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粤西扶贫问题探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4030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粤西扶贫问题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粤西扶贫问题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粤西扶贫问题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粤西扶贫问题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粤西扶贫问题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粤西扶贫问题探讨.docx

《关于粤西扶贫问题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粤西扶贫问题探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粤西扶贫问题探讨.docx

关于粤西扶贫问题探讨

关于粤西扶贫问题探讨

摘要:

粤西地区是经济发达的广东省的一个比较贫困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均收入远低于珠三角地区,市场经济不发达,经济社会发展落后。

然而随着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的发布以及省政件,丰富的自然资源,较好的工业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粤西地区可以更好地加快经济转型促进和谐发展,为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此本文在分析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尝试为推动粤西地区的科学发展提出一些政策。

关键词粤西;扶贫;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战略

 

前言

粤西是广东省西部地区的简称。

广东省西部地区包括湛江、阳江、茂名三个地级市,国土面积63916.4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7.99%;人口2498.5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1.29%。

在广东省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占全省近五分之一国土面积、五分之一人口的西部地区的工业总产值仅占全省的7.02%、GDP仅占全省的11.53%。

粤西,是区域经济概念,广东西部区域,即湛江、阳江、茂名、云浮,统称为广东省粤西地区。

广东可划分为四片区域:

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

2007年8月7日湛江加快建设粤西城镇群中心,湛江粤西区域中心地位日益增强。

茂名亦有意争当粤西的中心城市。

粤西地区包括:

湛江市,辖雷州市、吴川市、廉江市、徐闻县、遂溪县。

阳江市,辖阳春市、阳东县、阳西县。

茂名市,辖电白县,代管化州市、高州市、信宜市。

云浮市(于1994年成立),辖新兴县、云安县、郁南县,代管罗定市

一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首先,粤西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发展农业、矿产开发、海洋产业等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湛江港是全国八大深水良港之一,对于粤西地区外引内联,发展临港经济极为有利。

粤西地区处于亚热带,是全国糖蔗、橡胶、剑麻等作物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荔枝、香蕉、龙眼和蔬菜生产和运输基地,全省最大的花生、南药、蚕桑、松香、山地养鸡基地。

粤西近海原油储藏量丰富,也拥有以建材为主的非金属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是粤西地区亟待发掘的潜在优势,水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其中湛江、阳江市水产品总产量占全省的26.9%。

其中茂名现已探明矿藏近100种,油页岩和高岭土储量和质量居全国之首,玉石矿为全国三大玉矿之一,盛产全国唯一的“南方碧玉”,银岩锡矿居全国第三,稀土、斑岩型锡矿、钛矿等储量均居全省首位。

茂名是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之一,炼油生产能力达1350万吨/年;也是全国最大的乙烯生产基地,生产能力达100万吨/年。

湛江海岸线绵长,港口资源十分丰富,正逐步形成以湛江港为依托的国际原油、液化氧、液化气、矿石等油类储罐转运中心和化工、矿石等进出口物资交易储运中心。

而阳江则是山、海、泉、湖、林、洞遍布全市,自然旅游资源品种全、品位高、在广东省首屈一指。

阳江核电站,阳江抽水蓄能电站、海陵岛风能发电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省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

阳江还拥有“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乡”、“最佳休闲城市”等称号。

然而,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于政策倾斜和资源禀赋等的差异,广东省内的区域分化越来越明显,省内四大经济区域的发展差距越来日益加大。

2010年,珠三角地区的人均收入达到68633元,而粤西地区的人均收入仅为23239元,这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还低。

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定,2013年前三季度广东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达到4.447万亿,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5%。

粤西的第一产业比重依然位居全省之首,第二产业仍然落后于其他三个地区,第三产业的比重还远落后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仍处于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

(一)粤西地区的地理劣势

云浮市以盆地、丘陵和山地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部、西南部、东南部与邻区、邻市俱以山岭为界,唯北部以西江为界。

丘陵是云浮市的主要地貌。

阳江市西北部石灰岩峰群百里延绵。

西部低山、高丘陵分布,东南地形地貌。

滨海丘陵地区,整个地貌由山区、丘陵区、河谷平原和海脊平原区等多种地貌单元组成。

茂名市北部和东北部是云开大山、云雾山和天露山集结形成的山地,面积1300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11.38%。

信宜县的大田顶海拔1704米,是粤西第一高峰。

中部主要是丘陵和台地,丘陵面积7518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65.85%;西南部是平原台地,面积2607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22.77%。

