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养成教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607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docx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明礼仪养成教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docx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点滴做法

作者:

李传凤    资源来源:

深圳清华实验学校    点击数:

6224    更新时间:

2005-9-3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我是如何做的呢?

  按照小学部德育处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学德育常规管理与检查的意见》,我认真学习了德育处提出的小学生在校德育常规教育的主要内容:

包括礼仪、守纪、整洁、健美和安全五个方面,细读了每一条的要求,用心理解、落实到位。

        

  一、打好基础、形成氛围

  每当新的一学期开始,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上好第一次礼仪课,打好基础、形成氛围。

具体做法:

  首先对学生提出要求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

然后重视第一次文明礼仪训练。

  一开始就重视礼仪训练,打好底子,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既要使学生明白“理”,又要训练“仪”,学练结合,以练为主。

做示范、教表演,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势,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我让学生扮演老师站在讲台上,我在讲台下面扮演学生,我行了一个标准的45度鞠躬礼,并大声说:

“老师好!

”台上的小老师就说:

“同学好。

”此时教室沸腾了,有的要出来当老师,有的要当学生,我借此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训练,对每一组都进行评价,哪方面做的好,哪方面还要加强,张函莠同学没有站直,手来回动,声音小,我就走到他身边鼓励他再做第二遍,第三遍,我边指导、边做示范给这名同学看,直到他站直抬头,声音响亮为止。

最后进行全班训练,人人过关。

老师认真的示范,加大力度训练,学生也引起了重视。

每个同学都非常认真的练习,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礼仪氛围。

接着训练学生坐、站、走的姿势,我在前面摆一套学生桌椅,给学生做坐的示范:

头要正、身要直、脚放平,目视前方。

又用标准的立正姿势站在学生前面示范站姿,然后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起立、请坐”,达到整齐划一、动作迅速,精神面貌好。

毛莉玫同学坐不正,张楚棋同学站不直,我就到毛莉玫跟前帮他坐正,教张楚棋站直,让他把胸挺起来,再拍拍他后背,让他再挺一挺,直到满意为止。

为了让学生明白其中道理,得到启示,有所提高。

我在黑板上画了两棵小树苗,一棵是直的,一棵是弯的,对学生说:

“小树苗是直的,长大也是直的;小树苗是弯的,长大也是弯的。

你们好比一棵小树苗,现在是直的,将来也是直的;现在是弯的,将来也不直。

我又画了挺拔茂盛的大树和一棵弯曲的小老树,我让学生比较,哪棵大树漂亮?

学生异口同声的说:

“直直的大树漂亮。

”好,同学们,起立,这次效果最好,个个昂首挺胸,眼望前方,真是可爱极了!

我目光巡视每一个同学,脸上露出笑容。

拍拍张永轩的后背“不错”,看着陈乔治,我不停的点头“好”,最后我说:

“同学们,你们都是直直的小树苗,老师希望你们永保直立,最后长成参天大树,有没有信心。

”同学们齐声答道:

“有”。

有了站姿的基础后,再练一练升国旗仪式,全体同学立正站好,少先队员行队礼,眼睛望着国旗,同学们练得都很认真。

我示范行队礼姿势,同学们反复演练,为开学典礼和以后每周一升国旗打下了基础。

规范的教育训练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打下了一个文明礼仪的烙印,。

  二、方法多样 做活工作

  根据儿童心理做活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训练工作,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做了以下尝试:

  1、榜样示范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育学生见到老师或客人行45度鞠躬礼,我自己也要做到,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比如上课师生问好我始终坚持行45度鞠躬礼向学生问好,即使是晚自习上完视听课照常进行。

平时学生向我问好,尤其是每天早晨和下午上班都能看到值日学生戴着红飘带,频频的向老师行礼问好,礼仪非常规范,每次我都点头或招手并向同学们问好。

在上学的路上,见到我班孩子我都主动和他们打招呼。

每天送孩子放学到生活区门口,看到家长我都热情的说:

“您好!

