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技术与仪器自评报告第四稿1.docx
《测控技术与仪器自评报告第四稿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控技术与仪器自评报告第四稿1.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控技术与仪器自评报告第四稿1
第一部分专业概况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在光电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相关高职专业的基础上于2009年设置的、光电技术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于2001年设置并招生,至今已有9届毕业生。
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较强,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本专业的设置具有上述专业群支撑,办学基础良好。
近四年来,在学校和系的领导下,专业建设规划得到了有效实施,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师质队伍、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实验室实训基地、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 办学规模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201人见表1-1。
表1-1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校生列表
年级
2009级
2010级
2011级
2012级
全计
人数
52
32
37
80
201
二 办学条件
本专业现有实验室、实习场所用房总面积11020平方米,建有公差与技术测量等14个实验(训、习)室;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365台(套),总值606.82万元,学校图书馆和系资料室纸质专业图书费1.9万册。
三 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3%,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1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6.7%,已形成一支数量满足教学要求、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科技开发能力、实践能力)。
四 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教学基本文件,严格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从办学条件,师资队伍。
教学管理等方向保障本专业的教学质量,2012年被列为省级综合试点专业建设点。
(严格执行学院和系的管理规章制度、制订并完善教学基本文件、)
第二部分专业建设重要措施与成效
一、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建设
1、专业设置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泉州市和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
要继续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和光电信息产业,抓紧技术进步、管理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提升,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并指出当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中高级人才不足。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设置应为先进制造业和光电信息产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服务,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光电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生产能力、人才需求)
2、专业建设规划科学合理
2009年9月,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规划(2009-2013年)及课程建设规划、实验室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
构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目标明确内容充实、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思路、结构布局,符合学校与专业的实际情况与发展潜力,对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起到了有效指导作用。
(并制定了与之相适应切实可行的的年度执行计划)
3、专业建设措施得力成效明显
近四年来,在学校和系的领导下,通过全专业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资金投入能保障专业建设需要,专业建设规划得到了有效实施,主要目标已圆满实现,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均已实现规划预期目标,为顺利实施2009-2013年建设规划及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2-1专业建设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报表
时间
办学规模
专业教师
实验室用房面积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结(万元)
纸质图书(分册)
总数(人)
高级职称比例
硕博比例
规划目标
240
18
30﹪
50﹪
2200
215
2200
完成情况
201
18
33.3﹪
66.7﹪
11020
606.82
19000
(二)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通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制定并不断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
1.培养方案以应用人才培养为中心,注重产学结合
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以工程技术科学为主要专业学科基础,以面向实际的先进适用的技术教育为主要专业教学内容:
以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教育为教学主线,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岗位综合能力。
总的实践教学学时数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43.4%(怎么计算),其中到生产一线实习8周,通过实践教学和产学研合作教育保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接受工程师必要的训练。
培养方案中,工程技术科学内容占主要比重,同时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体育、人文、心理、美学、管理等非技术教育内容;重视学生诚信、敬业、务实、严谨、合作等人格和工程素质教育。
培养方案实现了专业技术教育与工程素质教育相结合,夯实专业学科基础与突出实践能力有效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专业教育与职业技能认证相结合,生产、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2.培养方案体现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注重素质教育
在德育方面,培养方案保证了两课的课内学时,采用多种形式提高授课质量。
通过党课以及课外活动?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智育方面,实施了学分制管理,学生在学习进程及学习内容上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利,具有更广的个性化发展空间,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体育方面,通过体育课,群众性体育活动及竞技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通识限选课中,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了心里咨询室,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开设了《美学概论》《音乐欣赏》等多门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美学修养;开设了人文课程,实现文理融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
3.培养方案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的培养
培养方案开设了《职业发展与就业规划》课程,实施了素质拓展教育;通过细化第二课堂实践教育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职业技能资格认证
文化与社团活动以及各类等级考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素质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4.管理措施有效,培养方案执行情况良好
近四年来,本专业严格执行《闽南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管理规定》,严格按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运行和进行教学监控,所有变更均严格按管理程序审批,人才培养方案各项教学环节及要求得以全面落实,做到了开课有计划,调整有审查,过程有监控,执行有保障,确保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队伍
本专业坚持“引进、培养、稳定、优化”的人才工作方针,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相对稳定,发展趋势良好的教师队伍,满足了人才培养要求。
