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国家概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2071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肯尼亚国家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肯尼亚国家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肯尼亚国家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肯尼亚国家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肯尼亚国家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肯尼亚国家概况.docx

《肯尼亚国家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肯尼亚国家概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肯尼亚国家概况.docx

肯尼亚国家概况

肯尼亚国家概况

(最近更新时间:

2012年4月)

  【国名】肯尼亚共和国(TheRepublicofKenya)。

  【面积】582,646平方公里。

  【人口】3860万(2009年),人口增长率2.7%。

全国共有42个民族,主要有基库尤族(21%)、卢希亚族(14%)、卢奥族(13%)、卡伦金族(12%)和康巴族(11%)等。

此外,还有少数印巴人、阿拉伯人和欧洲人。

斯瓦希里语为国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

全国人口的45%信奉基督教新教,33%信奉天主教,10%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和印度教。

  【首都】内罗毕(Nairobi),人口约300万。

年平均气温17.7℃。

  【国家元首】总统姆瓦伊·齐贝吉(MwaiKibaki),2002年12月30日就任,2007年12月30日连任。

  【重要节日】国庆节:

12月12日。

  【简况】位于非洲东部,赤道横贯中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

东邻索马里,南接坦桑尼亚,西连乌干达,北与埃塞俄比亚、南苏丹交界,东南濒临印度洋,海岸线长536公里。

境内多高原,平均海拔1500米。

全境位于热带季风区,沿海地区湿热,高原气候温和,全年最高气温为摄氏22~26℃,最低为10~14℃。

  肯尼亚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境内曾出土约250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化石。

公元7世纪,东南沿海地带已形成一些商业城市,阿拉伯人开始到此经商和定居。

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占领了沿海地带。

1890年,英、德瓜分东非,肯被划归英国,英政府于1895年宣布肯为其“东非保护地”,1920年改为殖民地。

1960年3月,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简称“肯盟”)和肯尼亚非洲民主联盟成立。

1962年2月伦敦制宪会议决定由上述两党组成联合政府。

1963年5月肯举行大选,肯盟获胜。

同年6月1日成立自治政府,12月12日宣告独立。

1964年12月12日肯尼亚共和国成立,仍留在英联邦内,乔莫·肯雅塔为首任总统。

1978年肯雅塔病逝,丹尼尔·阿拉普·莫伊继任总统达24年。

  【政治】独立以来,肯盟长期一党执政,1991年改行多党制后,肯盟于1992年、1997年连续两次赢得多党大选,莫伊蝉联总统。

2002年12月举行第三次多党大选,反对党联盟全国彩虹联盟(全盟)击败肯盟,齐贝吉当选总统,全盟获议会多数席位。

  2007年12月27日,肯尼亚举行新一轮总统和议会选举。

30日选举委员会宣布民族团结党领导人齐贝吉总统获胜连任,齐于当日宣誓就职。

反对党橙色民主运动总统候选人奥廷加指责执政党舞弊,组织大规模抗议活动,引发全国性骚乱。

在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调解下,双方于2008年2月28日签署《关于联合政府伙伴关系原则的协议》,并于4月13日组建联合政府。

联合政府新设总理职位,负责协调政府各部门工作,奥廷加出任首位总理。

联合政府成立以来运转基本正常。

目前,肯政局稳定。

  【宪法】1964年颁布共和国宪法,迄今已历经大小30次修改。

1982年6月,肯通过修宪确立实行一党制。

1991年12月改行多党制,规定:

肯为多党民主国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任期5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当选总统需在获得多数票的同时,在全国8省中的5省得票率超过25%;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和任免权,有权召集或解散议会;总统和内阁集体对议会负责;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言论、集会、结社和迁徙的自由。

