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专题12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专题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50722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4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12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专题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12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专题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12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专题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12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专题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12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专题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12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专题卷.docx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12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专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复习专题12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专题卷.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12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专题卷.docx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12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专题卷

专题12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

1.欲从溶有苯酚的乙醇中回收苯酚,有下列操作①蒸馏②过滤③静置分液④加入足量的金属钠⑤通入过量的CO2气体⑥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⑦加入足量的FeCl3溶液⑧加入浓H2SO4与NaBr晶体共热。

下列步骤中最合理的是

A.④⑤③B.⑥①⑤③C.⑥①⑤②D.⑧②⑤③

【答案】B

【解析】:

欲从溶有苯酚的乙醇中回收苯酚,首先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使苯酚发生反应变为苯酚钠溶液,然后利用物质沸点的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出去乙醇,向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利用酸性碳酸强于苯酚的性质,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苯酚,由于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因此液体分层,下层为苯酚层,从而得到苯酚步骤是⑥①⑤③。

选项是B。

2.将下列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分为两层,溴水层几乎呈无色的是

A.氯水B.乙烯C.乙醇D.碘化钾溶液

【答案】B

3.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依次通过的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最好为

A.澄清石灰水、浓硫酸B.KMnO4酸性溶液、浓硫酸

C.溴水、浓硫酸D.浓硫酸、KMnO4酸性溶液

【答案】C

【解析】:

A.甲烷、乙烯与澄清石灰水不能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错误。

B.KMnO4酸性溶液有强的氧化性,会将乙烯氧化为CO2,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错误。

C.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变为1,2-二溴乙烷,甲烷是气体,达到除杂的目的,然后通过浓硫酸干燥,就得到纯净的甲烷气体,正确。

D.浓硫酸干燥,再通过KMnO4酸性溶液会使乙烯变为CO2,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错误。

4.分离提纯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方法。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蒸馏自来水可得到蒸馏水B.酸溶法除去Al2O3的Fe2O3

C.过滤法除去乙酸中的乙醇D.碱溶法除去Al2O3中的SiO2

【答案】A

【解析】:

A.蒸馏自来水可得到蒸馏水,A正确;B.氧化铝、氧化铁均能与酸反应,不能用酸溶法除去Al2O3的Fe2O3,B错误;C.乙醇和乙酸互溶,不能过滤法除去乙酸中的乙醇,C错误;D.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均与碱反应,则不能用碱溶法除去Al2O3中的SiO2,D错误,答案选A。

5.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此法提取镁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步骤⑦电解MgCl2时阴极产生氯气

C.步骤⑥可将晶体置于HCl气氛中脱水

D.上述工艺流程中涉及化合、分解和复分解反应

【答案】B

6.下列实验或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

A、液体太多,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A错误;B、不能用手拿,应该用坩埚钳,B错误;C、试管太倾斜,大约是45°,C错误;D、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需要玻璃棒引流,D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7.用下图所示方法,检验某固体中是否含有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BaCl2溶液,②稀盐酸

B.①是稀盐酸,②稀BaCl2溶液

C.①是稀硝酸,②是AgNO3溶液

D.①是稀硫酸,②是AgNO3溶液

【答案】C

考点:

考查氯离子检验

8.下列混合物能用分液法分离的是

A.乙醇与乙酸B.苯和溴苯

C.乙酸乙酯和Na2CO3溶液D.葡萄糖与果糖混合液

【答案】C

【解析】:

A.乙酸能够溶解在乙醇中,不能使用分液的方法获得,错误。

B.溴苯容易容易苯中,不能使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错误。

C.乙酸乙酯和Na2CO3溶液是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可以使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得到,错误。

D.葡萄糖与果糖混合液是互溶的物质,不能使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得到,错误。

考点:

考查混合物能用分液法分离的判断的知识。

9.某同学设计实验从海带中提取碘:

①滴加稀硫酸和双氧水;

②在海带中加入少量酒精,点燃使其燃烧为灰烬,在灰烬中加水搅拌;

③加四氯化碳并振荡;

④过滤;

⑤分液。

该实验的合理操作顺序是

A.①③⑤②④B.②①③④⑤C.②④①③⑤D.③①②⑤④

【答案】C

【解析】:

按反应顺序分析,先将海带烧成灰,向灰中加水搅拌;再过滤,取滤液滴加稀硫酸和双氧水,然后加入CCl4振荡,最后用分液漏斗分液,合理的操作顺序为②④①③⑤,答案选C。

