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9191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微生物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环境微生物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环境微生物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环境微生物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环境微生物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微生物学.docx

《环境微生物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微生物学.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微生物学.docx

环境微生物学

28531环境微生物学

2006-06-08

河海大学编(高纲号0727)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工程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它的特点是包括了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

   本课程在内容上分为四篇,第一篇是介绍了环境微生物学基础,包括特点、任务、分类、生长与代谢、遗传与变异、分布及其相关关系和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第二篇是介绍了微生物治理环境,包括降解与转化、污水的生物处理、废渣与废气的生物处理、生物修复、开发应用和资源化。

第三篇是介绍了微生物环境污染,包括致病微生物、代谢产物与环境污染和微生物与水体富营养化。

第四篇是介绍了微生物环境监测,包括指示微生物、污染物生物毒性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污染物致突变性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和微生物监测技术的新发展。

   通过学习应考者可以了解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微生物学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并能够应用在具体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为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2、理解微生物学在治理环境污染中基本作用;

   3、掌握微生物学在治理环境污染中基本方法和技术;

   4、熟练掌握微生物学中常见术语的名称和意义。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和生态学。

这三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更好地掌握微生物学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同时为在工作和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篇 环境微生物学基础

   第1章 绪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微生物的特点和环境微生物的定义与任务。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和环境微生物的定义与任务。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

微生物的特点。

   2、掌握:

环境微生物的任务。

   3、熟练掌握:

环境微生物的定义。

   第2章 环境中的微生物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特征和分布。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

微生物的特征和分布。

   2、掌握: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点。

   3、熟练掌握:

细菌的形态和大小。

   

   第3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微生物生长与代谢的营养类型、过程和影响因素。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

微生物生长与代谢的影响因素。

   2、掌握:

微生物生长与代谢的营养和营养类型。

   3、熟练掌握:

微生物生长与代谢的过程以及相关基本知识。

   

   第4章 遗传与变异(不作考试要求)

   

   第5章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

   2、掌握: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相互关系。

   3、熟练掌握:

微生物在环境中每种相互关系的特点。

   

   第6章 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

碳素生物循环和其它无机元素的生物循环与转化。

   2、掌握:

微生物转化氮素物质的一般途径。

   3.熟练掌握:

氮素生物循环中的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生物固氮作用。

   

   第二篇 微生物治理环境

   第7章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的概念、途径和类型。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的概念、途径和类型。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类型。

   2、掌握: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途径。

   3、熟练掌握: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的概念。

   

   第8章 污水的生物处理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途径和类型。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途径和类型。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其它无机污染物废水的生物处理。

   2、掌握:

有机污水的生物处理。

   3、熟练掌握:

氮磷污水的生物处理。

   

   第9章 废渣与废水的生物处理(不作考试要求)

   

   第10章 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不作考试要求)

   第11章 环保型微生物制剂的开发应用(不作考试要求)

   第12章 微生物与废物资源化(不作考试要求)

   

   第三篇 微生物污染环境

   

   第13章 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环境中致病微生物的传播、防治和预防。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环境中致病微生物的传播、防治和预防。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

环境中致病微生物的预防。

   2、掌握:

环境中致病微生物的防治。

   3、熟练掌握:

环境中致病微生物的传播。

   第14章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与环境污染(不作考试要求)

   

   第15章 微生物与水体富营养化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基本知识、危害、成因、影响因素、监测指标与评价。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基本知识、危害、成因、影响因素、监测指标与评价。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

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指标与评价。

   2、掌握:

水体富营养化的基本知识、危害。

   3、熟练掌握: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第四篇 微生物环境监测

   

   第16章 环境污染的指示微生物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环境污染的指示微生物。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环境污染的指示微生物的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

环境污染的指示微生物的作用。

   2、掌握:

环境污染的指示微生物的一般类型。

   3、熟练掌握:

环境污染的指示微生物中细菌、霉菌、酵母菌总数和总大肠杆菌等基本知识。

   

   第17章 污染物生物毒性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不作考试要求)

   第18章 污染物致突变性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不作考试要求)

   第19章 微生物监测技术新发展(不作考试要求)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

   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领会”、“掌握”、“熟练掌握”等三个能力层次,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它们的含义是:

   领会:

要求应考者能够记忆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能够领会和理解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述。

   掌握:

要求应考者应该掌握的课程中的知识点。

如简答名词和概念等有关内容。

   熟练掌握:

要求应考者必须掌握的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如基本知识和应用等。

   

(二)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

《环境微生物学》,王家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内容后,应认真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和思考题,这一过程可帮助自学应考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对应考者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应考者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自学应考者“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懂”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应考者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应考者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应考者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应考者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六)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

“领会”20%;“掌握”40%;“熟练掌握”为4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

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

3:

3:

2。

   4、本课程可能采用的考试题型有:

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及问答题等类型(见附录)。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题份量应以中等水平的应考者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度,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如:

非细胞型微生物(       )。

   

(1)细菌       

(2)霉菌

   (3)酵母菌       (4)病毒

   二、名词解释

   如:

指示微生物

   三、简答题

   如:

有机污水的生物处理

   四、问答题

   如:

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