1997年以来,肯反对党以宪法不适应多党制要求为由,强烈要求全面修宪。

1997年9月,肯颁布《修宪委员会法案》草案,开始修宪。

2006年2月,齐贝吉总统宣布成立新的修宪委员会,接替任期届满的原修宪委员会。

2008年2月29日起,肯大选争议双方在安南调解下进入调解“路线图”第四议程(即解决“长期问题”,包括土地、修宪、部族矛盾等)。

2008年5月,双方表示就第四议程的谈判接近尾声,在土地改革、修宪、减贫等领域已基本达成共识。

2009年11月,国家对话与和解委员会批准《肯尼亚修宪法案2008》和《肯尼亚宪法修正案2008》文本。

2010年4月,肯新宪法草案获议会批准,8月通过全民公投并正式颁布实施,其主要内容包括:

维持总统制政体,不再设总理职位,但总统权力受削弱;议会改为两院制,增设参议院;行政区划由目前的省、地区、分区、乡、村五级改为仅保留县级区划。

  【议会】国民议会成立于1963年,为肯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

1992年底举行首次多党议会选举,议会中开始出现反对党席位。

根据宪法,国民议会有立法、审议财政计划、通过政府财政预算、监督政府事务等职责,并有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及弹劾阁员或政府的权力。

国民议会由224名议员组成,其中民选议员210名,总统指定议员12名,当然议员(国民议会议长和总检察长)2名。

每届议会任期5年。

本届议会成立于2008年1月,其中橙色民主运动党106席,民族团结党46席,革新民主运动党(原名:

橙色民主运动-肯尼亚)18席。

议长肯尼思·马伦德(KennethMarende)。

  【政府】实行总统制。

本届内阁成立于2008年4月,2012年3月小幅改组,由总统、副总统、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和总检察长共43名成员组成。

内阁名单如下:

总统姆瓦伊·齐贝吉(MwaiKibaki),副总统卡隆佐·穆西约卡(KalonzoMusyoka),总理拉伊拉·阿莫洛·奥廷加(RailaAmolloOdinga),副总理乌胡鲁·肯雅塔(UhuruKenyatta),副总理兼地方政府部长穆萨里亚·穆达瓦迪(MusaliaMudavadi),省级行政与国家安全国务部长乔治·赛托蒂(GeorgeSaitoti),国防国务部长优素福·哈吉(YusufHajji),移民与人口注册国务部长杰拉尔德·奥蒂诺·卡伊旺(GeraldOtienoKajwang),国家遗产与文化部长威廉·奥利·恩蒂马马(WilliamOleNtimama),计划、国家发展与2030远景规划国务部长威克利夫·安贝察·奥帕拉尼亚(WycliffeAmbetsaOparanya),公共服务国务部长达尔马斯·阿尼扬戈·奥蒂诺(DalmasAnyangoOtieno),财政部长鲁宾逊·恩杰鲁·吉萨(RobinsonNjeruGithae),东非共同体事务部长穆萨·赛尔玛(MusaSirma),外交部长萨姆森·凯格奥·翁盖里(SamsonKegeoOngeri),贸易部长摩西·韦坦古拉(MosesWetangula),司法、民族团结及宪法事务部长尤金·瓦马卢瓦(EugeneWamalwa),内罗毕都市发展部长贾姆莱克·卡马乌(JamleckKamau),公路部长富兰克林·贝特(FranklinK.Bett),公共工程部长克里斯·奥布雷(ChrisObure),交通部长阿莫斯·基蒙亚(AmosKimunya),水利与灌溉部长夏丽蒂·卡卢基·恩吉卢(女,CharityKalukiNgilu),地区发展部长弗雷德里克·奥穆洛·古莫(FredrickOmuloGumo),新闻与通讯部长塞缪尔·波吉西奥(SamuelPoghisio),能源部长吉拉伊图·穆伦吉(KiraituMurungi),土地部长阿格雷·詹姆斯·奥伦戈(AggreyJamesOrengo),环境与矿产资源部长奇拉劳·阿里·姆瓦奎雷(ChirauA.Mwakwere),林业与野生动物部长诺厄·韦凯萨(NoahWekesa),旅游部长丹森·姆瓦佐(DansonMwazo),农业部长萨利·杰普盖蒂奇·科斯盖(女,SallyJepngetichKosgei),畜牧业发展部长穆罕默德·阿卜迪·库蒂(MohamedAbudiKuti),渔业发展部长兼工业化部代部长阿姆森·杰法赫·金吉(AmasonJeffahKingi),肯尼亚北部及干旱地区发展部长穆罕默德·易卜拉欣·埃勒米(MohamedIbrahimElmi),合作社发展与推广部长约瑟夫·尼亚加(JosephNyagah),住房部长彼得·索伊塔·希坦达(PeterSoitaShitanda),特别项目部长埃斯特·穆鲁吉·马森格(女,EstherMurugiMathenge),妇女与儿童事务部长纳奥米·沙班(女,NaomiShaban),公共健康与卫生部长贝斯·万布伊·穆戈(BethWambuiMugo),医疗服务部长彼得·阿尼扬·尼翁戈(PeterAnyang’Nyong’o),劳动部长约翰·基永加·穆尼耶斯(JohnKiyongaMunyes),青年与体育部长保罗·尼翁盖萨·奥图奥玛(PaulNyongesaOtuoma),教育部长穆图拉·基隆佐(MutulaKilonzo),高等教育与科技部长玛格丽特·卡马尔(女,MargaretKamar)。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7个省(PROVINCE)和1个省级特区,省以下设区(DISTRICT)、乡(DIVISION)、村(LOCATION)。

