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复习必修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1806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复习必修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版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复习必修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版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复习必修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版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复习必修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版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复习必修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复习必修一.docx

《版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复习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复习必修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复习必修一.docx

版历史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复习必修一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整合】

1.列强武装

侵略

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列强侵华

鸦片战争

1840-1842

第二次

鸦片战争

1856-1860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根本原因

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市场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明智维新后,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

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

瓜分中国

直接原因

禁烟运动

朝鲜东学党起义

义和团运动

侵略国

英国

英国、法国

日本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开始标志

1840年6月,英国军舰驶入广东海面,进行挑衅

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

1894年7月,日本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的船只

签定条约

《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主要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了。

中国人民抗争

林则徐坚守广州;关天培、陈连升等壮烈捐躯;三元里人民抗英等

直隶提督史荣椿等多名将士壮烈牺牲;

太平天国运动

平壤战役中,左宝贵英勇作战;黄海之战中邓世昌等英勇战斗;台湾人民掀起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及清军抗击八国联军侵华

1.近代后期

中国的民主革命

民主主义分期

1919年至1949年

发展过程及主要事件

1919至1924年

中共成立

及国共合作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

,中共诞生

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教训:

1922~1923年京汉罢工高潮失败,必须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胜利

1919至1924年国民大革命时期

开始:

1924年国民党“一大”重新阐释三民主义,

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高潮:

1926年7月国民政府北伐,北伐战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失败:

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1927至1936年

十年对峙

(土地革命)时期

八七会议:

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南昌起义:

标志中共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井冈山道路:

秋收起义后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道路

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后才开始转危为安,1936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

西安事变:

在民族危机加剧的形势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逼蒋抗日,

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打下重要基础

1937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

第二次国共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两个战场:

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相持阶段:

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掀起反高潮;共产党斗争中求团结维护统一战线

抗战胜利: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近代第一次反侵略战争完全胜利

1945至1949年

争取和平民主

解放战争时期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在重庆召开政协会议

战略防御:

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

1947年夏三路大军跃进大别山(中原)

战略决战: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取得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胜利

战争胜利:

1949年4月解放南京,国民党大陆统治被推翻。

3.中国近代化(富强)与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独立)的关系。

近代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完成近代化任务。

①民族民主革命是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展过程,是封建势力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帝国主义在华走狗不断受到打击的过程,是中国由封建专制统治到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过程。

②工业化的发展为近代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近代革命又为工业化的开拓前进扫清了道路。

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

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

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不解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

掠夺和压迫,近代化就无法实现。

 

【单元质量评估】

1.鸦片战争在近代中国和英国的文明发展中都有重要意义。

对中国而言意味着

A.专制政体的终结B.工业革命的起点

C.农耕文明受到冲击D.工业革命的起点

【解析】:

选C。

本题的题眼是“文明”。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之前,中国处于农耕文明社会。

鸦片战争之后,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

A项发生在辛亥革命时,B项工业革命的起点是洋务运动,D项工业革命的起点应该在明末。

2.《天朝田亩制度》与民生主义的“平均地权”的相同之处是

A.平分土地给农民B.反对封建制度 C.提出土地国有D.保护小农经济

【解析】:

选B。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民生主义的“平均地权”要求建立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

共同之处是都反封建。

3.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准确的含义是

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

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C.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使国家主权丧失

D.部分丧失了国家主权并且在保留封建主义的同时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解析】:

选D。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笼统的划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无论是在政治还是经济方面,中国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部分丧失了国家主权并且在保留封建主义的同时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4.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用干支纪年法记述1842年,

应属于

A、辛丑年B、壬寅年C、癸卯年D、甲辰年

【解析】:

选B。

1842前后没有什么关键性的纪年大事,但可以加上60年,1842与1902年是一样的纪年。

1901年是辛丑年,有《辛丑条约》。

根据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戌亥),辛丑的下一年是壬寅。

5.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有四个中国人在聊天。

甲说:

“我参加过公车上书。

”乙说:

“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

”丙说:

“我家住在东交民巷。

”丁说:

“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

”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史实。

A、甲B、乙C、丙D、丁

【解析】:

选C。

1902年

虽然有东交民巷,但那是使馆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所以丙错。

6.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太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

(1897--1920)。

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

历史的重要素材。

下面这些资料里,他不可能留下的是

A.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照片

C.孙中山宣誓就职的照片

D.与义和团冲突的日记

【解析】:

选A。

考查调动和运用材料的能力,由他居住北京的时间1897-1920,可知他不可能有经历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火烧圆明园

发生在1860年,故选A。

7.美国公使田贝曾说:

“事实上,外国公使

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以“任意斥责对待外

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这一表述说明

A.清朝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工具

B.帝国主义国家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

C.美国从此成为侵略中国的主导国家

D.帝国主义国家完全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国家

【解析】:

选A。

从材料看外国公使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控制着中国的内政外交,说明清朝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工具。

8.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

“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

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持乎?

……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

李鸿章乎?

