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温度计经典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7475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0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温度计经典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数字温度计经典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数字温度计经典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数字温度计经典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数字温度计经典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字温度计经典设计.docx

《数字温度计经典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温度计经典设计.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字温度计经典设计.docx

数字温度计经典设计

 

摘要

单片机在日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温度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测量和控制的一个量。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检测技术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现代化的检测手段能达到的精度、灵敏度及测量范围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本文作者采用AT89C2051单片机和温度传感器DS18B20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介绍了一款简易数字温度计的设计过程, 并对硬件原理图和程序流程图作了简洁的描述。

数字温度计与传统的温度计相比,具有读数方便,测温范围广,测温准确,其输出温度采用数字显示,主要用于对测温比较准确的场所。

关键词:

单片机AT89C2051;温度传感器DS18B20;74LS48七段数码译码器

 

Abstract

Single-chipelectronicproductsinthedailyapplicationofmoreandmorewidely,thetemperatureisoftentheneedfordailylifeinameasureandcontrolthevolume.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developmentandtestingarecloselyrelated.Modernmethodstoachievetheaccuracy,sensitivityandmeasurementrange,toalargeextentdeterminethelevelof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TheauthorofthisarticleusingAT89C2051MCUandtemperaturesensorDS18B20frombothhardwareandsoftware,introducedasimpledigitalthermometerofthedesignprocess,andschematicdiagramofhardwareandprocedureswereconcisedescriptionofflowchart.Digitalthermometerwithatraditionalthermometer,comparedwithareadingofconvenience,awiderangeoftemperaturemeasurement,temperaturemeasurementaccuracy,theoutputofthetemperaturedigitaldisplay,mainlyusedformoreaccuratetemperaturemeasurementsites.

Keywords:

single-chipAT89C2051;temperaturesensorDS18B20;DigitalSevenSegmentDecoder74LS48

 

第一章绪论

随着单片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片机在日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广泛应用于冰箱、空调器、粮仓等日常生活中温度的测量和控制。

传统的温度计有反应速度慢、读数麻烦、测量精度不高、误差大等缺点,本课程利用集成温度传感器DS18B20设计并制作了一款基于AT89C51的3位数码管显示的数字温度计,其电路简单,软硬件结构模块化,易于实现。

目前温度计的发展很快,从原始的玻璃管温度计发展到了现在的热电阻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数字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等。

目前的温度计中传感器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精度灵敏度基本决定了温度计的精度、测量范围、控制范围和用途等。

传感器应用极其广泛,目前已经研制出多种新型传感器。

通过“数字温度计的设计”的设计过程,结合所学的课程,掌握目前自动化仪表的一般设计要求、工程设计方法、开发及设计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这一设计实践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经验,培养按部就班、一丝不苟的工作和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课题背景

单片机,顾名思义就是将计算机的基本部件集成到一块芯片上。

包括CPU、ROM、RAM、并行口、串行看口、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系统时钟及系统总线。

虽然单片机具有通用计算机的基本部件,但又不同于通用计算机。

单片机主要用于控制场合,所追求的目标是:

尽可能体积小,又能实时、快速地对外部事件做出响应,迅速采集大量数据,做出逻辑判断与推理后实现对被控制对象的参数调整与控制。

本文讨论的单片机数字温度计的核心是目前应用极为广泛的51系列单片机,配置了外围设备,构成了一个可编程的测温系统,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等特点。

不仅能满足所需要求而且还有很多功能可供开发,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Intel公司以专利转让的形式把8051内核技术转让给许多半导体芯片生产厂家,如ATMEL、PHILIPS、ANALOG、DEVICES、DALLAS等。

这些厂家生产的芯片是MCS-51系列的兼容产品,准确地说是与MCS-51指令系统兼容的单片机。

这些兼容机与8051的系统结构(主要是指令系统)相同,采用CMOS工艺,因而,常用80C51系列来称呼所有具有8051指令系统的单片机,它们对8051单片机一般都作了一些扩充,更有特点。