湛江市辖雷州半岛三面环海,岸线长约1180公里,连海岛岸线总长达1450公里。

东海岸沿海有海成平原,外缘多沙泥滩,并有东海、南三和硇洲等岛屿。

东海岛有海堤与大陆相连。

西海岸具高岸特征,多砂堤、潟湖分布。

半岛南部海岸港湾众多,有红树林和珊瑚滩。

(二)粤西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

粤西热带位于我过大陆南端,其北部连接云开大山之南坡,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东临南海,西濒北部湾,粤西热带处于我国热带的北缘,与海南岛的热带相比,热量水平稍低,种植热量要求较高。

全区包括高州、化州、电白、茂名、吴川、廉江、遂溪、湛江、海康和徐闻,共10县市,总面积约2ⅹ10²

(1),地形主要由低山,丘陵和台地组成,整体地势大致呈现北高南低,特殊的环境地形形成了本区独特的热带气候特征。

(三)粤西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

粤西地区是受台风袭击最多的地区之一,从5~11月都可有台风影响,平均每年影响次数(含登入)6~7次,最多的年份有13次之多(1960年),其中登入本区的台风平均每年1.4个,最多的年份是4个(1973年),台风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灾害。

(四)粤西地区的交通不便利

广东大多数欠发达农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阻碍了产品和信息的交流,阻碍了经济社会整体性的互融,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无法大规模生产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虽经多年努力,已镇镇通公路,但是还是有些从镇到村没能通上平坦的公路,有些只是碎石路,沙路或泥路,贫困村更是如此,一到暴雨天,受石灰岩地区地貌的影响,地表下沉,沙石,水流冲击,路面毁坏,使存与外界几乎隔绝,有的村就在高山之上,路面崎岖不平,开车和不开车都很难到达,地方政府缺乏足够财力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基础设施“瓶颈”又反过来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五)公共资源配置不公

中国(包括广东)的贫富差距主要是群体差异,除了地理位置因素外,相当程度上是制度造成的。

如城乡二元结构,土地制度,资本制度(资本向城市流动),劳动制度(农民工同不同酬)等。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城乡居民在享受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乃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合理差距。

珠三角产出占全省的八成,投入也是八成,而珠三角以外的粤西地区投入就少之又少了。

例如,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主要由财政预算安排,再如,政府对教育等公共产品和服务投入不足,在卫生资源配置方面,包括医院和医务人才等医疗卫生资源大部分投放在大城市,而患者却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地区,其他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上也存在相当程度的不公平,加剧了城乡差异。

(六)超计划生育

在部分的偏远山区超生情况较为严重后果,过去由于一些乡镇对计划生育工作抓得不够扎实,特别是对外出打工的流动人口难以掌握,落实不到位,思想跟不上,因而出现了超计划生育,子女多,生活困难,文化素质低,如果加上罚款多,更加容易导致粤西地区的贫困与落后。

(七)粤西地区的教育现状

偏远农村的教育问题一直是中国的大问题,科教兴国是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但是教育投入现状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却难以满足农村教育发展需要。

许多贫困地区财力相对薄弱,这种矛盾更加突出,教育水平也相对落后。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它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农村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而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继续提高教育水准更是举步维艰。

 

二粤西地区贫困原因的分析

(一)自然条件太差

自然条件包括自然气候、地貌类型、土壤质量、地理位置、资源等等。

自然条件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因为人们总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中生活,人类离开自己所处的自然条件,就无法存在和发展。

在生产力水平相同的条件下,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生产的发展就会快些;反之,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生产的发展就会慢些。

1.住房条件差

贫困村中看到的很多房子都比较简陋,有些是泥砖屋,甚至是不挡风、不遮雨、抗灾能力极差的茅草房,砖木结构的楼房较少,有些是人畜混住,每年风灾水灾,都有部分贫困人口的房子吹倒冲垮,甚至家破人亡。

2.饮水困难

石灰岩山区地表崎岖,岩层保水性能差,地表异常的缺水和多洪灾,晴朗几天就有可能干旱,加上许多偏僻地方未通自来水,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为解决生活用水状况,要修筑储水池才能喝上水。

3.地理位置偏僻

离中心城市远。

普遍情况是,贫困乡远离县城,贫困县远离省城。

我们说贫困地区是老、少、边地区,其实老少边的核心是边。

之所以是老区,是因为远离了中心城市。

4.气候恶劣,自然灾害严重。

灾害性气候主要有旱灾、洪灾、冰雹和强台风等。

(二)农村地区普法工作不到位,居民法制观念淡薄

普法教育的权威性、重要性认识不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越来越看重物质利益和经济效益,并以此作为看问题,办事情,论成败的惯用标准。

