交响曲》因为这首曲子充满着与命运抗争的豪情与力量,这与本词的意境情感相类似。

4.看山江天水

5.承上启下的过渡

6.“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7.大家肯定记得当年我们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力挽狂澜的豪迈气概;肯定会记得当年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让我们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坚定革命立场,为了使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担当起“主沉浮”的历史重任吧。

(能答出大意即可)

二、略

1、《沁园春雪》课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准确说出诗歌大意,感受词的意境美,提高欣赏能力。

2.领会作者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心。

3.准确背诵、默写课文。

4.会辨别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重点、难点】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悟毛泽东宏大气魄的精神境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预习查评

1、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

2、介绍毛泽东

3、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正音或解释

正音:

分外妖娆(fèn)(ráo)成吉思汗(hán)数风流人物(shǔ)还看今朝(hái)

解词:

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

4、结合书下注解再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意,把词的上下两阙的意思归纳出来。

上阙:

下阙:

四、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细读课文,思考: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哪几句?

2、作者以“望”统领哪几句,都望到了什么?

3、上阙中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虚景?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找出诗中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诗行。

6.这首词上下阕各写了什么?

各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二)、学习词的上阙。

1.上阕主要写了什么景物?

2.这里作者怎样来写北方雪景?

具体用了什么方法?

写出什么特点?

3.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

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③问题:

“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三)学习下阕。

1、下阕可分几层?

①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

它的作用是什么?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

“略”、“稍”有什么作用?

“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③“俱往矣”一句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风流人物”指什么人?

最后两句有何含义?

2.下阕写无数英雄竞折腰,“折腰”的意思为鞠躬、倾倒。

哪些英雄为之折腰呢?

对他们,作者用了一个“惜”字,惜什么?

五、精读诗文合作探究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

给你怎样的感受?

2、“惜”字领起哪些句子?

有何含义?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怎样理解?

六、比较阅读。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投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七、全词小结

八、达标检测

九、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

字数不限。

1、《沁园春雪》课中达标检测(共30分)

1.给加黑的字注音(8分):

沁园春(  )  莽莽(  )  红装素裹(  )  折腰(  )

略输(  )   稍逊(  )  成吉思汗(  )  今朝(  )

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4分):

红zhuāng素裹(  )  顿失tāotāo(    )

江山多jiāo(  )   一代天jiāo(  )

3.给加黑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6分)

(1) 惟余莽莽(  )

A.只有我   B.只剩   C.只有

(2) 惟余莽莽(  )

A.景色迷茫  B.草木茂盛 C.无边无际

(3) 顿失滔滔(  )

A.立刻    B.停顿   C.安顿

(4) 须晴日(  )

A.必须    B.须要   C.等到

(5)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A.弯腰    B.折服   C.鞠躬倾倒,这里是称颂、赞颂

(6)稍逊风骚(  )

A.文学才华  B.妇女举止轻佻  C.指“国风”《离骚》

4.填空(4分):

(1)《沁园春•雪》的作者是________,“沁园春”是__________,“雪”是____________。

(2)在上下阕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揭示全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2分):

(1)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

6.《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2分)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7.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望/长城内外      B.数/风流人物

C.山/舞/银蛇      D.欲/与天公试/比高

8.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达标检测参考答案:

1.qìn mǎnɡ ɡuǒ zhé shū xùn hán zhāo

2.装 滔滔 娇 骄

3.

(1)B 点拨:

根据语境,“余”在词中应理解为“剩下,剩余”。

(2)C(3)A(4)C(5)C(6)A 点拨:

“风骚”的本义是国风、《离骚》,本文章中特指文学才华。

4.

(1)毛泽东 词牌名 题目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5.

(1) 对偶、夸张

(2)比喻、拟人

6.D7.D8.C

2雨说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掌握课文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

能力目标

1.让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朗读全诗。

2.引导学生揣摩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重点)

3.理解诗歌的意象。

(难点)

情感

目标

培养使学生珍惜美好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学习

目标

1.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