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第八次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2570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第八次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二年级数学第八次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二年级数学第八次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二年级数学第八次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二年级数学第八次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第八次备课.docx

《二年级数学第八次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第八次备课.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第八次备课.docx

二年级数学第八次备课

二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李苏芹

第九单元

备课时间:

2007年10月20日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探索并发现1时=60分,1分=60秒,学会判断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这部分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的基础上教学的。

考虑到秒是很小的单位,日常生活中的计时很少需要精确到秒,因此这部分内容先安排时、分的认识,再安排学习看钟面上表示的时刻,最后才安排秒的认识。

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学生把先前的学习经验迁移到后续学习之中,又便于学生集中精力掌握看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这一学习难点。

教学理念: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呈现教学内容。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自主探索来获取知识。

3、注意时间观念的建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2、使学生回顾或经历用1时、1分、1秒的时间进行的各种活动,初步建立有关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在认识时、分、秒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能主动克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

二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李苏芹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教学难点:

建立有关时、分、秒的时间观念,能说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教学准备:

钟模,课件,挂图。

课时安排:

认识时、分………………………1课时

认识几时几分……………………1课时

认识秒……………………………1课时

 

二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李苏芹课时编号:

51

第一教时:

时、分的认识

备课时间:

2007年10月20日

教学内容:

教材88页-89页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和时间单位时、分,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并

学会时间的两种写法

2.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

一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及进率,建立1时和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时、分间进率及正确认读钟面上的几时几分。

教具、学具准备:

钟面模型,投影仪,组合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引入:

猜谜语,引出钟,这节课我们来认识钟。

你见过哪些钟?

它们有什么用吗?

2.投影出示课本中一幅图。

7:

30了,小华该上学了。

3.教师引导同学们也应该像这位同学一样,合理安排自己的

生活、学习的时间。

要表示时间,就要学习时间单位“时和分”。

板书课题:

时、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二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李苏芹课时编号:

51

(1)出示组合式钟面投影片,引导观察。

①钟面上都有什么?

互相议论、互相提示,并结合学具进行观

察。

引导学生回答:

有两个指针;有大格,有小格;有12个数字。

②分解组合投影片。

启发学生观察有多少个大格,找一名学生到前边来数。

其它同

学再对照学具来数。

板书:

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

启发学生观察每个大格分成几个小格,整个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

指导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数一数,然后找一个学生到前边

数,(教师指导每5个为一组来数。

板书:

每个大格分成5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③在组合式钟面上装上指针,引导学生观察:

两个指针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回答:

一个较短,一个较长。

教师讲述:

较短的叫时针,较长的叫分针。

(2)出示钟面模型,两次拨动时针和分针,引导学生观察并用手

比划出:

时针和分针走动的方向,然后学生自己动手转动学具钟面

模型的时针和分针,观察并指出分针快,时针慢。

2.认识“时”、“分”。

(1)认识“分”。

①教师边演示边讲述:

分针是用来表示分的。

分针走1小格的

二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李苏芹课时编号:

51

时间就是1分钟。

②学生操作学具并思考:

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钟?

分针从

12走到6是几分钟?

分针走一圈是几分钟?

为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然后汇报板书:

60分。

③初步感知1分钟的长短(“想想做做”第1题)

教师指导学生找准脉博,看1分钟脉博跳多少次,填在书上,

体会1分钟的长短。

1分钟大约做几节眼保健操呢?

可以跳几下绳?

④总结归纳:

分针走过一个小格是1分钟。

走过5个小格是5

分钟,走过几个小格就是几分钟。

(2)认识“时”。

①观察时针,教师边演示边讲述:

时针是表示几时的,时针走

过一个大格就是1时。

板书:

1时。

②学生操作学具并思考:

时针从12走到1是几时?

时针从1

走到2是几时?

时针从2走到5是几时?

时针从5走到哪里是2时?

同桌讨论,然后向老师汇报。

③总结归纳:

时针每走过一个大格都是1小时,走过几个大格

就是几小时。

(3)教学“时”、“分”的关系

①借助钟面模型,教师演示两次,学生观察思考:

钟面上时针

二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李苏芹课时编号:

51

从12走到1一个大格,分针走多少?

时针从1走到2,分针走多少?

