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 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2352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 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版 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版 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版 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版 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 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

《版 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 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 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docx

版第7章第2节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第二节 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考纲定位

核心素养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

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1.变化观念——从可逆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化学变化的特征和规律。

2.平衡思想——从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分析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及条件改变平衡的移动方向。

3.模型认知——认知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建立思维模型,并解释一些现象和问题。

同时关注“等效平衡”的建立模型。

4.社会责任——根据平衡移动规律认识合成氨等工业生产的条件选择问题,提高经济效益和原料利用率。

考点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示例] 含有2molSO2和2molO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2SO2(g)+O2(g)

2SO3(g),平衡时的O2物质的量范围为1mol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建立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

反应过程如下:

以上过程可用如图表示:

若开始加入生成物,从逆反应建立平衡,则vt图为

(3)特征

[深度归纳]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

(1)一般标志

(2)等价标志

①全部是气体参加的非等体积反应,体系的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②对同一物质而言,断裂的化学键的物质的量与形成的化学键的物质的量相等。

③对于有色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的颜色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④绝热体系的温度不变,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⑤全部是气体的非等体积反应,恒压条件下,若密度不再变化;对于有固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恒容条件下,若密度不再变化。

[应用体验]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Cl2+H2O

HCl+HClO,PCl3+Cl2

PCl5均为可逆反应。

(  )

(2)在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中,v正一定大于v逆。

(  )

(3)对于反应A(g)+B(g)

2C(g)+D(g),当密度保持不变,在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条件下,均不能作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  )

(4)在相同温度下,相同容器(恒容)发生2SO2(g)+O2(g)

2SO3(g)反应,当分别向容器中充入2molSO2、1molO2与2molSO3平衡时,c(SO2)相同。

(  )

(5)对于2NO2(g)

N2O4(g)反应,当v正(NO2)=v逆(N2O4)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  )

答案:

(1)√ 

(2)× (3)× (4)√ (5)×

考法1 极端转化法确定可逆反应某时刻的量

1.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O(g)+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mol·L-1、0.3mol·L-1、0.08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1∶c2=3∶1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为0

D [平衡浓度之比为1∶3,转化浓度亦为1∶3,故c1∶c2=1∶3,A、C不正确;平衡时Y的生成表示的是逆反应速率,Z的生成表示的是正反应速率,且vY(生成)∶vZ(生成)=3∶2,B不正确;由可逆反应的特点可知0

]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X2(g)+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1、0.3mol·L-1、0.2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X2、Y2、Z的浓度范围分别为,,。

解析:

假设反应正向进行到底:

         X2(g)+Y2(g)

2Z(g)

起始浓度/(mol·L-1)0.10.30.2

改变浓度/(mol·L-1)0.10.10.2

终态浓度/(mol·L-1)00.20.4

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

X2(g)+Y2(g)

2Z(g)

起始浓度/(mol·L-1)0.10.30.2

改变浓度/(mol·L-1)0.10.10.2

终态浓度/(mol·L-1)0.20.40

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0

答案:

0

说明:

可逆反应的平衡物理量一定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但起始物理量可以为最大值或最小值。

考法2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

3.(2019·长春模拟)在一定温度下,向2L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CO2、3molH2,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 ΔH<0。

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B.体系中

,且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D.单位时间内有nmolH—H键断裂,同时有nmolO—H键生成

A [A项,

是变量,当

不变,可以说明反应已达平衡;B项,

是不变量

,不能说明反应是否达平衡;C项,ρ是不变量,不能说明反应是否达平衡;D项,二者均表示v正,不能说明反应是否达平衡。

]

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⑤混合气体的颜色,⑥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⑦某种气体的百分含量

(1)能说明I2(g)+H2(g)

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2)能说明2NO2(g)

N2O4(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3)一定能说明A(s)+2B(g)

C(g)+D(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4)能说明NH2COONH4(s)

2NH3(g)+CO2(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5)能说明5CO(g)+I2O5(s)

5CO2(g)+I2(s)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答案:

(1)⑤⑦ 

(2)①③④⑤⑦ (3)②④⑦ (4)①②③ (5)②④⑦

[思维建模] 

