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专题讲座.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8307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1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专题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考地理专题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考地理专题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考地理专题讲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考地理专题讲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专题讲座.docx

《中考地理专题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专题讲座.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地理专题讲座.docx

中考地理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

初中地理试题的命题与讲评

第一部分命题

一、地理命题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二、地理命题有哪些类型?

三、三种类型命题目的相同吗?

  随堂测验应该怎样命题?

  章节检测应该怎样命题?

  阶段检测应该怎样命题?

四、命题考试的形式和常见题型有哪些?

五、地理命题的发展趋势

六、地理命题的几点建议

地理考试的命题是考试的关键,它反映教师的考试观和对知识能力的理解,也体现教师的水平和创造性。

一、地理命题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教师在地理命题时首先要依据课标要求。

坚持的主导思想是:

体现人文关怀、科学精神和把握地理学科本质;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努力体现“友好度”、“科学性”、“地理味”以及“导向性”。

1、试题要友好,而不是刁难。

无论是试卷的结构和形式,还是试卷的内容和设问。

教师都应该依据课标的基本要求符合学生实际。

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所以教师的命题不能以学生为“敌”,也不能一味地考知识的再现,而是将测试视为促使学生进一步发展的一个过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以知识的再认、再生为主。

什么样的试题是友好的试题呢?

请老师们看这道题。

例如:

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形象直观,不但能帮助我们了解很多地理事物,还能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我们更能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地点的位置。

读图1完成1~3题:

1.放在桌上的地球仪,其地轴与桌面的夹角为(  )

A.90°  B.66.5°  C.45°  D.23.5°

2.面对地球仪,自西向东拔动它转动,地球仪上距桌面最近点(  )

A.始终为南极点       B.始终在赤道上

C.始终在南回归线上   D.始终在南极圈上

3.由北回归线至南回归线所跨纬度为(   ) 

A.23.5° B.30°   C.47°D.60°

答案:

1.B 2.D 3.C

这道题没有让学生死记一些地理数据,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得出结论。

相反,不给学生图形让学生完成这三道题,则有些刁难学生了。

2、试题要科学,要关注社会生活

从命题选材角度看,试卷要和学生的生活、时事焦点、环境保护等方面内容联系在一起,在提供一段信息后,考查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

作者夏雪宜在日记中写道:

小姨从英国发来她在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照片,一张站在西半球,一张站在东半球,一张金鸡独立站在本初子午线上,还有一张双脚分别跨东西半球。

这让我对本初子午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经过查询,我知道了什么叫本初子午线以及它的来历。

  日期:

2007-08-1311:

51。

你能发现作者夏雪宜日记中的地理问题吗?

你能替他改正过来吗?

此道命题是从学生的日记中选材。

通过学生的日记这一情境设置,考察学生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又如:

读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3分)

2008512 14:

28

(1)图中发生8.0级地震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这次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是_______(选择填空)

A.火山和暴雨B.滑坡和泥石流C.洪涝和台风D.干旱和沙尘暴

(3)当地震发生时,如果你在高层建筑物内,正确做法是()

A原地站立不动B赶快从楼房的窗户往下跳

C立即夺门而逃D尽可能躲在墙角或空间较小的卫生间内

(4)当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市区的街道上,正确的做法是()

A更随众人乱挤乱跑

B立即远离高大建筑物或高压物,尽可能躲避到空旷地带

C赶紧趴在地上不动

D躲避到建筑物下

老师们都知道汶川地震,这道题就是取自这一事实材料。

通过汶川地震,将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和怎样防震结合起来。

以上两道题均体现了试题要科学,要关注学生的社会生活。

3、试卷要有地理味,保证试题的有效性。

突出学科特点,就是试题要有“地理味”。

一个好的题目,不仅是材料的精妙,也不仅是形式出新,而在于考试中要考察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情感和地理思想。

例如读“北京市古城——通州一线地下水位的变化”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图可知,从1959年~1983年,北京市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最大,呈明显的漏斗状。

(2)你认为造成北京市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3)北京市人均占有水资源(238米3)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8354米3)的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北京市的市民,你在节水方面,应怎样发挥自己的作用?

