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知识复习总结沪科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32020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0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中考知识复习总结沪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物理中考知识复习总结沪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物理中考知识复习总结沪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物理中考知识复习总结沪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物理中考知识复习总结沪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中考知识复习总结沪科版.docx

《物理中考知识复习总结沪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中考知识复习总结沪科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中考知识复习总结沪科版.docx

物理中考知识复习总结沪科版

2016年物理中考知识考点总结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

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

1、机械运动:

定义:

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定义:

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

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

1、长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

基本单位:

米(m)

常用单位: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mdm㎝mmμmnm

换算关系:

1km=1000m;

1m=10dm=102㎝=103mm=106μm=109nm

长度的测量:

工具:

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

三看:

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的五会:

会选:

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

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

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

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法:

累积法: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

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

测量操场的跑道。

2、时间的单位:

国际制单位:

秒(s)

常用单位:

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minsmsμm

换算关系:

1h=60min=3600s

1s=103ms=106μm

3、误差概念: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

①仪器精密度不高

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

测量者估读

误差的减小:

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

改进仪器材料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设计更合理的测量方案

(三)

1、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

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

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

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2、速度: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

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公式:

υ=s/t

单位:

国际制单位:

米/秒符号:

m/s

换算关系:

1m/s=3.6km/h

3、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径是直线运动;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第三章声的世界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体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够传播声音,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空气中传播,其中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其次,空气中的速度最小。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回声与运用: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人耳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玩0.1s以上

应用:

利用回声加强原声;利用回声测距离。

4、乐音与噪声:

乐音:

人们将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特征:

音色:

声音的品质,一般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响度:

声音的强弱,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共同决定的,物体的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一般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弱。

音调:

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噪声:

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的声音

噪声的防治:

在声源处减弱,如会场内手机调到静音状态。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旁植树。

在人耳处减弱,如带耳罩。

5、超声和次声:

超声:

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

特点:

频率高、穿透力强,

应用:

B超、消毒、声呐等

次声: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危害:

能量高的次声具有很强的破坏力;使人的平衡器官受到破坏;会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第四章多彩的光

(一)光的传播

1、光源: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如太阳、开着灯、点燃的蜡烛、萤火虫、灯笼鱼等

分类:

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

2、光的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日食、月食、影子、激光掘进机、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

4、光的传播速度: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4.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

(二)光的反射、

1、概念:

一点:

入射点

两角:

入射角、反射角

三线:

入射线、反射线、法线

2、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3、反射分类:

镜面反射:

漫反射:

4、平面镜成像定律: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三)光的折射

一点:

两角:

、三线:

、、

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折射角随入射角改变而改变;

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两角不相等)。

现象:

池水变浅、海市蜃楼等

(四)光的色散

定义: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

光的三基色:

红、绿、蓝

原料的三原色:

红、黄、蓝

(五)透镜成像与视力的矫正

1、凸透镜:

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

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

的成像

规律

物距(μ)与

焦距(f)的关系

成像性质

像距(υ)与

焦距(f)的关系

应用

μ>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2f>υ>

照相机

μ=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υ=2f

f<μ<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υ>2f

投影机

μ

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μ=f

不成像

3、近视眼及其矫正:

特点:

近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方法:

配戴凹透镜

远视眼即老花镜:

特点:

远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方法:

配戴凸透镜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1、力:

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产生不能离开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同时成对存在的。

特点:

物体间力的作用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形状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

2、弹力:

定义: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弹力是接触力;弹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唐姓强弱及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弹力的方向跟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弹簧测力计由指针、刻度盘、弹簧组成的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了解量程

明确分度值

指针是否与零刻度线对齐

使用前要拉动几下,防止弹簧被卡住

读数时,应让视线垂直刻度盘面

3、重力:

定义:

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大小:

重力与物体的质量之间成正比,其比值为g=9.8N/Kg,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在同一地区物体的重力跟运动状态无关,g随离地面的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在赤道上g最小,在两极上g最大。

方向:

重力总是竖直向下。

重心:

重力的作用点

寻找重心的方法:

作图法:

对于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就是几何中心点

支撑法:

悬挂法:

稳度的提高:

增大支撑面积,降低重心。

4、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有压力;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接触面粗糙。

方向:

与相对运动(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它们之间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两物体之间产生一种阻碍这种运动的力。

滑动摩擦力:

当一个物体在另外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当一个物体在另外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滚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减小压力;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接触面分离(悬浮列车)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

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知识归纳

1.质量(m):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

千克。

其他有:

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

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

(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

(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

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

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10.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

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

求出物质密度。

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

m=ρV。

(3)求体积:

11.浮力:

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12.物体沉浮条件:

(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

(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2)F浮>G,上浮(3)F浮=G,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

(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F浮

(2)F浮>G,上浮(3)F浮=G,悬浮。

(不会漂浮)

13.浮力产生的原因: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14.阿基米德原理:

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1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F浮=G排=ρgV

1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

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ρgV

(4)平衡法:

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17.浮力利用

(1)轮船:

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

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

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

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第八章压强知识归纳

1.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

P=F/S,式中p单位是:

帕斯卡,简称:

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

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

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

(2)F不变,S↓(3)同时把F↑,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

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

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第九章机械与人知识归纳

1.杠杆:

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

F1L1=F2L2或写成。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

L1>L2,平衡时F1

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

L1F2。

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

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

天平)

5.定滑轮特点:

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

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8.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9.功的计算:

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

10.功的公式:

W=Fs;单位:

W→焦;F→牛顿;s→米。

(1焦=1牛·米).