  【司法机构】法院分为四级,即地区法院、驻节法院、高等法院和上诉法院。

在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地区设伊斯兰法院。

首席大法官埃文斯·吉切鲁(EvansGicheru),2003年3月任职。

  【政党】目前,肯有合法政党40余个,主要政党有:

  1、橙色民主运动:

议会第一大党。

2005年成立。

原为反对党,在2007年大选中以“变革”为主要竞选口号,获得议会近半数席位,该党领袖暨总统候选人奥廷加同民族团结党总统候选人齐贝吉就总统选举结果产生争议,后经调解达成和解,两党签署关于成立联合政府的协议,该党成为大执政联盟成员党,奥廷加出任联合政府总理。

  2、民族团结党:

议会第二大党。

成立于2007年,最初系由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论坛肯尼亚党等20余个政党组成的联盟。

2008年8月由政党联盟转为独立政党,设个人党员和政党党员。

齐贝吉总统为党领袖。

  3、革新民主运动党(原名:

橙色民主运动-肯尼亚):

议会第三大党。

前身为2005年底各反对党为反对政府公投修宪组成的联盟。

该党在2007年大选中获得18个议席。

党领袖穆西约卡在大选纷争中支持齐贝吉总统,被任命为副总统。

  【重要人物】姆瓦伊·齐贝吉:

总统、武装部队总司令、民族团结党领导人。

1931年11月15日生于中央省涅里区,基库尤族,信奉基督教。

曾在伦敦经济学院攻读公共财政专业,并获理学士学位。

1960年参与创建肯盟,任该党全国执行书记。

1963年当选议员。

肯独立后,历任经济计划和发展部副部长、工商部长、财政部长。

1979年至1988年任副总统和肯盟副主席。

1988年至1991年底任卫生部长。

1992年1月退出肯盟,组建肯尼亚民主党并任主席。

曾参加1992和1997年两次总统选举,得票分居第3和第2位。

2002年10月率民主党与其他13个反对党结成全国彩虹同盟,并被公推为总统候选人。

2002年底大选获胜当选肯总统,12月30日宣誓就职。

2007年12月连任。

  拉伊拉·阿莫洛·奥廷加:

总理。

1945年1月7日生于尼扬扎省马塞诺地区,卢奥族。

其父奥金加·奥廷加是肯民族独立运动重要领导人之一、独立后首任副总统。

曾留学东德,获机械工程硕士学位。

1992年当选议员,2001年6月任能源部长,2002年任公路、公共工程和住房部长。

2007年底以橙色民主运动总统候选人参加大选,与齐贝吉总统就选举结果发生争议。

2008年4月出任联合政府总理。

  【经济】肯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基础较好的国家之一。

实行以私营经济为主、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私营经济占整体经济的70%。

农业、服务业和工业是国民经济三大支柱,茶叶、咖啡和花卉是农业三大创汇项目。

旅游业较发达,为主要创汇行业之一。

工业在东非地区相对发达,日用品基本自给。

肯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较快。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经济陷入困境,80年代中期得到恢复。

