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81581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8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练习含答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练习含答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练习含答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

1公输《墨子》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公输盘不说:

②请说之:

③知而不争:

④不可谓知类:

⑤子墨子闻之,起于鲁⑥子墨子起,再拜⑦吾义固不杀人⑧夫子何命焉为

⑨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⑩愿借子杀之⑾然胡不已乎⑿胡不见我于王

⒀吾义固不杀人⒁子墨子起,再拜⒂义不杀少而杀众⒃请说之⒄方五千里

⒅为与此同类⒆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⒇子墨子之守圉有余(2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22)虽杀臣,不能绝也(23)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24)子墨子九距之 

二、翻译下面句子

①夫子何命焉为?

②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③请献十金。

④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⑤宋何罪之有?

⑥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⑦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⑧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⑨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三、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此为何若人?

B、将以攻宋臣以王之攻宋也

C、请说之公输盘不说D、子墨子起,再拜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说:

公输盘不说秦王不说B.有:

北方有侮臣者长约八分有奇

C.足:

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东坡现右足D.子:

愿借子杀之天子之怒

3.选出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A.以:

将以攻宋以牒为城B.之:

宋何罪之有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于:

有余于地不足于民D.而:

宋无罪而攻之知而不争

4.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虽杀臣,不能绝也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荆之地  / 水陆草木之花             B.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知所以距子矣 / 所以动心忍性     D.子墨子解带为城 /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6.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公输》一文出自《墨子》一书,此书一般被认为是墨子的弟子记述墨子的事。

B. 墨子和公输盘都是技艺高超的工匠,他们的斗技是很精彩的。

“九设九距尽”说明这场模拟攻守战的激烈。

C.“公输盘诎,而曰: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 一个“诎”字,说明公输盘已是黔驴技穷;“吾不言”一句则表现他的阴险并带有威胁的意味。

D.选文中墨子采用设喻、类比的方法说服楚王停止攻打宋国。

说明了有理走遍天下的道理,只要善于说理,一切困难将迎刃而解。

四、问答题

1.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

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①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②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2.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6、墨子的言行反映出他的什么特点?

请写出两点。

8.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写出两句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不能出自同一首诗)。

②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

2《孟子》两章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委而去之②亲戚畔之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④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⑤必先苦其心志

二.翻译下列句子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②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③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⑤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选择题

1.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以天下之所顺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属予作文以记之

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B、多助之至色愈恭,礼愈至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吾义固不杀人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此教我先威众耳

3.加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    ()

A.城(城墙)非不高也  B.环而攻之而不胜(胜利)C.池(水池)非不深也 D.以天下之所顺(归顺)

4.选出解说有误的一项     ()

A.本文一开头就提出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B.第二三段先举出概括性很强的战例证明,然后从理论上来论证。

C.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全文语句整齐,气势磅礴,反映了孟子“君贵民轻”的政治思想。

5.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于:

困于心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其:

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

C.者:

无故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D.之:

畎亩之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6.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A.将: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C.敌:

出则无故国外患者  恐前后受其敌

B.间:

举于版筑之间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D.发:

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

四、问答题

1.“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答:

含义:

事例:

2.文中“得道者多助”一句中的“道”是指的什么?

3.为了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本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与《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蕴含的观点有相同之处。

其相同之处是什么?

你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练习检测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④舜发于畎亩之中

⑤人恒过然后能改⑥饿其体肤,空乏其身⑦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⑧舜发于畎亩之中

⑨空乏其身⑩衡于虑⑾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⑿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⒀必先苦其心志              ⒁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⒂人恒过然后能改⒃池非不深也

⒄委而去之⒅故君子有不战⒆兵革非不坚利也⒇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饿其体肤②行拂乱其所为

③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

④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⑤人恒过然后能改。

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⑦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⑧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⑨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三、选择题

1.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于:

困于心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其:

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

C.者:

出则无故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之:

舜发于畎亩之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A.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B.间: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C.敌: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恐前后受其敌D.发:

征于色,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C.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

责任,使命)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

通“弼”,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

过去)

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淤泥而不染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宋何罪之有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贤于材人远矣

7.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

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8.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不言而喻

C、国恒亡马无故亡而人胡D、行拂乱其所为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9.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困于心衡于虑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C.同舍生皆被绮绣  D.食之不能尽其材

