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讲课稿第一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2435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修讲课稿第一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思修讲课稿第一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思修讲课稿第一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思修讲课稿第一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思修讲课稿第一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修讲课稿第一章.docx

《思修讲课稿第一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修讲课稿第一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修讲课稿第一章.docx

思修讲课稿第一章

七、授课内容及设计

 

1、课程导入

大家进入大学,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也都在心中衡量着这个新的环境,还有自己心目中的大学。

我们这学期所要上的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正是一门提我们思维判断能力,不断提升自我修养的课程。

(本课程简单介绍)

同时考上大学,我想也是我们在座的每位学子心中多年的梦想,现在梦想终于成为现实,相信大家又会有不少感慨。

面对着这个全新的环境,相信大家也希望大家会有所思考:

我上大学是为了什么?

大学生活又有什么不同?

我如何度过这三年的大学生生涯才是有意义的呢?

(穿插提问、讨论、简单归纳)带着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2、内容讲解

绪论 珍惜大学生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作家柳青曾这样写道: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之处就那么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而从中学迈进大学,经过大学的洗礼,走向社会,则正是人生道路的“紧要之处”。

大学生活既为大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人生发展平台,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为人生发展设置了需要逾越的阶梯,是人生发展充满着各种挑战和危机的时期。

从中学到大学,实现了人生发展的大转变,大学生要勾勒自己美好的人生发展前景,首先应适应好大学生活。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从中学到大学,大学生开始了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面临着生活上的自理,管理上的自治,学习上的自觉,思想上的自我教育,目标上的自我选择。

在这个新阶段中,困难和矛盾将接踵而来。

每个大学生都会经历一个从盲目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

因此,了解大学生活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了解大学生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及所应完成的发展任务,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角色转变,认识大学新生可能碰到的主要矛盾和障碍,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地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争取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大学生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首先我们来认识下大学生活特点:

主要有三个:

一是大学是知识的海洋(重点介绍图书馆的利用);二是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大师级人物介绍);大学有浓厚的学习与研究和成才的氛围。

(备注:

案例结合我校实际进行介绍)

可见,与中学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

(提问)

归纳:

一是学习要求的变化。

表现为:

第一,学习的主动性要求增强。

如果说中学着重人的智慧潜能的积累的话,那么大学则强调培养人的智慧行为,也即培养人运用各种基本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截然不同的特点是依赖性的减少,代之以主动自觉地学习。

大学教育的内容是既传授基础知识,又传授专业知识,教育的专业性很强,还要介绍本专业、本行业最新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发展状况。

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比中学要大为扩展。

课堂教学往往只是提纲掣领式的,教师在课堂上只讲难点、疑点、重点或者是教师最有心得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就要由学生自己去攻读、理解、掌握。

大部分时间是留给学生自学。

大学的学习不能像中学那样完全依赖教师的计划和安排,学生不能只单纯地接受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潜力。

这种充分体现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将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并反映在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学习的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自主选择等等。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大学学习主动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大学生都要养成自学的习惯。

正如钱伟长教授所说:

一个人在大学四年里,能不能养成自学的习惯,学会自学的习惯,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能否学好大学的课程,把知识真正学通、学活,而且影响到大学毕业以后,能否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三年左右的时间人类的知识量就会翻一番,不会自学或未能养成自学的习惯,不会更新知识是不行的。

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大学生更应发挥主动性。

一般来说大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四种:

按教育大纲规定的课堂学习活动;补充课堂学习的自学活动;独立钻研的创造性活动;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的学习活动。

在各种不同的学习形式中,都要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大学的学习,不再是去死记硬背老师所讲的内容,而是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专业要求,选择、吸收有用的知识。

在方法上要自主选择,靠自己去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第二,大学学习的专业性和综合性要求增强。

大学教育具有最明显的专业性特点。

从报考大学的那一刻起,专业方向的选择就提到了考生面前,被录取上了大学,专业方向就已经确定了。

四年大学学习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大方向来安排的。

大学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高层次的专业学习,这种专业性,是随着社会对本专业要求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深入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面也越来越宽。

为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这种专业性通常只能是一个大致的方向,而更具体、更细致的专业目标是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或是在将来走向社会后,才能最终确定下来。

因此,大学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还要兼顾到适应科技发展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综合性知识要求的特点,尽可能扩大综合性,以增强毕业后对社会工作的适应性。

一般来讲,专业对口是相对的,不可能达到专业完全对口,这样,在大学期间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外,还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爱好,选修或自学其他课程,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既要热爱专业,同时又千万不可囿于狭窄的专业范围之内,要注意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