10.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蒸发法进行海水淡化

B.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C.用渗析的方法除去淀粉溶液中含有的少量NaCl

D.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可以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等杂质

【答案】C

11.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NH3(H2O)

浓硫酸

洗气

B

乙醇(H2O)

生石灰

分液

C

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Na2CO3溶液

分液

D

苯(苯酚)

溴水

过滤

【答案】C

【解析】:

A.NH3与浓硫酸会发生反应,因此氨气中含有水蒸汽,不能使用浓硫酸干燥,错误。

B.乙醇中含有H2O蒸汽,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产生离子化合物Ca(OH)2的沸点与酒精不同,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错误。

C.乙酸乙酯混有乙酸,可以利用乙酸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产生可溶性的物质,而乙酸乙酯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得到。

正确。

D.苯中混有苯酚,若加热溴水,产生三溴苯酚容易溶于苯,因此不能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得到,错误。

12.下列各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的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NO(NO2):

通入足量O2充分反应

B.CO2(SO2):

通过饱和Na2CO3溶液

C.Na2SO3溶液(Na2SO4):

滴加适量的BaCl2溶液

D.Na2CO3固体(NaHCO3):

充分加热

【答案】D

【解析】:

A、NO与氧气反应生成NO2,不能用通入足量O2充分反应的方法除去一氧化氮中的二氧化氮,应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错误;B、二氧化碳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除去CO2中的SO2应通过饱和NaHCO3溶液,错误;C、Na2SO3和Na2SO4均与BaCl2溶液反应分别生成亚硫酸钡和硫酸钡沉淀,错误;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正确。

13.一种试剂能把乙醇、乙酸、甲酸、丙醛溶液区别开,这种试剂是

A.新制Cu(OH)2悬浊液B.溴水

C.银氨溶液D.KMnO4酸性溶液

【答案】A

14.用右图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表中的四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

气体

a

b

C

A

NO2

浓硝酸

铜片

NaOH溶液

B

SO2

浓硫酸

铜片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

NH3

浓氨水

生石灰

碱石灰

D

CO2

稀盐酸

石灰石

浓硫酸

【答案】D

【解析】:

A.浓硝酸与Cu发生反应产生NO2气体,由于NO2与NaOH会发生反应,因此最后不能得到气体,错误。

B.浓硫酸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产生SO2气体,在室温下不能反应产生气体,错误。

C.浓氨水与生石灰发生反应产生NH3,氨气是碱性气体,可以被碱石灰干燥,但是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使用向上排空气的方法收集,错误。

D.由于酸性HCl>H2CO3,所以稀盐酸与石灰石发生反应产生CO2,CO2是酸性气体,可以被浓硫酸干燥。

由于该物质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以使用向上排空气的方法收集,正确。

15.下列各组有机物中,只需加入溴水就能一一鉴别的是

A.己烯、苯、四氯化碳B.苯、乙炔、乙烯

C.己烷、苯、环己烷D.甲苯、己烷、己烯

【答案】A

16.实验室从含溴化氢的废液中提取溴单质,下列说法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氧化废液中的溴化氢B.用装置乙分离CCl4层和水层

C.用装置丙分离CCl4和液溴D.用仪器丁长期贮存液溴

【答案】B

【解析】:

装置甲通入气体的导管没有插入到溶液里,排出气体的导管不应该插入到溶液里,选项A不正确;用装置乙进行分液操作,可分离出CCl4层和水层,选项B正确;蒸馏操作时温度计只能插到支管口,选项C不正确;盛装溴的试剂瓶不能用橡皮塞,因为溴能腐蚀橡胶,选项D不正确。

17.海带中碘元素的检验可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A.将干海带剪碎后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

B.将海带灰加入蒸馏水搅拌煮沸,选用④、⑥和⑦

C.过滤得到的滤液,选用④、⑤和⑦

D.检验滤液中的I-,选用③、⑧和⑩

【答案】B

18.欲除去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乙酸乙酯(乙酸):

加饱和Na2CO3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B.乙醇(水):

加入新制生石灰,蒸馏

C.溴苯(溴):

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D.苯(苯酚):

加浓溴水,静置后,过滤

【答案】D

【解析】:

用加饱和Na2CO3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操作方法是:

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选项A正确。

加入新制生石灰,蒸馏可除去乙醇中混有的水,选项B正确;用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的方法可除去溴苯中混有的溴,选项C正确;苯中混有苯酚不能用浓溴水除,原因多余的溴要溶解在苯中,生成的三溴苯酚也要溶解在苯中,选项D不正确。