10.下边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A.必先苦其心志(痛苦)何苦而不平(愁)B.曾益其所不能(更加)斟酌损益(利益)

C.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殚其地之出(出产的东西)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一鼓作气(振作)

1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通“叛”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苦:

使……受苦

12.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B.环而攻之而不胜杜少府之任蜀州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择其善者而从之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

包围)B.池非不深也(池:

水池)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通“叛”,背叛)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14.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C.委而去之(弃城而逃)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

15.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

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6.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

强调了“人和”。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17.下边对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两组是()和()(4分)

A.必先苦其心志(痛苦)何苦而不平(愁)B.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斟酌损益(利益)

C.出则无敌国外患(国外)殚其地之出(出产的东西)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一鼓作气(振作)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惨无人道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去留两便

C.寡助之至比至陈无微不至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始龀,跳往助之

19.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而后喻B.国恒亡人恒过,然后能改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大计亦死D.入则无法家拂士

行拂乱其所为

20.

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②文章接着以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③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

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

④文章利用打仗作例子,充分论证了“人和”对夺取一切战争胜利的极端重要性,目的在于启发君主们应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

⑤文章在论证了“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21.“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

A.正确的道理B.作战的规律C.施行“仁政”D.统治的方法

2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第二段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三段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C.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

23.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

()和()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上使外将兵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E.多助之至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四、问答题

1.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2.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_______________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____________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3.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

4、唐代名臣魏征认为:

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

这印证了本文

的中心论点:

5、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

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

6.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

7、请指出加点词的含义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

111

词义

例句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8、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

9.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10.选文首先采用了的论证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的论点。

11.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

12.文章第一段写舜、傅说等六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这一观点。

13、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14.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15.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你以选文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16.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17.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

18.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

其中,思想上要,行为上要。

(用原文回答)

19.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

(不超过20个字)

20.“得道者”的意思是;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21.用文中语句填空。

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22.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23.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鱼我所欲也》

练习检测: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贤者能勿丧耳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⑤故患有所不辟也⑥乡为身死而不受⑦是亦不可以已乎⑧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⑨舍鱼而取熊掌⑩死亦我所恶⑾所欲有甚于生者⑿二者不可得兼     ⒀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⒁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⒃妾之奉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③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⑤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⑥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⑦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⑧乡为身死而有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三、选择题

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妇拍而呜之B.此之谓失其本心其真不知马也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至于负者歌于途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3.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

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此之谓/失其本心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屋舍俨然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同舍生皆被绮绣

C.是亦不可以已乎然胡不已乎D.万钟于我何加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乡为身死而不受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B、是亦不可以已乎然胡不已乎

C、故患有所不辟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万钟于我何加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8.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9.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得之则生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B.舍身而取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二者不可得兼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为妻妾之俸为之       俸:

俸禄B.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通“向”从前

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

益处,好处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停止,放弃

11.下面对文段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开头以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舍生而取义”,引出中心论点,自然贴切。

B.孟子认为,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同时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

C.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文段的主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抗元兵败被俘,宁死不屈,也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

D.在孟子看来,不仅贤人,就是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舍生取义之心,在生死考验的关键时刻,都会做出合乎义的选择。

1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       潭西南而望B.是亦不可以已乎      颓然乎其间者

C.得之则生        吾妻之美我者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不足为外人道也

13、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同舍生皆被绮绣B、是亦不可以已乎然胡不已乎

C、故患有所不辟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万钟于我何加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四、简答题

1.填空:

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的论证方法。

文段中着重论述了“”比“”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

2.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心”的意思是________,《岳阳楼记》中对“心”的解释与之不同的例句是_____________。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物言或行

5.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6、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_。

7、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

8、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

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

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12.本文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

这一观点是怎样提出的?

14.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读完本文,你想到了哪句与本文观点一致的诗句?

并写出诗的题目与作者。

②读完本文,你想到了我国历史上哪个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并用简洁的话改进其事迹。

我选第题,我的联想:

5《庄子》故事两则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庄子来,欲代子相②于是鸱得腐鼠③搜于国中三日三夜④安知鱼之乐⑤请循其本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②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三、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呼尔而与之C.吾谁与归D.吾与徐公孰美

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