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3246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docx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docx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二节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

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水平1:

根据地理资料,指出人口迁移的分类及其影响。

水平2:

运用地理资料,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水平3:

结合地理资料,说明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水平4:

能够结合地理资料,运用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说明人口迁移的规律。

人地协调观:

结合区域地理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为人口迁移提供合理的解决措施。

综合思维:

结合资料,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区域认知:

结合资料,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影响的差异,世界及我国人口迁移状况。

地理实践力:

调查学校所在地人口迁移的现状,并分析原因。

 

01、预习准备区

精心准备夯实基础

一、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其他地区,永久性或长期性地改变其

定居地的行为,被称为人口迁移。

2.新大陆发现引起的人口迁移

欧洲人→

美洲;非洲人→

美洲;亚洲的中国人、印度人和日本人向国外迁移。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

(1)迁移方向与之前的比较

欧洲由人口

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

拉丁美洲由人口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

北美洲和大洋洲是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

(2)特点

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国际难民数量

增加,持续时间

长;发展中国家

专业人才移民。

二、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1.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国内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目的:

开发

内地和边疆。

(2)主要人群:

技术人员、退伍军人、干部和知识青年等。

(3)迁移目的地:

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

2.改革开放后的国内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频繁,迁移规模加大;以向城镇迁移、向

东部迁移为主。

1.判断正误。

(1)长时间外出旅游属于人口迁移。

(×)

(2)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移动。

(√)

2.目前,国际劳务输出的主要方向为(  )

A.西亚→南亚

B.亚洲→北美

C.非洲→亚洲

D.欧洲→拉丁美洲

答案 B

解析 目前,国际劳务输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入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

提示 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

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既受特定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系列因素的影响,也受个人意愿的支配,同时还与迁入地和迁出地之间的距离等因素有关。

影响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经济因素

人口迁移大多是由

经济因素造成的;就业机会

较多、经济收入

较高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迁入区

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能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战争也会引起人口迁移。

我国历史上曾采取移民戍边措施,将内地的人口迁移至边境地区

社会文化因素

宗教、种族等社会文化因素会造成人口迁移;外出求学对人口迁移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文化程度较高的人选择工作的机会多,较容易迁移

生态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

灾难性的变化常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生态环境

脆弱地区的人口也会向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迁移

1.判断正误。

(1)叙利亚局势动乱,对人口迁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2)海南省吸引了大量东北地区老年人定居,主要与气候因素有关。

(√)

2.“空巢老人”,即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眼下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近几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原因B.家庭原因

C.自然原因D.个人原因

答案 A

解析 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人口迁移,随着家庭青壮年的迁出,导致“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

3.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候鸟老人”组团“迁徙”的现象日渐普遍。

分析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提示 海南省冬季气温较高;出行交通方便;经济条件改善,生活水平及质量提高等。

02、任务探究区

思维探究实践运用

任务探究 国际人口迁移

近百年来,墨西哥裔人成为美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族群之一。

这部分人口主要由两种成分组成:

出生于美国的墨西哥裔人和来自墨西哥的移民。

下表为1910~1996年美国全部墨西哥裔人口变化。

年份

墨西哥裔人口数量(万人)

墨西哥裔人口占美国总人口的比例(%)

1996

1803.9

6.8

1990

1339.3

5.4

1980

874.0

3.9

1970

453.2

2.2

1960

173.6

1.0

1950

134.6

0.9

1940

107.7

0.8

1930

142.3

1.2

1920

74.0

0.7

1910

38.5

0.5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简述近百年来墨西哥裔美国人的数量变化特征。

(2)按照地理区域划分,墨西哥人迁移至美国,属于哪类人口迁移?

(3)墨西哥人迁移美国,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哪些特点?

[成果展示] 

(1)近百年来墨西哥裔美国人数量一直快速增加。

(2)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3)发展中国家劳务输出增加;人才流向发达国家等特点。

1.人口迁移

(1)判断人口迁移的依据

①居住地变更。

一般以跨越行政区域界线作为判断人口迁移的依据。

②时间较长。

居住地

长期或

永久(至少为一年)地改变。

(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类型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概念

人口

变更定居地的空间移动

居住地没有变更的空间移动

区别

发生长期或永久居住地改变

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外出活动

举例

“闯关东”“下南洋”、北宋末年人口南迁

外出探亲、出国考察、长假出游、“民工流”

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阶段

时间

特点

流向

新大陆发现前

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前

集中在大陆内部(跨国迁移多、跨洲迁移少)

