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1162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思想与文化全球化

①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

不可否认孔子的思想和实践对他以后的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是构成“文化全球化”的重要因子,继承和弘扬孔子的思想文化,有利于促进文化全球化实质性发展。

②文化的全球化问题始终伴随着文化的民族性与全球化的矛盾,对人们的有关认识加以反思,说明了均质化的文化全球化是个文化乌托邦的地球村,是世界文化的灾难。

沟通和对话,“和而不同”才应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

事实证明,无论是被列为文化均质化例证的大众文化,还是文化民族性的坚固“堡垒”语言,都在全球化与民族化两方面此长彼进。

孔子思想文化的辐射效应就是此方面的典型。

③有一个现象令人关注。

孔子学院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平台和汉语国际推广的载体,在短短的几年间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令人欣慰的同时,也的确令人深思。

自19世纪西方文化逐渐成为主导全球的文化以来,“西学东渐”以压倒性优势历经两个世纪而不衰。

21世纪以来,非常有趣的是,在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语境的全球化时代,竟然出现了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而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其原因何在?

④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具有普适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仁、和”,这种思想,在儒、释、道、医、易各家的诸多典籍中随处可见。

中国传统文化在追求“和”的同时,也讲究“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夫和言生物,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

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国语•郑语》)这即是认为“和而不同”是万物生长、发育的法则和规律。

⑤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即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和而不同”对人类社会而言,倡导的正是承认差异、多元共处和相互依存。

这种价值观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且也愈发为人类社会所接纳,成为世界性的价值标准。

联合国已将孔子定为人类十大思想家之首,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成为当今世界人权的基础。

文化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孔子思想、中国情怀,需要把中国核心文化介绍给世界。

⑥毋庸讳言,文化全球化意味着文化的同质化或趋同化。

同时,文化全球化也意味着文化的殖民化,必须予以谨慎对待与警惕。

但文化全球化更意味着文化的高度互动、相关化。

不同文化在全球范围的展现、碰撞,强调文化表现领域的全球性,在审视和探究的意义上,文化全球化应是一种兼具同质化和民间质性的过程与现象。

⑦人类文明是多元化的文明,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同体。

就文化层面而言,全球化显然不是单一价值体系的西方文化,而是世界不同民族的文明互动融合呈现出来的一种态势。

因此,“孔子全球化”的根本意义就在于:

认识文化传统,坚守民族本位,不断反思质疑,发展开放交流,在主动参与世界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中与其他文化共建人类文化。

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孔子全球化”原因的一项是()

A.孔子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具有普适价值。

B.孔子“和而不同”的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且也愈发为人类社会所接纳,成为世界性的价值标准。

C.文化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孔子思想、中国情怀,同时也需要把代表着中国核心文化的儒家思想介绍给世界。

D.“孔子全球化”能使国人认识文化传统,坚守民族本位,不断反思质疑,发展开放交流,与其他文化共建人类文化。

2、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均质化的文化全球化是不能实现的,也是不应提倡的。

沟通和对话,“和而不同”才应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

B.孔子学院在短短的几年间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遍布全球,这说明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语境的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了。

C.“和而不同”表明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对人类社会而言,倡导的正是承认差异,多元共处和相互依存。

D.孔子思想文化的辐射效应是文化全球化的典型,体现文化表现领域的全球性,也说文化全球化是一种兼具同质化和异质性的过程与现象。

3、根据文段信息,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西学东渐”以压倒性优势历经两个世纪而不衰,这说明在很长的时间里,西方文化在人类发展进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B.中国传统文化在追求“和”的同时,也讲究“和而不同”,这说明中国先贤对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有一定的认识。

C.文化全球化意味着文化的同质化或趋同化,也意味着文化的殖民化,因此必须提防西方文化的发展和扩张。

D.人类文明是多元化的文明,是不同民族文化的共同体,因而各民族的先进文化应该在全球范围展现、碰撞和交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行本,沛人也。

行本起家武陵国常侍,寓居京兆之新丰。

每以诵读为事,精力忘疲,虽衣食乏绝,晏如也。

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进攻怀州。

行本率吏民拒之,拜仪同,赐爵文安县子。

及践祚,征拜谏议大夫。

未几,迁黄门侍郎。

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

行本进日:

“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陛下少宽假之。

”上不顾。

行本于是正当上前日:

“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

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

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

臣所言非私。

”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

雍州别驾元肇言于上曰:

“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三百文,依律合杖一百。

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

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

”行本驳之曰:

“律令之行,并发明诏,与民约束。

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

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

”上嘉之,赐绢百匹。

在职数年,拜太子左庶子。

时左卫率长史夏侯福为太子所昵,尝于阁内与太子戏,福大笑,声闻于外。

行本时在阁下闻之,待其出,行本数之曰:

“殿下宽容,赐汝颜色。

汝何物小人,敢为亵慢!

