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部分第1章 微专题3 词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1465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部分第1章 微专题3 词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部分第1章 微专题3 词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部分第1章 微专题3 词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部分第1章 微专题3 词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部分第1章 微专题3 词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部分第1章 微专题3 词语.docx

《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部分第1章 微专题3 词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部分第1章 微专题3 词语.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部分第1章 微专题3 词语.docx

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部分第1章微专题3词语

微专题三 词 语

一、记一记:

高考易混词语

1.实词

①辨别/鉴别

辨析 前者着重在“辨”,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后者着重在“鉴”,指通过审察而确定事物的性质或特征。

②截止/截至

辨析 前者是不及物动词,指(到一定期限)停止。

后者指截止到(某个时候),到某个时间暂时告一段落,但并不表示最后的结束或终止。

③反映/反应

辨析 前者是动词,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指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二指把情况或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后者主要有三种用法,一是作动词,指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二是作动词,指化学反应;三是作名词,指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④中止/终止

辨析 前者指做事中途停止,多是主观行为。

后者指动作行为或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束、最终停止,多是客观事物的变化结果。

⑤消失/消逝

辨析 前者侧重于事物或现象从有到无这个结果,已经不再存在,在变化中历时较短。

后者侧重于事物或现象过去了或不见了,这个过程历时可长可短。

⑥施行/实行

辨析 前者有两种用法,一是指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二是指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如“施行手术”。

后者是指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

⑦质疑/置疑

辨析 前者指提出疑问。

后者指怀疑(多用于否定式),如“不容置疑”。

⑧牟取/谋取

辨析 前者指谋取(名利),是贬义词。

后者指设法取得,是中性词。

⑨干涉/干预

辨析 前者有两种意思,一指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硬管,如“互不干涉内政”;二指关涉、关联。

后者指过问(别人的事),如“事涉隐私,不便干预”。

⑩委曲/委屈

辨析 前者侧重指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如“告知委曲”。

后者有两种用法,一是指因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而心里难过,如“没来由地受到埋怨,她感到很委屈”;二是指让人受到委屈,作动词,如“对不起,委屈你了”。

2.虚词

①对/对于/关于

辨析 对:

很多场合与“对于”的用法相同,比“对于”动作性强;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

对于:

用法同“对”,表示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凡用“对于”的地方均可用“对”。

关于:

主要表示关涉的范围。

“关于……”作状语,放在主语前后均可。

②况且/何况

辨析 前者表示后面进一步申述或追加理由,表递进关系,多用于陈述句中。

后者通过比较来表递进关系,用于后一分句句首,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③而且/反而

辨析 前者表示同方向的递进关系,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

后者表示反方向的递进关系,前边常有“不但不”“不仅没有”等跟它呼应。

④尽管/不管

辨析 前者表让步,引出的分句的内容是事实,常与“但是”“然而”“还是”等呼应。

后者表条件,引出的分句的内容是假设的,常与“怎么”“多么”“哪种”“什么”等呼应。

⑤逐步/逐渐

辨析 前者指一步一步地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

后者没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事物缓慢的、自然而然的变化。

⑥尤其/特别

辨析 前者是副词,表示更进一步,语气较重。

后者既作副词,也作形容词,用途较广。

作副词时,有“尤其”意,但语气较弱;作形容词时,有“与众不同、不普通”之意。

⑦不只/不止

辨析 前者指不但,不仅。

后者指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后面通常接具体的数量词。

⑧基于/鉴于

辨析 前者主要表依据、根据。

后者含有“觉察到、考虑到”的意思,多指可以引以为鉴或经验教训的事。

⑨恰好/恰巧

辨析 前者指正好,刚好,重在好的结果。

后者指凑巧,重在“巧”。

⑩往往/常常

辨析 前者表示通常情况下一般怎样或可能怎样,常常带有规律性或推论性质。

后者指动作行为重复的次数多,不一定有规律性或推论性质。

3.成语

①半斤八两/势均力敌

辨析 都有彼此一样、难分高低之意。

前者形容两者优劣、好坏、高低等彼此相同不分上下,多带贬义;后者偏重指力量相当,中性词。

②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辨析 都有不在乎的意思。

前者表示不同意,不认为是对的。

然:

正确。

后者指不把某事放在心上,不在意,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③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辨析 都有传播迅速之意。