”或微笑着点头致意。

星期五下午班级进行大扫除,我喊任扬扬:

“任扬扬,请你把扫把拿过来。

”我接过扫把说:

“谢谢你!

”如果我做错了,也敢于向学生道歉,说:

“对不起”。

学生为我倒水,我感激的说:

“谢谢!

”望着干干净净的教室,我对同学们说:

“你们辛苦了!

”这种教育的效果胜过千言万语。

在教育教学中我注意仪表端庄,以身示范,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学生在行为实践中的榜样影响,除教师外还有同学,学生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我根据他们爱表扬,具有向上心理这一心理特点,在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训练时,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感染学生,为其他同学起带头和示范作用。

  比如每当放学时,一经过校门处,发现修真同学大声问好:

“保安叔叔好。

”我马上表扬修真同学,说:

“修真同学真有礼貌,是你们学习的榜样。

”让同学们学一学。

一会儿,再遇到老师,就会有张永轩主动带头问好:

“老师再见”。

我又表扬他,说:

“张永轩也有礼貌,有礼貌的孩子人人夸。

”孩子听了美滋滋的。

再问好的声音更大了。

接着,李帅看见老师从他身边走过,主动行鞠躬礼:

“老师好”,见到客人同学们齐声喊:

“客人好”。

我高兴的说:

“我们班的学生真有礼貌。

老师今天太高兴了。

你们看,老师的脸上全是笑容。

”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

为了使路队在行进过程中不管是见到老师、客人、还是到我校检查、参观的上级领导,同学们都能主动问好,我采用的办法是树立榜样、带动全体。

我选几个工作认真负责、声音洪亮、平时主动问好的学生进行特别培训成为班级的礼仪标兵,然后在班级路队前面安排季欣欣、陈乔治2个带队的,綦鑫、赖彬在排头,中间是修真、李帅,最后是张永轩、张楚琪,告诉前面、中间、后面这些礼仪标兵,不要走神,要主动大声问好。

运用这个方法以来,每天放学的路队一声声“老师好”“老师再见”是那么悦耳。

我班学生在榜样的带动下,同学们精神面貌好,文明风气盛,受到了老师的好评。

  2﹑制约训练法

  制约训练法是指用行为规范﹑常规等手段去约束学生,使其按正确的要求去做,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

比如班上张楚琪、郭家辉同学在周一早上升国旗时,站没站相﹑左右摇晃,还小声和别人讲话。

回班级后其他同学自由活动,我找这两名同学谈话,我首先向他讲道理:

升国旗时要站直,千万不能和别人讲话,凝视着国旗,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本周内我利用课外时间反复训练张楚琪、郭家辉同学站的姿势,立正时五指并拢,中指指向裤缝。

并且行队礼望着教室黑板上面的国旗,高唱国歌,每天坚持训练。

一直到下周一升国旗礼仪行为规范标准为止,否则还要继续练习。

从此,张楚琪、郭家辉同学在升旗时表现得非常好。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礼仪的养成教育,提高了讲文明、懂礼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集体教育法

  集体是孩子们成长的温床。

孩子们乐意在集体中表现。

于是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训练中,我极大限度的运用了儿童对集体的向心力,把个人与集体拴在一起进行教育。

比如我把班级綦鑫、赵鹏琛、章颖、季欣欣这四个小队分别命名为明星队、火星队、火箭队和神舟5号队,四个小队的组长名字分别写在黑板的右上角,然后再把画有表格,上面写着四个小队的纸贴在门后,从文明礼仪方面对四个小队进行评比,按照十条文明礼仪常规要求检查,表现突出的同学为你所在的小队加3分,小队的全体同学都讲文明、懂礼貌的为小队加5分。

每周评一次,评为优秀礼仪小队的同学成为礼仪之星,老师送给他一颗星,高兴极了。

同时激励其他小队努力争取,并且向优秀礼仪小队学习。

小队长具体检查,每个同学都是监督员,发现问题当时就可以在黑板上显示。

现在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人多了。

见到老师或客人不主动问好的人少了。

集体的荣誉,集体舆论,集体评议活动,教育了同学,规范了言行。

  三、持之以恒,一抓到底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

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

  出现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

每当学生放学时,我都提醒他们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如果老师从你身边走过,就很自然的向老师问好。

现在我班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不论是在楼道里、上学的路上,还是在校园之外,他们见到老师都能主动问好,提高了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班级黑板报上有一块是专门用小花拼成的3朵大花朵,每个小花上写上礼仪标兵的名字。

开学第一周只有“季昕昕、修真”两名同学,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现在就连我班原来不爱讲话的张函莠同学,每天放学在大门口都主动向我道别:

“李老师再见!