90年代初因政局动荡、西方停援及自然灾害等原因,经济滑坡。

2001年以来,肯经济止跌并开始复苏。

2003年以来肯政府实行严格的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加大调整财政政策力度,实施积极货币政策,深化结构改革,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势头。

2007年经济增长率达7%,增长主要来自交通和通讯(23.3%)、旅游业(16.4%)、批发和零售(15.7%)以及制造业(8.8%)。

肯政府出台削减公共财政开支、加大发展投入、增加教育卫生支出等一系列政策,受到民众欢迎。

2008年肯政府正式启动经济发展《2030年远景规划》,提出优先发展旅游业、农业、服务业、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等重点产业,争取年均经济增长10%,到2030年将肯发展成新兴工业化和中等发达国家。

受2008年初大选危机、旱灾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旅游业受重创,农业大幅减产,约1000万人面临饥荒威胁;出口大幅下挫,财政赤字扩大,失业率攀升至近年新高。

2009年,肯尼亚政府推出经济振兴计划,降低存贷利率,发行政府债券,优先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等产业,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经济呈现强劲复苏势头,西方和新兴大国对肯投资大幅增加。

但债务沉重、基础设施陈旧及腐败严重和治安不良等问题仍制约经济发展。

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361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74美元,经济增长率4.3%(资料来源:

美国中央情报局网站)。

1美元兑换83.1肯尼亚先令(2012年4月)。

  【资源】矿藏主要有纯碱、盐、萤石、石灰石、重晶石、金、银、铜、铝、锌、铌和钍等,除纯碱和萤石外,多数矿藏尚未开发。

森林面积8.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5%。

林木储量9.5亿吨。

  【工业】独立以后发展较快,门类比较齐全,是东非地区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以制造业为主,制造业以食品加工业为主。

工业主要集中在内罗毕、蒙巴萨和基苏木三市。

齐贝吉政府执政后采取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肯制造业年均增长5.5%。

2007年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总产值6037亿肯先令,增长8.1%,净增产值1766亿肯先令,增长6.2%。

从业人员26.13万,增长2.3%。

2010年出口加工业产值为317亿肯先令,增长4.4%。

较大的企业有炼油、轮胎、水泥、轧钢、发电、汽车装配等厂。

85%的日用消费品产自国内,其中服装、纸张、食品、饮料、香烟等基本自给,有些还供出口。

2008年6月肯正式启动《2030远景规划》,目标是2030年将肯建成新兴工业化国家,大力发展制造业是其重点之一。

  【农牧渔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2007年肯农业增长率为2.3%,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其出口占肯总出口一半以上。

2008年受大选危机及旱灾影响,增长为-5.1%。

2010年因天气好转、政府补贴提高和主要出口农作物国际市场价格上扬等有利因素,增长6.3%。

全国80%以上人口从事农牧业。

可耕地面积约9.2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6%),其中已耕地占73%,主要集中在西南部。

肯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小麦和水稻。

正常年景玉米基本自给,小麦和水稻严重依赖进口。

肯农业部制定了《2008-2012年发展规划》,并计划将农业财政预算从目前的3.43亿美元(占政府预算的3.8%)提高到占政府预算的8%。

肯是目前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占据欧盟31%-36%的市场份额,2010年花卉出口量14.71万吨,茶叶、咖啡、玉米、小麦、大米和牛奶产量分别为39.9万吨、4.2万吨、3.58万吨、19.97万吨、7.25万吨和5.157亿升。

肯还是世界上除虫菊主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

渔业资源丰富,大多来自境内的淡水湖泊,其中维多利亚湖每年捕鱼量20余万吨,占渔业生产总量的80%以上。

2007年渔业产量16.72万吨,其中淡水鱼16万吨,海水鱼0.7万吨。

  【旅游业】支柱产业,直接创造就业25万人,间接就业55万人。

2007年因政府加大对传统市场和远东市场的推广力度,来肯外国游客数量达181万人次,增长13.5%;旅游业收入达654亿肯先令,增长16.4%,其中来自外国游客的收入达613亿肯先令,增长23.6%。