科学的本质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要寻求一种解释,而其他知识则是问题广阔的应答域。

当今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知识的交叉和嫁接。

日本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福井谦一先生曾说过“知识就像植物的根,说不准在哪里会交错一起,形成新的增长点”。

所以,不仅理工科类学生要广泛涉猎人文知识,经管文法类学生也应广泛阅读一些带科普性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史,宽厚的知识铺垫是一个学者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必要保证。

但需注意的是要在“专”和“泛”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即不可太专,也不可太泛。

第三,大学学习要求注重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

知识再多,不会运用,也只能是一个“知识库”、“书呆子”。

由于大学教育中的确存在着高分低能的现象,这就使得大学生的能力培养问题成为高等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是人才成长的两个基本方面,二者既相辅相承又对立统一。

广博的知识积累,是培养和发挥能力的基础,而良好的能力又可以促进对新知识的掌握。

人才的根本标志不在于积累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其是否具有利用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

创造能力体现了识、才、学等智能结构中诸要素的综合运用,大学生要想学有所成,将来在工作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所贡献,就必须注意各种能力的培养。

如科学研究能力、发明创造能力、捕捉信息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社会活动的能力、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等。

(穿插学习成功的学生案例)

二是生活环境的变化。

中学阶段,大多是同父母生活在一起,衣食起居等生活琐事基本由父母处理。

生活上自理能力差,必然导致心理上的依赖性。

大学生活则要求学生必须自主独立,不论衣食住行,学习,交友,以至认识社会和人生,都是需要依靠自己的知识,能力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以此加速对新环境的适应过程。

生活环境的变化,体现在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范围等方面,从生活方式中看,中学生大多住在家里,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生活空间,起居由父母安排,而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住宿,吃到食堂,凡事要靠自己处理,这种改变对缺乏独立生活的人来说是严峻的挑战,饮食方面的差异,气候与语言环境的变化,作息制度与卫生习惯的不同都可能造成适应不良,在大学里,生活领域也大大拓宽。

人际关系的变化,进入大学,全国各地的同学素昧平生,新的宿舍,新的班集体,脾气习惯各不相同,常常难以适应,师生关系没有以前密切,有时甚至只能在课堂上见到老师,在学校远离了父母,难以诉衷肠等,在这新的环境下要求大学生独立主动地与各种陌生人交往,社会化要求急速提高,总之要和谐。

管理体制的变化,管理方式上,要求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

[穿插案例]

•抽样调查表明:

25%的大学新生有一定的心理问题;8%的新生入学2个月左右感到严重不适。

并且会因为这个严重适产生过激行为。

 

•曾看到报纸上一条消息,广州某大学一名入学仅一周的新生,从学校的7楼纵身跳下,当场殒命。

原因是:

“不能忍受这种生活”。

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样的痛苦的生活能够导致一个人如此勇敢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究竟是如何的水深火热,能让一个无法忍受?

大家是不是也很好奇?

答案是:

“饭菜不合胃口,衣服不会洗,晚上同学太吵睡不着,想家,没有朋友,不太适应”。

就是这样的“痛苦”(加了引号),让一个大学生选择了自由落体。

•上海某高校学生小刘,在家里以“小王子”自居。

进入大学仍然我行我素,这种不可取的个性与室友格格不入。

一次在与同学的口角中,为了震住他人,竟把寝室的八个热水瓶全砸了,寝室变成了浴室,大家批评他不文明。

他一怒之下,又把大家集资的购买的彩电也砸了,随着一声巨响,他方如梦初醒:

“我真蠢,这可是要赔得呀”。

从此,小刘彻底的孤立了,他只敢熄灯后,偷偷地摸进寝室,睡觉严重失眠,从而产生了人际交往恐惧心理,后来经过老师的多次帮助和指导下,才逐步调整了自己不合群的个性,逐步适应了环境,逐步融入了群体。

(-陶国富、王祥兴主编《大学生交往心理》第68页,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三是社会活动的变化。

第一,党团组织、学生会、班委活动正常开展。

大学新生应积极参加党团组织、学生会、班委活动。

在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风云。

不能“风声雨声读书声,不吭一声,国事家事天下事,管我啥事”。

而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既要懂中华文化,又要有世界眼光,在学生会、班委活动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第二,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生动活泼。

大学新生应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

在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和提升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综合能力。

第三,课余文娱、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大学新生应积极参加课余文娱、体育活动活动。

在活动中,提升自己审美能力,培养自己的文体才能和增强自己强健的体魄。

大学生活的这些特点和变化要求大家: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青年人升入大学之后,意味着“人生中的第二次断奶”。

