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
《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各地市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
2011年浙江各地市科学中考试卷探究题集锦及答案
(2011丽水)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15空格,每空格2分,共30分)
1.为了探究食品上滋生微生物的某些条件,将新鲜猪肉和水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冷却,取澄清的猪肉汁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
将等量的猪肉汁分别加入标有A、B、C的三只锥形瓶中。
静置1小时,然后用脱脂棉花塞住瓶口。
步骤二:
把A锥形瓶放入电冰箱的冷藏室内,冷藏室的温度为6℃。
锥形瓶
观察结果
A
+
B
+++
C
-
步骤三:
把B锥形瓶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此时室温是25℃。
步骤四:
把C锥形瓶加热煮沸后,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此时
室温是25℃。
步骤五:
几天后,用放大镜对三只锥形瓶内的猪肉汁进行观察,结果记录在右表内(观察不到微生物,用“-”表示;观察到有微生物,用“+”表示;微生物较多用“++”表示;微生物很多用“+++”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步骤三、四,你认为实验中的变量是▲。
(填选项字母)
A.温度B.水分C.是否有活的微生物
(2)通过A、B两只锥形瓶的实验及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根据以上实验,请你写出一条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
(2011丽水)2.小华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速度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甲乙
(第32题图)
(第32题图)
实验甲:
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弧形轨道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
实验乙:
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弧形轨道分别从A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
(1)要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选用 ▲ 图。
(填“甲”、“乙”)
(2)甲、乙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3)这个实验中,利用木块被碰撞后移动的▲来比较物体的动能大小。
下列实例中与此实验方法相同的有▲。
(填编号)
①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类比
②用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分子是运动的
③用酚酞试液滴入溶液变红色来判断溶液呈碱性
(2011丽水)3.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提出了猜想:
a.气体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
b.气体产物可能是一氧化碳;
c.气体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1)如果猜想a成立,写出气体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果猜想b成立,写出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铁架台已略去),通过实验探究气体产物的成分。
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
ABCDE
(第33题图)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E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由此可得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为▲。
(4)有同学提出:
从简约装置、节约
实验药品的角度出发,上图装置
可进行改进,去掉A、B、C装置,
澄清石灰水
DE
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同样可以探究
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
请你写出
其实验操作过程(写出操作步骤,
不需要写出现象和结论)▲。
(第33题图)
(2011丽水)4.小金、小丽在进行“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时,电源电压为3伏恒定不变,他们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小金实验时使用的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
较暗,移动滑动变阻器金属滑片,小灯泡亮度不变。
如果实验中所用的滑动变阻器如图乙所示,你认为甲乙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将滑动变阻器的▲(第34题图)
(用字母表示)两接线柱连入到电路所引起的。
②正确连接后,小金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请分析数据并回答: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伏
0.5
1.0
1.5
2.0
2.5
2.8
通过小灯泡的电流I/安
0.08
0.10
0.14
0.18
0.20
0.22
小灯泡的发光亮度
不发光
很暗
较暗
较亮
正常发光
很亮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瓦;小灯泡实际功率与其发光亮度之间的关系是▲。
(2)小丽使用的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0伏。
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过程中,小灯泡灯丝突然烧断了,她立即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其示数分别为:
▲。
三、(2011台州市卷)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15空格,每空格2分,共30分)
30.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物发育所坜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
材料二:
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中,只浇水。
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所示;
材料三:
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
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
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现象称为光合作用。
(1)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成立,则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是为 ▲ ;
(2)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了 ▲ ;
(3)如今,依据碘能使淀粉变 ▲ 色的特点,常通过检测淀粉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为便于观察,需进行如图丙的实验,当实验结束取出小烧杯后,可观察到酒精和叶片地颜色分别是 ▲ 。
31.如图甲是一枚简单的液体燃料火箭结构图,小明所在班级以“火箭中的科学奥秘”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
(1)模拟火箭升空的原理:
三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活动,其中现象产生的原理与火箭升空相同的有________▲_______;
(2)验证火箭顶部圆锥形能减少摩擦:
某同学利用不吸水、硬质的纸张,制成等质量、密封的圆锥体和长方体,在同一高度让两者同时自由下落,如图乙所示。
①为比较两者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他们需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下列措施可以采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_。
A.在更高处让两物体自由下落B.用木头替代纸张进行实验C.让两物体在水中自由上浮
32.小明和同学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时,发现添加少量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
硫酸铜溶液是稀硫酸和锌反应的催化剂剂吗?
