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六院项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50679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阜阳六院项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阜阳六院项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阜阳六院项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阜阳六院项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阜阳六院项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阜阳六院项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阜阳六院项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阜阳六院项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阜阳六院项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docx

阜阳六院项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1

2工程概况1

3施工准备1

3.1人员安排1

3.1.1管理人员1

3.1.2劳务人员2

3.2材料准备2

3.3机械设备表2

3.4技术准备2

4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的几点要求3

4.1胶凝材料选择3

4.2骨料选择3

4.3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选择4

4.4外加剂选择4

4.5拌合用水4

4.6配合比设计4

5大体积砼施工5

5.1大体积混凝土拌和技术5

5.2大体积混凝土运输和泵送5

5.3筏板浇筑路线5

5.4浇筑方法6

5.5混凝土的振捣和收平7

5.5混凝土测温8

5.6水化热温度计算9

5.7混凝土养护12

6.检验批及取样13

7.成品保护措施13

8.质量控制措施14

8.1原材料质量控制14

8.2混凝土质量控制14

8.3施工过程质量控制15

8.4砼浇筑质量要求16

8.4.1砼外观缺陷及防治要点16

8.4.2尺寸偏差允许范围16

9.安全、文明施工17

10.环境保护措施17

1编制依据

(1)阜阳市第六人民医院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2)工程设计图纸;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T50300-2013)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8)《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

(9)《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55-2011)

2工程概况

1

工程名称

阜阳市门诊急诊医技病房办公楼、传染病楼工程

2

工程地点

阜阳市颍州区淮河路与西清路交叉口

3

工作内容

医技病房楼主楼地下室筏板砼浇筑

4

大体积砼概况

本工程地下一层,主楼为筏板基础,筏板混凝土厚度为1米,局部为1.3米;柱墩处最厚1.55米,电梯基坑部位达到2.3米,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P6,筏板总面积约2500m2。

筏板混凝土方量为3000立方。

3施工准备

3.1人员安排

3.1.1管理人员

项目岗位

职责

项目经理

总协调

生产经理

现场总负责

技术经理

技术总负责

工程部

测量、现场施工执行、问题整改、资料编制

施工员

现场施工执行、问题整改、资料编制

安全员

安全隐患检查、日常巡查

测量员

具体实施施工测量

材料员

材料采购及进场验收

资料员

资料收集、整理和报验

试验员

取样、送检

质量员

质量隐患检查、日常巡查

3.1.2劳务人员

工种

人数

接、拆管工

5人

放料工

4人

收平工

12人

振捣工

12人

电工

2人

塔吊司机、指挥

2人

合计

31人

3.2材料准备

本工程砼均采用商砼,底板浇筑前五天通知搅拌站备料。

3.3机械设备表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1

塔吊

TC5610

1台

2

输送泵

气泵

2台

3

平板振动器

1.5KW

2台

4

振动棒

φ30

6根

5

磨光机

电动

6台

6

混凝土养护毡

2500平方

7

混凝土搅拌车

12m3

10

通知搅拌站做好调配

3.4技术准备

(1)混凝土浇筑前由项目总工组织管理人员和全体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浇筑混凝土部位的钢筋已绑扎完毕,杂物已清理,垫块已垫好;

(3)安装预留预埋、混凝土测温杆安装已完成,位置及尺寸已检查,资料已报验,并通过验收;

(4)钢筋和模板工程经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查,并经过施工员和质检员检查后,其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资料已报验;

(6)标高控制已测设完毕;

(7)通过监理、业主和设计的隐蔽工程验收,办好隐蔽验收的各项手续。

4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的几点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而根据我方进度计划,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间在6月份,属于夏季施工,因此特别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及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需要从材料选择上、拌和技术、确保供应、浇筑措施和后期养护等有关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预防工作,才能保证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质量、安全。

本工程砼为混凝土为商品混凝土,其原材料选择及配合比确定随人都是由混凝土公司经过检测、试验等手段确定,但是为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我方现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原材料以及配合比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4.1胶凝材料选择

4.1.1所用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当采用其他品种时,其性能指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2应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用水泥其3d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40kJ/kg,7d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J/kg。

4.1.3当混凝土有抗渗指标要求时,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含量不宜大于8%;