其功能和市场竞争力更强,不该把它们直接称呼为MCS-51系列单片机,因为MCS只是Intel公司专用的单片机系列型号。

MCS-51系列及80C51单片机有多种品种。

它们的引脚及指令系统相互兼容,主要在内部结构上有些区别。

目前使用的MCS-51系列单片机及其兼容产品通常分成以下几类:

基本型、增强型、低功耗型、专用型、超8位型、片内闪烁存储器型。

 

二、单片机的发展概况

单片机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以下4个阶段:

单片机初级阶段(1974~1976年),因工艺限制,单片机采用双芯片形式且功能比较简单。

例如,美国仙童(Fairchild)公司生产的世界上第一台F8单片机,由于仅包括8位CPU、64B的RAM喝2个并行口,需另加一块3851(由1KBROM、定时器/计数器和2个并行I/O口构成)才能构成一台完整的计算机。

低性能单片机阶段(1976~1978年),以Intel公司制造的MCS-48单片机为代表,这种单片机片内集成有8位CPU、并行I/O口、8位定时器/计数器、RAM和ROM等。

不足之处是没有串行口,中断处理比较简单,片内RAM和ROM容量较小且寻址范围不大于4KB。

高性能单片机阶段(1978~1982年),这个阶段推出的单片机普遍带有串行口、多级中断系统、16位定时器/计数器,片内ROM、RAM容量加大,且寻址范围可达64KB,有的片内还带有A/D转换器、可编程逻辑器件PLD、USB接口、PWM通道等。

这类单片机的典型代表是Intel公司的MCS-51系列、Freescale公司的6801和Zilog公司的Z8等。

由于这类单片机的性能价格比高,所以仍被广泛应用,是目前应用数量较多的单片机。

8位单片机巩固发展及16位、32位单片机推出阶段(1982年至今),此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一方面发展16位单片机、32位单片机及专用型单片机;另一方面,不断完善高档8位计算机,改善其结构,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16位单片机的典型产品如Intel公司生产的MCS-96系列单片机,其集成度已达120000管子/片,主振为12MHz,片内RAM为232B,ROM为8KB,中断处理为8级,而且片内带有多通道10位A/D转换器和高速输入/输出部件(HIS/HSO),实时处理的能力很强。

而32位单片机除了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外,其主振已达66MHz,这使32位单片机的数据处理速度比16位单片机增快许多,性能比8位、16位单片机更加优越。

三、单片机的应用领域

单片机应用领域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智能仪表。

用单片机系统取代老式的测量、控制仪表,实现从模拟仪表向数字化、智能化仪表的转化,如各种温度仪表、压力仪表、流量仪表、电能计量仪表等。

2.测控系统。

用单片机取代原有的复杂的模拟数字电路,完成各种工业控制、数据采集系统等工作。

3.电能变换。

应用单片机设计变频调速控制电路。

4.通信。

用单片机开发通信模块、通信器材等。

5.机电产品。

应用单片机检测、控制传统的机械产品,使传统的机械产品结构简化,控制智能化,提高了机电产品的可靠性,增强了产品的功能。

6.智能接口。

在数据传输中,用单片机实现外部设备与微机通信。

 

第二章数字式温度计的硬件设计

第一节设计要求与方案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设计任务

(1)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数字温度计,本温度计属于多功能温度计。

(2)设置上下报警温度,当温度不在设置范围内时,可以报警。

2.设计要求

(1)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器件,组成一个数字式温度计。

(2)采用数字式温度计传感器为检测器件,进行单点温度检测,检测精度为±0.5℃

(3)温度显示采用3位LED数码管显示,两位整数,一位小数。

(4)具有键盘输入上、下限功能,超过上、下限温度时,进行声音报警。

二、设计方案与思路

1.设计方案

方案一

由于本设计是测温电路,可以使用热敏电阻之类的器件利用其感温效应,在将随被测温度变化的电压或电流采集过来,进行A/D转换后,就可以用单片机进行数据的处理,在显示电路上,就可以将被测温度显示出来,这种设计需要用到A/D转换电路,感温电路比较麻烦。