“不胫而走”,没有腿却会跑,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到处流传,也比喻某事物风行一时。

胫:

小腿。

“不翼而飞”,形容言论、消息等传布迅速,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④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辨析 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

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强调丢掉根本的、主要的,追求末节的、次要的。

⑤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辨析 都有听到使人吃惊的意思。

前者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后者指事情听了使人非常吃惊,多指达到惊人程度的坏事。

⑥望尘莫及/鞭长莫及

辨析 都有达不到的意思。

前者意思是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后者的意思是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比喻力不能及。

⑦谈笑风生/谈笑自若

辨析 都有谈话时有说有笑的意思。

前者形容谈话兴致高,气氛活跃,又有风趣;后者着重指情势严重时谈笑不改常态,与往常无事一样。

⑧另眼相看/刮目相看

辨析 前者指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对一个人特别重视,一般是有好感;后者指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⑨满不在乎/漫不经心

辨析 都表示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前者是将应该考虑、应该关心、应该处理的事不放在心上,后者侧重对正在做的事的不认真、不专心的态度。

⑩心不在焉/漫不经心

辨析 都指随随便便、不用心思、思想不集中。

前者形容思想不集中或心神不定;后者形容随随便便,对事情不在意,侧重于马虎不认真的态度。

⑪美不胜收/琳琅满目

辨析 都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前者偏重来不及一一细看,后者偏重满眼都是;前者多指景色,后者只能指珍贵物品。

⑫耳濡目染/耳闻目睹

辨析 都有听见和看见的意思。

前者强调见得多听得多了以后无形中受到影响;后者强调亲眼见到,亲耳听到。

⑬不胜其烦/不厌其烦/不厌其详

辨析 前两者都包含麻烦的意思。

后两者都包含不厌弃的意思。

不胜其烦:

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胜:

禁得起。

烦:

烦琐。

不厌其烦:

不嫌烦琐,不嫌麻烦。

厌:

嫌弃。

不厌其详:

不嫌详细,越详细越好。

详:

详细。

⑭徇私舞弊/营私舞弊

辨析 都指为私利而玩弄手段干违法乱纪的事。

“徇私舞弊”指屈从私情,照顾私人关系而干违法乱纪的事。

徇:

屈从,依从。

“营私舞弊”指为自己谋求私利而做犯法的事。

营:

谋求。

⑮一发不可收/一发不可收拾

辨析 都有不能停止的意味。

“一发不可收”指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既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

“一发不可收拾”指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贬义词。

⑯一诺千金/一字千金

辨析 都有价值高的意味。

“一诺千金”指一句诺言值千金,形容极讲信用。

诺:

诺言。

“一字千金”形容诗文精妙或有很高的价值,也指字写得好。

字:

文字。

⑰一挥而就/一蹴而就

辨析 都有轻而易举、容易成功的意思。

一挥而就:

一动笔就成了。

挥:

舞动。

多形容写字、画画、作文熟练敏捷,动笔如飞,有时也形容草率从事。

多用于肯定句中。

一蹴而就:

踏一脚就成功。

蹴:

踏、踩。

多用于难以一做就成功的巨大的工程、艰巨的任务、伟大的事业,形容求之过急。

多用于否定句中。

⑱无微不至/无所不至/无所不为

辨析 前两者都指能做到的事情(包括细节)都做到了。

后两者都有做坏事的意思。

无微不至:

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

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

无所不至:

a.没有达不到的地方;b.凡能做的都做到了(多指坏事),或者形容什么坏事都干。

无所不为:

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

着眼于做坏事的范围。

二、练一练:

熟悉考点、题型和答题技巧

1.熟悉成语运用题设错方式

(1)望文生义

判断下面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第13题C项)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小余心头郁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

解析 “电光石火”,形容事物转瞬消逝或行动迅速。

②(2013·辽宁卷第13题A项)爸爸工资不高,妈妈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事,让枣推梨,关系融洽,很受邻居们喜爱。

(√)

解析 “让枣推梨”,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

比喻兄弟友爱。

③(2013·浙江卷第3题B项)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

解析 “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捐,抛弃。

这里误将“捐”理解为“捐献”。

④(2012·山东卷第4题C项)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

解析 “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句中用作“长期请假,没有回来”属望文生义。

⑤(2011·北京卷第2题A项)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

解析 “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

符合语境。

⑥(2011·北京卷第2题C项)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

解析 “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地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属望文生义。

