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7506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0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4.那史书记载,角抵(神改)“盖杂技乐也,巴价怕)惑仙龙要延百政节目)之属也”。

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城人。

据此可知,当时角抵

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

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

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

25.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粱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

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

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

26.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防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递成常制。

经此事后,宋代科举

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

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27.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

这反映了

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

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

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

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

微信公众号:

历史如何考高分

28.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9所示。

图9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

据图9可知,当时

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

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

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

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

29.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

“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

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

”由此,中国共产党

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

30.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单位:

%

A.新民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31.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

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

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32.有学者认为:

“在政体形式这个关键问题上,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府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同时让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

”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

B.僭主政治

C.罗马共和政体

D.寡头政治

33.15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

这一主张

A.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B.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C.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D.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

34.19世纪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斯麦辞职。

这系列事件表明德国

A.议会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B.皇帝个人权力强大

C.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D.分权制衡体制成熟

35.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

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关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

这表明

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

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水定河属海河水系,清初“水患频仍”。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直隶巡抚主持治河,改行河道,并在两岸筑提防系统。

竣工后,康熙皇帝赐名“永定河”,下旨:

“永定河工,照黄河岁修、抢修之例办理。

”清廷设立永定河道,总理永定河事务,有近2000名河兵常年修守。

改名永定河后的40年内,下游漫滥、决口达20次,清中期以后,在永定河修建17处减水坝,各减水坝下均开挖有成水引河。

一段时期内不再洪水泛道,但河道淤积严重,到清末已成“墙上筑夹墙行水”的形势。

——据(清)《永定河续志》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在大江大河治理中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1951年,开始在永定河上修建官厅水库,这是海河流城第一座大型水库。

1957年,《海河流城规划》编制完成,其方针任务是:

防止华北洪涝灾害,发展灌溉、航运、发电、工业城市给水。

1963年11月,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海河流城各地分别成立“根治海河”指挥部,在工程实施中采取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根治海河”前期,每年用在水利建设上的劳动力达百万以上,骨干工程在用工与治理顺序上实现了各省市的团结协作。

经不懈治理,海河流域的洪涝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十年九荒”的历史彻底改变。

——据《海河志》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治理永定河的措施及其效果。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海河的特点及其意义。

(15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有学者将欧洲联盟的结构列为三大支柱,如图12所示:

图12欧洲联盟的神殿式结构

——摘自(法)法布定里哥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列支柱中各选取一点,三点之间要有相互联系,展开论述。

(要求:

明确列出三点,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45.[历史一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照宁二年(1069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年)禁、厢军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

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

每“将”自2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

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

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将兵法改革。

(9分)

46.[历史一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反战和平运动兴起于19世纪,在美国、英国、法国相继成立了反战组织。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进一步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高潮。

参加反战和平运动的有共产党人在内的政界人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如“国际妇女争取和平与自由联盟”的成员遍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1927年,反帝大同盟成立,致力于领导反对帝国主义统治的斗争,支持民族自决和人民独立,爱因斯坦、宋庆龄等被选为名誉主席团成员。

1933年,该组织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联合组成国际反战反法西斯联盟。

1936年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呼吁反对日、意、德法西斯的侵略,支援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人民的抗战。

——摘编自熊伟民《和平之声20世纪反战反核运动》

(1)根据材料,概述反战和平运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高潮的主要表现。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反战和平运动掀起高潮的原因及作用。

(7分)

47、[历史一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竺可桢(1890~1974),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1918年,他怀抱“科学救国”理想从美国回到中国、1920年,他与柳诒微共同主持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学部,培养了胡焕庸等一批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1927年,筹建中央气象研究所,后出任所长。

抗战前夕,中央气象研究所在各省设置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站,出版了中国气象资料,为我国的气象学奠定了基础。

他认为“学理之研究重于物质之享受”,于艰难环境中苦心创业,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亲自主持和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领导或指导了我国地理的综合考察、自然区划、历次地理学规划等工作。

根据国家需要,他又组织了西北沙漠、西南南水北调地区以及黑龙江等省、区的考察,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参考数据。

——据《竺可桢全集》等

(1)根据材料,概括竺可桢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贡献。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竺可桢取得成就的原因。

(7分)

答案

选择题答案

大题答案

41.

(1)答:

措施:

设立专门机构;建立岁修、抢修制度;改修河道,筑堤束水;修减水坝和减水引河。

效果:

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未根治水患。

(2)答:

特点:

将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群众广泛支持、参与;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地区间的团结合作:

水利工程功能更广泛;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意义:

有效治理了水患;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体现了制度优势。

42.

小论文题答案(略)

45.

(1)答:

冗兵众多,老弱兵士多:

兵不知将、将不知兵:

战斗力下降,积贫积弱。

(2)答:

改变了朱军的编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减少军费开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

未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

46.

(1)答:

扩展到全球,成立众多反战组织:

与反帝、支持民族独立结合:

转向反法西斯;采取直接反战行动。

(2)答:

原因:

一战的惨痛教训,法西斯对外侵略的威胁,反战和平组织的推动。

作用:

广泛传播和平反战呼声;动员人们与法西斯势力进行斗争。

47.

(1)答:

培养科学人才:

推动中国气象学、地理学的发展,筹建和主持多个科研机构和科学研究项目:

将科学成就应用于国家建设。

(2)答:

献身于科学的精神,爱国精神:

治学严谨,强调科学实践:

国家的支持和建设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