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活动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36356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活动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活动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活动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活动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活动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活动总结.docx

《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活动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活动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活动总结.docx

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活动总结

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活动总结

 

大学生暑期支教实践活动总结从四月的立项到月日实践的结束,看似漫长遥远的三个多月的时间在建筑系疯狂的设计与交图,以及紧张的期末考试周,以及考试周结束后全身心地井然有序却也略带紧张的准备,以及最后在纳雍昆寨中学的实践中逝去了。

这期间,有联系上的反反复复,有筹备上的辛辛苦苦,有各种碰壁后的垂头丧气,有取得各种成就后的欣喜欢乐,有旅途中的颠颠簸簸,有难说出口的心疼心酸,还有最后离别时的不舍与眼泪……这是一个有着太多故事的过程,我用我笨拙的笔不能描述不出全部这些故事,只好用几个关键词概括我们的实践:

转变反复准备走访倾听心疼忙碌感动。

或许这几个词并不足以完全把我们这次实践的轮廓勾勒出,或许仍然存在某些遗漏,但这些词已足矣表达出我们的感受。

转变当我们回过头重新审视我们最初的想法时,虽不会因为当时那个想法的幼稚与不成熟而嗤之以鼻,却也绝对会会心一笑。

最初的最初,我们的确怀着一种自以为很崇高的心理很英雄主义的心理立了项——到中国一个最贫困的区去支教。

那个时候,我们的确一心向往着徐本禹式的支教经历,虽然我们不可能像他那样在一个区支教多年,我们仅仅只是一两周的时间,我们一心只认为只有那种环境下的支教才是最有意义的。

但是随着实践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备阶段的展开以及最后实实在在的支教经历,让我们的想法不断地发生着转变。

我不得不承认,在最初的想法里,我们太自以为是,只是过分的关注怎样怎样的活动怎样的环境怎样的经历对于我们才是最有意义的,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单方面地考虑自身,而忽略了我们的活动对于承受方的意义对于社会的意义。

渐渐地,我才明白,实践的作用,并非是期待我们通过某一次或者某几次的实践而实现多大的社会价值,而是让我们能够走出大学这座象牙塔的庇护,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也是了解自己。

而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的锻炼自己,尽可能的提升整个实践活动的社会价值。

而活动的意义与价值,也并非取决于我们选择的实践环境实践地点和实践人群,而是取决于我们的活动,取决于我们在这次实践中付出了什么,给对方带去了什么;取决于我们收获了什么,而对方又收获了什么;取决于我们的活动是否能让社会上更多人和群体关注我们的实践的对象,而不是关注我们。

任何活动的意义都不是在实施之前通过制定目标或者计划臆断推测出的,都是在真正践行的过程中看到的感受到的。

反复这其实是一个很让人恼火和垂头丧气的过程。

四月份立项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确定了我么实践地点为贵州省毕节市**小学,然而同对方联系接洽的过程总是让人“出乎意料”。

本以为是应该是一很顺利很简单的事情,只不过给当地校长或者政府打一个电话说明情况征得他们的同意就可以了,没想到是那样的繁琐。

当我尝试着和**小学的校长联系时,他告诉我大学生支教属于教育类益活动需要和镇的团委和教育部门联系,让他们同意审批,当地收到上面的通告以后才能和我们商量具体事宜。

而当我联系到镇的团委和教育局时,两个单位有事不约而同地把我再往上面踢——让我和毕节市的团委和教育部门沟通。

总之,从开始联系**小学的校长一直到最终拿到毕节市团委和教育局审批通过的消息一共用了几乎半个月的时间。

然而当我们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再次同**小学的校长联系时,虽然这时我们已经拿到了从毕节市到该镇各级的“通关碟”,他仍然告诉我们两个字——无效。

我们需要和镇中心校区的负责人联系得到中心校点的同意等等。

当我们请求这位校长协助我们一起联系时,他却告诉我们联系是我们的事情,他帮不上什么忙。

我们真的很恼火他的这句话。

但是我们仍然拨通了中心校区的电话,接下的事情更令人恼火,每一次我们还没有把话说完,对方就直接挂掉了电话。

我们最终放弃了**小学,一直有人包括实践组的前辈包括家长反对我们到那么偏僻注:

我没反对那么没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去实践,但是我们认为只要做好了联系工作这些都会得到解决,我们坚持了那么久,但是当地的不配合以及电话里对于我们不信任的语气让我们做出了改变——最终选择了纳雍,选择了昆寨。

事后我们和那镇的一位很热情的团委工作人员聊天,发现其实事情一开始就并非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顺利。

首先是我们的实践时间处在一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孩子们正在放暑假,即使我们意识到这一点而在策划中表示让高年级的学生学校上,而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家访,仍然有很多问题我们在当时都没有考虑到,学生到学校上,午饭肯定要学校提供,学校从哪里提供这午餐费呢?