(一)专业负责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领导管理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
张鹰,男,1952年7月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工学学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闽南理工学院光电与机电工程系副主任。
1982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在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五研究所工作。
1994年晋升高级工程师,1999年晋升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柔性制造系统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精密加工厂厂长等职,受聘为长春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
1982年起从事武器装备制造工艺及设备的研究,先后参加和独立承担了药型罩旋压机床、大弹尺寸全检机、数控仿形铣、单板机数控车床、数控冲剪机床的研究与研制等十余个项目,分别通过鉴定或取得应用成果。
“七五”期间开始从事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方面的研究。
承担国防科工委武器装备先进制造技术的重点预研项目。
是较早进入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之一。
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一个FMS系统”的主要完成人之一。
“七五”至“十一五”期间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防科工委重点预研项目。
通过部级鉴定的11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5项。
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集团公司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防科工委光华基金三等奖1次,获长春市政府嘉奖1次。
在内部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二)专业教师配置
本专业现有热爱教学、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专任教师18人,专业核心课程教师10人,能满足教学要求。
(三)专业教师结构
专任教师的年龄、职称、学历(学位)等具体情况详见表2
表2专业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一览表
教师总数
18
教师中具有
硕士及以上学位者比例
66.7%
专业技术职务
人数合计
35岁
以下
36至
45岁
46至
55岁
56至
60岁
60岁以上
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
1
0
0
0
1
0
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
5
0
0
0
3
2
讲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
1
1
0
0
0
0
助教(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
11
11
0
0
0
0
(表格重新设计重点体现优势、如高职称、高学历比例)
1.职称结构
专业教师18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3%,职称结构合理。
2.学历(位)结构
专业教师18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位)教师12人,占教师总数的66.7%,学历(位)结构合理。
3.年龄结构
专业教师中的35岁以下12人,占教师总数的66.7%。
4.学缘结构
专业教师18人均毕业于外校或在外校取得硕士或以上学位,占教师总数的100%,学缘结构合理。
5、“双师型”教师
专业教师18人,其中5人具有企业(行业)工作经历,被认定为“双师型”,占教师总数的27.8%。
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合理。
近四年来,专业教师队伍数量稳步增长,结构变化趋势好,学校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和进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向教师倾斜,从而吸引和留住教师,确保教师队伍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
(四)教师教学与科研(含教研)能力
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教学能力(送出去请进来、传帮带)
四年来,学校和专业通过支持教师攻读博士、硕士等,提高专业建设负责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队伍素质,形成良好的梯队结构和发展态势;根据专业建设需要,积极推动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
积极培养青年教师。
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和助教制度,进校工作的青年教师要经过“青年教师导师制和助教”体系的培养,举办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培训,开展教学公开赛,教学研讨和观摩等活动,加强教师教育教学培训,专业教师中有8人次获得校级奖项,为12名青年教师选派了导师。
2、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学水平
专业鼓励并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每周组织一次教学研讨会,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普遍提高,专业教师发表教研论文3篇。
3、加强科研与教学工作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
专业积极支持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为企业服务),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用于教学。
四年来,专业教师编写讲义和实验指导书26部,承担省级科研项目立项4项,累计科研经费53万,发表学术论文40篇,获得成果2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一项。
科研工作的开展,提升了教学水平,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工作。
4、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保证较高水平教学专业教师整体教学水平较高(形成完善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运行状况良好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如完善的教学基本文件、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严格执行、过程管理严格、各种教学检查等)
每学期,学校、系和专业都组织学生评教,教师同行评教,校、系、专业教研室教学督导评教师。
学生、同行和督导对专业教师教学评价优良率在90%以上,全体专业教师十分重视各方面对教学的评价及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工作,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五)实验教师队伍
1、实验技术人员队伍
实验技术人员共有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实验师1人,助理实验师3人,结构基本合理。
实验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实验课的准备、以及辅助主讲教师完成实验课指导工作。
2、实验教师队伍
实验教学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实验教师队伍的专业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共同组成,18名专业专任教师全部参加实验教学工作。
通过培养,特别是在实验室建设和设备自制改造过程中的实际锻炼,实验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实验指导水平和设备改造能力,能满足实验实践教学要求。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一)专业实验室
专业重视实验室的建设,成效明显。
1、各类功能的专业教学实验室配备完善,设备先进
专业教学实验室14个,建筑总面积11020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计1365台(套),总值606.82万元。
(这些数据都过大,全系也没这么多,直列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验室内配备的仪器设备能够满足专业实验教学需求。
2、实验室利用率较高,(体现实验室的利用率)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能发挥较好作用
学校、系和专业在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的同时,积极推进实验室开放,不断增加开放时间和范围,为学生高质量完成课程设计,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实验室利用率不断提高。
近四年来,实验项目数、实验学时数,实验人时数逐年增加。
实验项目数达201项,实验开出率达100%。
(二)专业图书资料
专业图书数量较充足,种类较全,现存1.3册,1300余种;近四年投入41.91万元,购置专业图书1.9万册,更新较快;系资料室现有专业图书493册,300余种。
校图书馆和系资料室的专业图书资料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年生均进图书、生均图书)
(三)、实习基地
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善、稳定,设施能满足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要求
1、校内实习基地
校内现有金工、光学冷加工(另一个实验室?