新大陆发现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15世纪末、16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

出现大规模跨洲迁移;从旧大陆移向

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移向未开发国家

欧洲流向美洲;非洲黑人被贩运到美洲;亚洲人向国外移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0世纪中期至今

劳务输出成为主流;国际难民数量多,持续时间长;优秀人才移民日益增多;迁移流向发生变化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

发达国家;从穷国流向富国

3.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了新的特点,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是三种常见形式。

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

口类型

高素质人才

廉价劳动力

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迁移

的原因

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发达国家

劳动力不足;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

迁移

的方向

发展中国家流向

发达国家

发展中(贫穷)国家流向发达(富裕)国家,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

流向和平国家、能为其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

产生

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

使发展中国家缓解

就业压力,赚取外汇

迁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二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核心区)。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

B.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

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

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

(2)图中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

A.由亚洲迁往欧洲B.由非洲迁往欧洲

C.由北美洲迁往欧洲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

科学思维

分析人口迁移时空特点的方法

(1)题,由图可知,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域。

(2)题,图中所有的箭头中,只有从北非向欧洲核心区进行的是跨大洲的人口迁移。

[答案] 

(1)C 

(2)B

  提升运用能力

新航线开辟以来,国际人口迁移规模越来越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又发生了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体特点是(  )

A.从新大陆移向旧大陆

B.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C.从北半球国家流向南半球国家

D.从工业化地区迁向非工业化地区

答案 B

解析 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体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2.下列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特点的是(  )

A.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B.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C.定居移民增多,短期流动工人减少

D.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

答案 A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

任务探究 国内人口迁移

2010年3月1日农历正月十六,元宵节刚过,全国五大民工源头输出地之一的阜阳站客流激增猛涨,再次迎来高峰。

该站旅客发送量再次突破9万人,达92353人,同比增加11.2%,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截至3月1日,节后春运16天,阜阳站安全运送旅客99.7万人,同比增加14%,其中分别向上海、杭(杭州)甬(宁波)、广东、北京方向运送旅客29万人、26.4万人、16万人、9.5万人。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与2009年相比,2010年春节后经阜阳站外出农民工数量有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归纳经阜阳站外出农民工主要迁入地的共同特点。

(3)阜阳所在的安徽省西北部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后,对阜阳外出农民工会有怎样的影响?

[成果展示] 

(1)数量增加。

(2)经济发展程度高。

(3)农村剩余劳动力会有部分在阜阳当地就业,外出数量可能会减少。

1.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

2.我国目前的“民工流”现象

“民工流”

产生的

原因 

农村

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城乡地区间巨大的经济差距;国家允许农民进城政策的实施

“民工流”

的流向

主要从

山区流向

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农业人口大省是民工主要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入地

“民工流”

的变化

近几年出现“回流”和“民工荒”现象。

一方面东部沿海招工难;另一方面民工找工作难。

原因主要是东部地区

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偏低;其次是

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内地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民工流动方向改变

 

下图为我国某省(市、区)人口跨省迁移示意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该地迁出的人口主要是(  )

A.少年儿童B.青壮年

C.大中学生D.老年人

(2)推测该省(市、区)最可能是(  )

A.上海B.浙江

C.广东D.广西

科学思维

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1)题,读图可知,14~49岁人口迁出率最大,说明该地迁出的人口主要是青壮年。

(2)题,该省(市、区)以人口外迁为主,说明经济较落后。

上海、浙江、广东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广西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较落后。

[答案] 

(1)B 

(2)D

  提升运用能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据此完成1~2题。

1.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特点是(  )

A.迁移规模大、频率高

B.从内陆地区迁向沿海地区

C.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

D.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答案 C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自发迁移和流动少,以有计划、有组织迁移为主。

2.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

A.自发性迁移减少

B.移民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

C.人口迁移主要流向西部地区

D.人口迁移主要流向边疆地区

答案 B

解析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主要的目的是务工、经商、学习。

任务探究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了这片灾难的土地。

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

材料二 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中,除希腊、马其顿和斯洛文尼亚外,其他各国人口数量均大幅度减少。

其中波黑人口下降幅度最大,总人口减少了17%,约70万。

材料三 1947年,英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巴基斯坦两国。

印度人多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则是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共和国。

为了躲避宗教歧视和迫害,当时南亚次大陆出现了空前的人口迁移。

印度境内有1500万左右的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境内则有200万左右的印度教徒迁入印度。

材料四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还有哪些?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主要原因是什么?