硫酸铜溶液量的多少会影响反应速度吗?
(1)他们先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试管B中产生气泡速度快得多,并有暗红色固体生成。
A实验的作用是 ▲ ;他们认为CuSO4溶液不是催化剂,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
(2)在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颗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锌粒,倒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按下表所示条件进行实验,并测量收集50毫升气体用的时间,记录如下:
试管
A
B
C
D
E
F
CuSO4溶液/毫升
0
0.5
1
1.5
2
4
水/毫升
4
3.5
3
V1
V2
0
收集H2所用时间/秒
348
246
190
165
230
360
①试管D中加入水的体积V1= ▲ 毫升;
②由上表可得出,CuSO4溶液的量对稀硫酸与锌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是 ▲ 。
33.小明在欣赏圣诞树上的小彩灯时发现,各小彩灯的连接方式为串联,当其中一只灯丝熔断,其他彩灯却仍能发光,如图甲,这是为什么呢?
他仔细观察灯泡的构造如图乙,查阅得知细金属丝表面涂有绝缘物质;取一只完好的彩灯,按图丙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为7.5V,数据及现象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压(V)
0.3
1
2
4
6
7.5
电流(A)
0.06
0.10
0.12
0.20
0
彩灯亮度
不发红
弱光
较亮
亮
很亮
灯丝烧断
请依据上述信息完成以下问题:
(1)第4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如图丁,其读数为_______▲____安;
(2)从数据中发现,通过彩灯的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能证实灯丝支架与细金属丝之间有绝缘物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4)请依据彩灯结构及实验现象,推测彩灯串中一只灯丝熔断其他彩灯却仍能发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1宁波卷)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30.做“观察鱼的血液微循环"实验时
(1)当鱼初接触湿棉花时马上跳动,这一反应属于▲(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
(2)在显微镜下观察尾鳍时,找到了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此血管的名称是▲;
(3)实验中由于小鱼时常跳动导致观察困难。
小鱼跳动是否与湿棉花的温度有关?
为此,小科进行
了如下探究:
先用20℃水浸泡后的棉花覆盖在一组小鱼上,然后计算小鱼在5min内的平均跳
动次数;过一段时间后,再先后用15℃和10℃水浸泡后的棉花重复上述实验。
记录数据如下:
温度
20℃
15℃
10℃
平均跳动次数
15
12
7
本实验的结论是▲。
31.实验室用含有杂质的锌粒(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实验结
束后,容器内已无气泡产生,但还有少量固体物质剩余。
(1)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2)用下述方法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有硫酸,其中错误的是▲(填序号)。
①往容器内再加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②往容器内再加锌粒,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
③往容器内加氯化钡溶液,如有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
④将剩余固体加人到硫酸铜溶液中,如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32.小科从某品牌“暖手包”说明书上获悉,该“暖手包"能自动发热,是因为里面有铁粉、活性
炭等物质。
这些物质对“暖手包”发热有什么作用?
小科查阅到下列实验数据:
组别
时间/min
铁/g
活性炭/g
空气湿度/%
水/mL
上升温度/
1
30
1
0.6
70
0
10.7
2
30
1
0
70
0
0
3
30
0
0.6
70
0
0
4
30
1
0.6
40
0
4.2
5
30
1
0.6
40
2
11.5
(1)第l、3组的探究实验说明,没有▲物质,“暖手包”不会发热;
(2)分析第1、2、4、5组探究实验可知,“暖手包”的发热还应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空气中的
▲的性质。
33.做“测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时,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
(1)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断开,防止因电路▲(填“短路”或“开路”)而损坏仪器;
(2)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在不改变原有连接情况下,请你把图乙电路连接完整;
(3)实验中,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额定功率为▲W。
(2011义乌卷)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15空格,每空格2分,共30分)
31.右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用一团棉花放在试管口
的主要作用是▲。
32.控制变量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1)下列四个实例中,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的是哪些?
