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玩磁铁》网格式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2997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9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玩磁铁》网格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玩磁铁》网格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玩磁铁》网格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玩磁铁》网格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玩磁铁》网格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玩磁铁》网格式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玩磁铁》网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玩磁铁》网格式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玩磁铁》网格式教案.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玩磁铁》网格式教案

4.磁铁的吸力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常见的力。

了解常见的工具,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6.5.1磁铁能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6.5.2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16.2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玩磁铁”的第一课,旨在带领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初步探索磁铁的性质,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初步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结合的,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游戏“钓鱼活动”,引出磁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原有认知冲突,揭示本课的研究主题;第二部分:

通过探究活动,认识磁铁能吸铁、镍等材料的物质,了解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能隔空吸铁,磁性能传递等性质。

初步感受科学探究的步骤,体验“做科学”的乐趣。

第三部分:

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明晰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人们的生活。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更喜欢游戏,对科学探究有浓厚的兴趣。

对于磁铁,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所接触,对磁铁能够吸铁也有一点了解,但是这些认识是混沌的,零散的、片面的。

另外二年级学生独立完成探究活动也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活动中既要大胆放手,又要注重引导。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器材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能够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

2.知道磁铁能吸引铁、镍等金属,磁铁可以隔着物体吸铁,磁性可以传递,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用科学服务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

3.乐于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的秘密,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养成主动探究,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结合的,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和发现磁铁的性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交流,质疑。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教学课件、水槽、各种材料及黏土做成的鱼(建议:

内加的材料学生最好能认识,好区分,好找规律)、钓竿、磁铁、烧杯、回形针、实验记录单、实验袋(磁铁、凤尾夹、钥匙铁丝、垫圈、螺帽、铁钉、一角硬币、一元硬币等)

学生材料:

各种各样的磁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意图

一、游戏活动

1.游戏导入

谈话:

喜欢游戏吗?

我们来玩个“钓鱼比赛”的游戏,比一比在相同的时间内谁钓到的鱼最多。

(选几名同学进行钓鱼比赛,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当裁判)

(汇报成绩)请钓鱼数量最多的同学,谈谈他的钓鱼技巧。

(如果学生说到吸铁石时,帮助学生纠正吸铁石的科学名称——磁铁)

2.谈话:

原来秘密藏在钓竿上,钓竿的前面装了磁铁,我们就是靠磁铁的吸力把鱼钓上来的(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磁铁。

选几名同学进行钓鱼比赛,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当裁判

 

学生介绍经验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引出磁铁,激发学习兴趣,揭示本课研究活动的主题。

二、学习活动

活动一:

认识磁铁能吸铁、镍

1.观察:

提问:

磁铁能吸起什么样的物体?

(学生猜想并回答)

金属做的物品都能被磁铁吸起来吗?

我们一起动手来验证。

请小组长将实验袋内的材料取出来,放在课桌上,观察这些金属物品,思考:

这些物品都能被磁铁吸起来吗?

把你们认为能被磁铁吸引的放在一边,认为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放在另一边。

(学生操作)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我们来吸吸看。

2.分组实验:

3.汇报交流:

跟你们的预测一样吗?

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材料有什么共同点?

(都含有铁一类的物质)

质疑:

(举起一元硬币和一角硬币)同学们,这两种硬币都能被磁铁吸引吗?

这是为什么呢?

让小博士来告诉你(PPT)我们现在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磁铁能吸铁)磁铁除了能吸铁,还能吸引镍这种金属(板书:

能吸铁、镍等)

活动二:

玩磁铁,认识磁性能传递、磁铁能隔物吸铁、隔空吸铁等性质

1.谈话:

磁铁还有许多有趣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玩一玩,看看谁能在玩中发现问题,玩出学问。

要求:

在玩中认真观察、有所发现,用简单的语言或画图的方式记录你们的发现,比比哪个小组的发现多,也可以给自己的玩法取个有趣的名字。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总结。

3.活动结束后谈话:

请各组及时整理好材料(表扬做得好的小组),没有完成记录的小组抓紧时间完成记录单,填完的小组再充实一下,准备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出磁铁能隔物吸铁、隔空吸铁、磁性能传递。

(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总结)

师:

哪个小组最想说说你们是怎么玩的?

有哪些重大的发现?

发言的同学要清楚地说明你们的发现,也可以演示给同学们看,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在别人发言结束后进行补充和质疑。

生:

我们发现磁铁吸回形针时,一个接一个吸了一串。

师:

能演示一下吗?

其他小组有没有跟他们一样的发现?

这是为什么?

哪个小组还有其他的的发现?

生:

我们发现磁铁隔着课本也能吸铁。

师:

隔着其他物体能不能吸铁呢?

