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研究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4707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研究毕业论文.docx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研究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研究毕业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研究毕业论文.docx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研究毕业论文

题目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研究

摘要

1.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目的

研究背景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市场经济及工业化进程中,社会要由一个以农村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一个以城市城镇为主的社会,其结果必然出现人口的流动。

农民工在背井离乡的寻富路,离开田地离开故乡求发展的时候,绝大多数时候需要把子女留在家乡,让他们继续在当地农村上学,从而在教育学领域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研究目的

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因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在学习、生活、心理甚至人格的发展上都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问题。

这些相比带有一定问题的留守儿童,作为共和国大树的芽苗以及建设未来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份子,如何有效保障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益以便和其他非留守儿童一样健康茁壮成长,是教育领域需要重视并需妥善解决的问题。

同时数量众多的留守儿童成年后走向社会,既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劳动者也是组成社会秩序的一员,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一定影响。

作为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的留守儿童,他们的将来更会和未来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1.2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

以参考文献为基础,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由表及里获取数据及有用信息,结合身边实际及资料中的案例,按照归纳的方法将这类事物共性和实质提炼出来形成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

研究方法

本文是以文献研究法为主,辅以分析和归纳的方法来完成的。

文献研究法,是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获取充足的资料,从而全面地了解所研究课题的背景、历史、现状和前景。

分析就是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特征和因素而加以认识。

归纳就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或原理。

关键词:

关键词1:

农村留守儿童;关键词2:

教育保障;关键词3:

社会稳定

2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相关概念及关系

2.1概念

2.1.1留守儿童,监护人

什么是留守儿童。

本文留守儿童是指:

“外出务工连续半年及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什么是监护人。

留守儿童监护人从法律上讲就是父母,但实际生活中因其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就是平日里对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和卫生健康,人身安全等方面负责照顾的长辈、亲戚或者其他负责托管的监护人员。

2.1.2教育保障

什么是教育保障。

本文对教育保障的定义是指以学生为对象,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对适龄儿童因各种原因导致面临失学的风险而采取的帮助和行动,保障其基本的受教育权益。

2.2留守儿童与监护人之间的关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而监护人作为留守儿童的临时家长对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等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思想上的指引。

思想上主要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拓宽孩子的视野,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社会组织活动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观;2、情感上的疏导。

情感上主要是通过鼓励孩子多与同学、老师和身边的家人沟通交流,学会与人分享心得,分享喜悦和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3、行为上的帮扶。

行为上主要是:

(1)留意儿童的贪玩行为,有意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

儿童贪玩是天性,如果不加注意和约束则让会导致儿童的成长出现偏颇。

监护人应加以引导和督促以便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监护人需要让孩子从小培养一定的自我服务意识,比如叠被子、打扫房间,另外不要对孩子的事情全部大包大揽,需要留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去执行,培养他们的对事情的判断能力和动手能力;(3)提高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主要包括在家的用电安全、用火安全,在外的交通安全,遇水安全以及如何处理和陌生人打交道的问题,需要对孩子经常教育并让孩子熟记于心。

2.3留守儿童与教育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这里的教育管理者主要是指校方,学校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学生的领路人,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知识储备、师生关系、学习生活及家校合作等方面优化工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将会起到莫大的助力作用。

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构建互信和谐的师生关系。

留守儿童相比非留守儿童本身就是一个较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具有敏感和自我保护的需求,不容易打开心扉和与他人建立互信;老师数量有限却管理着人数众多的学生,如何在众多的学生中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解,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这对老师和学校是一个考验,当然基于对每个学生实际情况而制定的精准的措施必然会产生精准的教育管理效果。

师生在这种互信的基础下构建出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可谓水到渠成。

加强监护人与校方的沟通和交流,强化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良好行为,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成长。

监护人作为留守儿童生活教育的另一方,其负有一定的对儿童教育和引导的责任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学校通过和监护人沟通上的加强,不仅仅是对留守儿童基本信息的了解,更是为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对策和解决办法。

家长对儿童思想上的教育在学校可以继续被强化,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的方法学校可以给与指导意见并加以改善,同时学校作为学生聚集的一个大集体,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通过集中教育让大家学习好的习惯摒弃不好的习惯,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长处。

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儿童天性就是天真活泼往往给人一种时时都很欢快的感官,故而他们的心理健康很容易被忽视,留守儿童因为各种原因相比更容易出现心理上的问题,所以加强老师的心理知识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老师学习相关心理方面的知识可以有如下几个方面:

(1)学校组织老师参加相关培训;

(2)老师课余时间阅读相关书籍,拓宽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面;(3)老师以身作则,学习调节自我情绪,强化自我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管理。

2.4留守儿童与社会及国家之间的关系

作为未来人口的一个组成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质量,同时一定程度会影响民族的整体素养,他们的健康成长承载着国家教育的希望,对我国民族复兴及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国家需要在留守儿童问题上做政策上的引导和资源上的照顾,社会则需要更多去关注这个群体,去宣传这个群体,去参与这个群体。

