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论文一稿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2004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论文一稿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例论文一稿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例论文一稿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例论文一稿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例论文一稿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例论文一稿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例论文一稿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论文一稿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例论文一稿Microsoft Word 文档.docx

例论文一稿MicrosoftWord文档

浅议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互补

 

摘要:

近些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贸易额逐年上升。

其增长的速度超过了中国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与东盟双边在经济上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

本文通过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产品结构及各个产业贸易互补的分析与研究。

从中得出一些政策建议,以利于促进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提高双边的经贸合作水平。

关键词:

产品结构贸易互补贸易互补指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得到了全面发展,双边的经贸合作不断扩大。

特别是在经济贸易领域。

双边的贸易额以年均21%的速度增长。

中国与东盟同是发展中国家,双边在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性。

这使得双边在经贸关系上有着很大的互补性。

中国与东盟国家是近邻,历史上就有着长期的经济合作史。

近年来双边自发的合作不断扩大。

为此,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实质性合作成为中国最现实的选择。

2001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就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

2002年,双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双边的经济合作关系进入了全新历史阶段。

1991年,双边的贸易额仅为80亿美元,2005年,双边的贸易突破了千元大关,达到了1304亿美元,增长了近15倍。

15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迅速发展。

目前,中国已成为东盟的第四大贸易合作伙伴,东盟也已成为中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

1.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概况

当今世界,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发展,各国都谋求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配制,以达到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

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

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中国先后与越南、印尼、缅甸、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1967年8月,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5国成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以来,东盟与中国关系不断改善,东盟各个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1984年,文莱加入东盟。

从此拓开了中国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友好关系,双边的经贸关系从此迅速发展。

90年代,老挝、越南相继加入成为新的成员国。

达到东盟10的规模。

1.1双边的贸易额断增长。

双边的经贸关系从90年代起开始全面展,每年约以15%的速度增长。

1996年双边的贸易额仅为211.59亿美元。

到了1999年,双边的贸易额增长为272.02亿美元,200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了395.2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5.29%。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2002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达到547.67亿美元,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8.8%。

其中,我国从东盟国家的进口额为311.98亿美元,我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为235.69亿美元,分别占我国当年进口额和出口的额的10.6%与7.2%。

同年11月,双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

双边的贸易空间将会不断扩大,贸易额也将随着双边合作的加强而不断扩大。

表11996年-2006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数据  单位%

年份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金额

同比

金额

同比

金额

同比

(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

1996

211.59

3.87

103.10

-1.56

108.49

9.64

1997

251.56

18.89

127.00

23.18

124.56

14.81

1998

236.44

-6.01

110.35

-13.11

126.09

1.22

1999

272.02

15.04

122.75

11.23

149.27

18.38

2000

395.22

45.29

173.41

41.27

221.81

48.59

2001

416.15

5.29

183.85

6.02

232.29

4.72

2002

547.67

31.70

235.69

28.30

311.98

34.40

2003

782.52

42.89

309.25

31.22

473.27

51.70

2004

1058.80

35.30

429.02

38.70

629.78

33.10

2005

1303.70

23.10

553.71

29.10

749.99

19.10

2006

1608.40

23.37

713.14

28.79

895.26

19.37

  数据来源:

商务部网站

表2中国与东盟、美国、日本贸易速度增长比较 单位:

% 

年份国家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东盟

3.87

18.89

-6.01

15.04

45.29

5.29

31.70

42.89

35.30

23.10

23.37

美国

4.5

1.3

-4.8

25.70

1.43

5.5

16.13

31.10

34.3

24.8

22.5

日本

10.82

18.74

13.39

12.1

21.1

8.1

16.5

30.0

34.3

24.8

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整理得出

从表1、2中我们可看出从1996年到2006年的10年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增长幅度不断扩大,双边的年增长速度平均达到了23.87%。

而中国与美国、日本的贸易年增长速度分别为16.24%和18.98%。

2003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额为782.52亿美元,同比增长达到42.89%。