普法教育工作基本保障有待进一步落实,一些乡镇、村普法工作力量还较为薄弱。

学法用法脱节,执法不公的不良现象,挫伤了农民学法的信心,农村人口素质和环境条件较差,制约了农村普法效果的提高,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流动性大,农民文化素质低,农村组织松散等,给农村普法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三)师资力量不够雄厚,教师队伍素质不高

1、经济落后的因素导致了教育意识的淡化。

据调查发现,在粤西贫困的山区农村,广大群众除了维持基本日常生活以外,没有其他多余资金,因此就对送子女入学产生困难,导致了入学率不达标。

2、家长素质差,教师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教育观念不明确。

在贫困山区,由于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低下,总觉得祖祖辈辈都是靠种地、打柴养家糊口,孩子只要写得起名字、认得厕所、算得清所谓的“帐”就行了。

读书有出息除非是祖坟埋得好,什么挖掘潜能、全面发展、提高素质等全不理会。

另外干部思想僵化,基层党政领导有“建校不如建厂”的观点,总认为学校投入见效慢,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更是没有经济收益,因此重视不够。

没有“地方”的强有力的支持,是不能办好学校的。

3、学校负债,政府负债。

近几年来,为了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许多地区,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修建学校,购置教育设备,以至于教育负债有增无减,有的乡镇贷款超过四佰万元,每年的利息都可建一幢教学楼了。

当地政府又无法拿出更多的钱办教育,学校自身还要投入资金搞校园绿化、美化建设。

这样,政府负债,学校负债,沉重的经济包袱压在整个教育的头上,真正举步艰难。

要改变这一现象,唯有国家加大贫困山区教育的投入,才能解决当地落后面貌。

4、师资紧缺,教师素质不高。

由于贫困山区大多数农村环境恶劣,一些教师不安心工作,教师非常缺乏,只好请当地的初中毕业生、甚至是小学毕业生担任代课教师,多数公办教师为民师转正,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太少。

导致教师素质普遍偏低,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特别是农村一师一校的校点较多,再加上大多数农村学生厌学习惯的影响。

因此,造成教学质量普遍偏低。

5、学校管理混乱,没有统一的竞争激励机制。

学校管理混乱,没有竞争激励机制,表现为制度不建全,先进的办学理念无法推广,有的还用六七十年代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摸式,特别是考勤制度,教师竞争上岗等走过场,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使学校管理无法进步,多数学校在职称评定、教师评优等还在论资排辈,没有体现能者上、贫者让的原则,竞争机制难以实现,几乎在吃大锅饭。

(四)粤西地区生产技术落后

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自然资源和人类的开发能力,而开发能力又主要表现在生产技术水平上。

普遍的规律是,生产技术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生产技术落后,经济落后。

逆定理也成立,经济发展水平高,必然有生产技术水平高,经济落后,必然有生产技术落后。

生产技术与经济的关系真可谓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概括地说,贫困地区生产技术落后有如下表现:

1.新技术缺乏,生产工具简单。

贫困地区许多地方农业机械应用率极低,人工和其他动力灌溉面积小,生产中施用化肥量严重不足。

2.配套技术跟不上。

技术是一个系统,从技术系统本身而言,由于各个技术因子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使得一种新的技术采用之后,相应的关联技术也必须采用,否则采用的新技术是发挥不出它的最大效益的。

3.不能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

粤西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发展农业、矿产开发、海洋产业等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湛江港是全国八大深水良港之一,对于粤西地区外引内联,发展临港经济极为有利。

粤西地区处于亚热带,是全国糖蔗、橡胶、剑麻等作物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荔枝、香蕉、龙眼和蔬菜生产和运输基地,全省最大的花生、南药、蚕桑、松香、山地养鸡基地。

茂名是“中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

粤西近海原油储藏量丰富,也拥有以建材为主的非金属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是粤西地区亟待发掘的潜在优势,水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其中湛江、阳江市水产品总产量占全省的26.9%。

粤西地区积极开发资源,部分资源优势已转化为产业优势。

(五)广东粤西地区贫困户较多

1.多数以务农为主,收入低

不少农民的农业生产还停留在自种自给,一家人一年养一两头猪、一二十只鸡、一两亩地的生活状态,没有现金流的收入。

2.生产经营能力低

农民素质偏低,科技意识,市场经济意识、创业精神淡薄,信息闭塞,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3.家庭没有人外出打工