这是一道典型的地理题。

通过“北京市古城——通州一线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考查学生地理剖面图的读图能力。

学生通过做第1题对北京的水资源现状有一个初步了解,通过第2、3小题表达学生对水资源现状以及节约用水的地理情感和地理思想。

4、试卷要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导向型

命题者最想达到的两个目标:

一是试卷有非常好的区分功能和基础检测功能;二是测试有良好的教学和教育方向的导向。

例如:

宇航员这道题。

就具有非常好的区分度和导向型。

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爸爸说:

“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

”他爸爸笑的回答:

“我比你更了不起,我已经绕比地球更大的太阳转了60圈了,还准备再转二三十圈呢!

”根据材料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坐地日行”实际指的是地球的_________(运动,)“八万里”指的是地球_________的周长。

3、你认为宇航员爸爸的话是真的吗?

为什么?

4、你知道宇航员爸爸的年龄吗?

理由是什么?

5、当地球公转到位置①时,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_____(节气),太阳光直射在__________________

6、地球从位置③→④→①的运动过程中,北京市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_________。

7、某日下午5点多钟,放学回家的小明感觉寒风袭人,夜色也比前些天更快的降临了……此日地球运行的时段在__________________。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①

第1题考察学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属于基础知识。

2题考的是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赤道周长,也是基础知识。

3、4题没有直接考地球的公转周期,而是通过爸爸的话及年龄考察学生地球公转的周期。

属中等难度。

5、6、7题通过地球公转图形,考察学生地球公转时产生的地理现象。

如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属难题。

地球的运动是重点、难点知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题的技巧是用宇航员爸爸绕太阳转了60圈的趣事和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来切入提问,设计练习,使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形象。

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进行思考,深化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等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达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总之,在新课程的“纸+笔”测试环境下,地理命题的设计更应重视:

创设题目情境,使试题有“趣”;联系身边实际,使试题有“用”;注重问题探究,使试题有“理”;渗透地理思想,使试题有“根”。

二、命题有哪些类型?

随堂测验、章节检测(如单元练习)和阶段检测(期中、期末考试)

三、三种类型的命题目的相同吗?

从大的方面讲是一致的,即遵循课标要求。

但具体到每节课、每阶段又有不同。

1、随堂测验应该怎样命题?

随堂测验命题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的情况,便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补救。

同时也为即将讲授的新内容做好准备。

测试可以安排在导入新课之前,也可安排在新课程学完后进行。

可以是提问,也可以是书面考试。

命题以单纯检查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记忆的程度为主。

题型可以为填空题、选择题和读图分析题。

时间最好在5分钟之内。

提问内容要与本节课讲授的知识相关联。

例如:

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本节的学习标准是: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4、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经纬度。

具体到经线和经度这节课,基础知识是经线和经度,能力培养是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经度的划分。

重点是:

经线和经度。

难点是:

辨认东西经度和东西半球。

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是辨认东西经度和和东西半球。

我是这样安排命题的:

在导入新课之前提问:

读纬线和纬度图回答

1、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_________。

2、纬线的形状是_________。

3、纬线指示_________方向。

4、南北半球以_________为界。

出题的目的是检查学生纬线和纬度部分的掌握情况,为即将讲授的经线和经度新内容做好准备。

在讲完经线和经度新课之后教师可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新知识。

检测题目如下:

读经线和经度图回答:

1、在地球仪表面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相交的半圆叫_________?

2、人们给经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叫_________?

3、0°经线称为_________线?

4、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为_________?

5、0°到东经180°经线属于_________经度,用英文字母_________表示?

0°到西经180°经线属于_________经度,用英文字母_________表示?

6、从西经20°经线以西到东经160°属于_________半球,从西经20°经线以东到东经160°属于_________半球。

题目虽然是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但题题相扣,把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以练习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和深刻的认识。

鉴于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这部分内容是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又是在活动中学习的这部分知识。

所以在学完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这部分后我安排了随堂的综合测试。

测试题目如下:

一、填表,比较纬线和经线。

比较内容

纬线

经线

形状

圆形

 

长度是否相等

 

相等

指示方向

 

  

0°纬线或经线的位置

 

  

怎样划分度数

以赤道为界,向北为_________,向南为_________。

以0°经线为界,向东为_________,向西为_________。

度数表示方法

N表示_________。

S表示_________。

E表示_________。

W表示_________。

二、综合题

1、在图1中填注各纬线的度数,并用铅笔在南半球的范围内画上斜线。

2、在图2中填注各经线的度数,并用铅笔在西半球的范围内画上斜线

读图3用红笔描出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和南、北半球的纬线后,按要求填写下表

地点

东、西半球

南、北半球

经纬度

A

 

 

___纬___度、___经___度

B

 

 

___纬___度、___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