2008年初受肯大选危机影响,游客数减半,旅游业增长为-36.1%,2009年有所恢复。

2010年旅游业收入737亿肯先令,增长17%,外国游客数量161万人次,同比增长8%。

主要旅游点有内罗毕、察沃、安博塞利、纳库鲁、马赛马拉等地的国家公园、湖泊风景区及东非大裂谷、肯尼亚山和蒙巴萨海滨等。

  【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

2007/08财年,肯政府基础设施投入翻一番,达167亿肯先令,其中公路投入居首位。

2007年公路运输产值占运输业总产值的50.4%,同比增长9.7%。

  公路:

肯公路网总长6.4万公里,但其中仅9000多公里沥青路,且目前大多路况较差。

齐贝吉总统执政以来,加大对公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将其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2004年世界银行向肯提供2.07亿美元用于肯交通项目,欧盟也向肯交通项目提供了融资。

2007年肯政府公路支出预算达8300万美元。

2007年肯车辆注册量为85324辆,同比增长61.5%。

  铁路:

总长2765公里,为窄轨铁路,机车83辆。

2007年货运量230万吨,增长21.8%,客运里程14000万公里,减少47%。

2010年货运产值41亿肯先令。

  水运:

蒙巴萨港是东非最大港口,有21个深水泊位、2个大型输油码头,可停泊2万吨级货轮,总吞吐量可达2200万吨,2007年货物总吞吐量增长10.7%,达1596万吨,其中进口货物量占81.1%。

2008年8月起开始24小时运转。

  空运:

全国共有3个国际机场,4个国内机场和400多个小型或简易机场。

肯尼亚航空公司开设40余条国际航线,在全球设有98个办事处。

2007年旅客总量703.9万人次,增长11.3%。

  管道运输:

1978年建成蒙巴萨-内罗毕输油管,现已扩建至纳库鲁、埃尔多雷特和基苏木。

  【财政金融】财政收入主要靠税收。

2007/2008财年肯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含外国无偿援助)增长21.4%,达4733亿肯先令;支出增长39%,达5992亿肯先令。

2010/2011财年政府支出9983亿肯先令,同比增长24%。

  2009年底,国际储备40亿美元,债务总额8603亿肯先令,以长期债务为主,其中外债4297亿肯先令,占GDP的21%。

2010年,债务总额占GDP的42.3%,同比上涨4.7个百分点,其中外债5345亿肯先令,占债务总额的50.2%。

  2008年,肯共有42家商业银行、1家非银行金融机构、2家抵押金融公司、2家住宅协会和95家汇兑机构,其中四大商业银行——巴克莱银行、渣打银行、肯尼亚商业银行和肯尼亚国民银行业务总量占肯金融业的60%。

2010年银行借贷利差为12.4%。

  2012年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1.34%,通胀率15.61%。

  【对外贸易】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出口额增长18.8%,为4098亿肯先令,进口额增长20.2%,为9474亿肯先令,贸易逆差5376亿肯先令,同比上升21.3%。

2010年经常项目赤字1992亿肯先令,同比上涨54%。

  主要出口商品为茶叶、咖啡、花卉、水泥、剑麻、除虫菊、纯碱、皮革、肉类和石油产品等;主要进口商品为原油、机械、钢铁、车辆、药品、化肥等。

2007年主要出口国为乌干达(16.6%)、英国(9.8%)、荷兰(8.3%)、坦桑尼亚(8%);主要进口国为阿联酋(11%)、中国(10%)、印度(8.6%)和沙特阿拉伯(7.7%)。

  【外国资本】肯自1963年独立以来,一向重视吸收利用外国资本为本国经济建设服务。

1964年政府颁布实施《外国投资保护法》。

目前,英、美、德、法等国在肯设有数百家公司,投资领域遍及农业、工业、商业、旅游、金融、交通运输等部门。

2007年外国直接投资7.28亿美元。

  【外国援助】主要援助国和国际组织有日本、德国、英国、美国、法国以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开发协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非洲开发银行、欧洲发展基金和环球基金等。