家庭只有未成年和老年人,适龄劳动力少,或没有人外出打工,有的家庭适龄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担心没技术在工厂干不来,所以也选择留在家里,这些家庭生存和发展能力就比较薄弱,这是导致农村家庭收入低的主要原因。

4.安于现状

部分贫困户存在安贫守土的传统文化观念,宁愿留在家里听天由命,也不愿意出去接受外面新鲜的事物。

满足于当前的生活状态,不思进取,没有更高的追求目标。

(六)粤西地区在配网规划方面还存在的突出问题

1.人力资源配置方面还有所欠缺某供电局下属22个供电所,配置有基建管理员的供电所共17人,占77%。

在17个基建管理员中,普遍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电脑的应用能力偏低。

2.配网基础现状差

变台布点少,供电半径过大,用户平均容量小。

该供电局供电区域面积2354平方公里,供电用户34.26万户,公变2598台,总容量为27.06万kVA。

相当于每平方公里仅有1.1台公变,每一个用电户仅0.79kVA。

1.2.2存在大量的重过载公用配变,重载变压器298台,过载变压器291台。

导致部分台区只能停止用户报装,以防止变压器因过载而烧毁。

3.还有大量的从未改造的台区存在,从未改造的台区还有379个,占总台区数的15.24%。

仍然有452台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损耗变压器在使用,并且设备严重老化,存在严重的安全运行隐患。

1.2.5变台位置极为不合理。

以往,为了用户有电用,每台变压器尽可能多的供电给附近村庄。

变台位置往往无车路到达,给交通运输、维修维护带来不便。

1.2.6用户电压偏低的台区还大量存在,共529个台区,占20.36

(七)发展思路不够明确,缺乏科学规划

长期以来,粤西地区主攻农业还是工业的思路不够明确,缺乏整体功能定位,未能科学规划。

特色产业突出而未能形成有效产业链条,配套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如特色农业无相应轻工业和服务业支撑,农产品精深加工不够配套,产前产后服务跟不上。

区域内城市带动辐射作用不明显,配套功能落后于经济发展需要,存在资源浪费、效率不高的现象。

(八)产业结构亟待提升

粤西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仍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大,占两到三成;第二产业总量偏小,除食品、饮料、水产品加工,纺织业,石化产业以外,其他行业均较落后,产业规模小,产量少,产业关联效应低,未能形成有效的规模效应,对经济的拉动力不强;同时,与工业发展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也相对滞后。

粤西三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出口依存度不高。

三粤西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扶贫问题应当从几个方面入手:

1.政策和方式的创新;

2.胡春华指出,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实施

3.三年来取得的显著成绩,充分证明扶贫“双到”符合广东实

4.际,受到群众欢迎,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广东抓手

 

扶贫开发是广东贯彻落实中央“两个大局”战略思想、

减少和消除贫困、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

重大举措,也是广东的重大民生工程。

开展扶贫开发“双

到”工作以来的三年,是广东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力度最

大、贫困地区发展变化最快、困难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个

时期。

世界银行在2008-

2009年开展的“缩小广东城乡贫富差距”项目研究的

基础上,向广东省提出采取一个“三支柱”的战略来

减少不平等,即消除绝对贫困、减少机会不平等和控

制结果不平等。

广东省委省政府为此战略性提出四个

包括近、中、长期的减贫措施:

一是把“规划到户、

责任到人”(简称“双到”)的扶贫开发作为重大的

社会发展战略。

二是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

三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四是加快实现城乡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实施10年来,农村贫困人口基数大幅减少,贫困发生率降低,农村的农民年均收入不断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自然灾害异常严重、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外部环境异常复杂等因素影响,返贫的压力仍然很大。

对完善扶贫工作有待各方面的人士做更深入研究和探讨,从而使农村真正地脱贫致富,让农民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粤西地区是广东省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东“希望的田野”。

如何紧抓机遇,在粤西实现“三年大发展,十年大跨越”,对于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关于促进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把粤西地区的发展定位于“广东重化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广东参与环北部湾地区、大西南地区以及东盟合作发展的门户和桥头堡,支撑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城镇群、沿海经济带和新的经济增长极”,汪洋书记提出,其核心问题是“要把粤西地区打造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极,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因此,粤西崛起的根本仍是发展问题。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发展思路。