方案二

进而考虑到用温度传感器,在单片机电路设计中,大多都是使用传感器,所以这是非常容易想到的,所以可以采用一只温度传感器DS18B20,此传感器,可以很容易直接读取被测温度值,进行转换,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从以上两种方案,很容易看出,采用方案二,电路比较简单,软件设计也比较简单,故采用了方案二。

2.设计思路

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AT89C2051单片机为核心器件。

2)温度检测器件采用DDS18B20数字式温度传感器。

与单片机的接口为P3.7引脚。

3)键盘采用独立式按键,由3个按键组成,分别为:

设置键(SET)、加一键(+1)、确认键(RET).

SET键(上下限温度设置键):

当该键按下时,进入上下限温度设置功能。

+1键(加一调整键):

在输入上下限温度时,该键按下一次,被调整位加一。

RET键(确认键):

当该键按下时,指向下一个要调整的位。

按键的接入方式:

SET键:

通过P3口INT0引脚接入,中断工作方式。

+1键:

通过P3口引脚接入,查询工作方式。

RET键:

通过P3口引脚接入,查询工作方式。

4)声音报警蜂鸣器通过P1.7引脚接入。

第二节数字温度计的结构原理与器件介绍

一、单片机AT89C2051功能介绍和应用

Atmel公司的生产的AT89C2051是一个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片内含2k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只读Flash程序存储器和128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Flash存储单元,功能强大AT89C2051单片机可为您提供许多高性价比的应用场合。

   AT89C2051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单片机,但它只有20个引脚,15个双向输入/输出(I/O)端口,其中P1是一个完整的8位双向I/O口,两个外中断口,两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两个全双向串行通信口,一个模拟比较放大器。

同时AT89C2051的时钟频率可以为零,即具备可用软件设置的睡眠省电功能,系统的唤醒方式有RAM、定时/计数器、串行口和外中断口,系统唤醒后即进入继续工作状态。

省电模式中,片内RAM将被冻结,时钟停止振荡,所有功能停止工作,直至系统被硬件复位方可继续运行。

芯片示图2-1如下:

图2-1AT89C2051芯片示图

1.主要功能特性

(1).兼容MCS51指令系统

(2).2k可反复擦写(>1000次)FlashROM

(3).15个双向I/O口

(4).6个中断源

(5).两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

(6).2.7-6V的宽工作电压范围

(7).时钟频率0-24MHz

(8).128x8bit内部RAM

(9).两个外部中断源

(10).两个串行中断

(11).可直接驱动LED

(12).两级加密位

(13).低功耗睡眠功能

(14).内置一个模拟比较放大器

(15).可编程UARL通道

(16).软件设置睡眠和唤醒功能

2.单片机AT89C2051引脚功能说明

(1).Vcc:

电源电

(2).GND:

(3).P1口:

P1口是一组8位双向I/O口,P1.2-P1.7提供内部上拉电阻,P1.0和P1.1内部无上拉电阻,主要是考虑它们分别是内部精密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AIN1),如果需要应在外部接上拉电阻。

P1口输出缓冲器可吸收20mA电流并可直接驱动LED.当P1口引脚写入“1”时可作输入端,当引脚P1.2-1.7用做输入并被外部拉低时,它们将因内部的上拉电阻而输出电流(In)。

P1口还在Flash闪速编程及程序校验时接收代码数据。

(4).P3口:

P3口的P3.0-P3.7是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7个双向I/O口。

P3.6没有引出,它作为一个普通I/O口但不可访问,但可作为固定输入片内比较器的输出信号,P3口缓冲器可吸收20mA电流。

当P3口写入“1”时,它们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并可作为输入端,作输入端时,被外部拉低的P3口将用上拉电阻输出电流(In)。

P3口还用于实现AT89C2051特殊的功能,

如下表2.1所示:

表2.1P3口特殊的功能

引脚口

功能特性

P3.0

RXD(串行输入口)

P3.1

TXD(串行输出口)

P3.2

/INTO(外中断0)