▲
A.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B.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C.用水流的形成来类比电流的形成
D.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为验证新鲜猪肝提取液的催化作用,小明做了以下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7.5%的H2O2溶液10毫升,再加入2毫升新鲜猪肝提取液。
观察产生气泡的速度。
有同学认为小明的实验缺少对照组,补充了如下实验:
甲:
在另一试管中加入7.5%的H2O2溶液10毫升,再加入2毫升蒸馏水。
观察产生气泡的速度。
乙:
在另一试管中加入7.5%的H2O2溶液10毫升,不再加任何物质。
观察产生气泡的速度。
则以上哪项可以作为小明所做实验的对照组▲。
A.甲B.乙C.甲和乙均可
33.为了探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1)取两组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张和3张叶片。
(2)把枝条放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3)1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两组枝条的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
【实验现象】
如图所示。
(横切面中出现红色染液部分表明有水分经过)
【实验结论】
植物运输水分的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是▲。
【分析应用】
(1)横切面中的红色染液存在于木质部的▲中。
(2)叶面积越大,气孔越多,是▲作用越强的原因之一。
(3)根据实验结论,在移栽植物时,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34.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小明同学用甲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热敏电阻RT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
已知M为控温器,电源电压恒为12伏,R为电阻箱(一种可以改变并读出阻值的变阻器)。
(1)在控温器中应该加入下列哪种液体?
▲
A.自来水B.煤油C.食盐溶液
(2)当控温器中液体温度为80℃,电阻箱阻值为100欧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安。
则该温度下热敏电阻的
阻值为▲欧。
(3)依次改变控温器中的液体温度,同时改变电阻箱的阻
值,使电流表的示数始终保持在0.1安。
通过计算得到
相关数据记录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
温度t(℃)
70
60
50
40
30
20
10
…
电阻RT(欧)
22
28
35
44
56
73
94
…
(4)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小明用该热敏电阻和电压表制成了一支指针式温度计(如图乙)。
它可以直接在电压表刻度盘上读出相应温度。
若电压表的读数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应在原理图(丙)中▲两端接入一电压表。
A.abB.bcC.ac
35.细心的同学发现在加热硫酸铜晶体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难道生成的硫酸铜粉末受热后还能分解?
那分解的产物是什么呢?
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了解到:
(1)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气体。
气体是由SO2、SO3、O2中的一种或几种。
受热时温度不同,生成的气体成分也不同。
(2)SO2、SO3都能被碱石灰吸收。
(3)SO2、SO3都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提出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猜测气体的成分:
I.只含▲一种;II.含有SO2、O2二种;III.含有SO2、SO3、O2三种。
【设计实验】利用下图装置加热硫酸铜粉末直至完全分解
ABCD
【获取事实】
(1)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D,发现木条能复燃,说明气体中含有▲。
(2)已知硫酸铜粉末质量为10.0克,完全分解后,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
装置
A(试管+粉末)
B
C
反应前
42.0克
75.0克
140.0克
反应后
37.0克
79.5克
140.0克
请通过计算,推断出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哪一个?