4.1.4所用水泥在搅拌站的入机温度不应大于60℃。

4.1.5水泥进场时应对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等性能指标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

4.2骨料选择

骨料的选择,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4.2.1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2.3,含泥量不大于3%;

4.2.2粗骨料宜选用粒径5~31.5mm,并连续级配,含泥量不大于1%;

4.2.3应选用非碱活性的粗骨料;

4.2.4当采用非泵送施工时,粗骨料的粒径可适当增大。

4.3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选择

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有关规定。

4.4外加剂选择

所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4.4.1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应根据工程所用胶凝材料经试验确定;

4.4.2应提供外加剂对硬化混凝土收缩等性能的影响;

4.4.3耐久性要求较高或寒冷地区的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

4.5拌合用水

拌合用水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有关规定。

4.6配合比设计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55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4.6.1采用混凝土60d或90d强度作为指标时,应将其作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依据。

4.6.2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宜低于160mm。

4.6.3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175kg/m3。

4.6.4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40%;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粉煤灰和矿渣粉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50%。

4.6.5水胶比不宜大于0.55。

4.6.6砂率宜为38~42%。

4.6.7拌合物泌水量宜小于10L/m3。

4.6.8在混凝土制备前,应进行常规配合比试验,并应进行水化热、泌水率、可泵性等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所需的技术参数的试验;必要时其配合比设计应当通过试泵送。

4.6.9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温控施工方案的要求等,提出混凝土制备时粗细骨料和拌和用水及入模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

5大体积砼施工

5.1大体积混凝土拌和技术

1.严格控制投料顺序和各种原材料的计量,搅拌时间不得少于为90S,确保搅拌充分。

2.每台搅拌楼均设专职实验工二名,随时用坍落度筒测试出机的砼,并根据测试数据调整砼实际配合比,保证砼的设计坍落度和和易性。

3.控制砼的出机温度,以降低砼内部绝对温度,采取以下措施:

A、每隔一段时间用水冲洗骨料,使骨实经常保持着湿润状态。

B、出厂的水泥必须冷却3天以上。

5.2大体积混凝土运输和泵送

1.在底板砼浇筑前三天通知混凝土生产厂家,要求合理调配好砼运输车辆和泵车,完全满足现场浇筑需求。

现场由调度人员合理安排好车辆,保证现场内有一定的车辆(砼)储备,以免浇筑时出现施工冷缝,造成质量事故。

2.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施工现场行车路线规划,以免发生和现场内其他车辆阻塞,不影响现场生产的正常进行。

3.砼泵车的操作是一项专业的技术工作,必须由商砼站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泥瓦工进行协助。

在安置砼泵时,将其支腿完全伸出,防止砼泵的移动或倾翻。

砼泵启动后,先泵送适量的水,以湿润砼的料斗、活塞及输送管的内壁。

送水检查后,确定砼泵和输送管中无异物,再用与将要泵送的砼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润滑用的水泥砂浆分散布料,不集中浇捣在同一处。

开始泵送时,泵送速度先慢后快、逐步加速。

同时,观察砼泵的压力和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待各系统运转顺利后,再按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砼每次施工完成后一定要对各机械进行清洗检查、保养、维修,特别是搅拌罐内和输送管路要及时清洗,避免二次泵送时堵管。

4.本工程采用的砼运输车每辆可运输砼12m3,砼泵车为臂长56m气泵(每小时的理论出料量为80m3),根据实际施工经验,每台泵车在砼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每小时实际可泵送砼50m3。

5.3筏板浇筑路线

本次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采用两台气泵从筏板长边两端对称浇筑,每台泵配7台混凝土运输车,共计14辆。

 

5.4浇筑方法

5.4.1底板混凝土浇注按3米步宽、“之”字型浇筑路线,同一截面采取“斜面分层,薄层浇注、循序推进,一次到位”的方式进行混凝土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且不漏振。

