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3948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1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50201

学科门类:

文学

专业门类:

外国语言文学

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标准学制:

4年

适用年级:

2016级

所属学院:

外国语学院

专业负责人:

王敏

方案制订人:

王敏

方案审核人:

程家才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夯实语言基础、培养跨文化意识、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校校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英语语言技能学习与师范技能锻炼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英语师范人才的需要,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掌握英语教学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较高的教师职业素质,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主要在中小学及其他教育部门从事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

(一)培养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教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相关学科理论与技能的系统教育和训练,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英语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

具体规格要求如下:

1.思想政治素质: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2.通识能力素质方面: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一定的军事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军事训练标准;掌握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等应用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掌握一门第二外语。

3.专业能力素质方面:

掌握英语专业知识,包括语言、文学和英语国家社会文化及科技发展概况的知识,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掌握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师范专业技能,包括普通话、板书、教学活动设计、班主任工作艺术等,具有设计实施英语教学和英语教育研究的能力,能熟练地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手段与模式,能根据社会与教育发展的需要,将新知识、新技术引入英语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了解国家和地方相关教育政策,了解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与教师职业特点。

4.综合能力素质方面: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诚信意识和团队意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文学艺术修养和人际交往意识;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和求实的敬业精神;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未来职业适应能力。

专业素质能力要求实现矩阵如表1所示。

三、主干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

四、课程体系

(一)专业核心课程:

语音正音、基础英语、视听说、英语阅读、基础英语写作、高级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学、英语教学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微格教学与示范课观摩

(二)特色课程:

基础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三)课程体系如图1、图2、图3所示。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设计(含学年设计、论文)、专业见习、实习实训、毕业实习(教育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的内容。

实践教学体系如表4所示。

六、学制和学位

(一)学制:

4年,修业年限可为3-6年。

(二)学位:

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七、毕业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

161.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39学分,公共选修课5学分,专业基础课53学分,专业选修课30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34.5学分。

八、必要说明

1、专业方向课必须修读整个模块所有课程;

2、任选课按课程类别不同由学生任意选择。

任选课学分需满足最低学分要求,按方案公布每学期所列任选课程,根据课程安排、所属类别等控制课程总量,然后由学生报名选课,根据选课人数最终确定所授课程(至少25人以上开班);

3、为了强化英语师范生应用能力培养,第7学期开始安排毕业实习活动(含实习汇报、总结)、第8学期主要用于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就业指导等;

4、公共选修课由学校统一安排,最低修满5学分方可毕业。

九、专业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简介

(一)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基础英语

学时:

272

学分:

17

开课学期:

第1.2.3.4学期

课程简介:

《基础英语》是一门基础英语技能课,是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和训练基本语言技能的综合课程,是本、专科院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必修必考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修课对象为英语专业本专科一、二年级学生,它的具体任务是传授英语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服务。

教学方式:

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等。

评价方式:

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占60%。

考核方式为考试和考查相结合。

参考教材:

1.何兆熊.综合教程[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邹申.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语言技能训练指导[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杨立民.大学英语教程教师手册[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高级英语

学时:

108

学分:

7

开课学期:

第5.6学期

课程简介:

《高级英语》课程是面向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对低年级《基础英语》课程的延伸和发展。

本课程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化、教育、哲学等多方面的名家作品,旨在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名篇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技能,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式:

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等。

评价方式:

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占60%。

考核方式为考试和考查相结合。

参考教材:

1.张汉熙.高级英语[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精读(5)[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精读(6)[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英语阅读

学时:

64

学分:

3.5

开课学期:

第1.2学期

课程简介:

《英语阅读》课程是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通过英文原版文章和报刊新闻培养学生英文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培养阅读兴趣,增强英语语感,不断积累各种语言知识,加深文化沉淀,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能掌握略读、寻读、细读、评读等阅读方法;学会快速、准确地获取并处理信息;根据上下文判断生词的词义,扩大词汇量;能读懂简易的英文原著,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要点,用正确观点评价思想内容。

教学方式:

研讨式、合作式、讲授式、问题式、实践活动式、课题式等。

评价方式:

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占60%。

考核方式为考试和考查相结合。

参考教材:

1.王守仁.泛读教程[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刘乃银.英语泛读教程(第二)[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基础英语写作

学时:

72

学分:

4

开课学期:

第3.4学期

课程简介:

《基础英语写作》课程主要传授英语写作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该课程力图通过有效的读写结合的手段,以语篇体裁分析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基础写作能力,锻炼学生相对应的英语词、句、段落和篇章的写作能力。

教学方式:

研讨式、合作式、讲授式、问题式、实践活动式、课题式等。

评价方式:

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占60%。

考核方式为考试和考查相结合。

参考教材:

1.徐克容.现代大学英语中级写作[M].北京: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5.

