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2199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

《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

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试卷类型:

A

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2016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统一检测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卷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卷上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

监考人员将试卷、答题卷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S-32Cu-64Fe-56Br-80

1、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有关脂肪的下列陈述中,揭示其在化学组成上区别于糖类的特点是

A.主要有C、H、O三种元素组成B.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

C.分子中碳、氢原子比例特别高D.除含有C、H、O外,还含N和P元素

2.下列不属于叶绿体基质组成的是

A.可溶性蛋白质B.核酸C.核糖体D.光合色素

3.取生长健壮的洋葱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压片等过程,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正确的做法是

A.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物镜继续观察

B.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C.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

4.下列哪种说法指的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对应碱基两两配对的规律性B.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C.主链上碱基排列顺序的可变性D.DNA两条侧链上碱基种类的特异性

5.基因分离定律发生用于

A.受精作用过程中B.个体发育过程中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男性正常

女性正常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6.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据图判断该病遗传方式和有关的基因型

12

A.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Ⅱ1为纯合子

1234

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Ⅱ4为杂合子

C.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4为纯合子

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2为杂合子

7.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可以用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增白食品等

B.通信光缆的主要成分是晶体Si,太阳能电池的材料主要是SiO2

C.高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都能杀菌消毒,都利用了强氧化性

D.氨很容易液化,液氨气化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液氨常用作致冷剂

8.下列分离或提纯有机物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待提纯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及主要操作方法

A

溴单质

加亚硫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B

淀粉胶体

葡萄糖

水,过滤

C

甲烷

乙烯

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

D

乙酸乙酯

乙酸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分液

9.下列有关NA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个

B.2L0.5mol·L-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密闭容器中2molNO和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10.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及美国科学家

威廉·坎贝尔和日本大村智,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方面取得

的成就。

屠呦呦1971年发现、分离、提纯并用于治疟新药“青蒿素”,

拯救了数千万人的生命。

青蒿素分子结构如右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B.青蒿素是芳香族化合物

C.青蒿素可以发生水解反应D.青蒿素含有过氧结构

11.高铁酸钾是一种高效绿色水处理剂,其工业制备的反应原理为:

2Fe(OH)3+3KClO+4KOH=2K2FeO4+3KCl+5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lO−做还原剂B.Fe(OH)3在反应中被还原

C.高铁酸钾中铁的化合价为+7D.制备1molK2FeO4时转移3mol电子

12.对四支试管中的无色溶液中进行以下操作,由现象判断的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滴加Ba(NO3)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一定含SO42-

B

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原溶液中有I―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Na+、无K+

D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NH4+

13.六种短周期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与E、B与F同主族,

E与F同周期;D的核电荷数是F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B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

数和为0;常温下单质A与E的状态不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C两种元素只能组成化学式为CA3的化合物

B.F与D形成的化合物性质很不活泼,不与任何酸反应

C.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E>F>C>D

D.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D>C>F>B

2、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4~18题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

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a

F

B

14.如图所示,质量均为1kg的小球a、b在轻弹簧A、B及外力F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A、B两个弹簧劲度系数均为5N/cm,B弹簧上端与天花板固定连接,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A弹簧竖直,g取10m/s2。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弹簧伸长量为3cm

B

A

.外力F=10

N

b

C.B弹簧的伸长量为4cm

地球

D.突然撤去外力F瞬间,b球加速度为0

15.如图所示,某极地轨道卫星的运行轨道平面通过地球的南北两极,已知该卫星从北纬60°的正上方,按图示方向第一次运行到南纬60°的正上方时所用时间为1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卫星与同步卫星的运行半径之比为1:

4

B.该卫星与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之比为1:

2

C.该卫星的运行速度一定大于7.9km/s

D.该卫星的机械能一定大于同步卫星的机械能

16.趣味运动会上运动员手持乒乓球拍托球沿水平面匀加速跑动,设球拍和球的质量分别为M、m,球拍平面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球拍与球保持相对静止,球拍与球之间的摩擦力及空气阻力不计。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的加速度为gtanθ

