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医改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37064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医改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杭州市医改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杭州市医改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杭州市医改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医改工作总结.docx

《杭州市医改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医改工作总结.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市医改工作总结.docx

杭州市医改工作总结

2007年杭州市医改工作总结

2007年,我市医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根据年初制定的《2007年杭州市医改工作要点》和《2007年解决“看病难”问题工作任务项目表》以及年中制定的《2007年下半年杭州市医改工作要点》,各部门通力协作,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活品质之城,坚持“四改联动”,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在社区卫生服务基础建设和机制创新、覆盖全民的医保制度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杭州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

年初提出的医改5项重点工作及12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缓解。

一、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使群众“方便看病”

1、健全服务网络。

一是继续打造步行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完成了2007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以撤村建居村、“城中村”为重点的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的网络布局,方便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就近就诊。

二是实施帮扶结对。

目前全市4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与省、市公立医院建立定点技术协作关系,促进“双向转诊”制度的有效运行。

三是拓展服务功能。

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居民需求为目的,积极转变服务模式,拓展服务渠道,推出家庭护理、健康咨询和与生命周期相关的各种保健服务,努力实现其“六位一体”功能,居民的预防保健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治基本可以在社区得到解决。

2、完善保障政策。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

2007年,主城区均已落实每万人口25万元的社区卫生预防保健经费,最高的区已达到30万元,同时,市政府投入社区卫生服务专项资金2000万元,专门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化建设。

二是落实业务用房。

规划、建设、民政等部门已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用房纳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用房面积达标率已达95.6%。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

2007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杭编办〔2007〕36号)。

《意见》对我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人员待遇等问题提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

我市全科医师培训率达到92.54%,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率达到95.66%。

3、实施“收支两条线”综合试点改革。

我市六城区根据《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杭医改〔2006〕3号)的有关规定,下城区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滨江区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改革,上城区、拱墅区、江干区、西湖区各区选择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该区实施收支两条线的试点单位。

目前,全市6城区共有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了“收支两条线”的综合改革。

从改革试点情况看,试点机构的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群众满意度有了较大提高。

据初步统计,全市六个区11个试点中心的门急诊量与06年同比增加20%以上,门诊均次费用降幅10%,居民满意度增长两个百分点。

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使群众“看得好病”

1、推进管办分离。

为了转变卫生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变,实现管办分离,根据市委、市政府对杭州市卫生事业发展中心的职能定位,成立了市卫生事业发展中心。

2、新建市属三甲医院。

积极推进滨江、下沙、妇女儿童等医院的建设,目前已公开招聘滨江、下沙两个医院副院长,负责医院筹建工作。

滨江医院由市卫生局、浙医二院、滨江区政府合作建设。

二家医院于08年一季度开工建设。

3、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根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严格按照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把好医疗机构准入关。

2007年共有绿城医院、新城医院、杭州微笑行动慈善医院、时光美容医院4家民营医院开业。

在拱墅区开展了“民办公助”、“国有民办”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试点,完成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招标,目前正在筹建中。

三、完善政策体系,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使群众“看得起病”

1、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

一是实施杭州市企业在职职工门诊医疗费社会统筹,从1月1日起正式实施,总体运行情况较为平稳。

截至12月底,在职人员门诊统筹参保人数达108.83万人,其中灵活就业参保人员16.53万人;发生门诊医疗费2.95亿元,就诊人次239.07万人次,门诊次均费用123.50元。

二是实施城镇老年居民医疗保障办法,自2007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截至12月底,已参保人数60344人,其中享受医疗保险费免缴2331人,享受医保待遇5651人。

三是实施少年儿童医疗保障办法,自2007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截至12月底,已参保人数12.62万人,其中享受医疗保险费免缴1663人,享受医保待遇2139人。

四是制定《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障办法》。

根据“城乡统筹、全民覆盖、一视同仁、分类享受”的总体思路,制定《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障办法》,将原独立运作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老年居民医疗保险、城镇少年儿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员医疗困难互助救济和非参保人员的医疗救济等制度整合到基本医疗保障一个制度框架内,该《办法》包含了农民工医疗保障政策,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

2、完善医疗救助政策,加大救助力度。

一是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力度的意见》,《意见》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对象医疗救助水平、降低低保家庭医疗费提前救助门槛、加大门(急)诊医疗救助力度、增加困难家庭成员就诊的定点医院。

此外,萧山、余杭区以及大部分县(市)再次对原有医疗救助政策进行重新修订,进一步降低救助门槛、扩大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标准。

二是加大爱心门诊的医疗减免力度。

在市级医院爱心门诊、惠民病床选择300种基本药品,按照零利率提供给困难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同时,对就诊的人员实施“二免四减半”(免挂号费、诊疗费,减半收取床位费、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检查费)优惠服务。

三是进一步加强惠民医院的医疗救助。

市惠民医院对1534种医保目录内的药品实施零利率销售,同时,实施“十免十减半五减免”,以进一步加大困难人员的医疗救助力度。

四是对外来务工产妇分娩实施限价服务。

调整临床路径,制订了外来民工产妇平产、剖腹产质量、费用控制标准,在市三医院推出外来务工产妇分娩限价服务。

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平产限价1600元,剖腹产限价4000元。

截至2007年12月底,已对市区未参保城镇困难家庭成员实施救助2330人次,发放救助金697.52万元;对市区农村低保家庭成员实施医疗救助940人次,发放救助金307.84万元;萧山、余杭区和5县(市)已对6344人次困难群众实施救助,发放救助金2312.14万元。