同学们离开了父母,告别了家乡,开始独立思考自己的人生,创造性地思考自己的未来。

这对于长期依赖父母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痛苦而又必须的过程。

然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学会自理、自立,变得成熟起来,坚强起来。

因此,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

进入大学,实际上就意味着独立生活的开始。

大学新生应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以积极的心态理性安排自己的生活,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逐步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进入大学后会遇到很多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此时,大学新生应虚心向老师求教,向成熟和优秀的同学学习,细心体察自己的生活,循序渐进,逐步适应,自己来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的经验。

实践出真知。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大学新生应在实践中不断磨砺,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大胆实践,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案例]:

上海外国语附中有个女生周雁声,远离父母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求学,一开始生活很不适应,后来,她对学习和生活重新作了安排,清晨,穿了旱冰鞋,给各个校区的学生送英语报,既锻炼身体,又熟悉校园环境;下午上图书馆,消化老师的讲课内容、并进行预习和自学;晚上为资料室电脑操盘,既熟悉了资料系统,又提高了计算机技能。

在实践中她逐步提高了独立生活能力,坚持学习生活两不误,毕业时由于品学兼优,被评为“哥伦比亚大学荣誉学员。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和主要任务,它既是未来事业的准备,也是未来事业的开端。

而且大学的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学习要求与中学的要求都不同了。

一位西方的教育家说过:

“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需要站起来,四面观望。

”大学学习不是从一个门槛跨入另一个门槛,而是攀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每个学生都要对其特点和规律有所认识和把握,都要不断调整和适应,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能动的学习,学习要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专业。

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切实的学习计划,科学安排学习时间,充分利用大学的学习条件和资源,积极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两个关键点:

一是自主判断教师讲授内容,做好笔记。

二是充分利用图书馆,查阅参考书和有关资料。

(2)全面学习:

一是学习的知识面要广,既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学习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还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各方面的知识。

二是学习目的的确立要全面,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会运用知识,还要学习怎样学会学习,以及学习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方法。

三是学习的途径要全面,不仅要掌握课堂知识、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

(3)创新学习:

要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爱迪生案例)

(4)终身学习:

进入21世纪,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令人目不暇接,人类知识总量也在迅速翻番。

越是社会发展走到了高级阶段,人们对学习的意识也就需要越清晰,并且对学习的认识也需要越明朗。

学习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无论你处于什么环境之下,也无论你已经是什么年龄,更无论你是从事什么职业,同时,也不论你已经掌握了多少知识与技能,学习对于你来说,永远都只仅仅是开始,而绝不会是结束。

大学毕业只是告别学校,并不是告别学习,要有终身求知、终身学习的理念。

(案例:

“汪洋:

大学生重读中专,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培养优良学风

   养成优良的学风,应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上下功夫:

勤奋。

勤奋就是要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

勤奋刻苦是一切成就大学问、大事业的人共同具备的基本美德。

(韩愈马克思语录)

严谨。

严谨就是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肃、严格、严密。

严肃是指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扎实的学习作风,反对学习上轻率浮躁、马虎应付的态度;严格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要弄懂弄通,对技术的掌握要严守规范,反对粗制滥造和不求甚解,反对急功近利和投机取巧;严密是指对学习、对生活、对工作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包括在学习的安排上要周全有序,有条不紊地妥善处理学习中的各种关系。

(青藏铁路的建设过程)

求实。

求实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轻信,不弄虚作假,不贪图名利,“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培养扎实打基础、老实做学问的学风,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唯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

谦虚是求实的必然要求,只有虚怀若谷,才能博采众长,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

(文革时的浮夸风)

创新。

创新就要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

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是21世纪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之一。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人才,作为今后几十年社会各条战线的骨干,更需要自觉培养勇于创新的品质和才干。

(案例:

敢于创新的校园发明家  黎颖莉,南华大学医学院2000级学生,原校学生科协秘书长。

2003年11月中旬,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

肩负着南华两万余名师生的重托,梁昊飞和黎颖莉为此次竞赛做了充分而细致的准备。

由他俩共同主持研发的戒烟牙膏吸引了众多专家、企业人士、厂商的目光,成为本次比赛的一大亮点。

经过专家的考核评比,戒烟牙膏以其“途径好、见效快、治标又治本”的特点征服了裁判,荣获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二等奖。

这是戒烟牙膏第五次在重大竞赛中获奖。

它的发明者梁昊飞、黎颖莉也再次成为校园的新闻人物。

(章节过渡)面对大学新生活,大学生之所以要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是因为当代大学生还肩负着历史新使命。

