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A卷学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9212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A卷学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专题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A卷学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专题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A卷学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专题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A卷学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专题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A卷学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A卷学年.docx

《专题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A卷学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A卷学年.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A卷学年.docx

专题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A卷学年

【精品课堂】高一同步单元测试A卷【人教版历史】

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

建议用时:

60分钟

姓名:

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满分60分)

1.下表为湖南省宜章县195-1960年粮食产量统计表。

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计划产量

实际完成

为计划的百分比

1958年

22.13万吨

7.1763万吨

32.4%

1959年

42.25万吨

7.1841万吨

17%

1960年

19.33万吨

5.944万吨

30.7%

 

A.我国农业基础较为薄弱

B.我国忽略农业的基础地位

C.我国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D.我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

【答案】C

2.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阶段,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进行放权让利;改革的第二阶段,跃进到产权变革。

以及股权多元化;而在第三阶段,核心的变化则是从单个企业的改革转向整个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

下列史实出现于第二阶段的是

A.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B.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答案】C

【解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属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也属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二阶段,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均属于进行放权让利,即均属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阶段,所以选项A、B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和国有企业改革无关联,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3.下图所示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农村改革激发了生产积极性

B.经济体制改革催生第三产业

C.改革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意识

D.农民承包具有自发性的特点

【答案】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一九八四年”“喜闻农民自动承包美山造林”,联系所学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知识分析解答。

4.下表是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化表,这反映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B.乡镇企业迅猛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D.对外开放不断深化

【答案】C

5.地名的变更往往同时代背景有关,长春市有一条南北交通主干道,始建于1934年,被称为长春市的十里长街。

这条大街曾经发生下列名称的变化

①中正大街

②大同大街

③人民大街

④斯大林大街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此街始建于1934年,①中正大街是1946年5月下旬,国民党占领长春之后改名;②大同大街是1938年日本设立的据溥仪的年号取名;③人民大街是1996年正式更名为人民大街;④斯大林大街是1945年前苏联红军进入长春而改;综上所述,正确顺序是②④①③,排除ACD,所以答案为B。

6.下表反映了我国1961—1962年生产指标变化情况。

这说明当时

A.全国工业产量急剧下滑

B.政治斗争抑制了经济发展

C.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D.中央对“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

【答案】D

7.1991年上海市财办明确规定,私营企业的产品一律不得进入南京路、淮海路的大店名店,私营企业不许与外国公司合资,银行不得对私营企业贷款。

这说明当时中国

A.市场经济发展遭受挫折

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C.私营企业冲击了国营经济

D.私营企业尚未取得合法地位

【答案】B

【解析】从材料“1991年”“私营企业的产品一律不得……私营企业不许……银行不得对私营企业贷款。

”中可以分析出,当时政府对私营企业及其产品有比较多的限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提出的,故A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错在“冲击”;D项说法错误,错在“尚未取得”。

8.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现在在经济战线上已经取得的一批胜利,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

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

(一)土地改革的完成;

(二)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计划经济模式尚未确立

B.公私合营已经全面展开

C.土地革命任务业已完成

D.工业化已具备初步基础

【答案】A

【解析】《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是1950年2月,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确立,A正确;B中公私合营已经全面展开是1953年;材料中是报告指出,土改是1952年,C错误;D是一五计划之后。

9.下表反映了我国1961~1962年生产指标变化情况,这说明当时

年份

钢产量

煤产量

基本投资

积累率

1961年

750万吨

2.5亿吨

59.5亿元

19.2%

1962年

600万吨

2.39亿吨

46亿元

10.4%

 

A.全国工业产量急剧下滑

B.政治斗争抑制了经济发展

C.国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D.中央对“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

【答案】D

10.中国经济生活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根本动力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国有企业的改革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实行改革开放

【答案】D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切的根本动力都来自于国家政策的变化,因为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所以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所以出现了变化,故选D;ABC都属于改革开放政策的表现,故排除。

11.中国因特网发展极其迅猛,其主要原因是

A.政府大力支持

B.民间剩余资本的大力投资

C.科技的迅猛发展

D.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离不开因特网

【答案】A

12.我国未来城镇化战略的主要任务是

A.建设专业化、信息化城市

B.区域化、网络化城市

C.改善人居环境、建设节约资源型、生态型城市

D.绿色和谐城市

【答案】C

【解析】注意审题,这一题要求选择“未来”城镇化战略的主要任务,ABD都是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主要目标额,故排除ABD;只有C才符合题意,故选C。