[成果展示] 

(1)材料一——自然因素(生态环境因素),材料二——政治军事因素(战争),材料三——社会文化因素(宗教信仰),材料四——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

(2)个人动机和需求;迁出地和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等。

(3)经济因素,城乡收入的巨大差异。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某一种因素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因素

影响

举例

经济因素

地区经济差异

主要因素。

人们为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而迁移

比较普遍,如近年来出现的“孔雀东南飞”和“民工潮”

社会经济发展

城市化推进

比较普遍,如内陆地区的人口迁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大型建设项目

三峡移民

区域规模开发

我国西部大开发引起的移民

政治因素

政治迫害

重要因素

乌干达亚洲裔居民迁往英国

战争

巴勒斯坦战争难民

国家组织移民

我国历史上的移民戍边

社会文化因素

宗教

重要因素。

是特定时期、特定地区和特定人群迁移的主要因素

印巴分治,穆斯林迁往巴基斯坦

种族

外出求学

续表

 

因素

影响

举例

生态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要素

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

历史上曾经是主要因素

美国人迁往南方“阳光地带”

环境资源差异

逐水草、淡水、土地而居

生态环境的变化

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因连年水灾使成千上万的农户举家迁往美国;20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拉地区的干旱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迁移

其他因素

心理和

生理因素

人口迁移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

男性比女性更富有迁移动力;青年比儿童和老人更易于迁移

迁入地和迁

出地的距离

2.人口迁移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迁入地

为迁入地提供大量

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是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

压力

迁出地

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

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

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

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2018春运出行大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春节期间我国十大“春节空城”为北京、广州、合肥、重庆、哈尔滨、东莞、沈阳、长春、上海、武汉。

据此完成

(1)~

(2)题。

(1)导致十大“春节空城”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受传统思想影响B.城市分布不均衡

C.人口分布不均衡D.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2)中西部的外来务工农民春节返乡后,部分不再回到上述东部大城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成为“倒吸”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城市(  )

A.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

B.工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加

C.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条件放宽

D.平均工资水平更高

科学思维

分析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方法

(1)题,“春节空城”现象是由于务工人员返乡造成的。

大量人员外出务工是因为中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春节空城”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2)题,由题干可知,“倒吸”现象是指返乡农民工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大城市,而是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说明当地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增多。

[答案] 

(1)D 

(2)B                  

  提升运用能力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示意图,回答1~2题。

1.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居住在湖北宜昌到重庆长江边的居民,不断向其他地区迁移,迁移数量达140万。

影响此次移民的主要因素是(  )

A.①⑦B.②④

C.④⑦D.④⑧

答案 C

解析 结合时间可知,此次移民时间与三峡工程建设时间吻合,影响其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工程建设(④);此次移民是在政府主导下的移民,国家政策(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C项正确。

2.两宋之交,大量人口由北方地区迁往南方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①⑧B.③⑤

C.⑧⑩D.⑤⑧

答案 D

解析 两宋之交,受战争和政治中心变化的影响,人口由北方地区迁往南方地区。

03、综合活动区

释疑教材拓展视野

图表问题巧点拨

[教材第13页探索]

点拨 由材料可知,移民必须到洪洞县广济寺办理手续,然后从该地出发,迁往按政府指派的目的地。

因此影响明朝初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政治。

移民活动,使迁出地人口在短期内大量减少,而迁入地人口在短期内大量增加,使明朝初期人口分布趋向分散,使人口分布相对均衡。

答案 政策因素。

山西人口大量减少,人口迁入地区人口大量增加,人口分布更加分散;全国人口分布趋向于均衡。

[教材第14页思考]

点拨 1.读图1-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主要移民路线”,从中找出箭头标出的地区,即人口迁出区;箭头指向的地区,即人口迁入区。

2.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图1-2-3,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移民的大洲分布、地区分布、国家分布等主要特点。

3.阅读表1-2-1,梳理接纳移民前五位国家共同特征,如大国家、经济都较为发达;以及国家的变化情况,如德国位次、乌克兰和法国退出前五位、沙特阿拉伯和英国进入前五位等。

答案 1.主要迁出地有非洲、拉丁美洲及亚洲的东亚、南亚等;主要迁入地有欧洲、北美地区和澳大利亚等。

2.从发展中国家迁向发达国家为总趋势,包括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劳务输出、发展中国家的难民迁往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移民向发达国家等。