P3.3

/INT1(外中断1)

P3.4

T0(定时\计数器0输入)

P3.5

T1(定时\计数器1输入)

 

P3口还接收一些用于Flash闪速存储编程及程序校验的控制信号。

(5).RST:

复位输入。

RST引脚一旦变成两个机器周期以上电平,所有的I/O都将复位到“1”(高电平)状态,振荡器正在工作时,持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的电平便可完全复位,每个机器周期为12个振荡时钟周期。

(6).XTAL1:

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及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

(7).XTAL2:

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

 

二、74LS48数码管译码器引脚及功能

74LS48芯片是一种常用的七段数码管译码器驱动器,常用在各种数字电路和单片机系统的显示系统中,在此简要介绍一下这个元件的一些参数与应用技术等资料。

芯片示图2-2如下:

图2-274ls48芯片示图

4线-七段译码器/驱动器(BCD输入,有上拉电阻)

简要说明:

48为有内部上拉电阻的BCD-七段译码器/驱动器,共有54/7448、54/74LS48两种

线路结构型式,其主要电特性的典型值如下:

型号IOLVO(OFF)PD(典型)

54/74486.4mA5.5V265mW

54LS482mA5.5V125mW

74LS486mA5.5V125mW

输出端(Ya-Yg)为高电平有效,可驱动灯缓冲器或共阴极VLED。

当要求输出0-15时,消隐输入(BI)应为高电平或开路,对于输出为0时还要求脉冲消隐输入(RBI)为高电平或者开路。

当BI为低电平时,不管其它输入端状态如何,Ya-Yg均为低电平。

当RBI和地址端(A0-A3)均为低电平,并且灯测试输入端(LT)为高电平时,Ya-Yg为低电平,脉冲消隐输出(RBO)也变为低电平。

当BI为高电平或开路时,LT为低电平可使Ya-Yg均为高电平。

48与248的引出端排列、功能和电特性均相同,差别仅在显示6和9,248所显示的6和9比48多出上杠和下杠。

引出端符号A0-A3译码地址输入BI/RBO消隐输入(低电平有效)/脉冲消隐输出(低电平有效)LT灯测试输入端(低电平有效)RBI脉冲消隐输入端(低电平有效)Ya-Yg段输出逻辑图。

74ls48引脚功能表—七段译码驱动器功能表

十进数

或功能

输入

BI/RBO

输出

备注

LT

RBI

DCBA

a

b

c

d

e

f

g

0

H

H

0000

H

1

1

1

1

1

1

0

1

1

H

x

0001

H

0

1

1

0

0

0

0

2

H

x

0010

H

1

1

0

1

1

0

1

3

H

x

0011

H

1

1

1

1

0

0

1

4

H

x

0100

H

0

1

1

0

0

1

1

5

H

x

0101

H

1

0

1

1

0

1

1

6

H

x

0110

H

0

0

1

1

1

1

1

7

H

x

0111

H

1

1

1

0

0

0

0

8

H

x

1000

H

1

1

1

1

1

1

1

9

H

x

1001

H

1

1

1

0

0

1

1

10

H

x

1010

H

0

0

0

1

1

0

1

11

H

x

1011

H

0

0

1

1

0

0

1

12

H

x

1100

H

0

1

0

0

0

1

1

13

H

x

1101

H

1

0

0

1

0

1

1

14

H

x

1110

H

0

0

0

1

1

1

1

15

H

x

1111

H

0

0

0

0

0

0

0

BI

x

x

xxxx

L

0

0

0

0

0

0

0

2

RBI

H

L

0000

L

0

0

0

0

0

0

0

3

LT

L

x

xxxx

H

1

1

1

1

1

1

1

4

 

三、硬件电路设计框图与原理图

根据设计要求与设计思路,硬件电路设计框图如图2-3所示。

硬件电路结构与与电子时钟相似,不同之处,一是LED数码管的位驱动电路是由3个PNP型晶体管VT2、VT3、VT4和6个电阻组成,基极与单片机的P1.4、P1.5、P1.6连接。