⑦(2010·北京卷第2题B项)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

解析 “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惭。

此处错误解释为没有地方容身。

⑧(2010·四川卷第3题D项)他准备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并把出售所得捐赠给西南干旱地区,但后来字画不慎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谈兵。

(×)

解析 “纸上谈兵”,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

此处将其望文生义为“一纸空文”之意。

⑨(2010·重庆卷第2题D项)上清寺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地方,周公馆、桂园、人民大礼堂、三峡博物馆……举手投足间都可以窥见历史的遗踪和时代的发展。

(×)

解析 “举手投足”,一抬手一踏步,泛指一举一动。

此处误解为“每到一个地方”。

 对于易望文生义的成语,一定要准确理解其义,尤其要抓住成语中关键字的意思。

如“不足为训”中的“训”不是“教训”,而是“法则、典范”之义。

(2)褒贬误用

判断下面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第13题A项)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

解析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是贬义词。

②(2013·大纲全国卷第2题B项)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

解析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这里用在褒义语境,属褒贬误用。

③(2012·新课标全国卷第13题B项)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

解析 “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

指虚心接受意见。

使用正确。

④(2011·大纲全国卷第2题A项)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

解析 “高屋建瓴”,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

用在句中形容气势大,正确。

⑤(2011·大纲全国卷第2题C项)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

解析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含贬义。

用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当。

⑥(2010·山东卷第4题C项)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

解析 “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其原意是开始制作俑的人,后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或开创某项恶劣风气的人。

含贬义。

⑦(2010·江苏卷第2题A项)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

解析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此处为英雄事迹,褒贬不当。

⑧(2010·辽宁卷第13题C项)奶奶去世已经十年了,但她生前对我的疼爱之情我却一直铭记在心,耿耿于怀,这份情和爱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

(×)

解析 “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

多用作贬义。

 对于易褒贬误用的成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掌握成语的感情色彩。

带有感情色彩的成语,或具有褒义,或具有贬义,或者是中性的。

因此,考生务必准确掌握它们。

②准确辨别成语所在句子的感情色彩。

若将褒义成语用在褒义的句子里、贬义成语用在贬义的句子里,则该成语使用准确,否则就是用错了。

(3)用错对象

判断下面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2013·大纲全国卷第2题A项)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历在目。

(×)

解析 “历历在目”,指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一一分明。

指对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一般用于具体事物,不能用于像“亲情”这样的抽象事物。

②(2013·大纲全国卷第2题D项)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

解析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这里用来形容“近景魔术表演”,正确。

③(2012·江西卷第3题C项)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是不同凡响了。

(×)

解析 “不同凡响”,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

④(2011·安徽卷第16题B项)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

解析 “休戚与共”,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

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本句只强调“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的密切关系,应用“息息相关”。

⑤(2011·安徽卷第16题C项)作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师昌绪先生多次领导攻关会战,运筹帷幄,斩关夺隘,在我国航空发动机材料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

(√)

解析 “运筹帷幄”,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策。

此词与“领导攻关会战”相吻合。

⑥(2011·安徽卷第16题D项)近年来,人们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热情蔚然成风,主要是因为国产品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可能与某些国际品牌多次发生因质量问题被召回的事件有关。

(×)

解析 “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用此成语形容人们购买轿车的热情不妥,应用“不断高涨”“有增无减”等词。

⑦(2010·全国卷Ⅱ第2题B项)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

解析 “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

多用作自谦,用来说别人不恰当。

⑧(2010·江苏卷第2题C项)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把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

解析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

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捡垃圾用“信手拈来”,对象不当。

 对于易用错对象的成语应注意:

①要确定成语的适用对象;②要在句中联系上下文分析它形容谁、修饰谁,找出其对象。

(4)不合语境

判断下面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第13题D项)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

解析 “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占一半,不分高低。

这里不止两家。

②(2013·安徽卷第16题D项)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

解析 “亡羊补牢”,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

成语的意思与语境“萌芽状态”不符合。

③(2013·重庆卷第2题C项)这种全方位的恶性竞争,只可能产生彻底的赢家和输家。

而那些赢家也可能因为谙熟各种潜规则而变成蝇营狗苟的功利主义者。

(√)