2004年双边的贸易为1058.80亿美元。

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2005年和2006年双边的贸易额继续增长分别达到1303.7亿美元和1608.40亿美元。

1.2.双边的产品结构不断调整。

随着双边贸易的不断发展,双边的商品贸易结构也不断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东盟国家对中国出口的数量最多的5大类产品分别是石油和燃料、木材、橡胶、植物油脂、计算机/机械电气设备。

到2001年,商品重要性的先后顺序发生改变,从资源类商品转向制造业产品。

机械和电器设备占东盟对中国出口的比重从1993年的12.4%上升到48.3%。

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呈现多样化,2001年前五大类出口商品占东盟对中国出口总额的比例从1993年的81.2%降到79.3%(见表3)。

东盟从中国的进口呈现着相对更明显的多样化。

1993年,东盟从中国进口的前五类商品是机械及电器设备、纺织品和服装、蔬菜产品、贱金属及金属制品、矿产品。

它们占东盟从中国进口总额的67.9%。

到2001年,机械及电器设备继续位居第一,但它们的比重从1993年的20.8%上升到50.9%(见表4)。

表31993、1999、2001年我国出口到东盟的商品结构单位:

亿美元,%

1993年

1999年

2001年

产品

出口额

比重

产品

出口额

比重

产品

出口额

比重

机械及电器

9.0

20.8

电器设备

3.24

26.6

机械及电器设备

121.25

50.9

纺织品及服装

6.2

14.4

计算机及机械

2.44

20.0

纺织品及服装

23.36

9.8

贱金属及金属产品

4.6

10.6

谷物

0.52

4.3

贱金属及金属产品

16.06

6.7

蔬菜类产品

5.0

11.6

燃油

0.43

3.6

化工产品

14.41

6.0

矿产品

4.6

10.5

船舶

0.30

2.5

矿产品

11.03

4.6

合计

29.4

67.9

合计

6.9

57.0

合计

186.11

78.1

表41993、1999、2001年东盟对我国出口的商品结构单位:

亿美元,%

1993年

1999年

2001年

产品

出口额

比重

产品

出口额

比重

产品

出口额

比重

矿产品

14.7

32.4

计算机及机械

19.4

20.3

机械及电器设备

152.5

48.3

木材及木制品

10.3

22.6

电器设备

17.1

17.9

矿产品

44.6

14.1

机械及电器设备

5.6

12.4

燃油

10.9

11.4

塑料

21.8

6.9

油脂

3.8

8.4

油脂

5.2

5.4

化工产品

20.9

6.6

贱金属及金属制品

2.4

5.3

木材

5.1

5.1

纸浆及纸

10.3

3.3

合计

36.8

81.2

合计

57.7

60.3

合计

250.2

79.3

资料来源:

唐文琳范祚军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结构分析与政策建议

从表3、表4显示的资料来看,2001年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金额分别达100.7亿美元和47.3亿美元,占对东盟出口总额的54.8%和25.7%。

同时,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达109.4亿美元和83.76亿美元,占东盟进口总额的47.1和36.1%。

十年来,制造业产品,机械和电器设备的贸易增长幅度最大。

这些产品在双边的贸易中既是主要的出口产品也是主要的进口产品,这充分体现了双边产业内贸易的不断发展。

2.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互补的分析与研究

从表一可看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发展速度已超过了中国与美国、与日本。

其主要原因在于双边在经济贸易中有着很强的互补性。

这种互补性不仅体现在双边的产业结构上,还体现在双边产业内贸易的互补。

下面从双边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产业间的贸易互补,从一些工业化产品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分工与互补。

