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达主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36602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达达主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达达主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达达主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达达主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达达主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达达主义.docx

《达达主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达达主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达达主义.docx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绘画风格。

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

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达达主义的倡导人查拉在宣言中为达达主义下定义说:

“这是忍不住的痛苦的嗷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的东西和不合逻辑的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命。

”达达主义的目的和对新视觉幻象及新内容的愿望,表明了他们在以批判的观念重新审视传统,力图从反主流文化形式中解脱出来。

达达破坏的冲动给当代文化以重要的影响,成了本世纪艺术的中心论题之一。

达达主义是二十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一种资产阶级的文艺流派。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它首先产生在瑞士。

1915年秋委,几个流亡在瑞士苏黎世的文学青年,包括罗马尼亚人特里斯唐•查拉、法国人汉斯•阿尔普以及另外两个德国人,他们在伏尔泰酒店组织了一个名叫“达达”的文学团体;1919年,又在法国的巴黎组织了"达达"集团,从而形成了达达主义流派。

达达主义,语源于法语“达达”(dada),这是他们偶然在词典中找到的一个词语,意为空灵、糊涂、无所谓;法文原意为“木马”。

它采取了婴儿最初的发音为名,表示婴儿呀呀学语期间,对周围事物的纯生理反应。

宣称作家的文艺创作,也应象婴儿学语那样,排队思想的干扰,只表现官能感触到的印象。

查拉在草拟的《宣言》中,曾为"达达"下了这样的定义:

“自由:

达达、达达'达达,这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嗥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东西和不合逻辑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活。

”有人还作过进一步的解释:

“达达,即什么也感觉不到,什么也不是,是虚无,是乌有。

达达主义者对一切事物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他们常常用帕斯卡尔的一句名言来表白自己:

“我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还有别的人。

”查拉在回顾达达主义运动时说:

“目的在于设法证明这各种情况下,诗歌是一种活的力量,文字无非是诗歌的偶然的、丝毫不是非此不可的寄托;无非是诗歌这种自然性事物的表达方式,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我们只好叫它为达达。

达达主义者的行动准则是破坏一切。

他们宣称:

艺术伤口应象炮弹一样,将人打死之后,还得焚尸、销魂灭迹才好;人类不应该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迹。

他们主张否定一切,破坏一切,打倒一切。

因此,达达主义是虚无主义在文学上的具体表现。

它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某些青年的苦闷心理和空虚的精神状态。

自1919年在巴黎成立了达达团体后,巴黎就成了这一流派活动的基地,文艺杂志《文学》则达了达达主义者的喉舌。

参加这一流派的作家有:

布洛东、阿拉贡、苏波、艾吕雅、皮卡比亚等。

达达主义虽然曾一度引起人们的注意,但终因精神空虚而不持久。

到1921年,巴黎的一些大学生抬着象征“达达”的纸人,把它扔进塞纳河“淹死”,以表示对达达主义的憎恨。

1923年,达达主义流派的成员举行最后一次集合而宣告崩溃,它的许多成员随即转向,参加到现实主义作家的行列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现代文艺流派。

倡导者是法国诗人特里斯唐•查拉。

1916年,查拉在瑞士苏黎世与一些青年诗人组成文艺小组,他们翻开一部字典,用手随便一指,恰好指到"Dada"这个字,就用它命名。

"Dada"本来是初学说话的幼儿语言,意思是"马"。

用作文艺活动的旗号,并无任何意义。

但达达主义的宗旨在于反对一切有意义的事物,反对一切传统,反对一切常规,也反对被认为有意义的文学艺术,包括达达主义在内。

它主张以梦呓一般混乱的语言、怪诞荒谬的形象表现不可思议的事物。

正当规模空前的战争在摧毁物

质世界和人民的生命的时候,有一群青年人仇恨这场战争和产生这场战争的精神世界。

他们要否定这个精神世界,但又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来代替它。

他们所意识到的,就是必须将旧的精神世界彻底破坏,新的精神世界才能够产生。

这就是达达运动的根本意义。

达达主义者的精神状态是非常空虚的,他们常用帕斯卡尔的一句话来表白自己:

"我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还有别的人。

"查拉在回顾达达运动时说:

"目的在于设法证明在各种情况下诗歌是一种活的力量,文字无非是诗歌的偶然的、丝毫不是非此不可的寄托;无非是

诗歌这种自然性事物的表达方式,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我们只好叫它达达。

"查拉认为达达运动的历史意义是:

"指导我们行动的原则的确是‘破坏一切',不过它的价值也正在于为后继的事物扫清道路。

"

代表人物:

阿尔普(JeanHansArp)

特里斯坦•查拉(TristanTzara)

马克斯•恩斯特(MaxErnst)

奥托•狄克斯(OttoDix)

马塞尔•杜尚(MARCELDUCHAMP,1887-1968)是达达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作品:

《泉》;《有胡须的蒙娜丽莎》;《甚至新娘也被光棍们剥光了衣裳》等。

朋克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朋克风格又是什么样的?

“朋克”:

Punk朋克诞生于七十年代中期,一种源于六十年代车库摇滚和前朋克摇滚的简单摇滚乐。

朋克乐队以theVelvetUnderground、theStooges、NewYorkDolls等乐队的简朴音乐为蓝图,试图通过简单的三和弦还摇滚乐质朴的本性。

朋克音乐不太讲究音乐技巧,更加倾向于思想解放和反主流的尖锐立场,这种初衷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在英美两国都得到了积极效仿,最终形成了朋克运动。

尽管朋克乐队大多惊人地相似,作品也过于单调,但许多著名的朋克乐队都有自己的显著个性特点,比如theRamones的泡泡糖流行乐、theSexPistols的Face(面容)式的强力和弦、Buzzcocks(嗡嗡鸡的)流行感觉、theClash(冲撞)的雷鬼元素、Wire(电线)的艺术试验特色等。

此后朋克逐渐过渡成后朋克、新浪潮、硬核等风格,在八十年代中期,朋克运动整体陷入低潮。

PUNK的精髓在于破坏,彻底的破坏与彻底的重建就是所谓真正的PUNK精神。

PUNK风格大致来说包括音乐和服饰两个方面。

发泄怨恨、进行控诉,这种称之为朋克的反摇滚音乐力量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

从朋克音乐诞生的那一刻起,朋克风格就变成了另类时尚的标志。

早期朋克的典型装扮是用发胶胶起头发,穿一条窄身牛仔裤,加上一件不扣钮的白衬衣,再戴上一个耳机连着别在腰间的walkman,耳朵里听着朋克音乐。

美国歌坛大姐大麦当娜就是朋克时装潮的代表人物,她曾将英国著名的朋克时装品牌PauricSweeney其中一季的秋冬系列服饰全部买下。

朋克风格为各大设计品牌所重构吸收始于VivianWesterwood。

VivianWesterwood被称为“朋克之母”,她是20世纪后期国际上最重要的设计师之一,早在70年代就以叛逆的服装风格成名。

这种服装就是早期朋克运动的服饰。

许多人对VivianWesterwood对时装界的贡献总结为:

将地下和街头时尚变成大众流行风潮。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时装界出现了后朋克风潮,它的主要指标是鲜艳、破烂、简洁、金属、街头。

反观今年的朋克潮,颜色方面却回归了以往的以沉色为主,款式基调依然是简洁,少了金属和街头的气息。

punk起源

PUNKINTERIOR

PUNK,是兴起於1970年代的一种反摇滚的音乐力量。

PUNK在中国大陆译作"朋克";在台湾译作"庞克",香港则叫作"崩"。

在西方,PUNK在字典是解(俚语)小流氓、废物、妓女、娈童、低劣的等意思(虽然现在它的意思有了一定的改变)。

从最早由LegMcNeil於1975年创立《PUNK》杂志,之后由SexPistols将此音乐形成潮流距今已有25年历史了。

要了解PUNK对世界及对室内空间的影响,必先了解PUNK的意义及发展。

1970年代的英国

PUNK这一词是被英国人叫唤起来的,当时战后的英国,经济萧条,失业率高企,而当时美国那边厢的荷里活电影发展得蓬勃刺热,间接导致英国的电影业一落千丈;在音乐事业方面,英国亦是处於低迷状态,美国正流行著progressive诗篇式的摇滚乐,十多分钟的solo,音乐十分注重技巧化的表达,而当年的掘摇滚乐逐渐商业化起来,成为主流的地面商品,那时候progressiverock的表表者有YES,GENESIS,KINGCRIMSON…。