试一试

师:

还有不同的玩法吗?

生:

我们发现磁铁不用碰到回形针,就能把回形针吸起来。

师:

也发现了这个秘密的小组举手。

小结:

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观察、研究发现了这么多磁铁的秘密,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观察思考并回答

学生操作

 

学生操作

 

观察比较

 

思考

 

阅读资料

 

玩磁铁,在玩中观察、玩中思考、玩中发现磁铁的性质

 

小组汇报交流、补充质疑

 

师生共同交流总结磁铁的性质

 

[设计意图:

通过在游戏中观察、分析、质疑,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铁、镍等一类物体的性质。

采用“实物摆放式报告单”,直观、省时、高效,还易操作,改革实验记录单,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

 

[设计意图:

通过玩磁铁活动认识磁铁的性质。

二年级的学生喜欢玩,喜欢动手,但让二年级的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是比较困难的,需要方法的指导,如怎样操作、观察什么、怎样记录、在实验结束后整理材料、完善记录,汇报交流时注意倾听等。

因此设计有收有放的玩磁铁活动,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边玩、边思考、边发现、边总结,感受探究的乐趣。

三、应用与拓展:

利用磁铁,尝试解决问题,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出新的疑问。

1.谈话: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磁铁能隔空吸铁、还能隔物吸铁,下面我们来看猫和老鼠一段动画片,看看动画片中Tom和Jerry利用了磁铁的哪些性质捉弄野猫的?

(视频播放猫和老鼠动画片段)

学生回答

2.磁铁的这些性质还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和困难呢。

老师这里就遇到了两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帮我吗?

(ppt出示问题)

(1)老师干活时不小心把几个回形针掉进鱼缸中,不能惊扰到鱼,也不能弄脏水,想办法取出回形针。

(利用老师提供的有水的烧杯和回形针试一试)

(2)小朋友的钢尺掉进了下水道,胳膊不够长,怎么办?

(钢是杂质很少的铁)

谈话:

同学们太厉害了,只要我们勤于观察、善于动脑,就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想到这种方法的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名发明家的潜质了。

看,打捞磁铁,就是在一块磁铁上加了一根绳子制成的,广泛用于水中、下水道、淤泥里打捞铁质物体,如果用磁力更大的打捞电磁铁还可以打捞更大更重的铁质物体。

3.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学生举例)

关于磁铁的用途,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分享(PPT补充)

谈话:

这是什么?

(出示磁悬浮列车图片)提问:

列车为什么会悬浮?

课后可以拿一支铅笔和两个环形的磁铁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解开其中的秘密。

4.磁铁的应用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再去找一找。

5.谈话:

同学们,我们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磁铁还有好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呢,请同学们课后继续玩磁铁,看看还能有什么新发现?

也可以用磁铁做一个玩具,比比谁做的新奇、有趣。

(PPT提示:

玩磁铁时,不能靠近电视、电脑,也不能靠近手表、磁卡,其中的原因,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揭开)。

思考解决问题。

 

讨论并操作。

 

调动生活经验,联系实际回答。

 

 

[设计意图:

使学生意识到学科学是为了用科学,科学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达到让学生更爱学科学的目的。

【板书设计】

4.磁铁的吸力

能吸铁、镍

磁性能传递

隔物吸铁

隔空吸铁

 

 

5.磁铁的两极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常见的力。

了解常见的工具,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6.5.1磁铁能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6.5.2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16.2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玩磁铁》中的第2课。

磁铁是学生常见到的一种“玩具”,对于磁铁学生已有初浅的、零散的认识。

本单元从认识磁铁开始,安排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磁铁的用途与它的性质是密切联系的。

本课意在启发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发现磁铁上磁力的强弱,亲自感受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建立磁极的概念,了解磁极指示南北,磁极间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性质。

在设计、操作、分析磁铁实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培养积极缜密的科学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发散善创新、好奇心重喜欢玩,抓住学生这样的特点来设计本节课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玩磁铁中“玩”的教学活动方式能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探究磁铁的科学现象。

通过前期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磁铁,知道了磁铁有吸力,同时学生肯定在生活中玩过磁铁,在这种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之上,进行本节课教学——探究磁铁的两极。

【教学目标】

1.知道磁铁的磁极吸力最大、磁极能指示南北、同极相斥和异极相吸。

2.根据磁铁指南北的现象,能标示出磁铁上的S极、N极。

3.利用所学进行分析,知道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原理。

4.了解利用科学技术能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教学重点】

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

让悬吊的条形磁铁自由旋转并逐渐静止。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各类磁铁1套、铁钉、纸盒、木支架、棉线、磁铁小车2个

学生材料:

条形、蹄形、环形磁铁各1个、铁钉、纸盒、磁力小车2个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意图

课前活动

互动交流

互相介绍

调动氛围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今天的科学课请来了一个特殊的朋友,它叫什么?