3农村留守儿童当前存在的教育问题及原因分析

3.1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界定

留守儿童的活动范围基本介于家庭和学校之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影响至关重要,故本文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理解为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是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一环。

综合来说,留守儿童教育就是所有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在其成长过程中的教育的统称。

3.2文献资料数据统计及资料分析

本文参考文献资料11篇,见附录。

查阅相关资料数未计,分析的结果如下所述。

3.3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留守儿童规模大,个别地区问题突出

为动态掌握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基础信息,国家民政部于2017年10月10日上线运行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数据采集和录入。

2018年公布的截止当年9月1日全国共有留守儿童697万,放眼世界来看,这个数量可在世界国家人口排名100+,比新加坡全国人口还多。

从全国来看,约为国家人口的千分之五,留守儿童分布前七位的省份按顺序分布是,四川省、安徽省、湖南省、河南省、江西省、湖北省、贵州省,而这些省份无一例外都是劳工输出大省。

从入学情况看留守儿童集中于义务教育阶段,人数比例占有78.2%。

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伴随时代发展而发生的问题它不是局限于一地一域,是个全局性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是随同工业化进程和市场经济发展并行的问题,所以又会因为各个省份、地区工业化推进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导致各地问题的不尽相同。

人口流动多,劳工输出多的省份和地区因为留守儿童基数大,问题就会相比复杂,但也会因为人员集中从而给解决问题带来一定的便利。

而那些落后偏远地区则因为当地人口稀少、资源的贫乏和农民自身的贫穷和各方面限制,导致留守儿童在受教育方面面临的问题很棘手甚至很紧迫。

比如贫困山区和人烟稀少的西部因为留守儿童人少生源不集中而无法聚集教师资源,即使短暂有教师资源也因为各种生活上的不便利和其他困难导致他们不能长期待下去,这也是国家长期号召毕业生去西部和贫困山区支教的原因之一,这是师资方面;

在留守儿童家庭方面,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家长因为经济原因从而不得不背井离乡,这些家长自身就没受过多少教育或者说受的教育不够,他们在教育这方面不会有多少的意识,也很难认为教育上的投入会带来生活上的改观,大多数会偏向于屈从当前经济上的困难和生活的不易,从而导致留守儿童有失学可能。

这里有一个情况需要注意,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社会的发展国际之间民间交流日趋频繁,在我国沿海省份的一些地区有一群流有华夏血脉却具有外国国籍的留守儿童,暂称“洋”留守儿童。

这些“洋”留守儿童不同之处在于,其一他们具有外国国籍,其二他们的父母一般远在异国他乡,其三这个群体较小但是具有特殊性。

其特殊性主要在以于他们将来长大成人以后的去和留会对国与国之间的民间关系可产生一定的影响。

俗话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为将来国家强盛之后民族能长期矗立于世界之林考虑,希望有关部门会重视这个情况。

3.3.2疏于照顾,留守儿童的成长受影响

留守儿童大多数是被长辈亲戚监护,这些年事已高、文化素质偏低的祖辈监护人很少能给孩子学习上的辅导和监督。

同时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校方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

如果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长和学校监护不力,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

再加上留守儿童自身防护能力弱,如果家长和校方不能提供很好的教育和保护,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这些方面有:

1、学习、生活方面。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而监护人弱于教导,导致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最终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留守儿童的父母因为经济原因外出务工,在他们离开家乡以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生活节俭方面表现突出。

一方面是上一辈的节约和勤俭的观念所致,另外一方面就是留守儿童自身认知水平不高,对自身生活方面没有要求和标准。

2、心理健康方面。

由于父母外出,长期由监护人监护,甚至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在情感上无法获得满足,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

而家长不又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

导致留守儿童即使遇到心理问题也得不到正常疏导,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容易形成个性扭曲的性格特点,个别行为习惯较差的儿童还容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的倾向。

4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障机制研究建议

4.1加强家庭的监护能力,提高学校的管理能力

4.1.1监护人教育观念的转变,沟通方式的改善

监护人需要树立受教育是儿童基本权利的观念,同时也是孩子将来走向社会能更好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不仅仅应该是政府的政策,更应该是家长的心声。

同时考虑留守儿童监护人普遍偏低的学识和认知水平,在对孩子培育的沟通方式上需要做改进,老式的撒手不管放养式需转化到与时代同步的沟通模式。

具体就是要探索一套针对儿童性格特点而做的沟通方法和交流技巧,在留守儿童监护人之间普及,可以由国家提供经费,组织学校和社会力量来制作并参与执行。

4.1.2父母的就近务工或带孩子外出就学

在有条件的地方,当地政府在主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要考虑当地留守儿童的情况,谋求经济的发展也努力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

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多的地区,当地政府需适当考虑如何解决外来工子女就学的情况。