判断平衡状态的方法——“正逆相等,变量不变”

(1)“正逆相等”:

反应速率必须一个是正反应的速率,一个是逆反应的速率,且经过换算后同一种物质的减少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

(2)“变量不变”:

如果一个量是随反应进行而改变的,当其不变时为平衡状态;一个随反应的进行而保持不变的量,不能作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考点二|化学平衡移动

1.化学平衡的移动

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平衡不发生移动;v正

即哪个方向速率大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2.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因素

(1)实验探究

①实验Ⅰ:

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平衡

Cr2O

+H2O

2CrO

+2H+

a.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1的K2Cr2O7溶液。

向1号试管中加入几滴浓硫酸,橙色变深,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向2号试管中加入几滴浓NaOH溶液,橙色变黄色,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实验Ⅱ:

将充入NO2的球放入热水,颜色变化为红棕色变深,放入冰水中颜色变化为红棕色变浅,说明2NO2(g)

N2O4(g) ΔH<0。

(2)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因素

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反应前后气

体体积改变

增大压强

向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

向气体分子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反应前后气

体体积不变

改变压强

平衡不移动

温度

升高温度

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

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提醒:

(1)催化剂同程度改变v正与v逆,平衡不移动;

(2)温度改变对任何可逆反应均有平衡移动,但压强改变只对有气体参与且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不相等的反应有平衡移动。

(3)通过图像分析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SO2、O2、SO3三种气态物质建立化学平衡后,改变条件对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A   B   C   D

①加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C(填字母,下同),平衡不移动。

②升高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③增大反应容器体积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D,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④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图像是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如对N2(g)+3H2(g)

2NH3(g)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N2)=amol·L-1,压强为p,在恒温下,将容器容积缩小一半,达到平衡时,c′(N2)<2amol·L-1,p′<2p。

[深度归纳] 三种特殊情况的归纳理解

(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化学平衡没影响。

(2)“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条件

原平衡体系

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②恒温、恒压条件

(3)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

如N2(g)+3H2(g)

2NH3(g)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达平衡时,N2、H2、NH3的浓度分别为1mol·L-1、2mol·L-1、3mol·L-1,若再充入0.5molN2,1molH2和1.5molNH3时平衡向正向移动。

[应用体验]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往平衡体系FeCl3+3KSCN

Fe(SCN)3+3KCl中加入KCl固体,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颜色将变浅。

(  )

(2)增加反应物的量平衡一定会正向移动。

(  )

(3)增大某一反应物A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时,反应物的浓度一定小于原来的浓度,生成物的浓度一定大于原来的浓度。

(  )

(4)对于2NH3(g)

N2(g)+3H2(g)反应,恒温恒容下再充入一定量的NH3,NH3的转化率增大。

(  )

(5)除去SO2中HCl可将气体通过饱和NaHSO3溶液,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  )

答案:

(1)× 

(2)× (3)× (4)× (5)×

2.对于N2(g)+3H2(g)

2NH3(g) ΔH<0,达平衡后,改变条件,请回答:

(1)升温,平衡向移动,新平衡的温度比原来的。

(2)缩小容器体积至原体积的

,平衡向移动,新平衡的压强p′与原平衡的压强p0的关系为,新平衡时c′(N2)与原平衡的c(N2)的关系为。

答案:

(1)逆反应 高 

(2)正反应 p0

考法1 化学平衡移动与平衡转化率

1.(2019·日照模拟)T℃时,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CO,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

CO(g)+2H2(g)

CH3OH(g) ΔH<0。

反应达到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与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达平衡时,升高体系温度,CO转化率升高

B.反应达平衡时,再充入一定量Ar,平衡右移,平衡常数不变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

=2.5时达到平衡状态,CH3OH的体积分数可能是图中的F点

D [气体投料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平衡时生成物的体积分数最大,当

=2.5时,达到平衡状态,CH3OH的体积分数比C点时对应的CH3OH的体积分数小,可能是图中的F点,D项正确;该反应的ΔH<0,反应达平衡时,升高体系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的转化率降低,A项错误;该反应在T℃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达平衡时,再充入一定量Ar,平衡不移动,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B项错误;因该反应前后均是气体,故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又容器容积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C项错误。