(磁铁)

2.磁铁的种类很多,为了方便区分,科学家根据它们的形状起名字,它是什么形状的?

可以给它们起个什么名字?

3.(教师出示常见磁铁的图片,指导学生根据磁铁的形状命名。

总结:

按照形状不同可分为:

条形磁铁

圆形磁铁

环形磁铁

球形磁铁

蹄形磁铁(出示马蹄图片)

4.导课:

磁铁形状各异,都在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磁铁。

(板书:

磁铁)

 

1.学生观察磁铁,并按照形状给磁铁起名字。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动机,并为接下来的研究做铺垫。

]

 

[设计意图:

该环节让学生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体会到磁铁的种类多样化,方便后面的教学。

]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自己命名磁铁,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

 

二、认识磁铁的磁极

1.提问:

关于磁铁,你知道些什么?

2.总结:

磁铁能吸铁、镍等金属。

3.追问:

磁铁能吸铁钉吗?

4.用磁铁吸铁钉时,哪一部分吸的多?

中间还是两端?

5.教师指导学生猜测,接下来做实验验证。

实验器材:

磁铁、铁钉、纸盒

实验过程:

(1)整个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水平放在均匀铺排的铁钉中,轻轻拿起来观察哪个位置吸得多。

(2)指导学生齐读实验过程,并提出疑问:

①怎样铺铁钉才叫“均匀”?

②“整个磁铁放在铁钉中”怎样放?

(3)指导学生演示以上两个问题,教师评价并强调,指导学生分组做以上三个实验。

6.教师听学生的汇报并总结:

磁铁上有的地方磁力大,有的地方磁力小。

磁铁上磁力最大的部分叫磁极。

7.提问:

条形磁铁的磁极在哪里?

有几个磁极?

蹄形磁铁的磁极在哪里?

有几个磁极?

环形磁铁的磁极在哪里?

有几个磁极?

(让学生指一指,教师结合实物讲解)

8.总结:

磁铁有两个磁极,磁极的磁力最大。

1.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活积累。

2.学生回忆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猜测。

 

3.学生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汇报。

 

4.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指出磁铁的两个磁极。

 

 

[设计意图:

实验前让学生自己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操作错误,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避免错误结果对学生的误导。

]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对现象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兴趣。

]

三、探究磁极的指示方向

磁铁的两极---小秘密1

1.谈话:

磁铁的两极有两个小秘密藏在神秘山洞中,只有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小侦探才能发现,你有信心能找到吗?

(营造神秘的气氛并播放一段有神秘感的音乐)

2.指导学生齐读神秘山洞的提示,教师演示实验,并讲解实验过程。

①把条形磁铁水平悬挂在支架上,让它能自由转动,静止后,仔细观察条形磁铁的两极,指向哪里?

②随便转动一下磁铁,再等它静止后,观察磁铁的两极,指向哪里?

3.教师指导学生完整、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提示教室里的东南西北方向。

4.总结:

不管如何放置,磁铁静止时,条形磁铁的一端总是指向南方,另一端总是指向北方。

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

5.提问:

为什么用NS表示?

用别的字母表示可以吗?

6.讲解:

“北方”的英文是"North",“南方”的英文是"South",所以磁铁指北的一极叫N极,指南的一极叫S极。

(板书)

 

1.学生观察实验

2.学生观察条形磁铁的指向,并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3.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

用小秘密营造情景,激发探究的欲望。

]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语言完整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

 

[设计意图:

学科融合,便于学生理解.]

四、磁极的互相作用

磁铁的两极---小秘密2

1.谈话:

神秘山洞中寻找第二个磁极的秘密,第二个秘密藏在磁铁小车中。

2.神秘山洞提示:

水平桌面上的磁铁小车可以自己移动吗?

不用手接触小车怎样让它移动?

教师演示:

①两个磁铁小车的N极相靠近。

②两个磁铁小车的N极和S极相靠近。

3.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4.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纠正,并引入“吸引”、“排斥”两个词。

提问:

刚才的实验中用了什么极靠近什么极?

5.还能将什么极靠近什么极?

6.引导学生将四种情况回答全面,并板书。

N--N

S--S

N--S

S--N

7.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

8.按照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如下:

排斥

 

吸引

同极

 

异极

N--N

S--S

S--N

N--S

9.提问:

小侦探们,你发现了磁极的第二个秘密了吗?

是什么?

10.总结:

磁铁同极互相排斥,异极互相吸引。

(板书)

11.追问:

其他的磁铁有没有这样的性质?