要严格控制每次下料的高度和厚度,保证承台分层厚度在300-500mm。

混凝土浇筑采用斜坡推进法,靠混凝土自流形成斜坡。

5.4.2由于设计要求地下室外墙留500mm反边,因此采取先低后高方法进行浇筑。

即先浇注基础底板,在底板混凝土达到初凝前,再对高出底板部分的墙体反边进行浇注。

混凝土用塔吊运。

5.4.3底板混凝土的表面水泥浆较厚,应仔细处理,混凝土表面首先按面标高用铝合金长刮尺刮平,铁抹子抹平,然后在混凝土终凝前用磨光机磨光整平,以闭合混凝土收缩裂缝。

5.4.4混凝土浇筑一定要保证连续性,确保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8小时),如果发现局部混凝土快要初凝,在移管不方便的情况下,要用塔吊运送混凝土进行浇筑,保证上层混凝土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覆盖,杜绝施工冷缝。

5.4.5充分考虑气候条件对混凝土浇影响,避免雨天浇筑。

在施工过程中如遇到小雨,则用彩条布或薄膜覆盖混凝土表面;如遇到大雨,则暂停施工,雨小或停止后,立即进行混凝土的浇筑,防止形成施工冷缝。

5.4.6砼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好砼面的标高。

事先将标高点引至钢筋上红漆标示,浇筑时拉线控制标高。

5.4.7砼施工时应派专人护模、护钢筋,特别是墙体钢筋较密,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成品钢筋、模板,确保钢筋、模板不致产生歪斜,给下一步的施工造成困难。

5.4.8底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人进行收压光,对于边角要人工进行收压光,大面积以人工配合机械进行收压光,加强砼表面的收糙工作,要求至少收糙三遍,以防止砼初凝至终凝阶段砼表面收缩裂缝的产生。

5.4.9浇筑顺序:

2台泵同时浇筑电梯基坑,浇筑至电梯井底部上来500mm左右,此部分混凝土初凝时间可减短,此时泵可浇筑大面底板。

5.5混凝土的振捣和收平

5.5.1振捣和收平的工艺流程:

振动棒振捣内部→平板振动器振捣表面→木抹子收平,铝合金刮杆收平→8小时左右即终凝前再用磨光机收平。

5.5.2振动棒应快插慢拔,不得欠振、过振、漏振,做到均匀振动。

层与层之间加强振捣,伸入下层为100mm,对预留洞口、预埋件等关键部位充分振动,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无渗漏。

5.5.3混凝土振捣时间控制在30秒内,目测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水泥浆和外观均匀即可停止。

5.5.4振动棒插点要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见下图的次序移动,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振动棒作用半径(R)的1.5倍,即振动棒间距不得大于500mm。

振动棒插点示意图

5.5.5振动器使用时,振动器距模板或砖胎模不应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0.5倍即150mm左右,又不能紧靠模板,且尽量避开钢筋,预埋件等。

5.5.6在正常情况下,平板式振动器在一点位的连续振动时应以混凝土表面均匀出现浆液为准。

移动振动器时应成排依次振捣前进,前后位置和排与排间相互搭100mm,严防漏振。

振动倾斜混凝土表面时,应由低处逐渐向高处移动,以保证振动密实。

5.5.7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

要经常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及所有预埋件的牢固、程度和位置的准确性,埋件、插筋表面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及时清理。

5.5.8浮浆和泌水处理:

浮浆和泌水对砼的抗裂和强度极为不利,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特别是柱墩、集水井、电梯井部位在砼浇筑及振捣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浮浆和泌水,少量的可以人工用将浮浆舀掉,对于大量则用真空泵将浮浆吸出排至基坑外。

5.5.9砼表面处理:

底板砼浇筑至顶标高时用平板振动器振捣,使得混凝土更加密实,先用长刮尺按标高刮平,8小时左右后即在终凝前用磨光机磨平,这样既能较好地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又能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发。

5.5混凝土测温

为保证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表面温差小于25℃,混凝土降温速率小于1.5℃/d及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小于20℃,新浇混凝土采用塑胶薄膜和阻燃草袋覆盖,实际施工时将根据气候和测温情况来随时调整;养护应在混凝土浇筑12h内开始;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5.5.1测温意义

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其面积大、厚度厚、强度等级高,内部水泥水化热高且又不容易散失,导致混凝土内部与外部温差变大温度应力也相应变大,如不加以控制必然造成混凝土的开裂。