13.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几个初具规模的城市群,主要集中在①珠江三角洲

②京津地区

③黄河三角洲

④长江三角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目前我国初具规模的城市群是由于改革开放推动的,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成为对外经济开放区,而京津地区则是由于临近首都,受到国内政策影响而出现的城市群,故选B;黄河三角洲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初具规模的城市群,故排除含有③的选项。

点睛:

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

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

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

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

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

这一题只要排除掉③,答案直接就得出了。

14.对城镇化进程起重要推动作用的是

A.小城镇的迅速崛起

B.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C.城市区域化的出现

D.建立节约资源型、生态型城市

【答案】A

15.城镇化道路是指实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原则和方式,所要解决的是怎样实现城市化的问题。

下列有关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从城市化发展模式方面看,小城镇迅速崛起

②从城市化类型方面看,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形成城市群的雏形

③未来城镇化的发展目标是:

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

【答案】B

【解析】从城市化发展模式方面看,中国的小城镇迅速崛起;从城市化类型方面看,我国出现了城市区域化的倾向,并形成城市群的雏形;未来城镇化的发展目标是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上述说法都是正确的,故选B。

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16.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建国之初,城镇化水平相当低,甚至低于当时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B.改革开放前,城镇化进程十分缓慢

C.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程高速发展

D.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答案】C

点睛:

这一题属于反向选择题(也叫否定式选择题),即选择不符合史实或者不正确的说法,这类题目的解题关键是看清题目要求中的“不”或“错误”,判定是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或者不符合史实的选项,这是最重要的;另外,看全选项再选择,也是防止审题错误或者看不清题导致错选的手段,就是把题目设置的ABCD四个选项都看完,才可以作答,这样就会发现选项中会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没看清题目只看了一个选项就感觉表述正确而仓促选择,最终错选而失分的结果。

17.下列对于城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城镇化,指第二、第三产业在城镇积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与此同时城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

B.城镇化,又称城市化,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模式由城市型转向农村型的过程和趋势,使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C.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趋势,是任何国家由贫穷落后走向发达繁荣的必由之路。

D.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答案】B

【解析】注意审题,这一题考查表述错误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中的城镇化应该指的是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和趋势,而不是由城市型转向农村型的过程和趋势,故选B;ACD均是正确的说法,故排除。

18.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到2000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50美元,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目标;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提出了新的目标是

A.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B.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10年翻一番

C.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三番

D.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答案】D

【解析】这一题考查考生对十六大具体内容的记忆能力,根据所学十六大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可知,D符合史实,ABC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BC而选D。

19.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国际经济地位变化,国民经济的增长大大缩小了中国与当今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差距

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开始向小康迈进

③城乡家庭的最高追求变化,由传统的“四大件”向新的“四大件”转变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

【答案】B

20.导致出现上述重大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②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③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

④中国社会环境的安定

⑤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答案】A

【解析】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发生的重大变化得益于国内外良好的发展环境、科技的进步以及国家的及时而科学的决策,故A符合题意,所以选A;其它选项原因不够全面,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第21题21分,22题19分,满分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曾直言不讳地说:

“机器进口,恐非西国之福也。

”一位英国人也曾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

材料二 我(刘鸿生:

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

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1936年3月,宋子文乘南洋公司资金困难之机,收买股票20万股,占南洋股票总额的一半。

从而控制了这家中国最大的民营烟草公司。

材料三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图

(1)材料一从客观上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官僚资本主义,很难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3)政治:

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阶级基础。

思想: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思想基础。

(3)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三中时间1912-1921属于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春天”时期,政治上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壮大,推动无产阶级壮大;思想角度从马克思主义传播角度思考作答。

点睛: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高考中的必考点,也是难点.有关民族资本主义的考查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②民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④民族资产阶级在近代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影响因素。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额由四五十年代的每年一千万至三四千万海关两,迅速上升到1864年的1.05亿两,中国也很快由出超国变为入超国。

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欧洲到中国的航线大为缩短,更多的西洋商品涌入中国……19世纪70年代后,晚清中国的洋务运动投资方向发生了变化。

材料二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指什么?

促使“晚清中国的洋务运动投资方向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两种经济现象有何内在联系?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19世纪中后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答案】

(1)变化:

洋务派打着“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原因:

中国对外贸易额迅速增长,并由出超国变为入超国;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外国加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局面更加严重;洋务派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逐步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经济近代化有了一定的发展。

(2)第一问由表中信息可知,所列举的均是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此可以得出变化为: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二问关系,结合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即可得出,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3)由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商品源源不断涌入中国,近代中国民族企业产生,均反映了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列强侵略加剧中国变成了西方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使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有所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