解析 “蝇营狗苟”,像苍蝇那样飞来飞去,像狗那样苟且偷生,比喻人不顾廉耻,到处钻营。

也说“狗苟蝇营”。

这里用来形容恶性竞争的赢家,十分恰当。

④(2012·江西卷第3题A项)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

解析 “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

⑤(2011·辽宁卷第13题A项)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他为那本很受欢迎的获奖小说写了续篇,但遗憾的是,续篇相形见绌,不能让人满意。

(√)

解析 “相形见绌”,指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使用正确。

⑥(2011·辽宁卷第13题B项)由于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失,但要避免其东山再起,必须有制度化的举措。

(×)

解析 “东山再起”,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是褒义词,不能用于违法现象,此处可用“死灰复燃”。

⑦(2010·浙江卷第3题B项)在演讲比赛中,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所讲内容与事先定下的主旨并不相关,显得小题大做,榜上无名也就理所当然了。

(×)

解析 “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处理,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

与前面句子没有任何联系,不合语境。

⑧(2010·安徽卷第16题A项)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

(×)

解析 “别无二致”,没有两样,没有区别。

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用在两个对象相比较的语境中。

该语境中只有“一场”茶话会,不合语境。

⑨(2010·江西卷第3题B项)导演冯小刚把《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智鑫,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轻的人物。

(×)

解析 “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

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棘手的问题。

与语境不合。

 对于不合语境的成语,关键要看句境。

分析句境要综合考虑包括语义、对象、范围、句式等在内的各种因素,然后结合该成语的意义作出判断。

2.熟悉题型

(1)(2013·浙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倒金字塔形的“421”家庭结构使得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又不够完善,以至中国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B.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C.面对河水严重污染的现状,大学生自愿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满怀热诚地进行生态环境调查,积极宣传环保理念。

D.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等角度设误考查词语的使用。

A项以至:

连词,直到,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要注意与“以致”区分开。

以致:

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B项细大不捐:

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捐,抛弃。

这里望文生义,误将“捐”理解为“捐献”。

C项热诚:

热心而诚恳。

应用“热忱”。

D项不忍卒读:

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卒,尽,完。

此处属望文生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竹叶和阳光彼此恋慕所闪出的光,使人坠入了无我的境地;纵令不闪光,竹叶自身或浅黄、或翠绿的色彩,不也令人陶醉吗?

B.老校区遗留着一种旧时的氛围,参天的古木,平滑的石道,随处可见的老旧建筑……一切浓重得无需装饰就可做电影的背景。

C.日常交往中,平等是人与人之间投桃报李、礼尚往来的前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使人与人之间彼此疏离、产生隔阂。

D.班长在征文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夸她是才女,她却求全责备,谦虚地说年级里水平比她高的同学有很多,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

答案 D

解析 A项“纵令”在此是“即使”的意思,表示假设的让步。

合乎语境。

B项“浓重”在这里是形容“老校区”“旧时的氛围”很浓很重。

合乎语意。

C项“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

合乎语境。

D项“求全责备”是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该项说班长求全责备自己,适用对象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刚酥”称誉湖北,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就连回乡探亲的华侨也要多带几盒,使得这一襄阳地方特色小吃大有洛阳纸贵的味道。

B.继去年香港卫视台长杨锦麟在杭州被的哥宰客后,今年初凤凰卫视评论员、主持人邱震海也在杭州遭遇的哥宰客,他发微博说杭州的哥宰客已经蔚然成风。

C.徐峥执导的电影处女作《人再囧途之泰囧》上映后狂扫12亿,成为2012年度电影票房的执牛耳者,却被影评人士批为“三俗”电影。

D.2013年2月12日,朝鲜悍然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日、韩、美做出紧急应对,致使半岛局势陷入不绝如缕的境地。

答案 D

解析 A项洛阳纸贵:

比喻文章著作写得好有价值,被人们广泛传诵。

此处使用错误。

B项蔚然成风:

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多指好的)。

句中“宰客”属不良风气。

C项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此处用来说电影票房,不当。

D项不绝如缕:

出自《赤壁赋》,本指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也用来形容局势紧张危急。

此句中使用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