)等3个实习基地。
校内实习基地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设施齐全,能满足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要求。
2、校外实习基地
为了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专业通过产学研合作等多种形式,与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建设了一批校外实习基地,其中保持相对稳定关系的基地5个(表5)。
这些基地接纳能力强,设备先进,拥有足够的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
这些基地为学生开展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满足了实习教学要求。
表5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一览表
单位
承担工作
福建中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见习基地、毕业实习基地。
福州高意集团
认识实习基地、预就业基地、毕业实习基地。
石狮通达集团五金有限公司
生产实习基地、预就业基地、毕业实习基地。
泉州市东南光电有限公司
生产实习基地、预就业基地、毕业实习基地。
厦门友达光电有限公司
生产实习基地、预就业基地、毕业实习基地。
四、教学过程与管理
(一)课程建设
专业课程建设规划科学合理、效果明显。
1、明确思路,全面推进课程建设(应有全部是校级合格合格课程、有校级精品课程,与专业规划课程建设规划相符合)
专业十分重视课程建设工作,于2009年9月制定了课程建设规划,根据学校制定的《闽南理工学院课程建设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构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目的,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以优秀课程建设为重点,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导向,以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为支撑,整体推进课程建设。
在全面开展合格课程建设与认定的基础上,遴选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
2、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为了扎实有效的开展课程建设,本专业采取了以下措施:
(1)明确课程所属,落实建设责任制,专业将课程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课程组和责任人;
(2)扎实开展课程评估及优秀,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3)积极支持和组织专业教师申报省、校级各类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4)加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合理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5)及时修订和汇编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规范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固化课程改革成果,促进教学内容更新;
(6)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课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专业从制定规划入手,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以创建省级、校级精品课程为切入点,从整体上带动全专业的课程建设。
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
优先建设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
根据相关产业、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要求,将行业与学科发展形成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着力减少课程间教学内容简单重复问题,积极开发反映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课程。
目前,各门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教学日历、教案等有关教学文件完备。
在原有合格课程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标准,提升层次,以立项形式推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程,通过评估立项、经费投入、评估激励等措施,不断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
四年来,分批立项资助了5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现已有《机械制图》被列为校级精品建设课程。
(要补报校级精品课程,否则建设效率太低了)
(二)教材建设
专业重视教材选用和建设工作,严格执行《闽南理工学院教材选用办法》、《闽南理工学院教材建设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教材选用整体水平高,教材建设取得较好成绩。
1、严格执行学校指定的教材选用与评估制度
专业坚持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获奖教材、优秀教材、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确保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水平和教学改革成果的优秀教材进入课堂。
选用获奖、优秀教材82%;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90%。
教材选用整体水平高使用效果好。
专业在加强对教材选用质量控制基础上,积极开展教材评估工作,完善教材评估机制,不断提高教材选用质量。
开展教师和学生对教材满意度情况调查,根据数据统计与分析,适时调整教材建设与选用工作方案。
近四年的教材选用符合率平均达98%,?