因此,通过测温工作了解到大混凝土内部温度,并根据测温结果指导混凝土外部的保温、保湿等工作以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对保证混凝土的后期质量和控制混凝土的裂缝有重要的意义。

5.5.2测温管理制度

必须设置专职测温工及技术管理人员,测温工应将当日测温表项目填写完整并签名后,及时交给技术管理人员,一方面使管理层随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各管理层应及时对有代表性的孔位(不得少于三孔)掌握测温记录值,绘制该孔位的中部温度和上部温度变化曲线。

以便准确推算温度变化趋势和检查测温记录的真实性,以及确认是否增加覆盖或采取其他措施。

在混凝土浇筑时随时用测温探杆测出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在混凝土入模1.2MP时后,开始对预埋的测温探头进行测试读数。

测温要求如下:

1---2天每2小时测温一次

3---7天每4小时测温一次

测试结果按不同浇筑区填写,每天早上9:

00和下午5:

00将测试结果交技术人员签阅。

5.5.3测温仪器的选择

选用导热性能好的塑料管,两端用胶布封闭,温度计。

测温探头的预留方法

使用前将细绳拴住温度计一头,打开塑料管上口封闭胶布,将温度计插入塑料管,插入板厚1/2处,把绳子系于塑料管上,并封闭塑料管上口。

 

5.5.4测温点的布置

为保证测温点的代表性和可比性,本工程中底板混凝土测温孔,平面按150m2/孔的原则布置,边梁转角、截面变化较大处需布置测温点。

沿底板的高度可分为表面测温点、中部测温点。

表面测温点的高度为底板顶标高下返50mm;中部测温点的高度为底板顶标高下返1/2板厚。

5.6水化热温度计算

5.6.1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的绝热温升公式、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计算公式、混凝土表层(表面下50-100mm处)温度计算公式。

(2)混凝土公司的配合比,为P·042.5水泥用量370kg/m3,粉煤灰用量为86.8kg/m3。

5.6.2温度计算

1、绝热温升计算

(1)水泥水化热

=

式中

在龄期

时的累积水化热(KJ/kg)

水泥水化热总量

龄期

n:

常数,随水泥品种、比表面积等因素不同而异。

水泥水化热总量也可用下式计算:

(2)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

通常Q值是在水泥、掺和料、外加剂用量确定后根据实际配合比通过试验得出。

当无试验数据时,根据下式计算:

Q=k

式中Q:

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

k:

不同掺量掺和物水化热调整系数

不同掺量掺和物水化热调整系数

掺量*

0

10%

20%

30%

40%

粉煤灰(k1)

1

0.96

0.95

0.93

0.82

矿渣粉(k2)

1

1

0.93

0.92

0.84

*表中掺量为掺和料占胶凝材料的百分比

当采用粉煤灰与矿渣粉双掺时

k=k1+k2-1

(3)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式中

:

混凝土绝热温升(℃);

W:

1m3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m3)

Q:

胶凝材料水化热(kJ/kg)总量

c:

混凝土比热,取0.9~1.0[kJ/(kg·K)];

ρ:

混凝土密度,取2400(kg/m3);

m:

与水泥品种、浇筑温度有关的系数,取0.3~0.5/d

t:

龄期

本次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各项取值如下:

W=491.96,c=0.97,

=375,k=0.95,t=28,m=0.384,则最大绝热温升Tmax=

=75.3℃

(2)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T1(t)=Tj+Tmax·ξ(t)

式中T1(t):

t龄期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Tj:

混凝土浇筑温度(℃),取25℃。

ξ(t):

t龄期降温系数,查下表,取3.6米的浇筑厚度(桩直径)。

计算结果见下表的最后一行。

浇筑层厚度(m)

龄期t(d)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1.00

0.36

0.29

0.17

0.09

0.05

0.03

0.01

/

/

/

1.25

0.42

0.31

0.19

0.11

0.07

0.04

0.03

/

/

/

1.5

0.49

0.46

0.38

0.29

0.21

0.15

0.12

0.08

0.05

0.04

2.5

0.65

0.62

0.57

0.48

0.38

0.29

0.23

0.19

0.16

0.15

计算结果

T13

T16

T19

T112

T115

T118

T121

T124

T127

T130

单位℃

61.90

59.64

53.61

46.84

41.81

36.30

34.04

31.02

28.77

28.01

(3)混凝土表层(表面下50-100mm处)温度计算

T2(t)=Tq+4·h'(H-h')[T1(t)-Tq]/H2

式中T2(t):