另一点,学生暑期的安全本不属于学校负责的范围,而把学生们集中起以后谁负责学生们的安全呢?

我们自然希望还是校方,可是校方又从哪里抽出这些人力和财力呢?

那村是贵州最贫困地区的最贫困的一个村,很多我们认为理所当然可以很容易解决的问题放在那样的环境中的确十分困难。

而另外一点原因就是那镇的其他学校之前也曾和大学生的暑期实践支队合作过,然而很多支队给当地留下的印象并不好,也给孩子们带一些不好的引导。

当地每做一次这样的活动,都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对于当地说,而当地的这些付出换的却总是些不尽人意的效果,也难怪田坝镇最近开始抵触大学生暑假支教的活动。

准备月日,是的,距离我们预定的出发时间月日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我们要完全重新开始。

时间真的已经很紧张了,但是大家都很有信心在这一个月中从零开始,做成一个相当棒的支队。

这次重新开始,我们基于以往支教支队留下的经验我们自己对于社会与支教的思考以及其他人给我们的建议,给我们的支队做了重新定位。

毕竟就像大多数支教支队的出的结论一样,暑期实践短短几天的支教并不能给当地的孩子们教会多少东西。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短短的一周的时间培养起孩子们对于堂内外某些学科的好奇心与兴趣乐趣,我们可以利用这短短的一周的时间在当地的孩子们心理种下一个梦想,我们可以利用这短短的一周的时间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而且暑期实践并不只是那段短短的一周,之前的繁忙有序的准备和之后紧张高效的整理宣传都是暑期实践的一部分。

而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次活动,能够让社会各界人士能够关注到这样一群里的朴实纯真的孩子,关注他们的梦想;能够让更多的人更多的团体帮助支持那些孩子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撰写了周密的实践策划书;与纳雍县的李践书记和昆寨中学的老师们进行了充分地交流与沟通,了解当地情况;通过我们院的黄鹤老师在微博上宣传我们的支队,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为纳雍的孩子募捐体用具书籍和衣物,关注我们的活动;并与爱心纳雍论坛合作,在论坛上开辟出一块专版,用于我们活动的实时报道。

令我们印象很深的就是每天中午物资的领取,爱心人士会将物资寄送到我们学校,几乎每天中午,快递司都会给我打电话通知我们去取快递,我们就将物资从二号楼搬到专教的“物资集中存放处”。

又一次我们刚运完一次物资,就又接到一个电话,又有物资送。

我们募捐得到的所有物资,从始至终,包括寄人物品种类数量去向,都有者详细的记录。

这些物资中“最麻烦”的应该是我们从清华大学电机系计算机实验室争取的十台被淘汰的电脑了。

从组装检查卸保护卡重装系统清洁,一直到交给快递司,我们四五个队员全权负责,虽然在一间又闷又热的房间里泡了一整天,但每项工作我们都做得一丝不苟,十分细致。

最终我们募捐到的物资除了台电脑后又从清华控股那里募捐到台外,其他物资估计价值在一万元左右包括大量的书籍,具,体育用品,衣物。

所有物资在我们到达昆寨后都陆续运抵昆寨中学,我们按照计划对这些物资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分配详情见简报但是我们清楚,物资的筹集并不是我们这次活动的重头戏,衡量我们活动成功失败的真正关键的部分是我们在当地支教的效果。

所以,在准备阶段,在做完策划以及大体安排之后,我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程内容选择与设计和备中。

我们大家经过两轮的头脑风暴,筛选出个活动和程,安排到一周的时间内,每天都有新鲜的活动和程。

而这个活动和程都是孩子们平时接触不到或极少接触的内容,而这些活动以及程的内容,又以梦想和兴趣为引导——例如励志电影放映,音乐赏析,趣味地理,趣味美术,辩论基础,趣味数学,团队训练营,“大声说出我的梦”演讲比赛等。

之后我们把这些程和活动分配给各个支队队员,开始进行备。

我们的备要求很高,把关十分严格,因为我们希望给孩子们展示的是成功的欢乐的另类的堂。

我们每个人的备都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根据我们自己编写的程提纲把程目标程时间分配以及程讲义完整的构思出,并形成电子格式;第二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备内容,形成自己的讲思路,组织讲语言,并准备试讲;第三阶段,试讲。