19.下列实验装置图及实验用品均正确的是(部分夹持仪器未画出)

【答案】C

20.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A.配制0.10mol/LNaOH溶液

B.除去CO中的CO2

C.苯萃取碘水中的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mL

【答案】B

【解析】A、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故A错误;B、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氢氧化钠溶

液反应,而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可以用洗气的方法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故B

正确;C、分液时,下层溶液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应该从上口倒出,苯溶液密度小,应该从上口倒出,

故C错误;D、酸式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故读数为:

11.80mL,故D错误,此题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础,属于中等难度题型,实验包括溶液的配置、杂质的去除、萃取实验、

滴定实验,考点中包含了实验仪器的选择,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对数据的处理等知识。

21.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H4+、Mg2+、Al3+、Fe3+、CO32−、SO42−、NO3−中的几种。

①若加入锌粒,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②若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H+、Mg2+、Al3+

B.溶液中一定不含CO32−,可能含有SO42−和NO3−

C.溶液中n(NH4+)=0.2mol

D.n(H+)∶n(Al3+)∶n(Mg2+)=1∶1∶1

【答案】C

22.下列装置适用于实验室制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某化学性质,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氨气B.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C.用装置丙验证氨气具有还原性D.用装置丁吸收尾气

【答案】C

2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固体Na2SO3与中等浓度的H2SO4反应,制备SO2气体并进行有关性质探究实验。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O3(固)+H2SO4=Na2SO4+SO2↑+H2O。

除固体Na2SO3和中等浓度的H2SO4外,可供选择的试剂还有:

①溴水②浓H2SO4③品红试液④紫色石蕊试液⑤澄清石灰水⑥NaOH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欲验证SO2的漂白作用,应将SO2气体通入中(填物质编号),观察到的现象是;

(2)欲验证SO2的还原性,应将SO2气体通入中(填物质编号),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为说明SO2的氧化性,通常利用的反应是(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4)为防止多余的SO2气体污染环境,应将尾气通入中(填物质编号),

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5)有一实验小组发现,SO2产生缓慢(不考虑SO2在溶液中的溶解,实验中也不存在漏气、反应温度等装置和操作上的问题),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至少填写一种):

①,②。

【答案】

(1)③(1分)品红试液褪色(1分);

(2)①(1分)溴水的橙色褪去(1分)

(3)2H2S+SO2=3S↓+2H2O(2分)

(4)⑥(1分)SO2+2OH—=SO32—+H2O(2分)

(5)硫酸的浓度过小(或过大)或Na2SO3部分变质等(任写一项即得2分)

【解析】:

(1)SO2有漂白作用,只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结合,形成无色物质,因此欲证明SO2有漂白作用,应将SO2气体通入品红试液中,若观察到溶液褪色,证明了SO2有漂白作用;

(2)SO2有强的还原性,能与许多有还原性的物质如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FeCl3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欲验证SO2的还原性,应将SO2气体通入溴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溴水的橙色褪去,就证明O2的还原性;(3)SO2的氧化性比较弱,只能将H2S氧化为S单质,所以为说明SO2的氧化性,通常利用的反应是2H2S+SO2=3S↓+2H2O;(4)SO2气体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由于该气体是酸性气体,所以为防止多余的SO2气体污染环境,应将尾气通入强碱NaOH溶液,尽管Ca(OH)2也是强碱,但是该物质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因此吸收效果差,一般不使用。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2OH—=SO32—+H2O;(5)在实验室是利用固体Na2SO3与中等浓度的H2SO4反应,①Na2SO3有还原性,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Na2SO4,因此若药品部分变质,会导致SO2产生缓慢;②若制取时使用的硫酸浓度小,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知硫酸的浓度过小,会导致反应SO2产生速率慢,或硫酸浓度过大,溶液中的水很少,无法发生复分解反应,也会导致SO2产生速率慢。

考点:

考查SO2的制取方案的评价及其化学性质的检验方法的知识。

24.Ⅰ.实验室制备一氧化碳原理是:

HCOOH

H2O+CO↑。

(1)从下图挑选所需的仪器,画出Ⅰ中所缺的气体发生装置,并标明容器中的试剂。

(2)装置Ⅱ的作用是。

Ⅱ.实验室制备四水甲酸铜[Cu(HCOO)2·4H2O]晶体实验步骤如下:

(1)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a、步骤ⅰ是将一定量胆矾和NaHCO3固体一起放到研钵中研磨,其目的是。

b、步骤ⅱ是在搅拌下将固体混合物分多次缓慢加入热水中,反应温度控制在70℃—80℃,如果看到(填写实验现象),说明温度过高。

c、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2)四水甲酸铜[Cu(HCOO)2·4H2O]晶体的制备:

将碱式碳酸铜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热的蒸馏水,再逐滴加入甲酸至碱式碳酸铜恰好全部溶解,趁热过滤除去少量不溶性杂质。

然后蒸发,冷却,过滤,再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晶体2—3次,晾干,得到产品。

a、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b、“趁热过滤”中,必须“趁热”的原因是。

c、用乙醇洗涤晶体的目的是。

Ⅲ.探究小组用滴定法测定四水甲酸铜[Cu(HCOO)2·4H2O](Mr=226)含量。

取ag试样配成100mL溶液,每次取20.00mL,消除干扰离子后,用cmol/L-1EDTA(H2Y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EDTA溶液6mL。

滴定反应如下:

Cu2++H2Y2-=CuY2-+2H+,写出:

(1)计算Cu(HCOO)2·4H2O质量分数的表达式ω=______;

(2)下列操作会导致Cu(HCOO)2·4H2O含量的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

a.未干燥锥形瓶

b.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中产生气泡

c.未除净可与EDTA反应的干扰离子

【答案】Ⅰ.

(1)

(2)防止水槽中的水因倒吸流入蒸馏烧瓶中

Ⅱ.

(1)a、研细并混合均匀

b、出现黑色固体

c、2CuSO4+4NaHCO3==Cu(OH)2·CuCO3↓+3CO2↑+2Na2SO4+H2O

(2)a、Cu(OH)2·CuCO3+4HCOOH+5H2O==2Cu(HCOO)2·4H2O+CO2↑

b、防止甲酸铜晶体析出

c、乙醇可洗去晶体表面的水和其它杂质(利用溶解性)

Ⅲ.

(1)

(2)c

【解析】:

Ⅰ制取CO的装置,结合反应方程式,需要加热,且需控制温度在80~900C,所以应用到温度计;装置Ⅱ起到安全瓶的作用,防止水槽中的水因倒吸流入蒸馏烧瓶。

(1)将一定量胆矾和NaHCO3固体一起放到研钵中研磨,为了使反应物充分混合;当看到有黑色固体产生说明反应温度过高,生成了CuO,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确定反应的方程式为:

2CuSO4+4NaHCO3==Cu(OH)2·CuCO3↓+3CO2↑+2Na2SO4+H2O;

(2)由反应物碱式碳酸铜和甲酸、蒸馏水,以及生成物为Cu(HCOO)2·4H2O,由质量守恒定律,确定还有二氧化碳生成,从而写出反应方程式:

Cu(OH)2·CuCO3+4HCOOH+5H2O==2Cu(HCOO)2·4H2O+CO2↑;趁热过滤是为了防止甲酸铜晶体析出,充分滤出杂质;后用乙醇洗去晶体表面的水及其他杂质。

III

(1)结合反应方程式:

Cu2++H2Y2-=CuY2-+2H+

ncmol/L×b×10-3L

又因“取ag试样配成100mL溶液,每次取20.00mL”所以Cu(HCOO)2·4H2O的总物质的量为cmol/L×b×10-3L×5,从而列出计算纯度的表达式:

(2)关于误差分析,需考虑操作影响到表达式中的某个量偏大或偏小,从而确定最后结果偏高或偏低,a项不影响滴定结果;b项滴定终点产生气泡,造成消耗EDTA的体积减小,结果偏低;c项为除净与EDTA反应的干扰离子,造成消耗其体积增大,从而结果偏高。

考点:

实验装置、晶体的制备、滴定实验及误差分析。

25.黄铜矿是工业炼铜的主要原料,其主要成分为CuFeS2,现有一种天然黄铜矿(含SiO2),为了测定该黄铜矿的纯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现称取研细的黄铜矿样品1.84g,在空气存在下进行煅烧,生成Cu、Fe3O4和SO2气体,实验后取d中溶液的

置于锥形瓶中,用0.05mol/L标准碘溶液进行滴定,消耗标准溶液20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样品研细后再反应,其目的是。

(2)装置a和c的作用分别是____和____(填标号,可以多选)。

a.除去SO2气体

b.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

c.有利于气体混合

d.有利于观察空气流速

e.除去反应后多余的氧气

(3)上述反应结束后,仍需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其目的是。

(4)通过计算可知,该黄铜矿的纯度为。

(5)若用下图装置替代上述实验装置d,同样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序号)。

(6)若将原装置d中的试液改为Ba(OH)2,测得的黄铜矿纯度会产生误差,假设实验操作均正确,可能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增大接触面积,使原料充分反应、加快反应速率