比如环形磁铁?

12.教师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说出看到的现象。

13.总结:

环形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拓展应用

1.讲述:

科学家们利用磁铁的这个特性,制造出了一种高科技的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它就是利用了同极相斥的原理。

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2.播放磁悬浮列车运行的原理。

 

1.部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将两个磁力小车的磁极靠近会移动。

2.学生观察实验,说出自己的发现。

(吸住、跑向另一边.....)

 

3.学生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4.学生观察黑板,总结出磁极的秘密。

 

5.学生说出自己发现的现象。

6.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磁悬浮列车的原理。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验的严谨态度。

]

 

[设计意图:

板书清楚明朗,学生能通过观察黑板,找到规律,进而自己总结出磁极的第二个秘密。

]

[设计意图:

环形磁铁的实验现象明显,演示该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为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做理论铺垫。

]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科学应用于生产生活,能造福人类。

]

五、全课小结

1.谈话:

同学们,这节课快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适当纠正补充)

1.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小主人。

]

六、布置作业

1.了解更多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1.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利用磁铁的例子

[设计意图:

使学生认识到理论和生活的联系。

]

【板书设计】

5.磁铁的两极

 

6.自制指南针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常见的力。

了解常见的工具,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科学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低年段要求。

6.5.1磁铁能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16.2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教材分析】

《自制指南针》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属于“设计与技术”类型。

本课双线续接,先实践,后拓展视野。

其中,主体活动按照仿制的一般过程(工程实践)展开:

认识——仿制的基础;自制——仿制的行动;测试——仿制的效果检验。

然后,阅读资料——拓展视野。

本课教材注重把科学原理渗透在制作的过程中,如磁铁指南北的性质、技术手段的应用如磁化铁质物品成小磁针、数学知识的融入如磁化钢针时摩擦次数的要求等。

本课侧重设计和技术的应用,要求引导学生围绕具体目标运用已有的科学概念及原理来进行设计与制作,让学生经历选择材料和工具、设计并制作指南针的过程,初步学会指南针的制作方法,培养他们动手制作的能力和创造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方位,知道东、西、南、北。

对于指南针,学生在生活中略知一些,但是没有具体地接触过指南针。

本课在前两课学习了《磁铁的吸力》和《磁铁的两极》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制一个指南针,是一个动手操作设计制作类课型。

这节课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是关键。

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二年级孩子动手能力相对较差这一实际,适当降低操作难度,通过小资料提示、微课视频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还应充分考虑到1节课只有40分钟的限制,不要过于追求方法的多样性,而应把课堂的立足点放在“学生自制的指南针能准确地指示方向”上,从而引导学生在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的基础上进行主动创新,探索制作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指南针的结构,知道使用指南针的方法。

2.经历自制过程,能自制指南针,会使用自制指南针辨别方向。

3.了解指南针的发明史及应用,知道手机上使用的是卫星定位系统。

【教学重点】

会磁化钢针,并能让磁针自由转动制成指南针。

【教学难点】

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指南针、钢针、磁铁、木塞、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

指南针、钢针、磁铁、木塞、托盘、水、“东南西北”贴纸、蓝色彩笔、记录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意图

一、情境导入,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

师:

这节课,老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闯关游戏,比比谁能顺利通过关卡,你们想玩吗?

我们来看看首先要挑战什么呢?

闯关游戏一:

1.先来看一段动画,问题就藏在里面哦。

(播放视频《导入指南针》。

2.你能帮视频中的小男孩想想办法吗?

怎么确定哪边是北呢?

[预设]:

A.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

对,在二年级上册时我们学过用这个口诀判断方位,但是用这个口诀的前提是先确定哪边是北才能用这个口诀,怎么确定哪边是北呢?

B.早上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

C.指南针。

……

(板书:

 

观看视频。

思考“怎么确定哪边是北”,并试着说一说。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出研究问题从而引出学生对指南针的已有认知。

]

二、认识和使用指南针

1.初次使用指南针

(1)师:

小朋友们的知识真丰富,已经认识指南针啦。

老师今天就给你们带来了这位新朋友。

(出示指南针。

)你了解它吗?

它是起什么作用的?

师生共同小结,并通过视频进一步了解指南针。

(播放视频《指南针简介》。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旅行、航海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2)师:

通过刚刚视频里的介绍和课件上这幅图,你能说说指南针的结构是怎样的吗?

它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指南针主要由方位盘、磁针两部分组成。

(3)师:

怎么使用它呢?

待会给你们2分钟时间,请你们试着使用指南针来判断一下我们教室的北在哪边?

比比哪个小组先判断出来。

你们敢接受这个挑战吗?

2.再次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