前两个阶段,大家备的电子档都会通过邮发送给所有人审阅,提供修改建议;第三个阶段,大家坐在讲台下面听主讲人完整的把一堂一个小时的讲下,并对主讲人的语速语言以及举例提出修改建议,并指出可能出现的冷场的环节。

最后大家再对自己的程进行调整。

其实我们到当地之后,在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之后,对很多程内容又相应的调整,有的程内容甚至做了更换——比如潇潇的本剧,冬姐的趣味数学。

除此之外,我们还自行设计印制了许多印刷品,如三款纪念书签,人手一本的营员手册,程反馈表,纪念册等等。

其实准备阶段,是一个十分忙碌的阶段,又是我们支队迅速成长的阶段,从零到有了这么多的成果,从一开始的没有头绪到后的井然有序,我们已经为出发做好了准备。

走访月日我们在昆寨中学的学生宿舍住下,休整了一个晚上之后,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的走访。

虽然因为时间的有限以及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李践书记在安排走访路线时,并没有涉及特别边远的地方,只安排了几个距离昆寨乡较近的村子作为考察点,而且李践书记十分坦诚的告诉我们,最边远的那几个村子同样也是最困难的几个村子,根本没有能让车开进村子的道路,进村子只能是人走路。

因此我们走访的几个村子应该算不上是特别困难的村子。

但即便是如此,这些村子里的小学的情况已经足以令人心酸和担忧了。

虽然是暑假期间,学校没有老师和学生。

但是很多学校都谈不上对外是否开放,因为很多小学都是临道路而建或者通村的路,或者是上的小路,没有围墙,“教学楼”甚至不能称之为教学楼,因为它们只是一层的低矮砖房,甚至是土坯房甚至是穿斗式的木屋。

砖房和土坯房的窗户有很多都没有玻璃,只是钉上了些木板,而木屋的墙壁因为木板衔接的不好有很多漏封。

因此虽然学校并不开放,我们仍能透过窗户墙上的窟窿木板的接缝门缝窗缝看到教室的内部,看到教学条的不容乐观。

教室低矮而且狭小,很多教室都只是四米见方的,是差不多我们教室的四分之一那么大;黑板是在白墙上或者木板上刷的黑色树漆做成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而且大部分教室都四处漏风。

在偏坡村,我们见到了一所只有两个房间的小学,一间是办室,一间是教室。

这里就是偏坡小学,这只有一个老师,他一个人负责者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教学,而这三个年级的学生就坐在同一个教室里一起上。

当然,这里也有一些条不错的学校,例如治沟小学我们的实践地点昆寨中学以及建新河小学。

在这三个学校,教学楼不再是平房,而且有围墙将学校同四周隔开,配有室外的水泥乒乓球台和篮球场。

教室也规范的多,宽敞明亮。

其中昆寨中学设有图书室多媒体室物理实验室化学试验室生物试验室等但这些教室的利用率都偏低。

可是也不能忘记,我们所见到的,还都不是条最艰苦的学校。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到一些学校进行观察,还和当地的村民以及孩子进行交流。

我们发现这的孩子么真的很用功很好学,在岩上村,我们看到一本记着密密麻麻仔仔细细的笔记的本,它的主人就是当地的一个叫做秀的小姑娘。

而在千秋村,我们有了解到这样一种情况。

千秋村可以说得上是纳雍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了,以经果林种植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然而当地的教育却不乐观。

千秋村并没有自己的小学,孩子们要到建新河小学读书;而家长们的化水平并不好,老师们的教学水平据家长的反映也不是很好,孩子在学校得不到老师的很好的指导,在家得不到家长的有利辅导,因此孩子们的成绩都较差,二三十分的成绩十分普遍。

孩子们多数只上完初中就出去打工或者回家务农,而正在读初中的孩子,家中每学期虽只需交元钱的费用就可以保证孩子就读,但对于一些家庭说仍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虽然当地已经不再认为读书没用,但对于孩子们上学读书,很多家长的观点就是能识字算数就可以了,以后做事不至于吃亏……走访过程中得到的这些情况不能不令人心酸……忙碌在昆寨的那几天真的是忙碌的几天,甚至都可以和建筑系的交图周相媲美了。

我们的实践活动原计划只招收名营员,分六七八三个年级,每个年级有一个班主任,两只三名助教。

可是月日开营之后,每天都会有孩子想参加我们的活动,到第二天下午的时候已经有人了。

而这个孩子中,有大部分是住校生。

考虑到这些情况,一方面我们立刻加印我们的活动材料,包括程讲义营员手册毕业证书和纪念册等,一方面为了给住校的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活动,延长了每天的活动时间,除了原定的白天的活动和程,早晨增加了半小时的英语晨读,中午开设了一个半小时的图书阅览,晚上从七点钟开始,准备了四间活动室,分别是自习室,电影放映室,图书阅览室,聊天室,有时还会再腾出一间教室和教孩子们画画做沙画等等。