B.球拍对球的作用力为mg

C.运动员对球拍的作用力为(M+m)gcosθ

D.若加速度大于gsinθ,球一定沿球拍向上运动

v0

17.如图所示,某人从高出水平地面h的坡上水平击出一个质量为m的高尔夫球由于受恒定的水平风力的作用,高尔夫球竖直落入距击球点水平距离为L的A穴,不计洞穴的深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被击出后做平抛运动

B.该球从被击出到落入A穴所用的时间为

C.球被击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

D.球被击出后受到的水平风力的大小为

18.如图所示,斜面c上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两物体间用一根细线连接,在细线的中点加一与斜面垂直的拉力F,使两物体及斜面均处于静止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向左

B.a、b两物体的受力个数一定相同

C.a、b两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相同

D.当逐渐增大拉力F时,物体b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一定逐渐增大

19.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倾斜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m的圆环,圆环与竖直放置的轻质弹簧上端相连,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A点,开始弹簧竖直并且长度恰好为原长h.现让圆环由静止沿杆滑下,滑到杆的底端(未触及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在圆环下滑的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圆环、弹簧和地球组

m

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

B.弹簧

30°

h

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A

C.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了mgh

D.弹簧的最大压缩量小于其最大伸长量

20.如图所示,离地H高处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给物体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作用力F,已知F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

F=F0-kt(以向左为正,F0、k均为大于零的常数),物体与竖直绝缘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且

F0>mg。

t=0时,物体从墙上静止释放,若物

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物体下滑后脱离墙面,此时速度大小为

,最终落在地面上。

则下列关于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沿墙壁下滑时,物体先加速再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与墙壁脱离的时刻为t=

=

C.物体从脱离墙壁到落地之前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

D.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图(b)

M

21.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在直线MN的左边只受到水平力F1作用(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在

的右边除受F1外还受到与F1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恒力F2作用,现使小物块由

点从静止开始运动,如图(a)所示,小物块运动的

-

图象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

点的右边加速度大小为

F1

B.小物块在经过B点后向右运动的时间为t2-t1

N

B

A

C.

的大小为

图(a)

D.小物块在B点右边运动的最大距离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11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学生都必须作答。

第34~第40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必答题(共129分)

22.(6

刻度尺

分)

某探究小组

0

想利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装置测

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如图(甲)所示。

框架上装有

可上

v22-v12

x1

移动位

光电门1

置的光电门1和固定不动的光电门2;

框架竖直部分紧贴一刻度尺,零刻度线在上端,可以

测量

x2

光电门2

出两个光电门到零刻度线的距离

;框架水

平部分用电磁铁吸住一个质量为m的小钢球,小钢球

的重心所在高度恰好与刻度尺零刻度线对齐。

切断电

磁铁线圈中的电流时,小钢球由静止释放,当小钢球

图(乙)

图(甲)

先后经过两个光电门时,与光电门连接的传感器即可

测算出其速度大小v1和v2。

小组成员多次改变光电门

1的位置,得到多组x1和v1的数据,建立如图(乙)所示的坐标系并描点连线,得出图线的斜率为k。

(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的直径,如图(丙)所示,

图(丙)

该小钢球的直径是cm。

(2)关于光电门1的位置,下面哪个做法可以减小重力

加速度的测量误差。

A.尽量靠近刻度尺零刻度

B.尽量靠近光电门2

C.既不能太靠近刻度尺零刻度,也不能太靠近光电门2

(3)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用k表示)

23.(9分)

为了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一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其中M为带滑轮的小车的质量,m为砂和砂桶的质量。

(滑轮质量不计)

(1)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

A.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

单位:

cm

B.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同时保持弹簧测力计及其连接线与长木板平行

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

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同

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改变砂和砂桶的质量,打出几条纸带

E.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2)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两计数点间还有两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为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横坐标,加速度为纵坐标,画出的a—F图像是一条直线,图线与横坐标的夹角为θ,求得图线的斜率为k,则小车的质量为。