”因付执法者治之。

数日,太子为福致请,乃释之。

太子尝得良马,令福乘而观之,太子甚悦,因欲令行本复乘之。

行本不从,正色而进曰:

“至尊置臣于庶子之位者,欲令辅导殿下以正道,非为殿下作弄臣也。

”太子惭而止。

复以本官领大兴令,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

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

未几,卒官,上甚伤惜之。

及太子废,上曰:

“嗟乎!

若使刘行本在,勇当不及于此。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衣食乏绝,晏如也晏如:

安然B.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夺:

改变

C.愿陛不少宽假之宽假:

宽容D.待其出,行本数之曰数:

查点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行本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行本率吏民拒之②行本于是正当上前曰③岂得轻臣而不顾也

④数日,太子为福致请,乃释之⑤至尊……非为殿下作弄臣也⑥若使刘行本在,勇当不及于引

A.②③④B.②③⑤C.①②⑥D.①②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行本读书刻苦,聚精会神、不知疲倦,虽然穿衣吃饭都有缺乏的时候,也不能干扰他读书。

B.当高祖在殿前责打一位郎中时,刘行本进行了劝阻,皇帝马上就听从了刘行本的意见。

C.夏侯福与太子在阁内嬉戏,被刘行本听到,刘行本将他交付执法者治罪。

D.后来当太子被废弃时,高祖认为如果刘行本还在人世的话,太子就不会落到如此地步。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

(2)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官多误身③。

【注】①耒阳,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

②招魂,《楚辞》的名篇。

③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官多误身”。

8.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请简要分析。

(5分)

9.下阕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曾记否,,。

(《沁园春·长沙》)

(2)又前而为歌曰:

“,!

”(《荆轲刺秦王》)

(3)惨象,;流言,。

(《记念刘和珍君》)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务必选定第四大题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分析题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

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

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

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

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

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

分析题是这样的:

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

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回答的是班长,他是公认的好学生,成绩好,口才好,模样好,没啥不好的地方。

班长说:

“因为这个男人是人贩子,用这种方法抢孩子,他接过孩子,马上就会拔腿而逃。

”  

老师笑笑,点点头。

第二个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些恶作剧。

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

“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

”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辞地说:

“你就当她漂亮吧!

”调皮鬼摇头晃脑地说:

“答案很简单,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  

教室里一阵大笑。

  

数学课代表站起来说:

“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

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

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  

老师点点头:

“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

“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

“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

”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

女生接着说:

“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

“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

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  

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

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给出的答案。

老师不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这时候,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引来的。

校长先对同学们说:

“大家的发言都很好。

”然后又对老师说:

“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

”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

“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

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

”  

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

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

“那个女人的丈夫呢?

如果一个陌生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  

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

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

“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

”  

校长点点头说:

“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二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

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

”  

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主要围绕一道分析题展开情节,突出了当今社会的教育、道德及社会风气等存在的问题。

B.五位学生对“分析题”的分析回答反映他们都是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

C.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学生的“大笑”,既反映了同学们对两次回答的认可,又表现了同学们潜意

识中的功利;结构上前后照应。

D.年轻老师与他的学生对分析题的解答与答案相去甚远,令同学们沮丧、气愤,因此教室大乱。

E.文中“年轻教师”从出题、答题到告诉答案,起着串联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小说中回答问题的五位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共同性格特点?

