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中学届初三年级份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2596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27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冈中学届初三年级份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黄冈中学届初三年级份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黄冈中学届初三年级份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黄冈中学届初三年级份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黄冈中学届初三年级份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冈中学届初三年级份月考语文试题.docx

《黄冈中学届初三年级份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冈中学届初三年级份月考语文试题.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冈中学届初三年级份月考语文试题.docx

黄冈中学届初三年级份月考语文试题

黄冈中学2015届初三年级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字号:

 默认 大 中 小

考试时间:

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古诗文名句填写(每题1分,共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槲叶落山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3、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与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杨炯的《从军行》中,诗人不正面写战争,而是用景物描写烘托战争的悲壮场面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甫的《羌村三首(之三)》中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同样体现村中人热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白居易的《望月有感》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身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感伤孤寂的感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古诗词中,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表达愁绪浓重或绵绵无尽的句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答案与解析

二、语言基础和运用(共23分)

9、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其下的田字格中。

(2分)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提示答案与解析

10、根据提示将对应的汉字按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分)

①玲珑tī_____透:

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

②苦心孤yì_____: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

③妇rú_____皆知:

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

④张 huáng_____失措 :

慌慌张张,不知所措。

⑤龙吟凤 huì_____:

像龙那样长吟,想凤那样鸣叫。

⑥强 ɡuō_____不舍 :

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答案与解析

1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妖娆(rǎo)   襁褓(qiǎng)   静谧(mì)    恼羞成怒(lǎo)

B.陨落(yǔn)   扶掖(yè)    谀词(yú)    克尽职守(kè)

C.忐忑(tè)    潮讯(xùn)   嗤笑(chī)    廓然无累(lèi)

D.惘然(wǎng)   恣睢(zì)    鹁鸪(bó)    根深蒂固(dì)

提示答案与解析

1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

你该记得罢,”便向着我说:

“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

B.我最喜欢阅读“红楼梦”,最喜爱的人物是林黛玉。

她像一株清高孤傲、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

C.他将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

D.大家都在讨论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提示答案与解析

13、下列句中加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国庆节之夜,我们登上“东方明珠”电视塔,只见整个上海灯火阑珊,真可谓不夜城。

B.这个故事对于许多人来说,确实是耳熟能详,但深究其中深刻道理的人又有几个?

 

C.北大荒虽然地老天荒,但经过农垦战士的开发,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D.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加模特大赛的小姐们,个个都是豆蔻年华,风姿绰约。

提示答案与解析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开展安全教育课,使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B.近年来,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C.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城”成为黄州古城的名片。

 

D.面对云南景谷6.6级地震,我们坚信:

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就能战胜和面对任何困难。

提示答案与解析

15、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敬畏”“热爱”“欢迎”“思考”这几个词性相同。

B.“美丽的女孩”“热烈地鼓掌”“充分理解”“非常乐观”的短语结构完全相同。

C.“他的脸色非常憔悴,两只眼睛空洞无物。

”这个句子是并列复句。

D.“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嘴唇通红”。

提示答案与解析

16、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

B.《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杜小康因家景败落,被迫与父亲离家去遥远的地方放鸭的故事。

柔弱、幼稚、恋家的少年杜小康,历经孤独和恐惧,终于战胜自我,变得坚强。

C.《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它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水浒传》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水泊梁山聚义的故事。

D.《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康有为,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的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提示答案与解析

17、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②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

 

③沙滩上,也突然明亮起来。

 

④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⑤这是一轮灿烂的满月。

 

A.①⑤④③②          B.⑤④①③②

C.⑤④③②①          D.①④③②⑤

提示答案与解析

18、口语交际(4分)

   星期天,小华到遗爱湖公园去玩。

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

“喂,老头,遗爱湖公园怎么走”?

老大爷看了看小华说:

“顺公路走,还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有六百丈。

”小华听了不解地问:

“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

”老大爷笑着说:

“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里’呀!