其实自60年代起,摇滚乐逐渐步入了一种可悲的境地,为了商业利益,乐队及乐手越来越缺乏摇滚乐所应具有的敏感性行(sensitive)及抗争性(complaint)。

势如破竹的"崩"力量

1975年Virgin唱片公司所签下的label-"SEXPISTOLS"(大陆译名"性枪手")是PUNK的起点。

他们发表的专辑"GODSAVETHEQUEEN"的唱片封套大胆地把英女皇的嘴巴用"SEXPISTOLS"的封条封著。

大胆的作风前无来者(及后新浪漫时期英国一队band-JAPAN亦曾在musicvideo内炸毁毛泽东的俏像),他们完全的发泄心里一腔的愤恨,无论对前途、社会都是一种控诉。

这就是PUNK的诞生。

一时之间,PUNK就势如破竹的成为一种狂潮,因为PUNK是属於大众的文化,可以极容易使人认同(基於当年英国社会问题),人们得到宣泄的途径;而香港当时的许冠杰一曲"半斤八两"亦是受PUNK的文化影响,写尽打工仔的心态,可见PUNK的世界性及兼容性(君不见"半斤八两"一碟卖得满堂红?

三个和弦的音乐

PUNK是物资与欲望、理想与环境的不均衡压缩之下的变形产物,对物质的敏感是PUNK的重要理念。

他们让你感到一种暴躁不安的侵略性与攻击性,以及对事事都不易满足,所以PUNK的音乐大都涉及性、药物、暴力等。

"三和弦论"的PUNK是一种极民主的ROCKN'ROLL;三和弦,是指一苜歌只是用三个chord(和弦)组成,完全没有修饰,直接的、有力的、赤裸的表达他们想说的,PUNK亦没有长篇大论,只有2-3分钟,完完全全跟当年的主流相反。

因为PUNK的简单大众化,使许多PUNKBAND在街头巷尾、车斗里、仓库里响起了他们第一个音符,音乐已经再不是什麼高深的学问,因为PUNK有极强的可参与性,使得PUNK音乐得以普及,对摇滚乐有著积极的推动作用。

PUNK的演变

尽管PUNK是那麼的负面,那麼的极端,但它总算在世界艺术史上写下重要的一页。

PUNK的出现,不只於在音乐世界,还影响了时装、平面图像、视像及室内装潢。

一名作家MalcolmMclarer说过"Ifpunkwasjustaboutmusicthisthingwouldhavediedyearsago""punkisthemostimportanteventinpost-warBritain."PUNK亦可能给予意义含糊的新浪漫(POST-MODERNISM)一点栓译。

PUNK的演变之广,我们可能没有擦觉,它已经变身成一种行为艺术,一种思想,甚至一种人生。

在平面设计方面,由SEXPISTOLS的唱片封面引发起一种"并贴"的热潮,当年的海报,杂志等都以这种方式排版,对往后的设计业影响钜大。

在时装设计方面,大家一向可能误解那些PUNK头的人是PUNK友,那是十分错!

其实PUNK的潮流,在八十年代的青年人一定经历过,当年梅艳芳的一身打扮都是受PUNKLOOK影响,人们还以为梅小姐带领潮流,其实她也是跟潮流!

PUNKLOOK往往是一种反叛型态,80年代的男生gel起头发,一条窄身牛裤,加上一件不扣钮的白恤衫,再戴上一个headphone连著腰间的walkman,已经是一种PUNKLOOK。

(可惜香港人只是学齐了人家的outlook,,但headphone却听著中文流行曲!

!

[本帖最后由笑向天行于2007-8-717:

10编辑]

附件

95161.jpg(44.7KB)

2007-8-717:

10

95162.jpg(40.77KB)

2007-8-717:

10

95163.jpg(29.76KB)

2007-8-717:

10

95164.jpg(35.56KB)

2007-8-717:

10

95165.jpg(36.75KB)

2007-8-717:

10

95166.jpg(41.38KB)

2007-8-717:

10

zhcx_t1.jpg(41.38KB)

2007-8-717: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