让外来建设者不仅仅是当地建设的参与者更是当地教育福利的受益者。

4.1.3学校针对留守儿童需有制定相应管理办法

学校作为留守儿童受教育的地方,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无疑对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是有利的保障。

学校可考虑的管理办法:

(1)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档案。

该信息档案不单单是学生的学校成绩、平时表现,更多应该考虑的是留守儿童的家庭关系、经济状况,学生本人的性格特点,爱好特长以及志趣理想等。

这些信息作为该留守儿童的动态信息需每学年更新,并伴随该留守儿童就读年级的不断升高而逐渐丰富完善。

(2)对留守儿童的文化思想给予重视。

对于留守儿童,学校的关心除了日常的学习以外,还可以针对留守儿童的爱好特长多举行文娱活动,让留守儿童能够有更多丰富的文化生活,从而让留守儿童在学习之余放松身心保证平时的学习效率和热情;对留守儿童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比如可以进行学习研究小组的建设工作,把留守儿童都聚集起来,引导这部分人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

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问题,尤其是一些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需要学校和老师多作关注以便这些留守儿童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生活情况避免自卑和自暴自弃,同时通过学校和老师的引导能更好的融入学校和班级的大团体。

(3)提高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的技能。

对于留守儿童,学校需相应开展一定的活动,比如说分享写给远在他乡的父母的信;组织留守儿童对自身生活、学习上不足之处的讨论与改进;个人兴趣爱好的交流。

另一方面,在学校可以在特定时间适当开放一些场所给留守儿童,比如周末开放图书室给留守儿童学习用,短期假时间开放音乐室之类。

(4)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

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虽然没有具体指标来量化,但是却可以通过留守儿童平时的表现观察出来。

留守儿童最近不高兴了,情绪低落了,甚至是最近成绩忽然下滑了,这些都可能是留守儿童心理状态波动的外在表现。

学校和老师平时多加留意,针对出现的情况要多和学生谈心,交朋友。

作为老师可能会居高临下,但是作为朋友却一定会平等相待。

而这种平等相待才更有利于纾解留守儿童内心的波澜。

4.1.4学校与家长建立留守儿童教育联合机制

学校和家长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比如微信群,能实时和动态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信息。

学校需要知道留守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能做到根据不同儿童做不同的预案,可制作留守儿童家长沟通工作簿;家长需要知道留守儿童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能理解和支持学校做出的决定。

同时家长还能够参与到学校对留守儿童组织的活动,对留守儿童各项考核考评的监督。

4.2加大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力度

4.2.1政府在制度上的改善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有来自于户籍制度方面的原因,而开展教育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故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政府政策上的支持。

国务院曾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1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随着国家政策的陆续出台,城市对农村落户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可以随父母异地就读,留守儿童人数从2018年国家民政局统计数据相比2017年有所下降,这就是政策的直观体现。

事务总是在发展之中的,留守儿童的情况也一样,希望国家可依据新形势新情况必要时出台新的政策。

4.2.2政府在留守儿童教育上的投入

政府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的角色可以是教育经费支持者;教育权益保护者;保障留守儿童受教育文化环境构建者。

教育经费的支持,不仅仅在于对留守儿童困难家庭的减免和帮扶,更在于对农村当地的学校建设、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的分配。

教育权益的保护,既是对学校和老师的支持,也是对处于弱势群体的留守儿童倾斜强劲的国家力量,保障留守儿童不失去就学的资格,保障留守儿童不受外来的侵犯以及其他的儿童合法权益。

保障留守儿童受教育文化环境的构建,就是利用国家号召力来影响社会和国民来关心和帮助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

4.2.3社会力量的参与

社会力量是指政府组织以外的能够服务于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益的社会组织和社会个体。

引入社会力量的参与是弥补政府在某些时候不能或者不方便展开,或者说政府做同样的事情会花费更多的资源,不利于社会资源合理利用的时候才需要。

社会力量的参与可简单理解为社会资源的参与,而资源就有盈利和非盈利的需求,故社会力量的参与可简单分为盈利型组织和非盈利型组织。

盈利型组织,比如私立学校,个人办的托儿所,以及当前企业创办的便捷网络教育机构。

非盈利型组织,比如政府采购或政府补贴的留守儿童服务机构,社区、团体服务于留守儿童的组织以及各种留守儿童志愿者组织。

4.3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从根本上保障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

当前我国涉及留守儿童的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宪法》及其他法律等。

考虑留守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却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故如何保障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益,如何保障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权不仅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事情,也关乎法律工作者的责任。

5结语

梁启超老先生在《少年中国说》里曾写到: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留守儿童是中国少年的一份子,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中国少年的一个教育问题,而如何保障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益则是开启中国少年智慧千千万把钥匙中其中的一把钥匙。

参考文献

[1]周菊菊.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保障的行政措施探讨.年轻人,2019/第18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