其工作原理是,当某个晶体管的基极为低电平时,该晶体管导通,对应位的LED被点亮,反之则不亮。

二是加入了一只温度传感器DS18B20进行温度检测,DS18B20的数据I/O端与单片机的P3.7引脚连接。

硬件电路原理图见附录A

 

图2-3硬件电路设计框图

 

第三节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及应用

DS18B20是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生产的一种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它具有微型化、低功耗、高性能、抗干扰能力强、易于与微处理器接口等优点,适合于各种温度测控系统。

该器件将半导体文敏器件、A\D转换器、存储器等做在一个很小的集成电路芯片上,传感器直接输出的就是温度信号数字值。

信号传输采用两芯(或三芯)电缆构成的单总线结构。

一条单总线上可以挂接若干个数字温度传感器,每个传感器有一个唯一的地址编码。

微控制器通过对器件的寻址,就可以读取某一个器件的温度值,从而简化了信号采集系统的电路结构。

DS18B20的性能特点如下:

1.采用单总线技术,与单片机通信只需要一根I/O线,在一根线上可以挂接多个DS18B20。

2.每只DS18B20具有一个独有的,不可修改的64位序列号,根据序列号访问地应的器件。

3.低压供电,电源范围从3~5V,可以本地供电,也可以直接从数据线上窃取电源(寄生式供电)。

4.测温范围为-55℃~+125℃,在-10℃~85℃范围内误差为±0.5℃。

5.可编辑数据为9~12位,转换12位温度时间为750ms(最大)。

6.用户可自设定报警上下限温度

7.报警搜索命令可识别和寻址哪个器件的温度超出预定值。

8.DS18B20的分辩率由用户通过EEPROM设置为9~12位

9.DS18B20可将检测到温度值直接转化为数字量,并通过串行通信的方式与主控制器进行数据通信。

一、DS18B20的引脚

DS18B20采用3脚(或8脚)封装,如图2-4a)所示。

其中,VCC和GND是电源和接地引脚,DQ时数据线引脚。

从图中看到,DS18B20以串行通信的方式与为控制器进行数据通信,读出和写入数据仅需要一根I\O接口线。

GNDDQVCC

图2-4a)DS18B20引脚图

图2-4b)DS18B20内部结构图

 

二、DS18B20内部结构及功能

DS18B20的内部结构如图12-3b所示,主要包括:

寄生电源、温度传感器、64位激光ROM和单总线接口、存放中间数据的高速暂存器RAM、用于存储用户设定温度上下限值的TH和TL触发器、存储与控制逻辑、8位循环冗余校验码(CRC)发生器等7部分

1.温度传感器

DS18B20测量温度时使用特有的温度测量技术,将被测温度转换成数值信号,测量结果存入温度寄存器中。

温度和数字量的关系如表12-1所示。

 

温度/℃

二进制表示

十六进制表示

+125

0000011111010000

07D0H

+85

0000010101010000

0550H

+25.0625

0000000110010000

0191H

+10.125

0000000010100001

00A2H

+0.5

0000000000000010

0008H

0

0000000000001000

0000H

-0.5

1111111111110000

FFF8H

-10.125

1111111101011110

FF5EH

-25.0625

1111111001101111

FE6FH

-55

1111110010010000

FC90H

表12-1温度和数字量的关系

DS18B20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

2.寄生电源

寄生电源由二极管VD1、VD2、寄生电容C和电源检测电路组成,如图12-3所示。

电源检测电路用于判定供电方式:

3.0~5.5V的电源供电方式和寄生电源供电方式(直接从数据线获取电源)。

若采用外部电源给器件供电,外部电源接VCC引脚通过VD2向器件供电,如图12-4所示。

寄生电源供电时,VCC接地,器件从单线总线上获取电源,如图12-5所示。

在I\O线呈低电平时,改由电容C上的电压继续向器件供电。

该寄生电源有两个优点:

第一,检测远程温度时无需本地电源;第二,缺少正常电源时也能读ROM。

 

 

3.64位只读存储器R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