从现实条件看,粤西区位优势明显,各市发展各有特色。

要以粤西作为一个整体经济体予以科学规划,明确粤西经济板块的功能定位,高起点制定粤西发展战略规划。

湛江、茂名两市在历史地位、资源优势、地理优势和经济基础上有其相似性,可以考虑构建粤西地区的“中心区域经济”,构建“茂—湛经济圈”,即在空间拓展上,以茂名、湛江港为进出口通道,以珠三角为依托,以三茂铁路沿线,茂湛高速公路为发展轴线,大力发展湛江—茂名—阳江沿线城镇带和产业带。

并在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旅游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粤西经济发展的实力。

大力推动特色县镇建设,因地制宜发挥各县镇特色主导产业,不断提高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特色产业集聚效应,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经济和配套产业,有效推进地区经济发展。

选准特色产业,发展产业集群,以优势产业拉动经济发展。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

广东经济在向城市经济侧重发展了30年之后,开始向县域经济侧重的阶段转变,县域经济大发展正成为广东经济第三阶段的重要特征,并呈现出组团发展的趋势。

粤西要实现一体化发展,推动县域经济组团发展是其重要路径。

目前,粤西地区的县域经济还很薄弱,有的甚至不如粤北山区的一些县。

要强化地级城市的区域中心作用,发展县域经济,带动小城镇及广大农村协调发展,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格局。

重点要积极推动县域经济组团发展,通过整合市场要素和产业资源,尽快在粤西形成成片发展新格局。

同时,依托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粤西城镇群,其重点是沿海城镇群。

在粤西沿海规划中小城镇体系,构建“中心城区——城镇群(次中心城市)——中心镇”的沿海城镇空间体系结构,加强中心城市与次中心城市、中心镇的规划衔接,并用“沿海绿道”将其串联起来。

各地按照自身特色进行规划,使沿海城镇各具特色,但均要求突出海洋的蓝色特质,在城镇形态上要求具备海岸景观效应,在环保与形态上与滨海立体蓝色景观带紧密结合,把城镇的形态、特色地理生态条件、文化历史资源与蓝色海洋风格充分结合起来,自然山水与人文资源交响,“山、海、文、绿、人”相融,城镇空间“绿化、环保、生态、舒适、人性”,具有浓厚的岭南沿海文化特色。

(三)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从提升粤西国际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出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枢纽的粤西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使之成为服务环北部湾和大西南等周边地区发展、拓展与东盟交流合作的综合通道。

加强粤西区域内与珠三角交通一体化进程,承接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推动粤西区域内交通的一体化,重点是建设粤西三市互通的现代化立体大交通建设。

(四)优化银行网点布局建设,加快金融业发展。

针对粤西地区金融业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研究和整体规划,以引导各商业银行合理布局为契机,加快建设业务品种丰富的精品网点和开发便利快捷的自助银行。

同时,注重拓展农村金融网点的覆盖面,健全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多层次、覆盖面广的城乡金融体系,促进银行业经营整体水平的提高。

适当降低融资门槛,放宽担保抵押项目范围,加强涉农产业、中小企业客户资源的开发拓展,积极加大银行有效信贷投放力度,促进金融业自身的发展及其经济体系运行的支持力度,促进金融业自身的发展及其对经济体系运行的支持力度。

(五)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

联合发展区域性支柱产业。

重点发展石油化工、能源电力、装备制造重化工业和五金电子、电工电器等有地方特色的轻工业,建成湛江钢铁基地和造船基础、茂名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阳江核电能源基地,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选择突破点。

1.着力抓好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开发试验区建设。

促使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开发试验区创造条件,向国际通行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科学工业园目标迈进,利用中心区的技术优势,开发高新技术拳头产品和名牌特色产品,推动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

2.创建原有产业合成优势。

创建旅游产业合成优势,利用滨海资源建设优美的海滨旅游胜地,形成陆海岛、境内外的大旅游区;创建海洋产业合成优势,在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海洋采矿、海洋运输、海洋环保、海洋化工等海洋产业上形成区域优势;利用优良的农业资源和农业发展条件,创建亚热带现代农业产业的合成优势,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制定出符合区域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在最短的时间内加速粤西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打破行政区划的条块分割,加强联合,统一市场,创建市场拉动合成优势;形成统一协调的对外开放地带,建立开放带动的合成优势。

3.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围绕钢铁、石化、五金、农海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研发等一条龙服务,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加快融合、互动发展。

引导和推动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逐步将发展重点集中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运作。

完善科技开发、产品设计、工程设计、环境监测等科技服务。

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改善和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吸引有实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