这样一,每天早上六点半左右,我们就和孩子们一起起床洗漱,然后去打印室准备这一天要用到的材料——比如堂讲义反馈表等等;去广播室调试设备,广播这一天的相关活动的通知例如:

“通知通知,今天下午点将在二楼电影放映室播放《功夫熊猫》,今天下午点将在二楼电影放映室播放《功夫熊猫》,请大家按时观看,请大家按时观看……”,七点半的时候还要带着孩子们开始上英语晨读。

白天是我们给孩子们准备的一整天的精品程,主讲人负责讲,其他的队员就做助教,为主讲人准备投影仪分发讲义维持堂秩序其实孩子们都特别听话等等,或者在办室里整理孩子们的信息批改作业查找程资料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备。

晚上,在自习室图书室电影放映室聊天室都会有一名队员负责维持秩序,应对以下突发情况,其余的队员则为第二天的程做准备或者同孩子们聊天谈心做游戏。

而每天晚上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活动结束以后,等到孩子们都回到自己的寝室,熄了灯准备休息的时候,我们就在我们的男生寝室开始每晚九点半的例会,一方面简单总结今天一天的成果,一方面提出在当天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讨论并确定解决办法,一方面布置第二天的活动安排。

看似简单的流程,很多时候都要我们花上三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去完成。

当然这七天中,也有着许许多多的小插曲。

几乎天天中午和傍晚的时候,都会有住校的孩子想要出学校,回家拿衣服或者买东西或者去医院看病拿药,我们担心孩子们的安全,虽然他们走路比我们要强的多,所以每次都会有一个队员随行。

有一个孩子在第三天的时候生病了,上午去医院拿了药,到了晚休的时候,依然很严重,我们有两名队员颖和岭就一直照顾着她,外面正下暴雨,还是陪着孩子一同去了医院,直到夜里很晚才把孩子安顿好;之后又有一个孩子犯了胃病,为了不耽误其他孩子的休息,又方便照顾,颖就把孩子接到自己宿舍里,让孩子睡了她的床,自己和茜挤了一晚。

而当天晚上,因为下雨,我们几名队员还做起了维修匠,得知孩子们住的寝室窗户没有玻璃后立马拿着床单塑料袋钉子锤子补窗户。

那天晚上大家弄完这些再加上开会,一直忙到一点多才睡。

而在昆寨的最后一个晚上,和孩子们结束联欢之后,我们没有回寝,而是直接洗洗涮涮,然后重新回到了办室,准备最后一天结营仪式和告别会上要用的材料制作各班的视频短片为孩子们写留言。

我们不想应付任何一个让我们留言的孩子,而我们每个年级的班主任和助教通过这一周时间的上活动和聊天,对自己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着了解有着感情,所以,我们把自己心中对孩子们最殷切的希望写到了他们的留言簿上,我们有一个队员给其中一个孩子写了一页半A纸的密密麻麻的留言。

这些工作我们一直做到凌晨三四点钟。

七天很忙碌,但是我们都觉得——值!

倾听见证在昆寨中学,我们不仅仅是孩子们的向导,我们还是孩子们的倾听者和见证者,孩子们把我们当成他们的知心的哥哥姐姐,向我们聊起他们的生活。

这些虽都不密,而我们在倾听见证之后才成为知情人。

我不知道怎样把这些事情串起,只能一一的叙述。

这里虽然是南方,但因为是区,气候却并不热,南方的作物种植的并不多,而是在较缓的坡上辟成梯田种玉米,还有的孩子家中开垦一片坡种果林。

然而今年春天的冰雹毁掉了所有的这一批庄稼和果实。

玉米大幅度减产,收成连往年的一半都不到,有一个孩子家中种植桃林,偌大的一片桃林今年夏天只收了七只桃子。

从那天晚上我们队员照顾孩子的时候我们就渐渐的开始了解到这样一种情况,这里的孩子有一些身体不舒服的,虽然她们一直在坚持着,说着没事。

她们不去县里的医院做检查,即使检查出了结果,可能也不会去治疗。

因为对于里的家庭说,检查一次的花销太大了,当然,治疗的花销肯定更是远远超过简单的一次检查。

很多孩子家离学校很远,每天要起得很早,冬天甚至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要打着手电筒,走三个小时的路学校上;晚上仍然是从天亮走到天黑。

路是那么的险,曾陪着一个孩子回家取衣物,从学校到她家要走一个小时的路,中间很多地方都是右手崖壁左手陡坡。

多么希望这些离家远的孩子能够都住在宿舍里,每天用不着花六个小时的时间走那让人提心吊胆的路。

还有一些问题少年,这不仅仅是昆寨纳雍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都存在的问题,真的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很想重新去做一个单纯追求上进的学生,然而学校老师和家长总是不能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即使这样的孩子有了这样的想法,却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支持,反而依旧是一系列的责骂和警告,给孩子们的信任甚至还不及一个陌生人多。

当孩子们想要做出改变,而周围却全都是怀疑时,我们是否会让孩子退却?