我们一起来看下第二节的内容:

 

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

 

□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寄予青年。

□ 青春只有为祖国真诚奉献才能绚丽多彩。

□ 人生只有融入民族的伟业才能闪闪发光。

 

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

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应是“科教兴国”的实践者和完成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大学新生必须明确历史使命,成为对社会有所建树的有用人才。

为此要: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新世纪的大学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是承上启下的一代。

继往开来,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当代大学生的肩上。

所谓继往,就是要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和革命传统,使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坚定不移地继续前进。

谈到继往,我们不能不认真地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历史上的一代代先人如何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的重任。

历史清晰地记载着: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几十位青年学生作为广大民众中觉醒的第一批人,是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使历史的车轮骤然驶进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时期。

在此之后,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其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最年轻的仅19岁,他们中许多人都成了尔后中国革命的中坚。

所谓开来,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担起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谱写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进入高等学校的大学生,更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青年一代一定要把老一辈的革命火炬接过来,把社会主义中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绘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一页,使自己无愧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继承者,不愧为中华民族勇于开拓进取的一代。

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在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必须看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紧迫而严峻的挑战。

这些挑战,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挑战,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挑战。

主要表现为:

一是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国,文化是软实力,科技文化的竞争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结合我们国情和世情,中日比较)

案例思考:

1998年,在我国人民与特大洪水作斗争的时候,日本人虽然也派出医疗队,带着药品到洪涝重灾区进行“红十字”服务。

事后得知,在抽血的过程中,日本人竟带走了极关键的一部分血样,回国后经过分离、提纯,得到许多珍贵的我国民族所特有的基因,并用其中有益的基因制造出特效药物,获得了巨额利润,还专门申请了国际专利。

这样的结果理应引起我们的深思。

高校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全面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大责任。

当代大学生,只有努力使自己成才,将来才能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这是我们成才的根本方向和既定要求。

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

(当今世界形势简介)

(重点讲解)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的西化、分化的图谋没有改变。

案例思考:

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极其机密的《行事手册》中,有对付中国的《十条戒令》,其内容摘要如下:

(1)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反对其多年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

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

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的吃苦耐劳精神。

 (2)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等,进行宣传,使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方式。

(3)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

让他们热衷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

(4)时常制造一些无风三尺浪的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

这样就在他们的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因子。

特别是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的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这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5)要不断地制造“新闻”,丑化他们的领导。

我们的记者应该找机会采访他们,并想方设法组织他们的言辞来攻击他们自己。

(6)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宣传民主,一有机会,不管是大是小,有形无形,就要抓紧民主运动。

无论是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不断地对他们(政府)要求民权。

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断地说同样的话,他们的人民就一定会相信我们说的有理。

我们抓住一个人是一个人,占住一个地盘是一个地盘,一定要不择手段。

(7)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向我们借贷。

这样我们就有十足的把握摧毁他们的信用,使他们的货币贬值,通货膨胀。

只要他们对物价失去了控制,他们在人民心目中就会完全垮台。

(8)要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有形无形地打击他们的工业。

只要他们的工业在不知不觉中瘫痪下来,我们就可以鼓励社会动乱。

不过我们必须表面上非常慈善地去援助他们,这样他们(政府)就显得疲软。

一个疲软的政府就会带来更大更强的危险。

(9)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观,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良心,摧毁他们自尊自信的钥匙:

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10)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的一切敌人,和可能成为他们敌人的人们。

―选自搜狐网

 

因此当代大学生首先,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其次,当代大学生应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世界眼光;再次,当代大学生应培养大无畏的胆略和气概;最后,当代大学生应坚定信念,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三是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在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曾向大学生明确提出:

“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你们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代。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将在你们这一代手中实现。

你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

”能否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直接面对的带有根本性的挑战。

  一个人任何时候都面临着挑战,只有敢于迎接挑战、战胜挑战,就能把握和创造机遇,大学生应该自觉把自己的追求同祖国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的远大志向,珍惜年华、刻苦学习,磨炼意志、砾炼品格,更快更好地成长和成熟起来。

当代大学生在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的同时,还应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和塑造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过渡)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成才,是历史使命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期望,也是大学生发自内心的呼声。

大学生只有遵循正确的成才方向,努力达到学校教育的成才目标,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完成肩负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第五条指出: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有德无才不足以堪大任,无德有才足以售其奸。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智是大学生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是能否成为对国家、人民有用的人才的重要基础。

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

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条件,是由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