]

2.对于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甲:

A(g)+B(g)

C(g) ΔH<0

乙:

A(s)+B(g)

C(g) ΔH<0

丙:

A(g)+B(g)

2C(g) ΔH>0

达到化学平衡后,改变条件,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升温,平衡移动的方向分别为(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甲;乙;丙。

此时反应体系的温度均比原来(填“高”或“低”)。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分别为(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甲;乙;丙。

(2)加压,使体系体积缩小为原来的

①平衡移动方向分别为(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甲;乙;丙。

②设压缩之前压强分别为p甲、p乙、p丙,压缩后压强分别为p′甲、p′乙、p′丙,则p甲与p′甲、p乙与p′乙、p丙与p′丙的关系分别为:

甲;乙;丙。

(3)恒温恒压充入氖气,平衡移动方向分别为(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甲;乙;丙。

答案:

(1)向左 向左 向右 高 减小 减小 不变

(2)①向右 不移动 不移动 ②p甲

(3)向左 不移动 不移动

(1)改变温度或压强,若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

(2)两种或多种反应物的反应,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而自身的减小。

(3)对于分解的可逆反应aA(g)

bB(g)+cC(g),A分解建立平衡后,增大A的浓度,平衡向正向移动。

当a=b+c时,α(A)不变,φ(A)不变;a>b+c时,α(A)增大,φ(A)减小;a

考法2 利用vt图推导影响平衡的条件

3.(2019·合肥模拟)在一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M(g)+N(g)

2R(g) ΔH<0,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刻的v(正)小于t2时刻的v(正)

B.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向密闭容器中加R

C.Ⅰ、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M的体积分数相等

D.Ⅰ、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

A [恒温恒压下,t2改变某一条件,v(逆)瞬间增大,最终平衡状态的速率没变,可知改变的条件为增加了R的浓度,B正确;t2时v(逆)增大,v(正)减小,A不正确;Ⅰ、Ⅱ两过程达平衡时温度不变,K不变,φ(M)不变,C、D正确。

]

4.(2019·武汉模拟)在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

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量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30min时温度、压强不变,40min时温度不变,增大压强

B.8min前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mol·(L·s)-1

C.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20~40min时该反应的环境温度不变

D [20~40min时该平衡没有移动,故反应温度没有改变,D正确。

]

专项突破(十七) 化学平衡的调控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1.化工生产适宜条件选择的一般原则

条件

原则

从化学反应速率分析

既不能过快,又不能太慢

从化学平衡移动分析

既要注意外界条件对速率和平衡影响的一致性,又要注意二者影响的矛盾性

从原料的利用率分析

①增加易得廉价原料,提高难得高价原料的利用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②循环操作

从实际生产能力分析

如设备承受高温、高压能力等

从催化剂的使用活性分析

注意催化剂的活性对温度的限制

2.工业合成氨的原理与条件选择

(1)反应原理

N2(g)+3H2(g)

2NH3(g) ΔH=-92.4kJ·mol-1

反应特点:

①反应为可逆反应;②正反应为放热反应;③反应物、生成物均为气体,且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

(2)条件选择

①压强:

10MPa~30MPa的压强。

压强越高,转化率越大,但对材料设备的要求越高,成本越高。

②温度:

400~500℃的温度。

温度要适宜,既要考虑速率又要考虑反应程度,同时还要考虑催化剂的活性温度。

③催化剂:

使用催化剂可提高反应速率,同时不同的催化剂有不同的活性和选择性。

④循环操作:

提高原料利用率。

1.(2019·陕西名校联考)在一定条件下,利用CO2合成CH3OH的反应为CO2(g)+3H2(g)

CH3OH(g)+H2O(g) ΔH1,研究发现,反应过程中会发生副反应为CO2(g)+H2(g)

CO(g)+H2O(g) ΔH2,温度对CH3OH、CO的产率影响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ΔH1<0,ΔH2>0