”礼仪标兵也越来越多了。

我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影响带动他们。

平时我也跟踪,随时发现礼貌突出的同学,进行及时的肯定。

黑板报的礼仪之花上又增加了很多礼仪标兵,有“陈乔治、张永轩、王环宇、王玮昊、綦鑫、张函莠等,我班学生精神面貌好,文明风气盛,受到了老师的好评。

  自班上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以来,学生越带越顺,即使到了期末阶段,学生的行为都很稳定。

一上电脑课,我班的孩子们特兴奋,不用说就迅速站好队,电脑课宗老师很快就过来接他们,同学们齐声问好,宗老师说:

“李老师,你们班学生真有礼貌。

”宗老师喜欢孩子,孩子们也喜欢宗老师。

  学生的礼仪行为从校内延伸到校外。

例如我到朴元成家家访时,一推开门,只见孩子唰的立正,向我行45度鞠躬礼:

“老师好。

”真让我感动,接着为我倒茶,我的心里暖暖的。

第二天我在班级里表扬了朴元成同学,说:

“老师为有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

”从这以后,他更有礼貌了,学习也努力了,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每当我走在在桃源居社区里,见到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一声声“老师好!

”是那么悦耳。

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是让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

只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一定会养成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的好习惯。

  通过礼仪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了良性循环。

通过礼仪教育,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同时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我将为之不懈的努力,尝试更好的教育策略,促进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浅谈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宜兴市和桥第二小学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良好的礼仪形象、文明的行为习惯是公民的道德标准和人格规范,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风貌和文明程度的反映。

因此,把学生培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小公民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核心。

一、找准礼仪教育的切入点

开学第一课,就从礼仪教育入手。

具体做法:

首先对学生提出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如课间、升旗、上学、放学、与老师和同学打招呼……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然后重视第一次文明礼仪训练。

既要使学生明白“理”,又要训练“仪”,学练结合,以练为主。

做示范、教表演,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势,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拟订礼仪教育的规章制度。

为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文明好习惯,我们制定了《和桥二小学生“文明行为十知道”》,发给每一位学生,作为评选“各班文明礼仪之星”、“校园文明礼仪之星”的依据。

同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师文明礼仪手册》,使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工作目标,增强了“全员管理”的意识,为构建文明型教师队伍打下基础,从而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

如“墙体文化”的设计,学校用文明礼仪格言、文明礼仪书画、家乡名人的画像、事迹和学生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形成和桥二小独有的“走廊文化”。

另外激励性的班训、个性化的中队名称、班主任寄语、感召力的板报、班级评比专栏、各种形式的班级荣誉角、少先队角、红领巾广播站等学生宣传阵地,形成了学校健康的人文生态景观,使学生受到绿色生态景观和健康文化氛围的熏陶。

四、创设多种形式和内容

1、榜样示范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育学生见到老师或客人行礼问好,学校要求每位老师首先要做到,给学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因此我校老师上课师生问好时始终坚持行45度鞠躬礼向学生问好。

平时学生向老师问好,尤其是每天早晨和下午上班都能看到值日学生戴着红飘带,频频的向老师行礼问好,礼仪非常规范,每次老师们也都能微笑点头或招手并向同学们问好。

小学生在行为实践中的榜样影响,除教师外还有同学,学生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学校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感染学生,为其他同学起带头和示范作用。

