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原因及对策的调研报告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8292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原因及对策的调研报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原因及对策的调研报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原因及对策的调研报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原因及对策的调研报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原因及对策的调研报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原因及对策的调研报告1.docx

《关于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原因及对策的调研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原因及对策的调研报告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原因及对策的调研报告1.docx

关于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原因及对策的调研报告1

关于影响青少年安康成长的突出

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根据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综治委主任徐立全同志的指示精神,由省综治办牵头,省综治办协调处、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指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先后到安庆市、阜阳市、合肥市,召开当地综治、法院、检察院、公安、团委、教育局、学校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走访学校、社区、家庭,详细理解影响青少年安康成长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现将调研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突出

近年来,全省青少年违法犯罪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形势仍然严峻。

据统计,2007年1—11月,全省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未成年犯1850人,与2006年同期相比,上升了8.38%。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青少年犯罪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犯罪类型相对集中,进犯财产型犯罪居首位,占72%。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青少年毒品犯罪和性犯罪的比例正在逐步上升。

二是犯罪年龄低龄化。

接近或刚到达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占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比率较高。

三是犯罪形式团伙化。

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由于受自身生理和心理限制,主观独立性较弱,喜欢纠集在一起互相壮胆。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团伙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

四是犯罪手段成人化、智能化。

表如今作案前有预谋、有准备,案中有分工、有配合,案后有假装、有反侦查方法等。

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科技手段进展的违法犯罪日趋增多。

五是罪犯的文化程度较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了绝大多数。

同时,我们发现特殊青少年群体如父母离异或残缺家庭、留守未成年人、流动未成年人等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二、当前影响青少年安康成长的突出问题

影响青少年安康成长,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有青少年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各种社会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调研发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社会、家庭、学校以及有关方面缺乏一种对青少年关爱之心,缺乏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体制。

〔一〕家庭教育失调、引导不当。

家庭不良环境是影响青少年安康成长的初始原因。

一是家庭残缺。

违法犯罪青少年中,父母离异、死亡的单亲家庭和无父母家庭所占比率较高。

这些青少年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心灵蒙受创伤,致使少数人形成各种不良习惯和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是家庭矛盾。

不少家庭夫妻感情不合,经常吵闹、打架,甚至拿孩子当出气筒;有的父母嗜毒吸毒,有的父母行为举止不端,唯利是图,损人利己,使孩子近墨者黑;三是家教不当。

有些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尊重孩子的人格;有的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重视物质方面的满足,无视了思想品德的培养,助长了孩子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

四是留守儿童问题突出。

2007年,我省共有14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321.5万人,其中单亲监护129.6万人,约占40%,与祖辈生活和寄养给亲属的有183万人,占57%,单独生活的有8.7万人,约占3%。

通过调研发现,留守儿童缺乏完好的父母监护和正常的家庭环境,生活上,很多孩子过早地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学习上,由于父母关心较少,导致成绩普遍较差;情感上,由于缺乏亲情交流,导致性格内向、自卑消极;平安上,由于缺乏监管,极易受到身边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

〔二〕学校教育失衡、管理不力。

学校是青少年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的成败如何,关系着青少年区分是非、善恶、美丑才能的上下。

学校存在的教育、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是影响青少年安康成长甚至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一是应试与素质教育问题矛盾照旧。

家长和学校普遍重智育、轻德育,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和学习成绩的提升,追求升学率,无视孩子在思想品德、道德标准、理想信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

可以说,当前青少年在道德教育、体验教育、社会教育方面的缺失,已成为影响其安康成长、全面开展的又一瓶颈。

二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管理脱节。

有的家长与学校之间缺乏沟通,有的学生几天不到校上课,家长不知道,学校也不过问,管理出现真空地带,为学生走向违法犯罪道路埋下了隐患。

三是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有的教师事业心不强,无视了青少年成长特点,对“差生〞另眼相看,无视甚至歧视,使学生心灵受到伤害,产生厌学情绪。

有的学校对“问题少年〞简单地劝其退学,促使其自暴自弃、逐步走上犯罪道路。

据调查,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几乎都是学习成绩上的“差生〞。

违法犯罪的轨迹一般是:

家庭教育不好,学习成绩下降——不爱学习,逃学,夜不归宿——上网、打游戏机——偷、抢、违法犯罪。

〔三〕社会正面引导不够,犯罪诱因增多。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上的一些消极因素给青少年的安康成长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是不良的社会风气。

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贫富分化、行贿受贿、以权谋私、诚信缺失、欺诈行为等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侵蚀和影响着青少年脆弱的心灵,导致青少年失去判断是非美丑的正确标准,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成为青少年偏离正常道德标准、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

二是社会就业形势的负面影响。

近几年就业形势严峻,一些没有考上高中或中专以及高中没能考上大学回归社会的学生,由于职业教育滞后,就业岗位缺乏,导致很多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没有固定的生活出路,加之新的“读书无用论〞现象影响了一些青少年的求学兴趣,于是无所事事,久而久之,情绪低落,容易走上邪路。

三是社会管理不力,不良文化大量存在。

因部门利益驱动和监管不力,网吧、歌舞厅、洗头房等娱乐场所随处可见,暴力、恐惧、色情充满在影视、网络、书刊之中。

不良文化环境不仅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身心的安康成长,而且已经成为诱发事故、滋生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温床。

〔四〕网吧等不安康消费的影响。

调研中我们得知,因网吧引起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网吧容留未成年人、超时经营、“黑网吧〞等问题虽经屡次整治,但屡禁不止,社会反映强烈。