②学生操作钟面模型,观察:

时针走一个大格,分针走多少,

互相讨论一下。

③学生汇报:

时针走一个大格,分针走一圈。

④总结归纳:

时针走一个大格就是1小时,在相同的时间内分

针走了一圈就是60分,既然是相同的时间,那么1小时就等于60

分。

(板书:

1时=60分)

⑤练习

A、(“想想做做”第3题)

幻灯出示:

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是(   )分,

再加上(   )分就是1小时。

引导学生把书填好。

B、“想想做做”第4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1小时大约有多长时间了吗?

想一想:

在1小时里你可以做哪些事?

1分钟呢?

你的爸爸、妈妈可以做哪些事?

 

二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李苏芹课时编号:

52

第二教时:

认识几时几分

备课时间:

2007年10月21日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时、分的概念,学会看几时几分的钟面,掌握钟面上时刻的写法,能正确的记录时刻。

教学重、难点:

学会看几时几分的钟面,能正确记录时刻。

教具准备:

钟面教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昨天我们认识了时、分,你会看时钟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看钟表。

二、教学认识几时几分。

1.教学认读时间

(1)教学认读时间。

①教学整时

先出示准备图1、图2,让学生试读,然后板书:

1时、4时;

再出示图3、图4,学生试读,板书:

6时、9时,学生填书;再让

学生在学具钟面上拨出8时、10时,同桌互查;最后小结:

钟表上

分针指着12,时针指数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②教学“几时几分”

先出示钟面模型〈钟面指示8时〉教师拨为8时多,让学生观

察时针刚走过几?

(刚走过8就是8时多);

出示例图,提问:

时针刚刚走过几?

是几时多?

(8时多);教

二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李苏芹课时编号:

52

师在教具钟面上拨出9时多,4时多让学生说出是几时多。

再出示教具钟面(8时多),教师提示:

时针刚走过8,是8时多,再看分针走过几个小格?

(师生一起数)刚走过5个小格就是5分。

板书:

8时5分。

最后小结:

判断是几时几分,先看时针刚走过几,再看分针从

12起走了几个小格,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然后学生在学具钟

面上练习拨出3时25分、4时45分。

(2)教学时刻写法。

①教师讲述:

我们学习用另一种方法来表示时刻。

用“:

”把

时和分隔开,左边表示时,右边表示分。

表示整时如1时就是1:

00。

(教师强调右边表示分的部分的两个0);表示几时几分,如10

分15分就是10:

15。

(教师强调6:

05)

②板书:

1:

004:

0010:

154:

45

学生读一读。

2、拨出3时55分。

说说这个钟面表示的时刻。

说明:

此时快到4时,但还没有到,这时只是3时多,虽然时

针指在4上,但这时的分针并未指在12上,还差5小格,因此这

个时刻是3时55分。

介绍写法。

二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李苏芹课时编号:

52

三、巩固发展

1.完成“想想做做”。

第1题。

学生看钟面,说说钟面上的时刻。

将时刻写下来。

集体订正。

第2题。

先说时刻、学生在书上连线,同桌互查。

第3题。

学生填在书上,集体订正,渗透思想教育。

第4、5题。

四、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学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李苏芹课时编号:

053

第三教时:

秒的认识

备课时间:

2007年10月22日

教学内容:

教材第92页例题,第93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

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建立1秒及几秒的时间观念.

3.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及学生的动手操作等活动,激发学习学习兴趣,明确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教学难点:

建立1秒及几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

钟面、多媒体计算机软硬件一套.

口算练习纸每人一张、自备水彩笔、剪刀、白纸、蜡光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频“滴答”)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2、(演示动画“时钟”)再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看到什么?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秒的知识.(板书课题:

秒的认识)

二.新授

(一)钟面上的秒

二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李苏芹课时编号:

053

二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李苏芹课时编号:

053

1、你知道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吗?

请你仔细观察,把看到的告诉大家.(秒针走5小格)

揭示:

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2、(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

 

(从数字6走到数字8)这一次表示经过了几秒?

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看的.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上来指一指.

3、(播放动画“60秒”)这次表示经过多长时间呢?

(1分=60秒)

从钟面上看一看是不是这样呢?

你是怎么看出来1分=60秒的?

4、1分就是60秒,那我们平常说的"半分钟"呢?

(30秒)

(二)体会1秒

1、1秒到底有多长呢?

让我们再来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2、请小朋友来做一个拍手练习,每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先自已试一试.

3、谁来试一试?

谁还能不看钟,来拍一拍,其他小朋友可以提醒他.

4、每秒数一数,看看数到10的时候,是不是正好10秒?

又相差了多少?

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比一比.

5、刚才哪些小朋友数得比较准,你愿意上来表演一下吗?