2、累计积分法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

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

出现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

为此学校为每位学生设立了“文明礼仪积分卡”,“积分卡”仿照超市里的购物积分卡,激发学生把自己在学校、社会、家庭中的文明礼仪行为兑换成积分存入“积分卡”上,每月进行一次结算。

每班每月把本班积分最高的学生推选到大队部,由大队部评选出“校园文明之星”贴在学校的画廊里。

到学期结束根据各班累计积分,评比出礼仪特色班,学校大队部为特色班级挂牌,并举行隆重的授牌仪式。

这种教育的效果胜过千言万语,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孩子们在榜样的影响下形成了“赶帮追”的良好风气。

3、活动渗透法

如在漫游书海活动中,通过学习校本课程《弟子规》《三字经》来深入学习文明礼仪,让学生传唱礼仪三字歌。

同时通过主题队会观摩活动、“文明礼仪知多少”知识竞赛、“亲子演出活动”、礼仪行为表演等活动;收集古典礼仪名言,宣讲古人、名人礼仪故事;开展中华传世经典名著诵读等教育活动。

通过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体验、感知到文明礼仪的魅力,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扩大教育范围

学生的礼仪行为从校内延伸到校外。

同时社会、家庭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

因此我校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情况。

家长参与对孩子家庭礼仪、社会公德礼仪的培养与评价,以形成家庭礼仪教育的氛围和教育场。

通过礼仪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产生积极的影响,形成了良性循环。

我校的礼仪教育已初具成效,现在我们学校的老师走在大街上,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遇到同学们那一声声“老师早、老师好”亲切的呼喊声,愿礼仪之花开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一向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仍为世界各国所称道。

但毋庸讳言,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有辱人格甚至国格的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实施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儿童懂礼貌,做文明人,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和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百般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家庭及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他人,“不懂礼貌,做事不计后果,自私任性,不善于和同伴合作”等现象普遍存在,在少数孩子身上还较为严重,因此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传统养成教育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中华文明赋予我们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责任。

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入手,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做事,丰富和发展了养成教育的内涵,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新探索。

我们的研究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熏陶、影响乃至改变目前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素养,为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尽责出力。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理念的教育、新视角的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构新的德育模式,进一步弘扬古今“礼仪文化美德”,增强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研究礼仪养成教育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具有良好礼仪习惯的人,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礼仪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学校,能够使师与生、生与生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友善,使校园的文明氛围更浓,树立起学校的良好形象;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充满关爱,更加温馨、和睦、幸福;在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有人情味,少一些矛盾,多一份温情,使人们的行为受到自我约束,使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三、实验目标

(一)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总目标:

将学生培养成为讲文明、懂礼仪、有教养的人,让学生成为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文明得体、受欢迎的人。

(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明细目标:

1、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礼仪教育新模式,创新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构建以礼仪养成教育活动为主,以各学科教学渗透为辅的校园养成方法;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礼仪教育模式。

2、培养学生的现代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承传中华礼仪文化,提高学生礼仪素养,为少年儿童打下终身受益的厚实基础。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帮助教师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转变育人观念,改进育人方法,提高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享受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并在研究实践中提升教师人文素质与综合素质。

4、力争形成一套针对性较强、操作性强的礼仪养成教育的模式,撰写出有一定水平的德育论文,提高教师教育理论实践水平。

5、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学校文化底蕴、人文氛围,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四、实验内容

1、确定“南环小学小学生礼仪常规”内容:

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大方面。

2、明确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具体内容:

能向老师和进入校园的客人主动问好;服装整洁、仪表端庄;学会用礼貌用语与别人交往;掌握热情待客之道;知晓、掌握必要的社交礼仪。

3、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规律,创新有效途径与方法。

4、试编小学生礼仪教材,尝试开设礼仪课。

依据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儿童年龄特征,以“礼仪规则”为主要内容,编制“南环小学礼仪教材”,突出形式上的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的科学化和序列化。

五、实验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文明礼仪教育是道德启蒙教育,应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为实践的理论依据,在要求上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

依据《纲要》、《守则》、《规范》的框架,遵循我校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和文明礼仪表现情况,研究制定适合各学段学生水平和礼仪规范层次目标等内容系列,使之具有科学性,以防止步入超前化和成人化误区。