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

(6分)

(3)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分析题”这个题目含义的理解。

(6分)

(4)试分析小说中学生、教师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

结尾写到老校长流泪,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校长流泪”的认识。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高贵的灵魂

①贝多芬——世界上无数的人被他的音乐所感动,所震撼,不仅仅是他的音乐,还有他的高贵的灵魂。

②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

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有如《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乐》。

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

观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

但自1810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

即使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性质。

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和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

贝多芬1810年5月2日致韦格勒书中有言:

“噢,人生多美,但我是永远受着毒害……”黄昏来临,雷雨也随着酝酿。

尔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把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

——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被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

③罗曼•罗兰曾这样赞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什么样的征服可与之相媲美?

波拿巴的哪一次战役、奥斯特利茨娜哪一天的阳光达到了这种超凡努力的光荣?

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最辉煌的胜利?

一个贫困、残疾、孤独、痛苦造就的不幸的人,一个世界不给他欢乐的人,竟创了欢乐带给人间!

正像他用一句豪言壮语所说的那样,他以自己的苦难在铸就欢乐。

在那句豪言壮语中,浓缩了他的人生,并成为一切勇敢的心灵的箴言:

用苦痛换来欢乐。

④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

就是面对御座,也决不背叛真理。

贝多芬说:

“君王们和亲王们完全可以造就一些教授和机要参议;他们可以给后者以各种各样的头衔和勋章;但是他们无法造就伟大的人物,无法造就超脱于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时,这帮大人先生们应该感觉到我们的伟大。

”歌德,这位德国伟大的诗人、思想家,也是受人们爱戴的。

但是他比贝多芬高贵的灵魂却显得逊色。

贝多芬曾讲述他与歌德一起散步的情景:

“在归来的路上,我们遇见全体贵族。

我们老远就看见他们了。

歌德便掐开我的手臂,立于大路旁。

我白费口舌地对他说了想说的所有的话。

但我就是未让他多走一步。

于是,我把帽子压得很低,扣上外套上的钮扣,倒背着手,钻进密集的人群中去。

亲王们和朝臣们排队恭迎;……我觉很好玩地看着皇家车马在歌德面前经过。

他立于路边,低低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

”事后,贝多芬毫不留情地把歌德狠狠地训斥了一通。

对此歌德耿耿于怀,永远不原谅贝多芬了。

⑤18世纪末的维也纳是音乐气氛最浓的城市,当时在显赫贵族的客厅里,音乐表演成了一件高尚和时髦的事。

所以贝多芬也就经常处在贵族及头面人物的包围之中。

可他总是高高昂起他那狮子般的大头颅,从不献媚于任何人,显示出比贵族还要高贵。

⑥有一次,在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庄园里,来了几位“尊贵”的客人,正是侵占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

当时贝多芬正住在公爵的庄园里,当军官们从主人那里得知后,公爵便请求贝多芬为他们演奏一曲。

贝多芬绝不愿为侵略者演奏,断然拒绝,猛地推开客厅大门,在倾盆大雨中愤然离开,回到住处。

他把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给他的胸像摔个粉碎,并写了封信:

“……公爵,你所以成为一个公爵,只是由于偶然出生:

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完全是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只有一个。

⑦是的,一个人是出身贵族还是平民,不是自己决定的。

但是一个人是选择高贵还是低贱,却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的。

诚如贝多芬所言,由于偶然的出身,世界上有无数的公爵,而历史无情,这些曾显赫一时的公爵一个个都灰飞烟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而贝多芬没有高贵的出身,却有不朽的作品、高贵的灵魂,在人们心中铸起一座丰碑。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二段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告诉我们贝多芬战胜苦难并创作《第九交响曲》的过程,第三段告诉我们这一过程就像波拿巴的战役、奥斯特利茨娜的阳光那样,让人心灵获得了辉煌的胜利。

B.贝多芬之所以训斥歌德一通,是因为他认为歌德就像君王们和亲王们一样,只是拥有地位和头衔,没有超脱庸俗社会的心灵。

C.贝多芬拒绝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请求,是因为贝多芬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对公爵向入侵者阿谀奉承的行径感到愤怒。

D.“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只有一个!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贝多芬对权贵的不屑,对自我独特个性的肯定。

E.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兼有描写、抒情、议论,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思想深刻的贝多芬形象。

(2)结合文本,概括贝多芬的“高贵的灵魂”体现的那些方面?