2.明建平.语法写作[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5.视听说

学时:

236

学分:

13.5

开课学期:

第1.2.3.4学期

课程简介:

《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听力习惯和正确的听力方法,丰富学生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扩大学生视野,提高英语水平。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

而视是辅助听说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视的同时进行听力则更有利于提高听的效率和说的动力;通过使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学习和欣赏外国原版情景剧、短剧和电影,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原著英语文化、最地道英语的表达法的了解;以能够在真实环境下进行基本的会话交流。

英语视听说课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也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式:

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等。

评价方式:

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占60%。

考核方式为考试和考查相结合。

参考教材:

徐钟,谢之君.21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6.语音正音

学时:

28

学分:

1.5

开课学期:

第1学期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语音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正确的语音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能力的前提。

本课程目标主要强调通过英语语音语调理论知识和发音方法的系统介绍,使学生掌握语音语调理论知识,并以此理论知识来指导其进行正确的语音和口语、听力技能的练习,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大量练习掌握英语的发音、语流的规律、语调的功能,掌握听音辨音等英语实用能力,基本上能正确使用英语语音语调进行朗读、表达思想并进行交际。

基本上能正确使用英语语音语调朗读和有效的交际,为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为以后的从教、翻译等工作以及考研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式:

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等。

评价方式:

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占60%。

考核方式为考查。

参考教材:

1.何善芬.实用英语语音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王桂珍.英语语音语调教程[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7.翻译理论与实践

学时:

72

学分:

4

开课学期:

第5.6学期

课程简介:

《翻译理论与实践》是本科英语专业和本科英语师范专业高年级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主要涉及翻译的基本概念,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英汉、汉英词汇、句子以及语篇翻译的基本技巧以及翻译的基本流派和相关理论。

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英汉、汉英词汇、句子以及语篇翻译的基本技巧,并能够在翻译实践中熟练、准确地运用这些技巧;掌握各种文体的翻译技巧及英汉互译的能力,能将报刊、杂志上中等难度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翻译成中文或英文,力求译文准确、流畅,译速达到每小时250-300个字。

学习掌握翻译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阐释、分析翻译中的基本现象和问题。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英汉翻译技巧以及翻译基本理论的讲授,提高英汉翻译技能和分析、研究翻译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式:

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等。

评价方式:

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占60%。

考核方式为考试。

参考教材:

1.许建平.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8.基础教育学

学时:

36

学分:

2

开课学期:

第3学期

课程简介:

《基础教育学》课程是英语师范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对实现我校的培养目标,特别是对所有师范专业关于培养合格人民教师的培养目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基础教育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教育功能有清晰的认识,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和科学的教育观;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方法技能,明确教师的责任,初步具备教书育人的教育教学能力。

掌握教育规律,学习用教育规律分析问题,解决教育与生活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教学方式:

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等。

评价方式:

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占60%。

考核方式为考试。

参考教材:

1.王守恒,查啸虎等.教育学新论[M].合肥: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英语教学法

学时:

36

学分:

2

开课学期:

第5学期

课程简介:

《英语教学法》是高校师范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必须具备比较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及其语言实践能力外,还必须懂得英语学习的原理,掌握教授英语的理论和方法,并且初步具备教好英语的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教学理论、基本教学理论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英语课外活动、教学手段和测试手段。

在教学中,将采取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和多媒体语音室进行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到中小学观摩学习,培养学生的教学基本功,使学生既有教学法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方式:

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等。

评价方式:

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占60%。

考核方式为考试。

参考教材:

1.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Harmer,J..HowtoTeachEnglish[M].Beijing:

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3.Ur,P..ACourseinLanguageTeaching:

PracticeandTheory[M].Beijing:

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10.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学时:

36

学分:

2

开课学期:

第6学期

课程特色: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是高等院校教师教育核心课程,是在充分调研各师范类院校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精神,以新时期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为核心的课程,具有应用型特色。

该课程系统阐释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和结构,提供操作性强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策略,将教师职业技能划分为四种类型即教师基础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学生教育技能,并通过理论介绍、反思探究、模拟训练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建构适合自己的技能结构,突出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终身性和实践性。

教学方式:

谈论式、讲授式、实践活动式

评价方式:

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占60%。

考核方式为考试。

参考教材:

1.李森.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刘芳,李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1.微格教学与示范课观摩

学时:

36

学分:

2

开课学期:

第6学期

课程简介:

《微格教学与示范课观摩》课程介绍微格教学的概念、特点、作用和实践要求。

分析微格教学系统,对微格教学的核心内容进行了详细和深入的阐述。

主要内容包括:

微格教学概述、微格教学系统、课堂教学技能、微格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微格教学案例评析。

另外,本课程还对示范课进行欣赏、观摩,结合自己试讲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理念,逐步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方式:

谈论式、归纳式、实践活动式

评价方式:

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占60%。

考核方式为考试。

参考教材:

1.李志河.微格教学概论[M].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邹申.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语言技能训练指导[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二)专业特色课程简介

1.基础英语

学时:

272

学分:

17

开课学期:

第1.2.3.4学期

课程特色:

《基础英语》是一门基础英语技能课,是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和训练基本语言技能的综合课程,是本、专科院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必修必考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修课对象为英语专业本专科一、二年级学生,它的具体任务是传授英语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服务。

教学方式:

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等。

评价方式:

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占60%。

考核方式为考试和考查相结合。

参考教材:

1.何兆熊.综合教程[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邹申.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语言技能训练指导[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杨立民.大学英语教程教师手册[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学时:

36

学分:

2

开课学期:

第6学期

课程特色: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是高等院校教师教育核心课程,是在充分调研各师范类院校现状与需求的基础上,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精神,以新时期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为核心的课程,具有应用型特色。

该课程系统阐释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和结构,提供操作性强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策略,将教师职业技能划分为四种类型即教师基础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学生教育技能,并通过理论介绍、反思探究、模拟训练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建构适合自己的技能结构,突出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终身性和实践性。

教学方式:

谈论式、讲授式、实践活动式

评价方式:

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占60%。

考核方式为考试。

参考教材:

1.李森.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刘芳,李颖.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图1:

专业课程地图

必修选修

必修92学分,限定选修8学分,任意选修22学分

图3:

“三段式”人才培养课程分布图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理论)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理论)

微格教学与示范观摩(理论)

教师口语(理论)

语言学导论(理论)

基础英语四(理论)、高级英语一、二(理论)、基础英语写作二(理论)、视听说四(理论)、翻译理论与实践二(理论)、中(小)学英语教材分析(理论)、中(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理论)、

班级管理(理论)、学术论文写作(理论)

基础英语一、二、三(理论)、

英语阅读一、二(理论)、

语言正音(理论)、

英语语法(理论)、

基础英语写作一(理论)、

视听说一、二、三(理论)、

专业导论(理论)、

翻译理论与实践一(理论)、

基础教育学(理论)

基础英语四(实践)、高级英语一、二(实践)、基础英语写作二(实践)、视听说四(实践)、翻译理论与实践二(实践)、中(小)学英语教材分析(实践)、中(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践)、学班级管理(实践)、学术论文写作(实践)、小学期制(口译、微格教学)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实践)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实践)

微格教学与示范观摩(实践)

教师口语(实践)

语言学导论(实践)

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设计)

“多样发展”阶段(1-1.5学年)

理论教学

 

学生毕业

新生入学

基础英语一、二、三(实践)

英语阅读一、二(实践)

语言正音(实践)

基础英语写作一(实践)

视听说一、二、三(实践)

专业导论(实践)

翻译理论与实践一(实践)

基础教育学(实践)

认知实习、小学期制(英语演讲)

实践教学

“强化专业”阶段(1.5-2学年)

“筑牢基础”阶段

(1-1.5学年)

表1:

专业综合素质能力要求实现矩阵

培养要求(知识、能力、素质)

主要支撑课程或实践

综合素质能力

专项素质与能力

1.英语语言能力

1.1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基础英语、语音正音、视听说、

英语语法、英语阅读、基础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师口语

1.2文化认知、文化比较、文化协调能力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

2.教学能力

2.1师范技能:

普通话、钢笔字、板书与教学简笔画、英语歌曲及舞蹈等

普通话与教师语言、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少儿英语歌曲与舞蹈、教师书法技能训练、教师书法技能训练

2.2多媒体课件设计与运用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应用

2.3课程教学、教材分析能力

英语教学法、中(小)学英语教材分析、中(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与研究

2.4综合运用教学技能的能力

中(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微格教学与示范课观摩

3.教育研究能力

3.1选择研究方向,设计研究方案

学术论文写作

3.2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

基础教育学、教师学导论、教育研究方法

4.组织管理能力

4.1.班级管理能力

中(小)学班级管理

4.2.学生心理辅导能力

基础心理学、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5.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

6.个性化发展能力

6.1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西方文明、英国文学与作品选读、美国文学与作品选读

6.2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策略与训练

 

表2:

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别

学时分配

学分分配

总学时

占比

总学分

占比

含实践教学学分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

 

732

32.8%

39.0

24.1%

8

专业基础课

898

40.2%

53

32.8%

6

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80

3.6%

5.0

3.1%

0

专业选修课

专业限选课

144

6.5%

8.0

5.0%

1.5

专业任选课

376

16.9%

22

13.6%

3

必修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

/

34.5

21.4%

34.5

合计

2230

/

161.5

/

53

1.培养方案所列课程总学时为223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626学时,实践教学604学时。

2.培养方案所列教学环节总学分为161.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08.5学分,实践教学53学分;其中创新创业教育10学分。

3.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应修读总学分为53学分,其中,课程实验(实践)类18.5学分(占3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