2.1中国与东盟产业结构贸易互补

2.1.1自然资源凛赋上的互补。

东盟国家地处于热带地区,具有丰富的能源、森林、橡胶、矿产、海洋资源,每年都大量向世界各国出口。

中国也是一个资源大国,同样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自然资源上各有所长。

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水平。

自然资源的生产开发不如东盟国家,东盟国家在能源、橡胶、木材等产品的出口上显示出了很强的优势。

国内资源的生产已无法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

特别在石油、天然气、木材、橡胶等产品需要大量进口。

东盟国家是世界上能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十分丰富。

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盛产石油和天然气每年都会大量的出口。

中国是其主要的出口国家之一。

2001年我国从文莱进口的原油达到了1.475亿美元,2002年达到了2.42亿美元,2003年增长到3.12亿美元,呈持续增长的势头。

越南是中国的邻居,其石油也大量的出口我国,这几年已超过了印尼成为我国在东盟最大的石油进口国。

2004年,马来西亚、印尼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石油原油及从沥青矿物中提取的原油及其油类制品。

2005年,印尼对中国石油的出口占其所有商品的第一位。

马来西亚对中国的石油出口达到34.14亿美元,居其所以出口商品的第四位。

在天然气方面,我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还未有交大规模,目前我过的天然气主要来源俄罗斯和中亚国家。

但东盟国家在天然气出口上也有很强的优势。

随着双边经济的发展,今后也可加强在此方面的合作。

除了石油天然气之外,橡胶是东盟国家的特产,产量较大的是泰国、印尼、马来西亚。

2004年,泰国对中国的橡胶出口达到了7.82亿美元。

在对中国的出口商品中位居第二。

马来西亚和印尼对中国的橡胶出口额也达到了2.27和3.57亿美元,占其主要出口商品的第六位。

2005年,三国对中国的橡胶出口额达到了13.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0%。

可见三国在橡胶商品的出口上也具有很强的优势。

在木材方面。

我国一直从东盟国家进口大量的木材及木制品。

老挝、缅甸、柬埔寨是我国木料的主要来源国。

马来西亚和印尼对我国木料的出口占其主要出口商品的第八位。

印尼也位居第四。

东盟国家还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如铜矿、金矿、银矿、锡矿、钾盐等。

每年也大量的出口我国。

我国具有的优势的矿产主要有铁矿、煤矿、铝土矿、各种天然砂等矿产。

每年都向东盟国家大量出口。

特别是铁矿、煤炭的出口已具相当规模。

随着双边经济的发展。

中国与东盟国家可以加强在此方面的合作,互通有无,提高双边在该产业的互补性。

2.1.2农产品贸易上的互补。

东盟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有一些国家农业在国家所占的比重较大,农业比较发达,是为农业化国家。

如越南、缅甸、泰国农业占着本国经济的大部分,国家收入很大的依靠农产品的出口。

在农业上,东盟国家地处热带地区。

发展热带农业有着良好的气候。

主要以生产和出口热带和亚热带农产品。

中国地处亚热带。

双边气候的差异性,使得双方具有不同优势的农产品资源,其互补性也很强。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大概有1/3的粮食需从国外进口。

东盟的泰国、越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米出口国,每年向我国出口大量谷物,此外缅甸、老挝、柬埔寨也是东南亚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

东盟网有关资料表明上述几个国家的粮食出口能力可达到2000万吨以上,是我国今后进口粮食的一个重要来源地。

中国的玉米产量占世界第二,东盟十国是亚洲玉米饲料的主要消费区之一。

年进口玉米总量可达到450万吨,其中,马来西亚和印尼占中国玉米出口的30%与35%。

此外,越南、菲律宾、新加坡也从中国进口大量的玉米。

在蔬菜水果方面,东盟国家盛产热带水果。

如芒果、龙眼、木瓜、番石榴等。

我国的温带地区盛产苹果、柑橘、梨、胡桃等水果。

中国每年从东盟进口大量热带水果,而我国的温带水果也大量出口东盟国家。

2003年1月,双边取消了188种蔬菜水果的贸易关税。

中国的水果进口从2003年的77.6万吨增至2005年的90万吨。

据海关统计,目前东盟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水果进口国。

2.1.3工业制成品贸易上的互补

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和产业结构的不平衡,有些国家工业化水平较高,工业比重超过其他产业,是为工业化国家。