2、系统性原则:

在学校主课题下落实到各年级,每位班主任都有自己相应的研究计划、阶段总结,形成课题研究的系统性。

3、一致性原则:

教师、家长、学生对研究实践的目的、意义有统一的认识,在实践中保持行动的统一,特别是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4、渗透性原则:

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是孤立的,它要通过各学科、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渗透教育。

在时间上渗透于校内外一日生活的全过程,空间上渗透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场所,形式上渗透于环境创设、学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家庭生活之中。

5、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原则: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训练、自我管理,充分发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使该实验充满生机和活力。

6、可操作性原则:

课题中选择的内容、要求、方式、方法、手段途径以及有关资料收集、应用研究、效果检测都尽量不增加过重负担的情况下进行,力求做到操作简便、行之有效。

7、效益性原则:

力求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努力,尽快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六、实验方法与策略

(一)实验方法

本课题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因此,总体上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实践方式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探索教育机制,具体采用调查法、比较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多种方法结合进行研究探索。

1、行动研究法:

“实践—反思—实践”式行动研究法。

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2、调查研究法:

从课题立项之前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3、文献研究法:

查阅文本资料以及相关教育信息网,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4、个案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选取典型案例,建立研究档案,进行跟踪研究。

5、经验总结法:

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提高经验研究水平。

(二)实验策略

  1、文献法与行动研究法相结合,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从行动中来,到行动中去。

  2、实事求是,循序渐进,重视并优化过程管理,不搞虚假研究,在我校现有的研究力量与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逐年提升。

3、科研骨干班主任的带头作用与其他班主任的自主参与相结合,以科研骨干班主任为主。

4、建立激励机制。

教师方面:

重在精神激励,强调自主科研与创新意识,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撰写科研论文;评选德育科研能手。

学生方面:

采取群体激励与个体激励相结合,群体激励:

如星级文明班评比——每周评比文明班级—每月文明班升级—期末评出四星级文明班,举行授奖仪式,组织四星级文明班报告会等,以营造浓厚的激励氛围;个体激励:

如各班评比每周一星(周一升旗仪式佩戴绶带表彰)—期中初评班级礼仪之星(十佳礼仪少年)—期末分层级评比南环礼仪之星(班级类每班10名,年级类每班各3名,校级类每班各1名),并来期举行“南环礼仪之星”报告会等,以此扩大榜样辐射的积极影响。

5、有效引导二级子课题发展策略。

二级子课题自2009年2月至2011年7月,其发展轨迹为:

启动、探索期——反思、完善期——成熟、总结期——成果鉴定与推广期

七、实验步骤

本课题实验与研究时间是:

2009年2月至2011年7月,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

2009年2月至2009年3月(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小组,建立课题档案,制定研究方案,调查分析小学生礼仪现状,完成现状调查报告。

(09年2月至3月)

——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完善实验方案,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编制成课题内部研讨、学习资料,供课题组成员阅读。

(09年4月)

第二阶段:

2009年5月至2011年1月(实验阶段)

——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与实践系列活动,探究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养成的内容、途径与方法。

——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及时反馈礼仪教育的阶段性成果与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在学校的教师、学生及其父母中开展“礼仪与生活”、“礼仪你我他”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同时举行“良好礼仪养成”经验交流会,探索礼仪教育养成的成功经验。

——结合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文明礼仪的养成。

——形成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礼仪养成教育方案。

第三阶段:

20011年2月至2011年7月(总结阶段)

——继续研究探讨,撰写研究报告,接受结题评审。

八、实验的保障措施

  制度:

子课题负责制、成果评审与奖励、科研论坛、年会(细则另附)

九、实验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实验小组

 

(一)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

杨锦洪  副组长:

曾素芳肖秦湘

(二)指导小组(待定)

(三)二级子课题实验组成员

吴瑞仪、罗巨明、董青、曾英瑰、汤肖颜、黄雪华、汪燕芳7位教师为核心参与人,南环小学全体班主任参与课题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