”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总理衙门失策和朝廷猜忌B.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

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慈禧太后无主见D.同僚倾轧、武器落后和军费不足

【解析】:

选B。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阅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平时请款辄驳诘”“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等说明申请军费的提议经常被驳回、朝廷和官员对李鸿章的

猜忌和排挤等,因此B项符合题意。

9.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B.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

D.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解析】:

选D。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

A项符合辛亥革命,B项符合太平天国运动,C项符合辛亥革命。

10.(2010·安徽省巢湖市高三模拟)第四套人民币100元背面的风景是地处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

霄山脉的中段(图3),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

中国革命史上在此地区

A.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

命根据地

B.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

C.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D.开创了第一个敌

后抗日根据地

【解析】:

选A。

“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的中段”即井冈山,毛泽东在此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1.(2010·山东省淄博市高三模拟)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杨立青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再现了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历程。

根据图片中主角杨立青的服饰,判断左起第二个人物形象应处于哪一时期

A.北伐战争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

选B。

上述人物的服饰从左到右,依次为北伐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12.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

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恩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④根据矛

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选C。

中共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但是中共仍然在国共两党合作中以及国共对峙时期犯了不同的错误,所以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不能表明中国的成熟。

13.右图为某班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的20世纪早期一份报纸的一部分,它主要反映了

20081014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对学生运动的声援

【解析】:

选B。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正确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中“免”“去”等说明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成功。

14.20世纪20至30年代我党经历了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历程。

下列

关于党的发展历程按先后排序正确

的是

①分析国情,提出民主革命纲领②适时完成国内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化

③独立自主,妥善解决党内分歧④重心转移,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①②③D.①④③②

【解析】:

选D。

①是在中共二大,1922年;②是在长征之后提出的;③是遵义会议提出的;④是1927年,毛泽东开辟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15.斯诺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

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

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

A.西安B.吴起镇C.瑞金D.延安

【解析】:

选D。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中国西北部”,再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

可推测出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该是1936年长征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延安。

16.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

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

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解析】:

选D。

注意题中所给信息: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

17.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

“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

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可见,西安事变标志着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并宣布实行全民抗战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建立

【解析】:

选C。

西安事变是国共两党对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开始,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8.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布了蒋介石1917年至1931年

的日记,吸引了各国学者的关注。

这些日记涉及了许多重大事件,其中可能包括

A北伐战争B淞沪会战C西安事变D辽沈战役

【解析】:

选A。

北伐战争:

1926-1927;淞沪会战:

1937年;西安事变:

1936年;辽沈战役:

1947年。

19.2009年9月20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而创排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举行首场公演。

《复兴之路》,共分5个部分,你认为反映“解放战争”是在哪一个部分?

A、山河祭B、热血赋C、创业图D、在希望的田野上

【解析】:

选B。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落实核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

20.新华社在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

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C.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解析】:

选C。

日出东方—建党,1921年;星火燎原—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于1927年;力挽狂澜---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灯塔指引—抗战党中央指挥中心延安,全面抗战时期时间为1937年至1945年;进京赶考—解放战争的即将胜利,1949年。

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21.(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吾中国言民族主义者,当于小民族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者。

小民族主义者何?

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

大民族主义者何?

合国内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

——梁启超

材料二今之满

洲,本塞外东胡。

昔在明朝,屡为边患。

后乘中国多事,……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

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孙中山《同盟会宣言》(1905年)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

是曰民族之统一。

——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

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关于民族主义的主要观点。

(4分)

(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的言论,分析其民族主义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4)试举两例说明上述民族主义思想对中国近代革命的影响。

(4分)

答案:

(1)民族主义有大小之分,小民族主义是大汉族主义,大民族主义是中国各民族联合与外国竞争。

(4分)

(2)由反满兴汉到五族共和,再到对外反帝。

(4分

(3)中国国家的衰落,国内矛盾的激化,列强侵略使中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知识

分子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探索与觉醒。

(4分)

(4)可以以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五四运动等为例说明。

(4分)

解析:

本题以民族主义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的概括归纳、理解分析能力。

(1)问难度不大。

(2)问要注意答出转变,也就是由什么到什么的变化。

第(3)问关键是要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

第(4)问既要答出事件,同时还要说明在该事件当中如何体现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的,否则是不完整的。

 

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

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

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

主阶

级。

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范书义《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

一件是独立,一

件是民主。

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

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

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材料三“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分)提出这一主要问题的依据是什么?

(2分)

(2)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写出其中字母A、B、C、D代表的历史含义。

(4分)

大事件

主要领导人

革命性质

A

洪秀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辛亥革命

B

C

五四运动

陈独秀、李大钊

D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出毛泽东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向了什么道路?

(2分

(4)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重大事件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分)

解析:

一问中,从材料可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问题是反侵略求独立、反专制求民主,这是由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的。

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第三问中,毛泽东式的革命道路就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井冈山道路;第四问中,我们要善于多角度思考和回答问题,启示之一就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农

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因为其阶级局限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才能领到人民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答案:

(1)独立与民主,反帝反封建;(2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分)

(2)A.太平天国B.孙中山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彻底地反帝反封建斗争;(4分)

(3)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或农村保卫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分)

(4)启示:

中国人民为了争取独立民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人民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