6、小结:

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就是1秒,拍下手是1秒,数一个数也是1秒.你能做一动作来表示1秒吗?

(小组讨论)

7、1秒钟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1秒钟却能做很多事情呢.现代化工厂的流水线上一秒钟可以生产出成千上万个零件.有的电脑一秒钟可以完成3万亿次运算等等.

所以,你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呀,几个1秒钟连起来就能做更多的事情啦.

(三)体会几秒 

1、现在就给你30秒钟,请你测一测你的脉搏跳了多少下.

2、我们平时每天都要来做口算,口算的要求是又对又快,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次"半分钟口算比赛".比一比谁作对的题最多,我们将评出今天的"口算之星".

3、其实呀,做每一件事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就连我们在不经意间作一次深呼吸,也要花好几秒钟呢,你知道怎样是一次深呼吸吗?

做一次深呼吸,看看用了几秒钟. 

4、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用秒来计算时间吗?

请小朋友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你最拿手的事,看看你用了多少秒钟,比比谁做得又快又好.

5、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播放视频“王丽萍”)悉尼奥运会上,中国选手王丽萍荣获女子20公里竞走的冠军,你知道她夺冠的成绩吗?

(1小时29分05秒)

三.总结

到现在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时间单位?

四.练习

1、在()里填上小时.分或秒

(1)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二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李苏芹课时编号:

053

(2)夏天我们午睡的时间是1()

(3)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在一些国际比赛中,竞争就更加激烈了.(播放视频“男子100米跑”)这是悉尼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精彩画 面.冠亚军之间相差的时间1秒钟都不到,只有0.12秒.

3、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文具整理好,放在文具袋中,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二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李苏芹

十、观察物体

备课时间:

2007年10月23日

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

从前、后、左、右等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

    教材编排特点:

    1.以观察活动为基础,在多次体验中建立图形与实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空间感。

    空间观念不是凭空生成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和发展。

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也不尽相同,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教材安排了多次实际观察活动,经过前、后两面的,前、后、左、右四面的观察,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

    2.以生活经验为依托,内容安排由易到难,逐步拓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教材从熟悉的教室场景,到可爱的玩具,从前、后两个方位观察到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观察,从借助实际观察作出判断到借助图形进行直观思考作出判断,既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也容易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和积极思考。

有关教学思考:

    1、组织学生观察的材料要准备充分。

(材料:

实物、图片或照片。

要求:

易观察、情景熟、有动感。

   2、无论是以个人还是以小组为单位,都要组织好学生的观察活动。

(要求:

多观察、细判断、说理由。

    3、教学要求要适度。

    要尊重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差异性,允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存在“时间差”,尤其是对语言表达能力不能一刀切地提出过高要求。

至于接受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要多让他们体验、感悟,求得逐步的发展。

二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李苏芹

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目标: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4、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从不同位置正确观察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挂图,实物若干。

课时安排:

观察物体………………………………1课时

 

二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李苏芹课时编号:

054

观察物体

备课时间:

2007年10月24日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95页“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4、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从不同位置正确观察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玩具汽车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

你们喜欢读故事书吗?

那你们一定知道很多侦探的故事啰!

老师请你们今天也做一回侦探好吗?

2、出示挂图,请学生找出你认为不合适的地方。

(学生汇报后评价)

3、导入课题,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侦探,必须要有非常敏锐的观察能力。

怎样进行观察呢?

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二、观察实物,掌握新知。

1、让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上的小汽车。

二年级数学备课主备人:

李苏芹课时编号:

054

2、引导学生说说(小组内)你看到的小汽车的部位。

3、操作:

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部位画出来。

4、展示一组学生画出的图形,指名学生判断分别是谁画的。

5、置疑:

他们画得都是汽车,可为什么画得各不相同呢?

除了我们刚刚从前、后、左、右去观察汽车外,你还想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呢?

(汇报、点评)

6、拓展延伸:

请小组长把水杯拿出来放在车头的前边,小组内互说水杯和汽车的位置关系,请一组学生汇报。

7、小结: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8、投影出示课本上的小猴图。

让学生观察说说并连一连。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想想做做”

1、第1题。

让学生观察交流说一说。

2、投影显示第2题,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说说理由。

3、课件演示:

“侦探训练营”闯关活动。

四、全课总结。

这结课你有什么收获?

哪个学习小组表现的最好?

五、课后建议: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家里的物品,说给爸爸妈妈听,你看到的是哪一部份?

老师相信你一定说得非常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