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成为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工业上,各国也随着经济的发展,纷纷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已逐渐从资源性产品向工业化制品转变。

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的工业制造已达到相当水平。

主要工业制品有:

机械、电器设备、电子元器件等。

其机械和电器设备对中国的出口比重从1993年的12.4%上升至2001年的48.3%。

此外东盟还向中国出口大量的纺织和服装产品。

中国出口东盟国家的主要是通用机械电器产品为主。

同时从东盟进口很大一部分的电子元器件产品。

2002年,中国从马来西亚进口28.8亿美元的机电产品。

主要是显现管、晶体管、集成电器和其他电子器件。

我国向东盟出口的产品有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

如电动机、发电机、手持或手载电话机。

2001年,我国在该类产品对东盟的出口达到为148亿美元,占出口额的80.5%。

东盟国家对我国出口的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机器元件器件、集成电路微电子组件产品,也占很大的比重。

2001年对我国的出口达到193.16亿美元,占其出口额的83.2%。

十年来,双边在该产业的贸易增长幅度最大。

这也充分体现了双边在工业产品上存在很大的互补空间。

2.1.4服务贸易业上的互补。

随着双边经济的增长与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年来双边的服务贸易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服务业方面各有所长。

中国在建筑服务、海运服务、旅游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方面竞争力较强,而新加坡、马来西亚则在航空运输服务、金融服务、酒店和会展服务等方面优势明显,泰国的旅游服务更是独具特色。

如果中国和东盟能在服务外包等方面开展合作,将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双边经贸关系。

双方服务贸易基础不同,产业优势领域各异,这些差异形成了双方服务贸易的互补性。

在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上,东盟成员普遍好于中国。

中国在服务贸易的规模上远远大于东盟成员。

 中国和东盟成员都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发展服务业、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成为必然选择。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双方在货物贸易和其他产业领域的投资不断增加,必然进一步增大对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的需求,会给双方的服务提供者带来新的机遇。

双方在服务贸易发展中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决定了双方的合作空间多于竞争领域。

双方应该在区内合作的基础上,形成区内要素资源配置,增强中国-东盟自贸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的凝聚力和整体竞争力。

此外,东盟成员还应该进一步进行政策调整,以便扩大与中国的服务贸易投资与合作。

2.2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的实证分析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贸易过程中各具优势,其互补性我们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Cij=Σ[(RCAxik×RCAmjk)]×[Wk/W]。

RCAxik表示国家i在k类产品上处于比较优势,RCAmjk表示国家j在k类产品上处于比较优势。

wk表示k类产品各国的贸易总额,w表示世界所以商品总额。

如果RCAxik的数值较大,说明国家i在k产品上出口较多,因此i国在k产品的生产上处于比较优势;如果RCAmjk的数值较大,说明国家j在k产品上进口较多,因此j国在k产品的生产上处于比较劣势,这样两个国家的产品就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在多种产品存在的情况下,两国贸易的综合性互补指数可以用各产品互补指数的加权平均数来计算。