11.功的原理: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2.斜面:

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13.机械效率: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

W有/W总=η

14.功率(P):

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

单位:

P→瓦特;W→焦;t→秒。

(1瓦=1焦/秒。

1千瓦=1000瓦)

15.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16.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17.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18.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19.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20.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21.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22.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23.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

焦耳

24.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

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25.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

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

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第六章、力与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的时候,总保持或。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或的性质,即惯性。

3、抛出手的石头,不再受到手对它的作用力,但会继续运动,这是由于石头有;石块在运动过程中,其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不断变化,这是由于石块受的缘故。

4、洗手后用力甩手,可把手上的水甩掉,这是由于水有的缘故。

5、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

(1)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即,F=F1+F2方向跟相同。

(2)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即,F=F1+F2,方向跟相同。

6、同一直线上有两个力F1=10N,F2=15N,则两力的合力最大值为,最小值为

7、或状态是平衡状态

8、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作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9、叫做物体的质量。

其国际基本单位是

10、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

使用前,将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标尺。

天平的右盘放置,左盘放置,按从大到小的原则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标尺的中央刻度线,称量物品的质量等于。

11、天平的结构:

12、10mg=g=kg6kg=g=kg

13、密度计算公式:

;水的密度是:

;2.7×103kg/m3=g/cm3,物理意义是。

14、

(1)测固体密度:

①用直接称量固体的质量m

②在量筒中注入适量体积的水,记下体积V1,再将固体投入并浸没于水中,记下水上升后的体积V2,那么固体的体积为V=

③则,固体的密度ρ=

(2)测液体密度:

①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1,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称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则,烧杯中液体的质量m=

②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③则,液体的密度ρ=

15、浮力的计算:

(1)称量法求浮力:

浮力=-

(2)平衡法求浮力(当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时):

浮力=;

(3)阿基米德原理:

f=G排液==;阿基米德原理说明了: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有关,还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有关,而与浸末在液体中的无关。

(注意理解125页的实验探究2和126页的实验探究3)

16、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上浮:

浮力物体重力,物体密度液体密度

(2)物体下沉:

浮力物体重力,物体密度液体密度

(3)物体悬浮:

浮力物体重力,物体密度液体密度

(4)物体漂浮:

浮力物体重力,物体密度液体密度

17、使用密度密度计测液体密度时,密度密度计在液体中总处于状态,因此,它所受的浮力总等于它的。

船由江中开到海里所受浮力大小(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八章、压强

18、压强的计算公式:

压强(p)=,单位。

(1)当受力面积相同是,压力越,压强越

(2)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压强就越。

19、压力是:

的力

20、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压强=。

(1)同种液体(密度相同),深度越,压强越

(2)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压强越。

21、著名的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1个标准大气压==mm高的水银(汞)柱产生的压强。

,离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大气压越。

22、托里拆利实验:

将一根灌满水银约1m长的玻璃管插入水银槽中,随着水银的下降,在管内水银的上方形成。

管外大气压强支撑着玻璃管内mm高的水银(汞)柱。

23、钢笔吸墨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下后松开,墨水被吸进橡皮管里,原因是

24、液体流速的地方压强较,在流速的地方压强较。

第九章、机械与人

25、作力臂的方法步骤:

(1)明确支点O

(2)通过力的作用点用虚线沿力的方向首尾延长作力的作用线(3)用虚线过支点O作该力的作用线的垂线(4)用大括号标出,并标为L

26、杠杆平衡条件:

27、杠杆的分类:

(1)省力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如瓶盖起子、

(2)费力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如钓鱼杆、

(3)等臂杠杆:

动力臂阻力臂如

28、定滑轮物体移动,省力,但可,实质是杠杆:

动滑轮物体一起移动,省力,但距离,能改变里的方向,实质是杠杆。

29、滑轮组可省力,提起滑轮所用的力:

F=(注意:

①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力时,G=货物重②计动滑轮重时,G=货物重+滑轮重③x—表示吊起动滑轮绳子段数)

但滑轮组费距离,拉力所拉的距离S与货物上升的高度h的关系是:

30、机械效率计算公式:

η=,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百分比

31、滑轮组:

(1)有用功W有=

(2)总功W总

(3)机械效率η=

(注意:

F=G/x,S=xh①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力时,G=货物重②计动滑轮重时,G=货物重+滑轮重③x—表示吊起动滑轮绳子段数)

3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

33、不做功功的三种情况:

、、。

34、功的计算公式W=,F—表示,S—表示;功的单位:

功率的计算公式:

P=,功率表示做功的,5W=表示的意义是

统称为机械能

35、动能是由于物体具有的能;动能由物体的和决定

36、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具有的能;重力势能由物体的和决定

37、弹性势能由决定

38、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它是保持物质的最小微粒;分子是由构成的,原子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

39、在阴极射线发现了带负电的,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此模型中的原子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带电的上

40、模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内容是:

41、分子的大小约为m

42、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是:

(1)

(2)

(3)

43、物质的三种状态:

(1)固体:

分子力的作用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