外援主要用于农业、军事、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电讯及社会发展项目。

1995年至2000年,援助占政府财政收入的10%,年均2.3亿美元。

2003年,肯政府共收到来自世行、非洲开发银行和欧盟国家的财政援助77亿肯先令。

2006至2008年,西方国家及国际金融机构共向肯提供2207亿肯先令的发展援助。

  【人民生活】2007年肯劳动人口1620万。

全国贫困率45.9%,人均寿命54岁。

2008年,肯人口中艾滋病感染者140万;2010年15-49岁人群感染率为6.3%。

肯普通民众的就医状况较差,2010年肯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7111家,增长6.2%;医疗系统从业人员10.03万人,增长5.1%;每10万人拥有医生252人,增长2.0%。

2010年警方接报案件两7.08万件,下降2%;在押囚犯8.86万人,下降18%。

2007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中将肯尼亚人类发展指数列为世界177个国家中的第148位。

  【军事】1963年独立后建军。

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由总参谋长、陆、海、空三军司令、国防国务部长及主管军队财政拨款的总统府副常秘6人组成的国防委员会是最高军事决策机构,向总统负责;总参谋部是最高军事指挥机构,总统通过总参谋长统帅全军。

实行志愿兵役制。

现役人数2.41万人,其中陆军2万人,海军1620人,空军2500人,另有准军事部队约5000人。

1997年成立国防学院,培养上校和准将级军官,以及高级警察和文职官员等。

1998年5月,肯政府改组军队指挥系统,成立西部军区、东部军区和中央行政与后勤指挥中心。

第6任总参谋长杰鲁米·姆·基安加(JeremiahM.Kianga)上将,2005年8月任职至今。

  【文化教育】政府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经费一直占政府财政支出的20%左右。

近年来肯教育预算支出逐年上升,2007年占预算支出总额的1/3(GDP的7.4%)。

2010/11财年教育投入1933亿肯先令。

教育体制分为正规和非正规教育两类,正规教育实行小学、中学、大学“8-4-4”学制。

非正规教育包括成人教育和扫盲活动。

2010年小学入学率91.4%;中、小学数量分别为7308所和27489所,增长4.8%和3.1%;中、小学在校生分别为170万人和938万人,增长12.6%和6.2%;中、小学师生比例分别为1:

32和1:

45。

2006年成人识字率为84.3%。

高等学府有内罗毕大学、莫伊大学、肯雅塔大学、埃格顿大学、肯雅塔农业技术大学和马塞诺大学。

另有30个职业培训学校,3所技校和12所私立大学。

2003年1月起实行8年免费初等教育。

  【新闻出版】2003年全国各种英文报刊日发行总量约152.68万份,各种斯瓦希里语报纸日发行量约为9万份。

主要英文报刊:

《民族日报》,英文版,发行量约20万份;《东非旗帜报》,英文日报,发行量约7万份;《肯尼亚时报》,英文日报,前执政党肯盟机关报,发行量约5.2万份;《每周评论》,肯最大的私营英文周刊,发行量约1.85万份;《东非人报》,英文周报,1994年11月首次发行,在肯尼亚、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同时出版。

斯瓦希里语报以《民族日报》媒体集团创办的《塔伊法》(意为“今日民族报”)最有影响,发行量约5万份。

  肯尼亚通讯社为官方通讯社,成立于1963年,向内罗毕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刊提供新闻和图片。

  肯尼亚广播公司,系英殖民者建立,电台于1927年开播,用英语、斯瓦希里语、印地语和15种非洲语言广播。

1963年肯独立后,将其收归国有,改名为“肯尼亚之声”。

  肯尼亚广播电视公司,1987年成立,系肯目前规模最大、广播电视节目能覆盖全国的广播电视公司。

“肯尼亚电视网”,1989年成立,肯第一家私营电视台,用英语播放。

至2004年底,肯政府已为14个电视台的82个频道及42家电台的163个频率发放了经营许可证,目前已有39个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