工商、文化、消防、通信等部门都有着网吧管理的相关职能,在实际工作中因部门利益问题,工作没有形成合力,对网吧监管不严,导致网吧管理规定在大部分地区执行不力,形同虚设。

据潜山县反映,有的网吧老板甚至用中巴车接送某寄宿学校学生通宵上网。

网吧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表如今:

一是导致青少年因缺乏上网费用而施行犯罪。

很多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直接诱因非常简单,就是迷上网络等高消费,但又无钱,于是就去偷、抢。

二是导致青少年因沉迷上网而耽误学业。

网络特别是网络游戏对青少年诱惑力很大,沉迷游戏很容易影响到学习和休息。

三是导致青少年受不良网络信息影响身心安康。

网上色情、恐惧、暴力、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给正处于生理、心理不稳定期的青少年的安康成长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目前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我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获得了积极的成效。

各级预防组织机构比较健全,自上而下建立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体系,“为了明天—阳光工程〞、“青少年维权岗〞、维权和心理热线、远离毒品、青春红丝带以及法制宣传、自护教育等活动先后开展。

但我省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基层根底工作较为薄弱。

在调研中发现,各级预防机构虽多已成立,但基层普遍存在经费和人手严重缺乏的情况,人员都由有关部门的同志兼职,而且工作经费紧张,制约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是预防组织不健全,工作机制没形成。

从总体上看,由于没能建立起相应的协调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和长效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部门职能穿插、协调不一、管而不严的现象,使预防青少年犯罪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陷入“齐抓都不抓,共管都不管,要抓一起抓,要管一起管〞的矛盾之中,难以形成综合治理的工作场面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比方对闲散青少年、单亲家庭子女、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和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保护与管理,既没有专门的管理组织,也没有将管理职责落实到详细的机构或部门。

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已经成为影响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重要环节。

三是青少年法制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够强。

“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阳光工程〞等活动流于形式,?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未成年人保护法?

和?

安徽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

的宣传普及不深化,贯彻落实工作不到位。

违法犯罪青少年中大量存在法盲、半法盲现象。

73%的被调查者对“两法一例〞不理解或没听说过。

四是事先干预救助手段有限。

对青少年犯罪尚未建立起有效的预警干预机制,在青少年受到权益损害、出现心理危机、产生不良行为等情况时,政府和社会缺乏有效的机构和措施,进展事先干预,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青少年维权岗〞和“12355〞青少年效劳台等虽已经成立多年,但作用有限,知晓率也很低,调研中只有11%的青少年表示听说过这些机构。

四、解决影响青少年安康成长突出问题的对策

解决影响青少年安康成长的突出问题,是一项庞大而持久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党委、人大、政府、司法机关、人民团体和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我们认为,当前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突出抓好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效劳营业场所专项整治工作。

各级文化、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要严格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开展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效劳营业场所专项整治的通知?

,进一步加强对网吧的管理,依法严厉查处非法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等违规违法行为,有效开展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

一是加强组织指导,强化责任。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成立网吧整治工作指导小组,建立政府指导,综治部门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亲密配合的组织指导体系。

综治部门将网吧管理纳入综治考评内容,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发生严重问题的单位和部门实行一票否决。

二是加强协调、形成合力。

各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网吧整治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网吧管理工作情况。

开展经常性的结合执法,实在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严管重罚,形成网吧整治的高压态势。

严肃纪律,解决执法不严等问题,实在加强日常监管,落实严格执法,彻底解决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的问题,对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情节严重的必须撤消营业执照,对违犯规定的其他行为,要严管重罚,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四是建立长效机制,促进网吧管理标准化、制度化。

对全省的网吧实行总量控制,把好审批关、执法关,彻底铲除“黑网吧〞,对不符合网吧规划布局和设立条件的坚决不得审批。

所有网吧必须安装监控摄像设备,通过公安的监测系统,对超规模经营、超时经营、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等进展有效监控。

通信部门必须在晚上的零时到次日早八时切断网吧信号,从源头上解决网吧延时营业和开夜机的问题。

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生家长等网吧义务监视员,加大对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社会监视力度。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一批非营业性的互联网上网效劳场所。

完善举报机制,进步举报奖励金,发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通过监视,举报违法违规经营,形成全社会共同监视、抵抗网吧违法违规经营的良好社会气氛。

〔二〕突出抓好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的专项整治工作。

深化开展“平安校园〞创立活动,把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入重点工作,集中进展专项整治,铲除校园周边的"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维护学校治安稳定。

要明确责任,坚持谁管理、谁审批、谁负责的原那么,建立协调配合机制,确保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对校园内外及周边地区的出租房屋、个体饮食业、网吧、游戏室、歌舞厅进展集中清理整治,尤其是加强对网吧和娱乐场所的管理力度,一律不准对中小学生营业,为学生创造良好、和谐、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突出抓好有害卡通画册和淫秽非法“口袋本〞图书整治工作。

各级新闻出版、文化、工商、公安、教育等部门要以整治有害卡通画册和淫秽非法“口袋本〞图书市场行动为重点,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行动,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邪教内容和伪科学的出版物、电子信息以及玩具、饰品、游戏软件、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信息产品。

广电等部门要深化施行“净化工程〞、“防护工程〞和“监察工程〞,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利于青少年安康成长的内容和画面,净化荧屏声屏,加强对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的管理和整治。

文化、广电、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