24.(12分)

4.8

一质量m=1.0kg的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一倾角为37º足够长的斜面,某同学利用传感器测出了滑块冲上斜面过程中多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为通过计算机绘制出的滑块上滑过程的v-t图.已知sin37º=0.6,cos37º=0.8,g取10m/s2.求:

(1)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滑块从出发点返回到底端整个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3)求1s末滑块的速度大小。

25.(20分)

如图(甲)所示,地面上有一长为l=1m,高为h=0.8m,质量M=2kg的木板,木板的右侧放置一个质量为m=1kg的木块(可视为质点),已知木板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4,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6,初始时两者均静止。

现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力F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取g=10m/s2。

求:

(1)前2s木板的加速度;

(2)木块落地时距离木板左侧的水平距离

 

26.(14分)

实验室用乙醇、浓硫酸和溴化钠反应来制备溴乙烷,其反应原理和实验的装置如下(反应需要加热,图中省去了加热装置):

H2SO4(浓)+NaBr===NaHSO4+HBr?

E

B

C

a

b

冷水

浓硫酸

滴液漏斗

F

CH3CH2OH+HBr—→CH3CH2Br+H2O。

有关数据见下表:

乙醇

溴乙烷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深红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1.44

3.1

沸点/℃

78.5

38.4

59

10.0mL乙醇

溴化钠

沸石

(1)A中放入沸石的作用是,B中进水口为(填“a”或“b”)口。

(2)实验中用滴液漏斗代替分液漏斗的优点为。

(3)氢溴酸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加热A的目的是,F接橡皮管导入稀NaOH溶液,其目的是吸收、溴乙烷和溴蒸汽,防止。

(5)图中C中的导管E的末端须在水面以下,其原因是。

(6)将C中的馏出液转入锥形瓶中,边振荡边逐滴滴入浓H2SO41~2mL以除去水、乙醇等杂质,使溶液分层后用分液漏斗分去硫酸层,经硫酸处理后的溴乙烷转入蒸馏瓶,水

浴加热蒸馏,收集到35~40?

的馏分约10.0g。

?

分液漏斗在使用前必须;

?

从乙醇的角度考虑,本实验所得溴乙烷的产率是________。

27.(15分)

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B、A可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其原子个数比分别为:

1:

1和2:

1,且分子中电子总数分别为18和10;B与D能形成一种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X,B与C能形成极易溶于水的酸性气体Y。

X分子与B2A分子中的电子数相同、Y分子中的电子数为18,A、B、D形成离子化合物,其化学式为B4A3D2,其水溶液呈弱酸性;请回答:

(1)元素符号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B2A2分解的氧化产物是(写化学式)。

(3)C2和X(过量)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每生成1mol单质,转移的电子数为mol。

(4)B4A3D2的化学式为________,其水溶液呈酸性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液态X能电离(可根据B2A电离推知),其阴离子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28.(14分)

利用铝灰(主要成分为Al、Al2O3、AlN、FeO等)制备铝鞣剂[主要成分为Al(OH)2Cl]的一种工艺如下:

 

(1)气体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铝灰在90℃水解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为;“水解”采用90℃而不在室温下进行的原因是。

(2)“酸溶”时,Al2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废渣”成分为________(填化学式)。

(5)采用喷雾干燥而不用蒸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煅烧硫酸铝铵晶体,发生的主要反应为4[NH4Al(SO4)2·12H2O]

2Al2O3

+2NH3?

+N2?

+5SO3?

+3SO2?

+53H2O,将产生的

气体通过如右图所示的装置。

则集气

瓶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

 

29.(9分)

把细胞中发生的各种生命活动统称为细胞代谢,而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和其他结构都具有一定的功能,是细胞代谢的结构基础。

请回答,下列生命活动主要与细胞中的那些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相关:

(1)调节植物细胞内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分解自溶________________;

(2)完成下列图解,请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填上字母所代表的正确的细胞结构名称

30、(10分)

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将其作特殊处理后,造成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

再将流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纯净的细胞膜,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

(1)血影的化学组成是  、  和少量的糖类。

其中对行使细胞膜功能有重要作用的是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该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会越多。

(2)如何处理红细胞才能使其发生溶血现象?