(2)b、de

(3)使反应生成的SO2全部进入d装置中,使结果精确

(4)50%

(5)②

(6)空气中的CO2与Ba(OH)2反应生成BaCO3沉淀;BaSO3被氧化成BaSO4

(4)根据n=c•V可知n(I2)=0.05mol/L×0.02L=0.001mol,碘滴定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I2+SO2+2H2O=4H++2I—+SO42—,再根据硫原子守恒可知CuFeS2~2SO2得关系式为:

CuFeS2~2I2

则其纯度为[(0.001÷2)×10]mol×184g/mol÷1.84g×100%=50%;

(5)SO2不能与BaCl2反应,①错误;SO2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过滤、干燥、称取沉淀的质量,可以测定样品的纯度,②正确;SO2不能与NaHSO3溶液反应,③错误;选②。

(6)空气中的CO2与Ba(OH)2反应生成BaCO3沉淀或者BaSO3被氧化成BaSO4,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误差。

考点:

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测定样品的纯度,实验基本操作与计算等知识。

27.铜、铬都是用途广泛的金属。

工业上利用电镀污泥(主要含有Fe2O3、CuO、Cr2O3及部分难溶杂质)回收金属铜和铬的流程如下图:

已知:

部分物质沉淀的pH如下表:

CaSO4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滤液I中所含溶质主要有(填化学式)。

(2)第②步操作中,先加人Ca(OH)2调节溶液的pH,调节范围为____,然后将浊液加热至80℃趁热过滤,所得滤渣Ⅱ的成分为。

(3)第③步操作中,发现除了生成砖红色沉淀外,还产生了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写出该步骤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当离子浓度≤1×10-5mol·L-1l时,可以认为离子沉淀完全。

第④步操作中,若要使Cr3+完全沉淀,则室温下溶液中a的最小值为。

(已知

(5)Cr(OH)3受热分解为Cr2O3,用铝热法可以冶炼金属铬。

写出铝热法炼铬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Fe2(SO4)3、Cr2(SO4)3、CuSO4

(2)3.2≤pH<4.3Fe(OH)3、CaSO4

(3)2H2O+HSO3-+2Cu2+=Cu2O↓+SO42-+5H+HSO3-+H+=SO2↑+H2O

(4)5.6(2分)

(5)Cr2O3+2Al

Al2O3+2Cr

【解析】:

(1)向电镀污泥(主要含有Fe2O3、CuO、Cr2O3及部分难溶杂质)中加入硫酸,氧化铁、CuO、Cr2O3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铜和硫酸铬,滤渣Ⅰ是难溶杂质,则滤液I中所含溶质主要有Fe2(SO4)3、Cr2(SO4)3、CuSO4;

(2)根据题给信息及表格提供的数据,第②步操作中,加人Ca(OH)2调节溶液的pH目的是使Fe3+形成沉淀,所以pH值的范围为3.2≤pH<4.3,向硫酸铁、硫酸铜和硫酸铬溶液中加入Ca(OH)2,Fe3+生成Fe(OH)3沉淀,硫酸钙微溶,所以滤渣Ⅱ的成分为Fe(OH)3、CaSO4;

(3)根据题给信息,向硫酸铜和硫酸铬溶液中加入NaHSO3,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铜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得电子生成+1价的Cu2O,则硫元素必须失电子,生成+6价的SO42-,还产生了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HSO3-与H+反应生成了SO2,则第③步操作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O+HSO3-+2Cu2+=Cu2O↓+SO42-+5H+、HSO3-+H+=SO2↑+H2O;

(4)当离子浓度≤1×10-5mol·L-1时,可以认为离子沉淀完全,所以c(Cr3+)=1×10-5mol·L-1,c(Cr3+)×C(OH-)3=Ksp[(Cr(OH)3]=6.3×10-31,解得c(OH-)=4.0×10-9,根据Kw=c(H+)c(OH-)=1×10-14,得c(H+)=2.5×10-6,pH=5.6;

(5)用铝热法可以冶炼金属铬,则铝热法炼铬的化学方程式为Cr2O3+2Al

Al2O3+2Cr。

28.硅在地壳中的含量较高。

硅及其化合物的开发由来已久,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

(1)1810年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在加热石英砂、木炭和铁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