  

(1)从文中的划线句中,你体会到老大爷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小华,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答案与解析

三、浅层阅读理解(共26分)

【古诗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9—20题。

(4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9、这首诗写诗人在暮春时节返回故乡草堂的所见所感,“稀”“尽”“飞”三字渲染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氛。

(不超过10个字)(2分)

20、这首诗后两句一改前两句气氛,与前面两句形成鲜明对比。

试简要赏析本诗的后两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答案与解析

【说明文苑】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回答21—22题。

(4分)

植物中的“酒徒”

  ①提起美酒,相信许多嗜酒者都会垂涎欲滴,而至于植物界的“酒徒”,或许你还不知道吧。

 

  ②在植物界,有些植物被酒诱惑而去“偷”尝其味,还有一些植物,“喝”酒居然上瘾,说它们是植物“酒徒”并不过分。

  ③在英国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

一桶波尔图葡萄酒贮存在地窖里,等到用时却发现,酒桶尚在,而桶内滴酒全无。

是谁偷偷喝光了一桶美酒?

查来查去,发现小偷竟是一株生长在地窖之上、几米之外的绿油油的常春藤。

瞧!

它的根须扎进酒桶里,似乎还意犹未尽。

 

  ④原来,这株长在院墙外的常春藤,嗅见酒香后,它的根便不辞辛劳地穿过院墙,又伸入地窖,最后扎进酒桶里,天长日久,一桶美酒居然被它“喝”个精光,难怪它通体碧绿,身强力壮呢!

 

  ⑤有些植物不光爱喝酒,而且喝酒还上了瘾,成了不折不扣的绿色“瘾君子”。

在日本东京葛饰区的帝释天佛寺内,生长着一棵高约10米、树干周长1米的瑞龙松,据说这棵松树已有300多岁高龄。

 

  ⑥当地居民米山宗春一家三代视其为宝,每年春天为它修剪完毕后,一定要在松树的四周挖6个大洞,每个洞内灌入米酒10瓶,约10升。

 

  ⑦米山宗春说,他们已经这样做了10年,如果哪一年不灌酒,这棵树便垂头耷脑,生气全无。

为了这棵瑞龙松能够生长旺盛,他们全家每年都让它过一回酒瘾。

的确,花谚中早有“人喝啤酒发胖,花喝啤酒发壮……啤酒含的营养多,浇花花繁叶更茂”“花喝啤酒,花期能长久”等说法。

这是因为米酒、啤酒以及葡萄酒中含有糖、磷酸盐、氨基酸及其他营养物质,可以为大多数花卉的枝叶提供多种营养成分,难怪它们爱“喝”呢!

 

  ⑧但是,正如世间有爱喝酒的人也有不爱喝酒的人一样,植物界有酒徒,也有洁身自好、滴酒不沾者。

巴西亚马逊河流域生长着一种草,叫测酒草,它对酒极为敏感,避之唯恐不及。

喝过酒的人靠近它,即使口中存留的一点酒味也会使它的叶子“深感厌恶”地卷起来。

21、第⑥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植物中的“酒徒”——爱喝酒的植物。

B.“人喝啤酒发胖,花喝啤酒发壮”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C.因为米酒、啤酒以及葡萄酒中含有糖、磷酸盐、氨基酸及其他营养物质,所以植物都爱“喝”酒。

D.常春藤因“喝”酒而通体碧绿,身强体壮。

提示答案与解析

【经典短文】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23—24题。

(共5分)

低调之美

  ①大千世界,低调状态不难发现。

  ②有低调的植物。

玉米将粗大的果实棒子隐隐插在腰间,让人难以发现。

桂子将细小的花朵隐隐地藏在枝叶丛中,暗里香飘。

夜来香在夜间将芬芳暗暗送给人们。

  ③有低调的动物。

燕子无声地穿梭于田野,充当庄稼的保护神。

蟾蜍隐藏杂草丛中一声不响地捕捉害虫。

翠鸟猫在枝叶丛中,在惊鸿一瞥之间,朝水面一个俯冲猎取食物。

  ④古今有低调的名人。

蔺相如让路,低调应对廉颇挑衅;清朝宰相张英为官低调,他的“三尺巷”故事,被后人传为美谈。

A  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面对鲜花和掌声,他诺守“做人要低调”,多次谢绝政府修缮旧居。

  ⑤自然界中事物的低调,是一种本能状态,是一种自然现象。

然而,做人的低调,则是一种胸襟,是一种品格,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智慧,是做人的最佳姿态。