3、加大对基本医疗保险监管力度。

截至2007年12月底,查处违规案件181起,拒付247.50万元,取消定点药店2家,限期整改的定点医疗机构7家、定点药店5家。

同时,按照“宽进严管”的原则,逐步扩大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的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到2007年12月底,市区定点医疗机构409家,比去年末新增29家;定点药店147家,比去年末新增5家。

四、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缓解农民“看病难”问题

1、出台相关政策,提高筹资水平。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意见》(杭政办〔2007〕7号),进一步明确了新农合的发展目标、筹资机制和工作管理要求。

全市参合农民达到369.7万人,农民参合率达到97.2%,实现了乡村全覆盖,农民人均筹资额已达到116元,筹资水平达到了上年农民纯收入的1.37%。

2、加大财政投入,提高补助水平。

今年以来,各区、县(市)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纳入区、县(市)党政“一把手”工程,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努力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市财政积极增加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对六城区和实施新一轮‘49100’帮扶工程的地区,按实际参保农民给予每人每年奖励补助20元;萧山、余杭每人每年奖励补助6元,桐庐、建德、富阳、临安每人每年奖励补助10元,2007年补助资金约4300万元,比去年提高一倍。

3、全面实施制度,提高保障水平。

2007年全市参合农民门诊平均补偿率达到19.16%,比2006年的14.85%提高了4.31个百分点;全市平均住院补偿率达到31.75%,比2006年的24.36%提高了7.39个百分点,有效提高了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4、进一步健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

一是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

全市148个建制乡镇(街道)设置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6家,占建制乡镇(街道)总数的85%,并通过兼并、转型等形式将有条件的村卫生室转换成以预防保健为主要功能的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是实施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

重点改善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医疗仪器设备配置,有效提升农村卫生院的软、硬件设施水平,已有35个乡镇卫生院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4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

五、继续实行并不断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

1、实施2007年省市医疗机构药品联合集中采购。

本次集中采购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招标模式,采取了集中询价、集中招标、集中竞价、低价药挂网采购四种方式组合的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在保证患者安全用药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药价。

参加本次联合集中采购的医疗机构达131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共2945家,申报的药品品种共21642个,参与评标、竞价和询价品种19015个,中标品种共计11813个,总体品种中标率62.12%。

本轮中标结果与2005年省市药品联合集中采购中标结果相比,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总体降价幅度达6.76%,实现了“质量优先、合理降价”的预定目标。

其中,评标中标品种平均降幅10.94%,竞价中标品种平均降幅5.68%,询价中标品种平均降幅26.61%。

二是基本实现了企业、患者、医院三方共赢。

按照各医院确定的询价采购药品最低采购量测算,医院原采购成本为1.20亿元,现采购成本为7800万元,节省采购成本4200万元;全省统一销价、放宽差率的低价药品作价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调动医疗机构使用低价药品的积极性,从而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支出;本次集中采购中浙江省企业的品种中标率较高,达66.13%,重点品种因质量和报价具有竞争力也全部中标。

2、探索县以下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模式。

临安试行药房共管模式,临安锦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市场引导、药房共管、政府监管、电子商务、信用结算、统一配送”的方式,以街道医院为主导,由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参加,运用电子商务平台,由医药公司采购配送的“大药房”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六、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使群众“放心看病”

1、加强医药价格监管。

落实有关药品价格改革措施,及时调整药品价格,2007年共调整1800余个品种规格的药品价格,其中降价品种规格约占70%,降价幅度平均为16%,降价金额约3亿元;认真开展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大检查,进一步完善医药价格公示制和医疗费用清单制,积极开展医疗机构“价格诚信活动”,实施“价格服务进医院”试点工作,建立药品价格调整提醒制度,规范医疗价格市场秩序。

2、加强医疗市场监管。

2007年全市各级工商部门加强了对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案件的查处工作,共立案查处案件38起,案值350.03万元,罚没款303.29万元。

3、加强药械市场监管。

一是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力度,强化认证后的监督检查。

二是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坚持长抓不懈。

三是加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重点品种、突出问题的治理,多渠道、多方式严厉打击街头非法药品买卖行为。

4、加大医疗、医药广告监管。

严格执行新《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杜绝未经审批的医疗广告,对2起通过媒体发布违法医疗广告的广告主和广告发布者进行了立案查处。

加大了对医疗机构医疗广告发布的监管工作,2007年5月份召开了涉及变相违法发布医疗广告的民营医疗机构和部分公立医疗机构情况通报会,对12家医疗机构下达了书面责令改正通知书,使变相违法发布医疗广告行为得到遏制。

对通过电台以讲座形式发布的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共立案6件,罚没款10万元,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11份。

七、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使群众“少发病”。

一是建立了市、区(县、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健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调机制和工作网络,制定了应急预案,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健全和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体系。

二是建立健全了公共卫生信息预警、监测和报告网络体系,疫情网络直报率达到了100%。

三是完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全市已建立40个卫生监督分所,派出机构设置率达到年初下达的90%的目标。

四是建立健全了医疗救治体系,市急救中心在市区设立13个急救点,14分钟内急救车能到达市区各地,初步形成急救网络体系。

八、加强调查研究,探索医改新问题。

一是跟踪国家医改方案进展情况,加强研究,提高对医改整体把握能力。

二是对我市医改情况进行回顾,认真梳理市委、市政府〔2003〕18号文件,分析成效,找出不足,研究某些政策未落实的原因以及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三是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

市发改委、财政局、卫生局、劳动保障局、食药监局等部门对医药分开、双向转诊、通过“民办公助”及“国有民办”等多种形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综合改革试点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