▲
A.3CuSO4
3CuO+SO3↑+2SO2↑+O2↑B.4CuSO4
4CuO+2SO3↑+2SO2↑+O2↑
C.5CuSO4
5CuO+SO3↑+4SO2↑+2O2↑D.6CuSO4
6CuO+4SO3↑+2SO2↑+O2↑
(2011绍兴卷)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
每空2分。
共30分)
30.小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在桌子边上放一条形磁铁,用细线系一回形针缠在桌边适当位置的石头上,使回形针由于被磁铁吸引而与磁铁保持一段距离。
将被探究的物体放入回形针与条形磁铁之间,如果出现__________现象,说明该物质是能阻断磁场的。
小敏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和步骤】
①采集重金属污染液500mL,用蒸馏水将其逐级稀释10、102、103、104倍,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②取4只相同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垫上纱布,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浸润纱布。
③挑选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的水稻种子200粒。
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均匀放入上述4只培养皿的纱布上。
④将4只培养皿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每天给它们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统计和分析】
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比较。
【预测结果】
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1)在步骤③中。
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方案存在缺陷。
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用与实验组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金属污染液,培养水稻种子,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某兴趣小组对4瓶无色溶液Na2CO3溶液、Na0H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进行鉴别。
甲组同学利用紫色石蕊试液进行鉴别。
实验步骤
现象与结论
①用4支试管,分别取少量的不同溶液,各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1支试管中出现红色,则原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②另用3支试管,分别取少量未确定的溶
液,各滴加步骤①检验出的溶液。
1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则原溶液是
Na2C03溶液。
③另用2支试管,分别取少量未确定的溶
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原溶液是
Ca(OH)2溶液。
1支试管中无现象,则原溶液是NaOH溶液。
乙组同学不用其他试剂进行鉴别。
同学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小敏
用3支试管,分别取少量不同的溶液,各滴加剩余的另一种溶液。
1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其余2支试管中无现象。
所滴加的溶液是稀盐酸。
小红
1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其余2支试管中无现象。
所滴加的溶液是Na2CO3溶液。
小刚
……
……
乙组同学经过交流后发现,根据小红与小敏的实验现象,________的结论是错误的。
如果小刚所滴加的是NaOH溶液,则他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小敏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6V。
改变电阻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保持R两端的电压不变,记下相应的4次实验的电流和电阻值,描绘在乙图中。
(1)实验过程中,移动变阻器滑片时,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变阻器滑片B.电压表示数C.电流表示数
(2)在丙图中,用笔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正确连入电路;
(3)实验中,他所选择的变阻器是_____(选填序号);
A.10Ω0.5AB.20Ω1AC.50Ω2A
(4)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科学量是___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接近6V,电路发生的故障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衢州卷)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15空,每空2分,共30分。
凡需填空的位置均有“▲”标记)
30.小华同学准备在实验室里用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制得氢氧化钠固体。
请分析回答:
(1)反应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OH)2+Na2CO3=CaCO3↓+2NaOH,该反应属于▲反应(选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
(2)实验步骤:
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钠溶液加入到试管中,再用滴管往试管中逐滴滴人澄清石灰水,直到刚好不再产生沉淀时为止,把反应后得到的混合物经过滤、▲得到氢氧化钠固体。
其中过滤过程中要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31.将不易直接测量的量转化为可感知、可量度的量,这是一种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
请分析回答:
(1)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运动,通过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得知摩擦力的大小;
(2)在“研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乙所示),将质量不同的小钢球从同一斜面、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通过比较同一木块被小钢球推动后▲,可判断出小钢球刚滚到水平面时动能的大小。
32.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促进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实验材料为生长状况相同的杨树枝条,分成等量的六组插人到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清水中培养。
实验分四次并在同一实验室内完成,每次实验直到枝条不再生根为止,计算每组枝条生出根的平均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请分析回答:
2×10-1g/L
2×10-2g/L
2×10-3g/L
2×10-4g/L
2×10-5g/L
清水
5月26日
0
0
0
1
6
0
5月31日
0
0
0
2
11
0
6月5日
0
1
2
5
13
1
6月10日
0
2
5
6
16
1
(1)本实验中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
(2)表中数据显示,用浓度为▲的生长素培养,枝条生根最多;
(3)分析可知,生长素浓度过大时▲(选填“有利于”或“不利于”)枝条的生根;
(4)有同学分析上表的数据后,得出一个结论“生长素浓度越低,促进生根的作用越明显”,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
▲,理由是▲。
33.小华同学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点燃铁丝,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请分析回答:
(1)把铁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当铁丝发红时,把铁丝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