B.增大压强有利于加快合成反应的速率

C.生产过程中,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CH3OH的产率

D.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减弱副反应的发生

C [根据图像可以看出,温度越高,CO的产率越高,CH3OH的产率越低。

]

2.(2016·全国卷Ⅱ,节选)丙烯腈(CH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CH2===CHCHO)和乙腈(CH3CN)等。

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3H6(g)+NH3(g)+

O2(g)===C3H3N(g)+3H2O(g) ΔH=-515kJ·mol-1

②C3H6(g)+O2(g)===C3H4O(g)+H2O(g) 

ΔH=-353kJ·mol-1

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

(2)图(a)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的温度为460℃。

低于460℃时,丙烯腈的产率(填“是”或“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判断理由是;

高于460℃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双选,填标号)。

A.催化剂活性降低

B.平衡常数变大

C.副反应增多

D.反应活化能增大

图(a)      图(b)

(3)丙烯腈和丙烯醛的产率与n(氨)/n(丙烯)的关系如图(b)所示。

由图可知,最佳n(氨)/n(丙烯)约为,理由是。

进料气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比约为。

答案:

(1)降低温度、降低压强 催化剂

(2)不是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AC

(3)1 该比例下丙烯腈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 1∶7.5∶1

专项突破(十八) “等效平衡”在平衡状态比较中的应用

1.等效平衡的概念

在相同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是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还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在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等)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2.等效平衡的类型

等效类型

条件

恒温、恒容

恒温、恒容

恒温、恒压

反应的特点

任何可逆反应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

任何可逆反应

起始投料

换算为化学方程式同一边物质,其“量”相同

换算为化学方程式同一边物质,其“量”符合同一比例

换算为化学方程式同一边物质,其“量”符合同一比例

平衡特点

质量分数(w%)

相同

相同

相同

浓度(c)

相同

成比例

相同(气体)

物质的量(n)

相同

成比例

成比例

3.实例

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可逆反应:

2A(g)+B(g)

3C(g)+D(g) ΔH=-Q1kJ·mol-1(Q1>0),起始物质的量如表所示:

序号

A

B

C

D

2mol

1mol

0

0

4mol

2mol

0

0

1mol

0.5mol

1.5mol

0.5mol

0

1mol

3mol

1mol

0

0

3mol

1mol

(1)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互为等效平衡的是哪几组?

①③⑤。

(2)达到平衡后,①放出的热量为Q1kJ,⑤吸收的热量为Q5kJ,则Q、Q1、Q5的定量关系为Q1+Q5=Q。

(3)其他条件不变,当D为固体时,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互为等效平衡的是哪几组?

①②③⑤。

(4)将“恒温恒容”改为“恒温恒压”,a.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互为等效平衡的是哪几组?

①②③⑤。

b.达平衡后①②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1和Q2,则Q1与Q2的关系Q2=2Q1。

4.平衡状态比较的三种思维模板

(1)构建恒温恒容平衡思维模式

新平衡状态可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的叠加并压缩而成,相当于增大压强。

(2)构建恒温恒压平衡思维模式(以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为例,见图示)

新平衡状态可以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的叠加,压强不变,平衡不移动。

(3)恒温恒容与恒温恒压条件平衡比较模式(起始量相同)

1.(2019·石家庄模拟)同温度下,体积均为1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N2(g)+3H2(g)

2NH3(g) ΔH=-92.6kJ·mol-1。

测得数据如表:

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达到平衡时体系

能量的变化

N2

H2

NH3

2

3

0

27.78kJ

1.6

1.8

0.8

Q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容器①、②中反应达平衡时压强相等

B.容器②中反应开始时v(正)>v(逆)

C.容器②中反应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Q为9.26kJ

D.若条件为“绝热恒容”,容器①中反应达平衡时n(NH3)<0.6mol

B [根据容器①中反应达到平衡时能量的变化可知,该反应中转化的N2为

=0.3mol,因此根据三段式法可得

    N2(g)+ 3H2(g)

2NH3(g)

起始/(mol)230

转化/(mol)0.30.90.6

平衡/(mol)1.72.10.6

故平衡常数K=

≈0.023<

≈0.069,因此容器②中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v(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