有多少孩子打扫过食堂卫生?

有多少孩子清理过学校粉刷后滴在地面上的油漆?

这些事情好像听起并不归孩子们负责,而在昆寨,确确实实是孩子们再做这些工作。

每天饭点一结束,就会有孩子们端起厚重的大铁盆放到水池里,接上水,用洗洁精清洗盛菜用的饭盆还有碗筷,当把所有的饭盆碗筷洗好并归置整齐后,还要清理残留在食堂餐桌和地面上的剩菜剩饭擦桌扫地。

当粉刷工匠把教学楼粉刷过之后,在地面上留下斑驳的油漆,也是孩子们拿着小刻刀小铲子一点一点的仔细清理。

在那里的时候,我们和他们一起,但是也许回之后我们就再也不会接触这些事情。

他们都是勤劳的孩子。

而他们在学校,每年只有在十一月份之后才会有热水供应,那天一个孩子生病,冲感冒冲剂用的都是直接从食堂水龙头那打的凉水。

而其几乎每个宿舍的窗玻璃都不完整,夏天还好,晴天还好,而到了雨天和冬天的时候孩子们可怎么办?

见识过了昆寨的雨,是那么的猛烈;还没见识过昆寨的冬天,但是听孩子说,整个冬天会一直覆盖着雪,很冷。

听到这些看到这些,其实真的很让人心疼。

而昆寨,在周围的这些村子中可以算是条比较好的了,那么岩上偏坡陡坡那些地方又会怎么样呢?

那些我们都未曾到过的村子又会怎么样呢?

感动感动,并不是刻意去寻求,而是那么自然而然的不经意间的就被孩子们感动了,不曾忘记,也不会忘记。

当我们在食堂一边聊着天一边吃着午饭,孩子们会端着饭盆冷不丁的从我们身后冒出,在我们察觉之前给我们往碗里添满满一瓢米饭,虽是孩子们的恶作剧,却抑制不住的让人感到温馨……当孩子们知道我们将要离开的时候,依旧认认真真在堂上听着,却在下的时候偷偷地递给我们一张折了好几折的纸条;还有那群低年级的孩子们,顶着大中午的太阳去草丛里为我们每个人寻找四叶草给我们编花环和手链把我们从校园的各个地方“押”到办室与他们合影……当我们和孩子们在最后一个晚上举行联欢会时,本想搞成一个欢欢喜喜结束,却被一群孩子唱了一首《祝你一路顺风》……当我们最后一天给孩子们播放我们熬夜做出的视频短片,虽然我们在最后一帧上写下:

“请留住你们灿烂的笑脸,让我们带走这个夏天最美好的回忆”,可是大家依旧湿润了双眼……当我们离开了昆寨,就开始一直收到孩子们发的短信或者打的电话:

“……哥哥/姐姐,你们到哪了?

一路顺风……”,“……哥哥/姐姐,你们明年还会么……”,“……哥哥/姐姐,我们想你们了……”。

离开昆寨后的每天,我们每个人都会收到孩子们的问候……在昆寨的日子里,我们用真心对待这群淳朴热情而又开朗向上的孩子们,我们并不清楚我们是怎样一种心态,但我们在那里的时候,总是想尽量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因为他们是那么的让人喜爱,而且他们从不会提出过分的要求。

其实最让我们欣慰和感动的是到活动的最后,大部分孩子都初步树立起自己的梦想,自己的大学梦。

从开营第一天我们统计的孩子们个人信息包括理想到最后孩子们给我们的留言,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孩子们在理想上的变化,仍然充满着孩子气的浪漫幻想,但更加坚定也更加明确。

这是我们这里最想做的——给孩子们种下一个梦想,最终,我们完成了。

实践结束了,但这又是另一种开始,是我们的一个开始,我们从当面的引导转变为在孩子们身后默默地鼓励与支持;更是孩子们一个开始,孩子们将开始他们追逐自己梦想的旅途……这就是我们的实践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致力于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觉得好可以点个赞哦

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文档资料,可以留言告知我们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