教材整体选用质量好。
2、教材建设规划科学合理,成效明显
在完善教材选用、管理和评估制度的同时,专业重视教材建设,鼓励教师编出有特色、高质量的教材。
近四年来,专业教师主编并出版教材2部,其中“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
根据专业教学需要,专业教师编写了《光学制造技术实验指导书》等26部。
(三)教学研究与改革
1.教学研究与改革总体思路清晰,具体计划和配套措施有力。
(1)遵循本专业自身发展规律,以社会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以及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依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根据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建立多元化、多方人士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有效机制,整体设计,优化课程体系,构件了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方向限选课程模块,实践教学,素质拓展(通识限选课程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与专业拓展任选课程组成的课程结构体系。
(2)明确思路,全面推进课程建设。
(3)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支持和认真组织专业教师申报省级、校级教改立项,重点研究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近四年来,专业教师教改立项3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8项,2009级本专业学生40人次参加上述8项创新性项目。
由于有激励措施、管理严格,措施得力,教师学生积极性较高。
2、教改成效明显
(1)构建了完整的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通识课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专业课平台、专业方向课平台,理论课和实践两大教学体系)本专业设置了专业学科基础平台,强化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提供了2个专业方向模块供学生限选,以拓宽专业口径,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某一类型技术工作所需要的主要专业知识,并开设了专业拓展类任选课程群,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新信息,新成果,新发展。
(2)构建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以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为主线,以第一第二课堂为支撑,围绕基础,应用,创新三个实践教学层次建设实验与实习,设计与论文,技能与竞赛,社会实践四大实践教学模块,建立了与理论教学有机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3)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初见成效,目前,本专业设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实验课程比例达到70%.
(4)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创造条件开展多媒体教学。
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多媒体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创造良好条件,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培训工作,鼓励教师自主研发多媒体课件。
目前,本专业教师制作了近40门多媒体课件。
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达到90%以上,同时,专业教师积极利用校园的网络平台进行课程辅助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直观性,提高了教学效率,提升了教学效果。
(四)质量监控
1、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1)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
严格执行学校和系制定了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教学基本建设与教育研究等方向的管理制度。
形成本专业的教学质量的宏观监控体系,运行良好,并发挥实效。
(2)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效果明显
在严格执行学院和系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不断加强制度的导向性、规范性、严肃性入手,狠抓落实,效果明显。
一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导向性。
本专业注重对管理制度宣传,学习,使各项制度深入到师生思想中,深入到行动中,形成人人遵守制度的良好氛围,使得按照教学管理制度规定教学环节成为大家自觉行为,促进教风、学风、校风的建设。
二是教学管理制度的规范性。
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对这些制度的落实,用科学、完备的实施细则规范各教学环节,要求教师遵守教师教学工作规范,严格执行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坚持依法按章管理教学
三是教学管理制度的严肃性。
为维护管理制度的严肃性,严格执行学校制定了严格的奖惩措施,如,对违反教学纪律的教师,按照<闽南理工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办法>按规定上报学院做出严肃处理。
(有佐证例子?
)形成良好的学风教风。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教学管理人员素质提高,服务意识强,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教学执行状态好;
二是教学严格遵守教学教师工作规范,积极投身教学,教学秩序井然,教学事故率低;
三是学校严格遵守校纪校规,学生积极性较高,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3)利用信息化的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
利用教学管理网,教学管理人员可以进行课务,考务及学校管理,可以实现教学计划,教学方钢等信息,提高了管理质量效率,实现了学生评教,成绩统计,分析等,为教学质量管理和质量监控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2、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1)人才培养各环节质量标准完善,合理。
本专业建立和完善了符合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求相符合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一是建立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标准。
严格执行《闽南理工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及质量标准》等文件,建立学生教师评教的指标体系,教学指导组及各级领导听课教师评教体系。
对包括教学备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仪态,板书,教学手段利用,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答疑及教学效果等内容,均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质量标准,并严格实施。
二是建立了课程考核的质量标准。
本专业严格执行《闽南理工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闽南理工学院学生成绩考核管理办法》等文件,本着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考核学生的学习质量,对课程考核要求及考核方式,包括试卷命题,成绩评定,试卷分析,监考等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执行效果良好,形成良好的学风导向。
三是建立了实验教学质量标准。
严格执行《闽南理工学院实验教学管理规定》、《闽南理工学院实验教学评分体系》等文件,在实验教学大纲中,对实验目的,任务,基本要求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对实验教学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
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
四是建立了课程设计的质量标准。
根据《闽南理工学院课程设计管理规定》等文件,对学生的分析、计算、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