(6分)

 

(3)文章第四段有两处引用了贝多芬的话,请简要分析这两处引用的作用。

(6分)

 

(4)“一个人是出身贵族还是平民,不是自己决定的。

但是,一个人是选择高贵还是低贱,却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的。

”这段文字可谓思想深邃,让人深思,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8分)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节日的荧屏节目精彩,特别吸引人,有经典的电影、轻松的综艺节目、长见识的各类讲座等。

他们几个好友凑在一起,废寝忘食,焚膏继晷,边看边聊,真是逍遥自在。

B.长歌当哭,要在痛定之后。

痛未定,也就哭不出腔来。

仅以这段像心绪一样散乱的文字,纪念我们永远的季羡林。

C.自古以来,螃蟹被誉为百鲜之尊,最鲜的美味也比不上蟹的美味。

金秋时节,阳澄湖的螃蟹不仅个儿大,而且只只脑满肠肥,吃起来味道好极了。

D.曾几何时,两颗原子弹就使桀骜不驯的日本帝国屈服在美国的炮口之下……这一切的一切的确曾巩固了美国的霸权,但这些毕竟都已成为遥远的历史。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据哈尔滨市房地地协会统计,约有70%的被调查者有购房计划,但如何让计划变成行动,是开发商最头疼的问题。

B.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李灵说,尽管遇到再多的困难,她都不会改变开始的初衷,不会放弃为孩子建立阅览室的梦想。

C.在面试中,他从容镇定,侃侃而谈对未来的规划,他的突出表现和创新设计最终被公司采纳。

D.唐山大地震中死里逃生的孤儿张祥青为四川灾区捐出1.1亿元,这种举动彰显了其奉献爱心、回报社会、全力支援灾区建设。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消费时代的市场影响力,不等同于文学成就。

②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的创作,是建立在一定的阅读和社会经历基础上的。

③但不可否认,“80后作家”也确实为中国文学带来了一些新因素。

④享有不俗的市场影响力,使“80后作家”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⑤“80后作家”的创作却并未走出“成长”和“青春”的文学书写谱系。

⑥但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则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A.②⑤④⑥③①B.④⑥①②⑤③C.②③⑤①④⑥D.④⑥①③②⑤

16、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4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5分)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具有重量轻、能耗小、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和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的新型星际“指南针”。

17.仿照下面的句式,以“青春”开头,再续写两个句子,组成文意连贯的排比句。

(6分)

青春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材料一:

百米赛的关键往往是起跑,起跑领先了,就成功了一大半。

但长跑的要诀却是保存实力,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是否领先并不重要,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材料二:

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汽车有磨合期。

在新车的磨合期,车速不能太快,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

如果在新车的磨合期高速行驶,汽车就会早衰,该急速行进时,就会力不从心。

材料三:

20多年前,某大学的少年班几乎家喻户晓,如今,这些昔日的神童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成为栋梁之材。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高一语文周测答题纸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13

14

15

答案

 

主观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第7题(10分)

(1)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

(5分)

译文:

(2)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

(5分)

译文: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1)曾记否,,。

(《沁园春·长沙》)

(2)又前而为歌曰:

“,!

”(《荆轲刺秦王》)

(3)惨象,;流言,。

(《记念刘和珍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

(2)

(3)

(4)

四、语言文字应用

第16题

第17题

青春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

,;

,。

五、写作

◆作文立意:

参考答案

1.D【解析】此选项体现的是孔子全球化的意义,答非所问。

(3分)

2.B【解析】“以西方文化为主流语境的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了”,文中未有体现。

(3分)

3.C【解析】根据文意,“同质化、趋同化、殖民化”是作者对文化全球化的担忧,但没有表现出对某种文化的抑制,“全球化显然不是单一价值体系的西方文化,而是世界不同民族的文明互动融合呈现山来的一种态势”强调各民族文化的多元化。

(3分)

4.D【解析】“数”,责备,列举罪状。

(3分)

5.B【解析】①④是他的行为,不是“直言”。

⑥是皇上的话,不是刘行本说的。

(3分)

6.B【解析】“皇上马上听从刘行本的意见”与原文不符。

(3分)

7.

(1)现在元肇竟然敢重视他自己的命令,轻视法律条文,想要表明自己言之必行,而忘记了朝廷的根本信用,损害朝廷法律获取个人威权。

(这)不是人臣的礼节。

【“申”1分,“信”1分,“亏”1分,句意通顺2分。

(2)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