3.经济发达的大国为接纳移民的主要国家;美国一直是最大移民接纳国;2005年位居第二、第三的俄罗斯和德国10年后位置互换;2005年位居第四、第五的乌克兰和法国被沙特阿拉伯和英国取代。

[教材第15页活动]

点拨 利用互联网搜集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资料,如北宋、南宋朝代更替、国都迁移,带动人口迁移;福建客家人建造土楼也是外迁后为了防御外人侵扰所采取的措施等。

再按南北方向、边疆内地、及不同原因分类。

答案 历史上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有战争、政局变动、自然灾害、边疆开发等。

[教材第17页思考]

点拨 观察P16图1-2-7“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图”,其中拉力是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推力是促进人口迁出的因素,二者之间的联系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答案 影响人口迁出的原因有工资低、就业机会少、自然灾害等,影响人口迁入的因素有高工资、好的医疗条件、发达的文化教育、更多的就业机会等,二地之间距离、亲友介绍、来往费用、语言和种族、所受教育和技能、性别和年龄等,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材第19页思考]

点拨 1.案例介绍宁夏红寺堡比南部山区具有极大的优势,盆地内土地良好,邻近黄河,水资源较为丰富,兼有煤炭、石油和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更适宜生存和发展,所以当地实施了生态移民。

地势陡峻的地区、降水极度不均匀地区、干旱区、石灰岩地质区大都存在着生态问题,不适宜人居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需要进行生态移民。

2.生态移民不是简单的人口迁出和迁入,需要做到人口迁入后能够安居乐业,即迁入地要有就业机会、留得住迁入的人口;迁入地要有足够的生存空间、生态容量,避免再出现原居住地存在的种种生态问题;迁入地要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让迁入的人口可以融入新环境等。

迁出地也不是人一走了之、任其荒凉、荒芜下去,而是要在人为干预下尽快进行生态修复,还原自然环境、促进原生环境的恢复等。

答案 1.原居住地生态脆弱、不适合人居,恶劣的自然环境存在可能遭受人类活动破坏的隐患,或者正在发生着某种生态问题,所以要将该地区人口迁移至适于人居的异地安置,即生态移民。

2.对迁出区要尽快进行生态修复、还原自然环境;迁入地要提供更大生活空间、更多就业机会和更好社会环境等。

[教材第20页作业题]

点拨 1.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动力,我国各地、各行业都有长足进步,尤以东部地区、城市经济发展迅猛,强烈吸引人口迁入。

这主要是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引发的人口迁移,以人口自由流动为主,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要群体,以中青年为主要年龄段等。

2.元末明初中国爆发反元的农民起义,至晚明时张献忠“屠蜀”,加上战争后的瘟疫、饥荒等影响,四川“十室九空”。

始有湖广百姓避战乱逃入四川;当时也有以农民军身份随军进入四川而后定居的湖广人;也有以“实蜀”政策入川的湖广人。

政府则以耕地所有、赋税收缴、农耕农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促进了清康熙十年(1671年)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长达105年的大规模湖广人迁入四川过程。

3.当今我国人口流动性大,以中西部农业地区迁出、东部沿海地区人口迁入为主,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可能一个城镇人口以周边区县、乡镇迁入为主,大城市迁入人口可能来自于全国各地。

调查中需要对被调查人的原籍、现居住地、年龄、迁移时间、性别、迁移初期及此时职业、迁移原因做简单询问、登记;有了一个群体的信息后,可以列表汇总、归类整合,找出各类原因引起的人口迁移比例大小,按照迁移时间背景再分类,与人口迁移的重大事件相结合,探究引起这些人口迁移的原因。

答案 1.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大规模进入城市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体现了流动更加频繁、迁移规模加大等特点。

2.主要影响因素有战争、饥荒、瘟疫和政策等影响。

3.略(本题为开放性问题,无统一答案)。

地理实践深探索

方向与建议

1.调查本地区人口迁入和迁出数量,计算人口机械增长数量,并分析其对本地区的影响。

2.查找我国人口迁移资料,绘制人口迁移方向图。

3.查找世界人口迁移资料,分析主要人口迁移方向的影响因素。

展示与评价

略。

04、课后检测区

夯基固本练速提能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探究点

题号

国际人口迁移

1,2,3,13

(1)(3)(4)

国内人口迁移

5,6,7,9,10,12,14

(1)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4,8,11,13

(2)(5),14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