  ⑥具体地讲,低调是坚持,处入低谷不气馁,遇到困难不畏缩。

低调是谨慎,一帆风顺不得意,成绩面前不炫耀。

低调是谦卑,放低姿态,放下架子,尊重他人,与人为善。

低调是宽容,把示弱当作一种智慧,懂得让人非我弱。

低调是无争,不争名利,不计得失。

低调是大智若愚,懂得处处显精明并不精明,表面显聪明内心并不聪明。

低调是平和,对人对己,说话处事,不张不扬,不修不饰,不显不露,平平实实,和和美美。

  ⑦低调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时能做出来的,而是靠厚实内功支撑而形成的。

要知道,只有一个人知识、阅历、修养达到一定的厚实时,才能做到不说张扬之语,不干张扬之事,不逞张扬之能。

  ⑧总而言之,低调是一种质朴之美,是一种大雅之美,这种美能超越任何一种美。

但愿自然界中多一些低调事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低调之人。

23、下面对短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文章第①段开门见山,引出议论的话题——低调。

B.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但愿自然界中多一些低调事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低调之人”。

C.第②-⑦段从事物的低调、做人的低调、低调的内涵这三个方面论述低调之美。

D.文章第②③④段是并列的段落,可以调换顺序。

24、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第一代核物理学家何泽慧上下班不要单位车接送,经常一个人坐公交车上街买菜。

  【材料二】“2008中国慈善排行榜”,陈光标因在2007年全年共捐出1.81亿人民币居首,获得“中国首善”的称号;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陈光标在西宁购得21台吊机、推土机及挖掘机等救援设备后,第一时间抵达玉树县开展救援行动。

2010年9月,他宣布死后捐出全部财产(50余亿人民币)。

如果从上面两则材料中选出一则填在第④段横线A处,你觉得应该选择【材料一】还是【材料二】?

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答案与解析

【文言文段】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5—29题。

(共13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

从者曰:

“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

”桓公曰:

“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

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

”遂见之,不可止。

(《吕氏春秋?

下贤》)

  【注释】①稷(jì):

人名。

②乘(shènɡ):

量词。

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③骜禄爵者:

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④庸:

怎么。

25、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身份低微,品质恶劣

B.猥自枉屈       猥:

辱,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

C.亦可以止矣      止:

停止

D.亦轻其士       轻:

轻视,看不起

26、下面句子断句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一日三至/弗得见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吾庸/敢骜霸王乎

27、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每小题2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写道: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甲文中最能体现诸葛亮“两朝”“老臣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9、【甲】文中的刘备与【乙】文中的齐桓公在对待人才方面有何共同点?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答案与解析

四、深层阅读赏析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30—34题。

(共13分)

一车远离老家的书

徐立新

  

(1)这一年春节,他特意开了一辆内部空间较大的商务用车回老家,车里装满了送给亲人们的礼物。

  

(2)看着满车花花绿绿的礼物,年迈的母亲佯装生气地责怪道:

“买这么多东西,多浪费钱哪,还专门弄了一辆大车运!

  (3)“也不全是,”他一边忙着卸货,一边说道,“这次走,我要把家里的书全拉回去,所以才开大车回来的。

  (4)原来,去年他在城里买了一套大房子,结束了多年租房的日子,“以前租的房子太小,不便放书,现在新家的书房大得很,能放下很多书!

”他骄傲地说道。

  (5)“哦。

”母亲轻轻地应了一声,似乎并不因为他买了大房子、有了书房而感到高兴。

  (6)他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从实践时就开始往家里买各种各样的书,文学、历史、哲学……包罗万象,即便后来在城里上班,每年回老家也同样会带回一大包的书,然后将其存放在家里。

  (7)母亲当然知道儿子嗜书如命,于是便特别小心地替他护着那些书,不让它们有一丁点的闪失。

  (8)而每年近半个月的年假,他都会选择回到乡下,一边陪陪母亲,一边读读那些存放在老家里的书。

“妈,没读完的书,明年年假我再回来读。

”每次假期结束离开时,他总要这样对母亲说,这让母亲感到特别的开心。

可这次他竟然要把家里的书全拉走了。

  (9)团聚的时间很短,很快,他便要回城了。

临行前,母亲帮着他将存放在老家里的书,一本本地搬了出来并码进车内,母亲做这些活时,动作并不快,甚至有些笨手笨脚。

母亲也许真的老了,他感觉。

  (10)最后,车内被塞满了,可是还剩下30几本书,他本打算将车里的书重新码紧一些,腾出一些空间来,好将剩下的书都挤塞进去。

但母亲却不同意:

“重码,太麻烦了,而且再装会超载的,有危险,下次回来再拉吧。

  (11)他感到既奇怪又好笑,母亲可一直都是一个不怕麻烦的人哪,而且怎么会多加几十本书就超载了呢?