因此根据贸易互补指数的公式可知,当一国出口的主要产品类别与另一个国家进口的主要产品类别相吻合时两国的互补性指数就高,反之则小。

如果世界各国每种产品的比较优势均相同时,该互补性指数为1。

表3中国出口与东盟五国进口的贸易互补指数

国家年份

1995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印尼

0.87

0.87

0.88

0.83

0.84

0.81

0.78

0.76

0.80

马来西亚

0.81

0.84

0.84

0.87

0.90

0.92

0.95

0.99

1.01

菲律宾

0.71

0.67

0.79

0.66

0.67

0.67

0.53

0.58

ˉ

新加坡

0.86

0.88

0.88

0.89

0.90

0.92

0.94

0.97

1.00

泰国

0.92

0.91

0.94

0.96

0.94

0.93

ˉ

0.96

ˉ

表4中国进口与东盟五国出口的贸易互补指数

国家年份

1995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印尼

0.95

0.94

0.86

0.95

1.01

0.97

0.96

0.98

1.04

马来西亚

1.02

0.99

0.98

0.99

1.00

1.02

1.04

1.03

1.03

菲律宾

0.69

0.95

0.97

0.99

0.98

1.03

1.07

1.09

ˉ

新加坡

1.00

0.98

0.98

1.01

1.00

1.01

1.04

1.1

1.04

泰国

1.00

0.95

0.95

0.94

0.97

0.96

ˉ

1

ˉ

资料来源:

薛芳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互补性研究

表3显示了中国出口与东盟五国进口之间的贸易互补性指数。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国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之间的互补性较强;中国与泰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虽然小于1,但指数逐年递增,表明互补性在不断增强;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则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贸易互补性在减弱。

表4显示了中国进口贸易与东盟五国出口之间的贸易互补性指数。

我们发现,中国与东盟五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逐年增加,2000年以后基本上略低于或超过1,表明中国的进口与东盟五国出口之间的吻合程度较好,互补性强。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出口与东盟五国进口之间的贸易互补性相对小于中国进口与东盟五国出口的贸易互补性。

中国在与东盟的贸易中,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面临一定的压力,而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则表现出不断加强的依赖性。

因此,中国与东盟之间自由贸易的发展,将会导致中国对东盟贸易的逆差增大。

2.2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与东盟在贸易互补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贸易的互补性是促进双边贸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在各个产业贸易互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首先在资源方面,国内的资源开发已无法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能源方面。

如石油相当大的一部分从中亚及北非国家进口,这些国家政局并不稳定,而且路途遥远。

对我国的资源产品的进口有很大的影响。

这是我国应加强与东盟资源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在农业方面,农产品的科技加工水平很低,国际市场竞争力低,尚未形成规模经济,为此应注重农业科技化发展。

再次在工业方面,我国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生产效率低下。

一些工业制成品的竞争力不如东盟国家。

双边在高新技术的产品互补比较少,甚至没有。

最后在服务业方面,尚未形成特色产业,服务业国际化水平低,主要依赖国内市场。

这是长期制约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3.关于中国与东盟贸易的政策及建议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双边的贸易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互补性。

在今后的经贸合作过程中,双边从各自的国情出发,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互补互利共同发展。

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建议:

1.加强与东盟国家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合作,充分利用东盟国家资源丰富、与我国地缘相近的优势。

东盟国家与我国地理位置相邻,又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扩大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成为中国的首要选择。

随着双边的合作的进一步加强,双边全面降低关税后,中国对东盟国家的进口将会逐步增长。

东盟国家的丰富的资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支撑力量。

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资源上的合作,可改变我国资源进出口方向的单一性,大大减少进出口风险,有利于我国对外经济的全面发展。

2.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与国际市场竞争力。

我国与东盟国家在农产品上各具优势。

今后应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及特色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实现从初级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开放市场,大力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加强与东盟国家产业调整和升级的协调,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努力促成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形成互补分工同时大力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鼓励中国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建厂,更好的开发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

通过投资带动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4.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以互补促发展。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服务业各有特色,各具优势。

双边应在今后的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促进双边服务业贸易的分工与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以互补促进双方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共同开拓国际市场,避免恶性竞争。

4.总结

我国与东盟国家是友好的邻居,双边应在经济互补的基础上加强经贸合作,促进中国与东盟整个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发展带来“双赢”与“多赢”的美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张鸿〈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东南亚经济合作〉人民出版社

2.郑晓辉,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互补性研究。

2006.年4月

3.薛芳,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互补研究。

《商场现代化》2007年3月总第498期

4.李静,黄军,中国与东盟贸易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