混凝土表面温度(℃);

Tq:

施工期大气平均温度(℃),取25℃;

h':

混凝土虚厚度(m);

H:

混凝土计算厚度(m),取1.5米;

T1(t):

混凝土中心温度(℃),见上表。

(a)混凝土虚厚度

h'=K·λ/β

式中h':

混凝土虚厚度(m);

K:

折减系数,取2/3;

λ:

混凝土导热系数,取2.33[W/(m·K)]。

(b)混凝土计算厚度

H=h+2h'

式中H:

混凝土计算厚度(m);

h:

混凝土实际厚度(m),取1.5米(平均值)。

(c)混凝土表面模板及保温层的传热系数

β=1/[Σδi/λi+1/βq]

式中β:

混凝土表面模板及保温层等的传热系数[W/(m2·K)];

δi:

各保温材料厚度(m),保温材料为混凝土养护毡,取厚度0.02mm;

λi:

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K)],为养护毡导热系数,为0.07;

βq:

空气层的传热系数,取23[W/(m2·K)]。

(d)计算结果

通过以上数据可知:

β=3.04,h'=0.5米;H=2.5米。

所以T2(t)=Tq+4·h'(H-h')[T1(t)-Tq]/H2

=25+4×0.5×(2.5-0.5)×[T1(t)-25]/(2.5×2.5)得出:

计算结果

T23

T26

T29

T212

T215

T218

T221

T224

T227

T230

T1(t)

61.90

59.64

53.61

46.84

41.81

36.30

34.04

31.02

28.77

28.01

T2(t)

48.62

47.17

43.31

38.98

35.76

32.23

30.79

28.85

27.41

26.93

内外温差

13.28

12.47

10.3

7.86

6.05

4.07

3.25

2.17

1.36

1.08

温差只有13.28度,没有超过25度,所以采用20mm厚的混凝土养护毡保温措施即可满足要求。

5.7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浇筑完成收光后立即覆盖保温材料,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上面一层养护毡(即土工布),如下图所示:

(2)筏板外侧的养护,对于是砖胎模部位,采取回填土;对于是模板部位,就采取带模保温养护,同时外侧覆盖混凝土养护毡。

(3)停止测温后,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后,可将保温层及塑料薄膜逐层掀掉,使混凝土散热。

(4)混凝土养护毡保温层厚度,前面(5.6中)已计算为20mm厚,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6.检验批及取样

1、检验批的划分

(1)水平以后浇带为界,地下室划分检验批。

(2)竖向以层为界,每个区划分为1个检验批。

2、塌落度实验是从入模前的混凝土中(混凝土罐车出料口)取出一定量的混凝土,每车取1组,实验员须按要求认真填好《预拌混凝土塌落度现场检测记录表》。

3、试块的留置就符合以下条件:

底板连续浇筑量超过1000m3,按照每200m3留置立方体抗压强度试块一组,每500m3留置抗渗试块一组,现场同条件养护试块一组。

所有试件随机取样,成型后用塑料模严密覆盖,脱模时写好编号及日期,除同条件养护外,其余强度试件及抗渗试件立即进入标养,以免因试件养护不力出现对工程质量误判。

4、同条件的试块,同条件试块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

对于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

同条件养护试块在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进行强度试验,等效龄期可取按日平均气温每日累计达到600℃时所对应的龄期。

7.成品保护措施

1、砼浇筑时,严禁乱扳柱筋或在楼面钢筋上乱踩,振捣预留孔洞及暗管部位处砼时应注意不得碰撞预埋件和插筋,楼面高低处吊绑上不得踩动或搬移,钢筋踩弯、脱扣及弯钩朝上应及时调直补好,严禁板面露筋或弯钩朝天现象。

2、混凝土浇筑前在楼板钢筋上用模板搭设马道。

3、侧模应在砼强度能保证其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模且应避免重撬、硬撬损伤砼和模板。

4、散落在楼板上的砼或砂浆应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