但他一贯顺着母亲,于是便同意了。

  (12)在回城的路上,他一直觉得母亲这回有些怪怪的,但怪在哪里,自己也说不清楚。

直到一个多月后,父亲打来电话:

“下次回家,千万别再带车回来拉书了。

  (13)“为什么?

”他不解地问。

  (14)“自从上次你拉走书后,你妈妈像生了一场大病,好多天都缓不过神来,一问才知道,原来她觉得那些书,是你愿意回家并且能在家里待上一阵子的原因。

如今,你把书都拉走了,以后肯定会很少回来了。

而且家里没了书,即便你回来也不会待太长时间。

”父亲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继续说道:

“孩子,你不明白你妈的心思呀,其实,她是想你常回家看看,多在家里陪陪我们哪!

  (15)他的鼻子一酸,一下明白了之前母亲为什么不让他将书一车子全拉走的原因。

  (16)他本来计划下次回老家,把剩下的那些书全部拉回城里,摆放进自己的新家。

但挂上电话的那一刻,他便决定不那么做了。

相反,他要朝老家里运送和存放一些东西,因为老家里有时刻思念他的母亲,他要常回家看看。

30、请根据提示,梳理文章情节。

(3分)

  这年春节,“他”开车回家准备拉书→插叙每年年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行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多月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作者在(12)段中写道:

“在回城的路上,他一直觉得母亲这回有些怪怪的,但怪在哪里,自己也说不清楚。

”请简要概括母亲对孩子这次年假回家的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第(15)段中写道:

“他的鼻子一酸,一下明白了之前母亲为什么不让他将书一车子全拉走的原因。

”母亲不愿意“我”将一车书拉走,前文有多次铺垫。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样的铺垫的一项是( )(2分)

A.孩子骄傲城里买房,她却“哦”地象征性敷衍。

B.母亲搬书码进车里时显得笨手笨脚。

C.借口超载危险截留30几本书。

D.看着儿子带着满车花花绿绿的礼物,年迈的母亲佯装生气地责怪。

33、文中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他”的两个特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有人建议把本文标题改为“常回家看看”,你觉得哪个好?

请简述理由。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答案与解析

五、写作展示(50分)

35、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

给自己一个___________(希望、微笑、机会……)

要求:

  1、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2、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3、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4、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题二:

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

“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

” 

  其中一个人听后,对自己的画仔细掂量,最终以2000元售出,而他经过后来的刻苦努力,成为著名的画家。

他就是丁托列托。

另一个听后只是轻轻地将画撕毁,从此改行,学习雕塑而成为一代宗师。

他就是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

第三个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的不值那个价,便降低了要求,以500元售出。

至今,他也只是一个三流的画家,以卖画糊口,过着流浪的生活。

他一直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些启示:

批评有时是动力,激发人向上的欲望;有时是转折,指引走向另一个成功的巅峰;有时是毒药,一不小心会毁了人的一生。

而其实,最关键的是,每个人面对批评的心态。

 

  请以与“批评”有关的故事为材料写一篇记叙文,或以材料结尾段所谈的某个观点为论点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自拟题目;2、结构清晰完整;3、写记叙文要叙事完整、有感染力,写议论文要论据典型充分、论证严密有力;4、写记叙文字数在600字以上,写议论文字数在600字左右;5、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校名和姓名。

黄冈中学2015届初三年级10月份月考化学试题

字号:

 默认 大 中 小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90分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50分)

1、前者为物理性质,后者为化学性质的是( )

A.汽油易挥发;碘能溶于酒精

B.高锰酸钾受热易分解;氧气具有氧化性

C.铜能导电;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

D.氢气具有可燃性;胆矾是蓝色固体

提示答案与解析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提示答案与解析

3、下列对水采取的一些处理措施中,使水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蒸馏             B.电解

C.过滤             D.吸附

提示答案与解析

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水(H2O)           B.双氧水(H2O2)

C.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