  。

(3)红细胞溶血后,流出细胞外的物质是 ,这种物质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31.(10分)

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外壳

悬浮液放射性很高

1951~1952年赫尔希和蔡司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实验中,他们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子,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然后用标记好的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

最后,把受感染的细菌与噬菌体外壳分离。

过程与结果如下图: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

噬菌体与细菌混合,

噬菌体侵染细菌

离心,检测悬浮液和沉

淀物的放射性

在搅拌器中搅拌,

使细菌外的噬菌

体与细菌分离

被32P标记的DNA分子

 

沉淀物放射性很高

(1)在用32P标记的一组实验中,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这说明:

__________;

(2)在用35S标记的一组实验中,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清液中,这说明:

__________;

(3)实验中,选择35S标记蛋白质分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新形成的子代病毒分离出来并检测,可否发现有放射性同位素?

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0分)

一个正常的女人与一个并指(Bb)的男人结婚,他们生了一个白化病且手指正常的孩子。

(1)如果他们再生了一个并指的孩子,那么该小孩并指性状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生一个只患白化病孩子的可能性_______;

(2)生一个既患白化病又患并指的男孩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

(3)后代只患一种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后代中患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

(2)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道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题目后的方框涂黑。

注意所作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

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三个给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某种液体的饱和气压与温度有关

B.多晶体都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C.第二类永动机不能制成是因为它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D.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均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所以分子间的作用力一定表现为引力

S2

E.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放热的同时外界对其做功,其内能可能减少

(2)(10分)如图所示,一根上粗下细、粗端与细端都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上端封闭、下端开口,横截面积

,下端与大气连通。

粗管中有一段水银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水银柱下表面恰好与粗管和细管的交界处齐平,空气柱和水银柱长度均为h=4cm。

现在细管口连接一抽气机(图中未画出),对细管内气体进行缓慢抽气,最终使一半水银进入细管中,水银没有流出细管。

已知大气压强为

①求抽气结束后细管内气体的压强;

②抽气过程中粗管内气体吸热还是放热?

请说明原因。

34.[物理—选修3-4](15分)(本次测试选修3-4不命题)

35.[物理—选修3-5](15分)

(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三个给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0分)

A.某放射性元素经过11.4天有

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该元素的半衰期为3.8天

B.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C.一群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向较低能级跃迁,最多可放出两种频率的光子

D.已知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为ν0,则当频率为2ν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hν0

E.

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

v0

(2)(10分)如图所示,两块相同平板P1、P2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均为m。

P2的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的自由端恰好在P2的左端A点。

物体P置于P1的最右端,质量为2m且可以看作质点。

P1与P以共同速度v0向右运动,与静止的P2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P1与P2粘连在一起,P压缩弹簧后被弹回并停在A点(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

P与P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求:

①P1、P2刚碰完时的共同速度v1和P的最终速度v2;

②此过程中弹簧最大压缩量x。

36.[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15分)(本次测试选修*****不命题)

37.[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Cu

Fe

S

黄血盐(亚铁氰化钾,K4[Fe(CN)6])易溶于水,广泛用作食盐添加剂(抗结剂),食盐中黄血盐的最大使用量为10mg·kg-1。

黄血盐经长时间火炒,超过400℃时会分解生成剧毒的氰化钾。

回答下列问题:

1030pm

(1)基态Fe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_______,未成对电子数为;K4[Fe(CN)6]中Fe2+

524pm

与CN-两种离子之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______。

(2)CN-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1molCN-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_______。

(3)黄血盐溶液与稀硫酸加热时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盐和一种与CN-是等电子体双原子的气态化合物,该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